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背影參考教案

背影參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背 影

背影參考教案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啓示。

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蒐集有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父愛。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我國著名畫家靳尚誼的代表作《父親》,配以背景音樂。)

面對這樣一位蒼老而可敬的父親,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他對生

活的熱愛,我們不由得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值得我們尊

重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a.學生思考:本文寫了件什麼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b.劃出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

c.四人小組交流以上問題,朗讀感人的句子。

d.學生全班交流,簡單交流感人的句子。

明確:本文寫了父親爲我送行並爬月臺爲我買橘子這件讓我終身難忘的事情,抒發

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及兒子對父愛的感念之情。

■研讀賞析(上)

一篇平中見奇的散文精品。篇幅不過一千五百字,寫的是父親送兒子上火車,給兒

子買水果這樣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語言,但是,讀着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現的那種父親對兒子至親至愛的感情所深深打動。

學生速讀文章,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對提出的問題篩選、整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思考問題是否有價值。

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將思考題逐漸引導到以下方面:

a.既然文章寫的是人間至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爲什麼不以

“父愛”爲題? ‘

b.聯繫作者的經歷,說說當年的“我”和.寫作文章時的“我”感受有什麼不同。

c.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描寫四次父親背影的情形,你認爲哪一次爲描寫重點,爲什麼?

全班深人討論,逐漸明確:

a:作者以“背影”爲題,非常明顯的突出了“背影”,開頭一段就說“難忘父親的背影”,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題目的懸念會使讀者集中注意力探詢父親“背影”的含義。如果改成《父愛》,則會顯得文意太過直白,沒有深度,缺乏內涵。

b.朱自清那一年20歲,北京大學的學生,寫文章時28歲,清華大學的講師。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兩個年齡,所以對父愛的感受也迥然不同。“太聰明”就是半生半熟的狀態,真正成熟了纔是真聰明,一真聰明才能理解父輩的行動方式,不去計較父輩的行動方式,才能真正感受父愛。

c.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7詳細的描繪,這是本文的重

點。父親肥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邊爲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濃濃的離情別緒油然而生,不禁又掉下淚來。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呼應文章的開頭。

大意說對即可,不必強求學生的說法一致。

明顯可以看出第二次是重點,因爲整個過程中,這一刻是父親最費勁的時刻。

■教師小結

本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能用簡潔的文字傳達出無限深情,其實最好的已經並且一

直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還沒有留心體會。請大家用心觀察生活中的簡單之美,由此

發現人世間最普遍的而又最爲珍貴的美好感情,增進大家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背誦文章第六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品味細節,感受親情。

體會語言的特點,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聯繫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的情感活動,從而培養珍愛親情的情感,增

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研讀賞析(下)

賞析“背影”描寫,理解父子深情。 . .

a.反覆朗讀第六段,多媒體展示問題組。 。

◆認真閱讀,劃出描寫父親穿戴和動作的詞語,完成下列填空練習。

我看見他戴着——,穿着黑布——,——地走到鐵道邊,慢慢——下

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着

上面,兩腳再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

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 ·

◆這裏,作者爲什麼要仔細描寫父親的穿戴?

◆‘‘蹣跚”形容了怎樣的狀態?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這時,兒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緒?說說你的理解,儘量用一個詞概括。

◆下面兩句看似平淡的描寫卻蘊涵着父親的深情,說說你的理解。

將橘子一股腦兒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

b.四人小組談論,教師巡迴並參與。對學生的理解教師要予以肯定,以此鼓勵他們主動

思考問題。

c.教師小結:

◆這類訓練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識記詞語,更在於培養語感。

◆寫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爲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

◆通過引導學生感受這些動作,體會父親的拳拳愛子之心:父親走平路尚且困難,月臺爬上爬下尤其困難。

◆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終於瞭解父親愛心的過程。淚水中交織着感激、心疼、愧疚等

思緒。

◆爲兒子做了一件事,感到欣慰和滿足。

故作輕鬆,以寬慰兒子。

再讀課文,體會語言。

a.學生朗讀課文,畫出文中父親所說幾句話。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進去吧,裏邊沒人。”

b.四人小組討論,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

c.全班交流,一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明確:

◆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安慰,也表現了父親的堅強。

◆“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是說叫別人去不放心。體現了對兒子的深切

關懷。

◆細心關照之後,又想起兒子路上口渴的問題。擔心橘子買來之後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

丟失,於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爲兒子想得周到。

◆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囑兒子來信以使他放心。

◆不讓兒子送他,催促兒子回車廂去照看行李,事事爲兒子着想。

學生大意理解即可。

d.教師小結:

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揭示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

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作者在此時寫出以上文字,可見他深切地理解了父愛。

體驗與反思

。你有沒有過和作者相同的體驗,請談談你當時的反應和心理活動。

鼓勵學生坦誠敘說自己與父母之間曾經有過的不理解與矛盾,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

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達成增進學生與父母理解、溝通的目的。

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啓發?

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並可鼓勵學生把這些話回家說給

父母聽,達成雙方的共同理解。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請大家在享

受親情的同時,珍惜它,回報它,讓我們一生都沐浴在濃濃的親情中。請同學們和我一起

隨着這首《懂你》再次品味親情,讀懂親情。

在歌聲中結束全文,多媒體展示《懂你》的畫面。

  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四)。

把你學過這篇課文之後最深切的感受說給父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