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精選高一語文《雨巷》教案3篇

精選高一語文《雨巷》教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雨巷》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高一語文《雨巷》教案3篇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吟詠品讀,體味詩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鑑賞詩歌的意境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學案中自學導引部分,整體感知詩歌

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讀”——反覆吟讀,體會感情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賞析語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詩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詩中的意象並說說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牆等,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低沉,迷濛,悽美的氛圍)

2、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本詩的意境

(本詩通過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牆等意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暗淡朦朧悽迷的圖景,從而表達了作者哀婉,惆悵,悽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詩句中劃線詞語或短語的好處

a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着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

c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例句分析a:反覆辭格的使用好處是起強調作用,強調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調相吻合;形式上使語調舒緩)

4、詩歌中的姑娘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結合詩句來賞析

(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動人,輕盈空靈,但又幽怨,哀婉,惆悵滿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詩人爲什麼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結合丁香花的特點和本詩的感情基調分析;結合本詩的意境來分析;結合詩人內心的情感來分析;深化到本詩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選《雨巷》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小節改寫爲散文,要求符合本詩的意境,字數100字左右

(要求:語言優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調)

  五、小結:

在這夢一般的嘆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裏,我們欣賞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詩歌的王國裏我們深刻的體悟到了悽美的哀怨,在繆斯的殿堂裏,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時代,走出這種迷濛的憂鬱,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會尋找到心目中的那個美麗卻不憂傷的姑娘

再次聆聽專家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魅力

  六、佈置作業:(二選一)

1、試比較《雨巷》和《再別康橋》,反覆誦讀兩首詩歌,來體味兩首詩的迴環往復的音樂美,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葦之航):①品讀《詩經蒹葭》體味詩歌的節奏美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誦《再別康橋》第一節和第七節,體味詩歌迴環往復的音韻美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將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寫成一首現代詩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鳥投林,歸家的牧童橫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無韻的短笛我的書滑落在地上,看見他們遠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該歸去了吧?然而關山重隔,雲水茫茫,我將歸往何處?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誦讀詩歌,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具體描述中理解其象徵意義,藉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情感。

2.過程與方法:在訓練朗讀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對於現代詩歌,高一新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朗讀上有一定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味意象、領悟詩情等欣賞實踐上仍有欠缺。特別是對《雨巷》這種象徵主義詩歌,他們是第一次接觸,如何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具體描述中理解其象徵意義,如何引導他們藉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情感,與之共鳴,是課堂教學中需予以關注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訓練朗讀,揣摩詞句,感受詩中形象和情感。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遙望雨巷 煽情激趣

1、導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裏,一位撐着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美麗的畫面,就出現在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們就隨戴望舒一起走進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爲《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詩歌,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的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想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還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爲“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着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着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二、走進雨巷 熟讀頓悟

1、聽課文MP3朗讀,體會詩歌字裏行間表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2、落實字詞: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笙簫(shēngxiāo)

3、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情感?(學生回答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有沒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回答憂傷、痛苦、彷徨,冷漠、悽清、惆悵,充滿愁緒和無奈……

(板書: 我 苦悶、惆悵 詩人)

4、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基本感情,可稱之爲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低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應該…… 語調應該……

明確:緩慢,低沉。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自告奮勇,就請科代表推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教師示範朗讀這一節,指導朗讀:除了語速、語調,還要注意節奏,把握好句中的停頓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7、播放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停頓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把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歌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誦讀,能給人帶來美好的音樂享受。這也源於這首詩本身音調和諧,節奏舒緩。難怪葉聖陶老先生讚許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著名的“雨巷詩人”。

8、跟着屏幕上的配樂畫面,再次朗讀詩歌。

三、徜徉雨巷,品味形象

1.除了“我”這個“獨自彷徨”“冷漠、悽清,又惆悵”的抒情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愁緒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 姑娘。

背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牆、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後練習四的相關詩句,指導學生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象徵着“美麗、高潔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明確:丁香般的姑娘 、雨巷。

3. 請大家品讀描寫“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回答問題: 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寫或選擇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說話,可從意象的選擇,描寫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效果等角度進行思考。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與煙雨迷濛的雨巷搭配和諧,共同營造了一種冷漠、悽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豔麗的花傘,效果就沒這麼好了。

“頹圯的籬牆”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牆的坍塌、破敗,渲染一種淒涼的氛圍,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起構成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悽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髮言的內容可能有:

(1)(丁香一樣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反覆(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芬芳、憂愁,寫出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和內心的憂愁、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舉兩得,表面上說姑娘,實際上也說自己冷漠,悽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冷漠、悽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渲染“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一樣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修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謝,代表着像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易消失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彷徨”“悽婉迷茫”等詞語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彷彿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理想)。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消散的內容一件件分開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消失的傷感和無奈;妙在突出美好事物在眼前消失帶來的悲劇美。

……

(2)雨巷:

“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寫得妙,妙在用“悠長、悠長”反覆強調腳下要走的路很漫長;妙在用“寂寥”一詞,描繪了一幅濛濛細雨中潮溼、寂靜、冷清的"雨巷"圖,給人一種冷漠、悽清、惆悵的心理感受。

妙在把雨巷遠處“頹圮的籬牆”呈現出來,用破敗空寂、陰雨迷濛的環境,襯托“我”憂愁感傷的心境。

詩的第一節和最後一句寫得妙,妙在首尾呼應,反覆強調“雨巷”的“寂寥”“悠長”及“我”心中對“丁香姑娘”的期待,更突出“我”期待而不得的苦悶。(學生從詩的結構處理或詩行排列角度分析,若能自圓其說,也給以鼓勵。)

……

板書:丁香姑娘 美麗、聖潔、愁怨

雨巷 寂靜、幽深

四、駐足雨巷,領悟情感

教師過渡小結:詩人用雨巷、丁香姑娘等情感形象,營造了朦朧悽美的詩境,表達了一種“憂愁感傷”的心境。爲什麼詩人這麼憂傷呢?

(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圓其說。如果回答不出,就提供兩種參考觀點,請同學說說自己贊同哪個觀點,並結合詩句或寫作背景闡述理由。)參考觀點一:失戀的痛苦。年輕的詩人愛上同學施蟄存的妹妹,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情感受挫。

(丁香姑娘:詩人心目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又憂愁的戀人。寂靜、幽深、潮溼的雨巷是詩人失落心境的體現。)

參考觀點二:美好理想破滅後的苦悶。本詩寫於1927年,蔣**“四一二”政變,汪精衛“七一五”政,反動派對革命者“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放過一個”的血色恐怖,使詩人這樣的知識青年陷入迷惘之中,找不到出路。

(丁香姑娘:象徵稍縱即逝的美好理想,消失在雨巷盡頭的`“頹圮的籬牆”。那陰冷潮溼、破敗空寂的雨巷就是當時黑暗社會環境的象徵。)

幻燈片:丁香姑娘——美好的理想

雨巷——黑暗的社會環境

(象徵意義 )

板書: 戀人 心境

理想 環境

……

五、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

1、課文小結:戴望舒在《雨巷》中表達了一種與“丁香姑娘”擦肩而過的“失落的憂傷”。詩中的“丁香姑娘”,是一種美好的化身,當你憂傷迷茫時,請想起戴望舒,在苦悶傷感中,依然要希望與心中的“丁香姑娘”相逢!

2、拓展遷移: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我們鑑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篇課文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鑑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你應該怎麼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爲止。

(3)品味詩歌意象。感情基調確定下來了,接着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瞭解,又有助於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藝術美。

3、佈置作業

(1)帶着這份“失落的憂傷”背誦《雨巷》。

(2)課後欣賞江濤的歌曲《雨巷》,找出歌詞文字與原詩不同的地方,在週記本上寫出你對此改動的看法。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着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36’,3min)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麼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它是歡欣鼓舞、鬥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樣子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鬱、哀怨),那麼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速度來讀啊?(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鬱、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1min)(總7min)

2.讀得怎麼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着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着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總13min)

三、品味詩歌意象(12min)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裏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麼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樣的聯繫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爲了什麼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1min,總3min)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着油紙傘/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麼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2min)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麼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裏,這裏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着幽暗的、溼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氣,透着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爲什麼呢?因爲她撐着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裏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爲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祕、朦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詩歌裏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麼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爲什麼不行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淨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徵着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着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徵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繫在一起。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並不僅僅指這個姑娘有着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着丁香一樣地美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爲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3min)

6.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着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於,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着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麼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着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1min)

四、探尋詩歌主旨(4min)

1.所以啊,有人認爲,這首詩歌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男子追尋、等待姑娘的詩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別的看法了,他們認爲,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徵。你們贊同哪一種看法呢,這首詩究竟是一首愛情詩,還是一首政治詩?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爲什麼?

2.小組代表發言。

組A:我們小組認爲是愛情詩,這首詩已經明確地寫清楚了我希望能夠遇到丁香姑娘,雖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不完美,但是我還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有道理,所以這是一首愛情詩)

組B:我們小組也認爲是愛情詩,因爲在詩裏邊看不出政治因素。(確實,詩歌裏邊沒有任何明確的寫政治的語言。其他小組呢,有沒有不同看法的?)

組C:我們小組的成員認爲是愛情詩,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政治詩。(爲什麼?)戴望舒所處的時代比較多戰爭,社會環境也比較亂,可能作者當時想表達什麼,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所以只能寫得比較朦朧。所以我覺得表面上是愛情詩,實質上是政治詩。

3.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錯。剛剛我們同學提到了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分析這首詩歌主旨的時候他聯繫了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這種方法,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峯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這個朦朧陰沉的意象,正象徵着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徵。

關於這個時期進步青年的這種彷徨,我們在學習必修一的時候講過一篇散文,作者在當時也是身處於這種彷徨中。是哪一篇課文啊?《荷塘月色》。

6.剛纔我們已經討論了姑娘的象徵意義,那麼,她究竟是象徵着愛情呢,還是象徵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着象徵色彩的,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指對於愛情的追求呢,還是對於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們無從知道,都有這個可能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徵。

五、感受詩歌音樂美

最後我們從形式方面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聖陶看完這首詩之後,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確實啊,這首詩歌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一唱三嘆,迂迴反覆,爲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A.我們都知道,詩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在音節上面必須——押韻。這一點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做得非常成功的。這首詩歌主要押一個韻,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沒錯了,ang,而且,不僅是節與節之間押韻,每一個小節的內部,相隔不遠的行裏重複一次韻腳,比如說,我們看第一小節,押ang韻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節,(芳、愁)。其餘的五個小節也是這樣子。詩人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覆,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構造迴盪的旋律。

B.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除“逢着”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複出現,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C.另外,語言上用反覆,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詩人不斷地迂迴往復,使一個寂寥而又哀傷的旋律緊緊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單從這三點來看,這首詩歌能夠給我們這樣強烈的心理體驗,也是必然的。

六、齊讀詩歌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來感受這首詩的音樂美。

七、拓展: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鑑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鑑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第一步應該怎麼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詩)沒錯了,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爲止。

3.品味詩歌意象。那麼,感情基調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第三步應該怎麼做呢,沒錯了,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而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瞭解,又有助於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最後一個步驟,還應該對詩歌的語言進行分析。

這就是鑑賞現代詩歌的幾個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用這些方法來鑑賞別的詩歌。今天的作業呢,就是請大家根據我們歸納出來的這幾個方法,分析《每課一練》42頁第三題艾青的這首《礁石》。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到了它這種憂鬱、哀怨的感情基調,我們還分析了這首詩歌的五個主要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我們還根據姑娘這個意象探討了詩歌的主旨,最後,我們通過對詩歌形式、語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歌,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和分析,這些就留給大家課後自己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