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雨巷》教學實錄

《雨巷》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教學目標】

《雨巷》教學實錄

1、知識目標:

⑴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方法】

誦讀法、感悟法、問答法。

  【多媒體手段】

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雨巷,朗讀感悟

1、引入新課:

上課前放江濤歌唱的《雨巷》,營造一種優美而又傷感的氛圍。

師:同學們,我們再別了康橋,今天又走進了江南的雨巷。上課前同學們聽了江濤歌唱的《雨巷》,大家感受怎樣?

生:有些傷感、有些低沉、旋律優美、很抒情……

師:感受得很不錯。今天,我們來學習戴望舒創作的同名詩歌《雨巷》(板書:《雨巷》戴望舒),這首詩創作於1927年,戴望舒也因此而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譽,成爲了中國三十年代現代詩派“詩壇的領袖”。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體驗詩人獨自走在雨巷的情景。首先,讓我們瞭解這一課學習的目標。(展示教學三目標)

2、朗讀課文

師:雨巷,該是有怎樣的一番情致?大家放開聲音自由朗讀兩分鐘,不會認的字陌生的詞作好符號,待會一起解答。

(同學自由朗讀)

3、糾正易讀錯的字。

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

讀畢。

師問: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

生1:憂愁的。

生2:哀傷的。

(明確:朦朧、低沉、感傷、充滿着愁緒、抒情味濃,美)

師: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追問: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生:低沉的,感傷的。

師:對,咱們把它概括爲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哪位同學願意爲大家讀一讀?同學舉手。

師:好,請×××同學來朗讀一下,大家聽時請思考:

詩中寫了什麼內容,出現了哪幾個“意象”?

讀畢,請一生評價。

生: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師:詩中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詩中寫一位男子撐着油紙傘,在悠長的雨巷中獨自彷徨,他遇上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姑娘夢一般地飄來又夢一般地飄走,詩人又獨自彷徨,希望飄過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師: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如此悽清如此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着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

(同學討論)

板書:

意象

明確:詩中寫了油紙傘、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籬牆等意象。

  二、品意象析情感探主旨

師:這些意象爲何能表達一種憂傷哀婉的情感呢?我們下面來一起分析。

1、賞析幾個意象:

(雨巷)

師:“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境──雨巷有什麼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來看,雨巷屬於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調,那麼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境呢?

生苦思冥想,組織語言,一生表述: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溼漉漉的,透着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生自發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投向讚許的目光,師臉上洋溢着極爲滿意的`笑容。

師:×××同學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師板書)的心情。

一兩分鐘後。

生: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雲: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這撩人愁緒的梅雨季節裏,在這陰暗狹長的巷道里,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在雨中,孤獨、冷漠、苦悶又憂愁……

生再一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溼漉漉的天氣,溼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溼漉漉的。然後我卻希望逢着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麼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提醒注意感情基調)。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爲什麼說丁香一樣呢?

生:丁香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

師補充: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源於“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花爲白色或紫色。古代多爲文人青睞,比如下面兩首詩中都寫到 :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代贈

李商隱

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可見,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生1: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

生2: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3: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鬱的、哀傷的。

師:發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爲何如此感傷?

生答:也許她是爲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爲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爲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裏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着迷茫,然後,姑娘攜着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彷彿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 !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接下來分析:

油紙傘:油紙傘本身就有神祕,迷濛的特點,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來,時間又是暮春,正寂寥的下着小雨,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的氛圍,撐着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於獨特的環境中能產生獨特的情感。籬笆牆:這個籬笆牆是頹圯的,就是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2、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

⑴ 生個別朗讀。

⑵ 師有感情朗誦。

師範背朗誦,給學生極大的感染力,全場沉寂在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營造的意境氛圍中,稍後,生自發鼓起熱烈的掌聲。

3、本詩主題:

《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願望,以及理想幻滅後的空虛和傷感。

4、原因探究:

⑴ 失戀的痛苦:

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着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後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⑵ 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5、把握特色: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象徵: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象徵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象徵美好的理想),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⑵ 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爲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三、走出雨巷,拓展研讀

1、佈置作業:

題目:《雨巷》已譜成歌曲,改成歌詞的文字與原詩略有不同,欣賞歌曲之後,找出改動的地方,書面寫出對此改動的看法。

(課內欣賞歌曲,課後寫到語文作業本上)

2、學唱歌曲:

播放視頻:《雨巷》歌(劉天華作曲,江濤唱),學生跟隨着吟唱。

3、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瞭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徵意義的抒情詩,寫了六個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分析丁香姑娘形象,把握了詩歌的主題材與藝術特色。通過練習和課外閱讀,我們的學習會進一步拓展延伸。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