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第三冊:《活化石》教案與反思

小學語文第三冊:《活化石》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小學語文第三冊:《活化石》教案

小學語文第三冊:《活化石》教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博、珍"等11個生字,會寫"歷、史"等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博、珍"等11個生字,會寫"歷、史"等8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研討法,主動探究學習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介紹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的資料。

2、生字卡片。

3、師生一起蒐集古生物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初步瞭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大家知道我國的國寶是什麼?(播放課件大熊貓)

老師講述: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家都知道它愛吃竹子,其實它還愛吃肉呢。像大熊貓這樣的古生物,我們從它身上進行研究,能瞭解許多古代的知識,所以我們稱它爲活化石。

2、板書:化石,你知道什麼是化石嗎?(化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蹟,叫化石。)見過化石嗎,在哪裏見過?它是什麼樣子的?(播放恐龍化石圖片)

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這節課學習"活化石"這課,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一邊讀一邊想,讀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3、多種形式練讀:指名讀、領讀(領讀重點句子)正音;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範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4、識字。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遊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三、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

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麼樣寫?學生先書空,再引導學生髮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範寫。

(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1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激發學生關注科學、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並能對課文中的古生物進行一定的介紹。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4、質疑:自由朗讀,想想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先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二、熟讀

[!--]

1、象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樣的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瞭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並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2、自由讀課文。

3、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5、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隨着學生的介紹出示銀杏樹圖片123和介紹、大熊貓圖片123和介紹、中華鱘圖片123圖片和介紹)

(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寫字指導

1、出示"歷史滅克"四個字,認讀,組詞。

小組內交流: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認識上下結構的"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豎撇要先堅後撇。

3、邊觀察邊練寫,師巡視。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四、練習

完成課後"讀讀寫寫"

  五、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活化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地熟讀課文並內化呢?課前,讓學生挑選一種活化石,以"活化石博物館講解員"的身份指着投影圖片介紹,引起學生濃烈的興趣。課後佈置書面作業--把自己所說的寫下來。)

(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六、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爲單位繼續蒐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

  小學語文第三冊:《活化石》教學反思

在東興小學聽完教研室曹老師給我們分析現今的語文課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語文的訓練點要在老師的心中,這番語後,對我的啓迪很大。剛好,學校要求我上一節有關語言文字的訓練的研討課。我接受了這個任務後,按照曹老師的意見,設計了這節課。我上的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33課《活化石》這篇課文。上完這節課後,我校的老師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 聯繫課文,抓語文的訓練點,在聯繫中積累運用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句重點句。一句在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物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裏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髮現有什麼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隻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後,我讓學生給合課後“主讀讀寫寫”一題,做做“一塊塊”、“一條條 ”、“一棵棵 ”、“一隻只

”學生由於有了以前學過的數量詞作基礎,所以完成這幾個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礎上,我並沒有停止了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聯繫中積累運用。我讓他們再寫出兩個像這樣的詞語,是上面幾個詞中沒有用過的量詞。學生很積極、踊躍,有的寫了一個個麪包、有的寫了一張張白紙,有的寫了一羣羣鳥。學生在聯繫中學會了積累運用。

二、 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整個課的設計都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佈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麼,範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裏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着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學習時,我還注意到了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多選擇一種甚至三種活化石都作介紹,沒那麼強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讀讀自己學會的生字,或讀讀音會讀的句子。如果在小組中,幾個同學都喜歡同一種活化石,也可以幾個同學都各自說說,自己對所喜歡的活化石的認識。這樣,既照顧了後進生,也可以讓尖子生吃得飽。調動起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三、 重視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這課時,我以學習前一課《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學習方法,遷移到這課的學習上。在學習這課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上一課的學習方法:第一、找出課文講了幾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進行自學、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彙報。然後,過渡,學習這課,我們同樣用這方法進行學習,找出課文介紹了幾種活化石,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先在小組裏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彙報。讓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怎樣去學習語文這一工具性學科。

在這節課上,不足之處是,在一引些知識細節上未能及時糾正學生。如在做一些重疊詞的練習上,有一個同學寫個“一個個太陽”,老師只是一語帶過,“太多太陽了吧!”未有及時糾正學生這個詞是錯誤的。也如一個同學說到“一棵棵種子”,教師也未能糾正這裏該用“顆”不是“棵”。另外在讀的分量上,還不夠,應讓學生多讀進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上,我會注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