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語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感知課文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語文教案

文章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賢與能,講信修睦”這一句總領全文,對“大同”社會作總的說明;隨後,闡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從“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方面依次展開;最後總結:在和平安定的“大同”社會裏,黑暗現象將不再存在,暗含對現實生活中黑暗現象的厭惡

學法點撥

1、反覆朗讀,熟讀成誦

2、抓住關鍵排偶句,領會“大同”社會的特徵

3、查找一些歷史資料,瞭解“大同”的社會理想對後世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的影響,認識這一理想的積極意義

4、結合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必然規律,正確理解孔子提出“大同”社會理想的含義及其在當時社會基礎(奴隸社會)上不可能實現的侷限性

自主學習——學習要點檢索

1、加點字注音並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jǔ,通“舉”,推選)

B、盜竊亂賊而不作(zéi,小偷)

C、男有分,女有歸(fèn,職分,指職業、職守)

D、貨惡其棄於地也(wù,憎惡)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並釋義

①選賢與能通,意思: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意思:

③可愛者甚蕃通,意思:

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通,意思:

3、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歸分:歸:()

②貨惡其棄於地也,惡:()

③盜竊亂賊而不作亂:作:()

④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閉:大同:()

4、翻譯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譯文: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譯文:

③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譯文:

④盜竊亂賊而不作

譯文:

5、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選自《》《》是儒家經典之一“大道”是指

6、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文中從幾個方面論述了“大同”社會的特徵

答:

合作探究——重點難點研讀

問題探究

一、鑑賞語言

1、說說文章第二句中的“人”“使”字的作用

答:

點撥

聯繫這兩個詞的語境作答,當然如果瞭解古文中常有的省略現象,或詩詞賦中的領字更好。

二、理解句子

1、說說文中的排偶句式的作用

答:

點撥

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思考。

三、體會情感

1、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有哪些特徵?你對這個“大同”社會怎樣認識?

答:

點撥

扣住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

四、綜合評價

1、如何評價孔子的“大同”理想?

答:

點撥

先弄懂文章中思想觀點,然後根據自己理解按照我們現在審美觀點評審對於先賢思想的評價,始終應該堅持辯證的觀點聯繫歷史背景看。

品悟寫法

一、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簡潔明白,說理透徹,結構層次分明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填空

1、文章第一層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然後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最後總括並定名爲“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於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這樣層次清楚,結構形式是()

2、語言生動優美,簡潔明白如“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等,使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是因爲文章大多采用()

學考對接——知識遷移運用

(1)積累運用

1、請劃掉加點字的錯誤注音

①選賢與能A、yǔB、jǔ

②矜、寡、孤、獨A、guānB、jīn

③男有分A、fēnB、fèn

④貨惡其棄於地A、èB、wù

2、請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①選賢與能()

②講信修睦()()

③故人不獨親其親()

④不獨子其子()

⑤矜、寡、孤、獨()()()()

⑥廢疾()

⑦男有分()

⑧女有歸()

3、翻譯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③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④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4、按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2)《大道之行也》中,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與“夜不閉戶”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5、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

6、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答:

二、閱讀探究

(一)課內精彩語段閱讀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習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答:

②男有分,女有歸。

答:

③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答:

④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答:

2、找出排比句、對偶句,並指出其效果。

答:

3、①本語段可分爲層,每一層的大意是。

②這幾層的關係是:

4、總領全文的語句是,照應此句的是。

5、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

6、大同社會在當時能否變成現實?我們今天如何看待這一理想?

答:

(二)課外類文閱讀

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1)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2)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註釋:

(1)什佰之器,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佰:指數目衆多。

(2)結繩:在繩子上打結古代原始人沒有文字,採用這種辦法幫助記憶、傳遞消息。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使有什佰之器()

(2)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3)美其服()

(4)使人復結繩()

2、用現代漢語表述句子的意思

(1)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答:

(2)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答:

3、就《小國寡民》一文,談談老子理想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答:

4、試將此文與《大道之行也》相比較,看老子與儒家學者理想的社會有何異同。

答:

三、文采展示

1、孔子描繪了一個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陶淵明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請按照大道之行也的結構與寫作思路寫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學校生活(150字左右)

自主學習——學習要點檢索

參考答案

1、B(害人)

2、①“與”“舉”推舉

②“矜”“鰥”老而無妻的人

③“蕃”“番”多

④“說”“悅”愉悅、高興

3、①分:職分歸:女子出嫁

②惡:憎惡

③亂:造反作:興起

④閉:用門閂插門大同:指理想社會

4、①大道通行的時代,天下爲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擁戴品質好能力強的人擔任領導,講究信實,培養和睦的氣氛

②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夠受到供養

③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爲,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

5、禮記禮運;禮記;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課文從幹部的選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質、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三個方面論述大同社會的特徵。

合作探究——重點難點研讀

問題探究

1、參考答案

這兩個字是領字,“人”字領其後兩句,理解時前後句都要加上這個字同理,“使”字領其後四句,理解它們時都要加上這個字

2、參考答案

內容上看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大同社會的特徵,形式上看句式整齊,語氣強烈,排山倒海而來,能增強表達的效果

3、參考答案

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講求誠信,崇尚和睦,社會和平安定,人人都收到關愛,人人都安居樂業,人們珍惜勞動成果,無子嗣之心,盡全力工作。

儘管這個理想不能實現,但兩千多年來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改革家嚮往的目標,如洪秀全,康有爲等受其啓發,它是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寶貴財富。

4、參考答案

孔子的“大同”理想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因素,這決不是倒退,而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崇高目標,兩千多年來一直激勵着仁人志士爲之奮鬥當然,這樣的理想也是從維護階級統治的根本出發的,有其侷限性。

品悟寫法

1、總分總

2、排偶句式,

學考對接——知識遷移運用

一、積累運用

1、①A②B③A④A

2、①通“舉”,選拔②講求;培養③以……爲親④以……爲子⑤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⑥殘疾人⑦職分,指職業,職守⑧指女子出嫁

3、①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實行,就是天下爲大家所有。②因此人們不只以他的親人爲親,不只以他的兒子爲子。③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爲,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④人們都願意爲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爲自己謀私利。

4、(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外戶而不閉。

5、《大道之行也》中構想的“大同”社會是《桃花源記》中“世外桃源”的根源,“世外桃源”的境界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共享出來的《大道之行也》是對這種社會理想總體上的構思,文中既有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的說明,也有對“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敘述《桃花源記》則再現了”大同“社會的這種特徵與生活風貌例如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因此可以說《大道之行也》是《桃花源記》的理論基礎,《桃花源記》是《大道之行也》的藝術再現。

6、點撥:聯繫歷史知識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

我也很希望生活在這個“大同社會”中,因爲現在社會中人們都太自私了,比如說果皮紙屑在外面就隨手亂扔,在家裏會不會呢?我敢擔保不會孔子在文中首先強調了“天下爲公”這四個字,我想,如果人們真的能做到“天下爲公”,這個社會一定就是充滿愛的世界了。

(一)課內精彩語段閱讀

1、①所以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孩子。

②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

③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會發生。

④所以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插門,這就是所說的理想社會。

2、排比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對偶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效果:結構整齊,使語勢增強,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境界。

3、①一層:德才兼備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層:大家互相幫助,各得其所,不謀私利。三層:總結大同社會的景象。

②總—分—總

4、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6、略

(三)課外類文閱讀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即使(2)遷移(3)穿戴(4)再

2、(1)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不使用。

(2)鄰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也互相聽得見,可是人民直到老死,都互相不來不往。

3、在“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裏,描繪了一幅理想社會的圖景,他認爲社會的發展,文化、科學、藝術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主張回到遠古無論是社會的上層還是一般百姓,大家都自食其力,各安其分;各司其職,彼此合作而不相爭,上下同心而不離散,民心淳樸,社會穩定,五穀豐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這樣的國家是很容易垂拱而治的老子強調靜觀、無事、無爲,也是一種理想境界。

4、不同點:

老子:只要人們順應自然,不去追求超出滿足自然之外的慾望,棄絕滿足這些慾望的工具和交往,最終消滅戰爭。

儒家: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爲公”的理想社會沒有私有制,人人爲社會勞動而不是“爲己”。

相同點:都是共建心目中的和平安定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