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都江堰》教案設計

《都江堰》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教學目標】

《都江堰》教案設計

1.識記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瞭解餘秋雨散文的特點;

2.理清本文的寫作脈絡,把握文章的結構;

3.體會本文蘊涵的文化意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李冰父子爲政思想的評論,體會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 入

我們都喜歡遊覽名勝古蹟,是什麼吸引了我們呢?是風景嗎?不全是,吸引我們更多的是當地美麗的傳說與相關的故事,而在這些傳說與故事的後面都寄託着一種精神,一種文化(請同學列舉名勝古蹟及其相關的故事和傳說)。現在,我們一起去領略都江堰獨特的文化魅力。

  二、相關知識介紹

(一)作者簡介:餘秋雨,1946年生,當代散文作家,藝術理論家。浙江餘姚人。著有學術專著《中國戲劇史述》、《戲劇理論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後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

(二)文化散文:在散文寫作中引入關於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並以此作爲關注現實的重要方式。將“人、歷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對中國文化進行回顧和反思,被人們稱爲 “文化散文” 。

(三)都江堰簡介及李冰。

1.都江堰,在四川灌縣西北岷江中游,古時曾在都安縣境內,稱爲都安堰,宋元以後稱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爲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爲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附:都江堰示意圖)

2.李冰,今山西運城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爲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

  三、解讀課文

(一)1.請學生朗讀第一部分。(用一個短語的形式概括這部分內容)

2.標題:工程的偉大與不朽。

3.運用的寫法:對比。(1)角度:修建時間、規模、社會功用、歷史、文明特徵。(2)目的:從各種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長城的區別,讓人們認識到都江堰的偉大(注意:並沒有否定長城的偉大)(3)結論:第一段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中心句)

4.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長城入手,作好鋪墊,引出都江堰;文章從長城與都江堰的不同角度進行了對比,以突出文章主旨,從而表現了都江堰是一種靈動的文明,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

(二)1.請學生朗讀第二部分。(用一個短語的形式概括這部分內容)

2.標題:水流的強悍與馴順。

3.提問:作者怎樣描寫都江堰強悍而又馴順的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一部分主要從聽覺、感覺、視覺來寫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偉氣勢,強悍和規整。寫水強悍撒野,以見其兇蠻,說明工程艱險;水的規整馴順,則見治水人的氣度手段不凡,將水化害爲利。字裏行間激盪着作者對都江堰的熱愛和對治理人敬慕的感情,蘊含着對都江堰巨大社會功用的讚歎。(並找出其中排比句說說其作用。)

4.提問:這部分運用什麼寫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體會作者緊張喜悅豪邁讚歎的豐富感情。)

明確:先抑後揚的寫法。作用: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震撼。

5.總結:同學朗讀第二部分第二段,體會作者此刻感情。

  第二課時

  導 入

如此激動人心的都江堰,這樣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誰,賦予了它無盡的生命,千百年來唱着動人的歌?一個遙遠的看不見面影就把歷史的厚度和滄桑推到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走進了李冰生活的那個時代,感受歷史給予我們的那份凝重和激盪。

(三)1.請同學默讀第三部分。(用一個短語的形式概括這部分內容)

2.標題:李冰的智慧與精魂。

3.第三部分寫李冰,如何寫的?(對比)

明確:(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爲:實踐。

目的:浚理、消災、滋潤、濡養。

品格:質樸、冰清玉潔。

(2)實踐中的李冰。長鍤<——>金仗玉璽、鐵戟鋼錘。

①長鍤:實踐,郡守;四川最大的困難是旱澇,所以要守住江水;——爲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②金仗玉璽、鐵戟鋼錘——權力象徵,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實踐內容:(先讓學生思考,結合實踐結果來回答)

實踐結果:(用原文回答)

失敗原因:治水的韜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計謀;灌溉的沃土時時成爲戰場;沃土上的稻穀有大半充作軍糧。

勝利原因: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有什麼樣的延續。如何延續:舉例說明——漢代水官;今天,李冰的偉大精魂一直延續下去。——>李冰的偉大精魂:爲民造福,守住民心。

(3)體會作者的感情:(課文哪句可以看出作者此刻的感情?)

向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着或死了應該站在哪裏?

明確:立場問題:民心向背(此即實踐的核心內容)。——某種樂觀。

4.找出這部分中擬人、排比句。(略)

(四)1.請同學朗讀第四部分。(用一個短語的形式概括這部分內容)

2.標題:影響的巨大與深遠。

3.爲何寫橫江索橋?明確:突出李冰的自信;

李冰爲何自信?明確:爲民造福。

自信的結果如何?明確:被人膜拜,成爲神

4.什麼樣的是神?明確:實實在在爲人民造福的升格爲神。

5.儺戲中的神變成了李冰意味着什麼?(學生思考回答)參考:人們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麼神的作用是爲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爲百姓造福的父母官纔能有資格成爲神,成爲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四、寫作特點(結合課文提示講解)

1.現代目光和理性的評說;

2.鮮明的對比;

3.生動傳神洗練的語言;

4.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敘議結合。

  五、小 結(主旨)

通過寫自己遊覽都江堰和二王廟表達作者深刻的歷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對李冰精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感悟,也體現了作者對承傳這種精神的樂觀和對膜拜這種精義的欣慰。

  六、作 業

1.熟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練習2(P235);

2.課後閱讀《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