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口技》課堂實錄和品鑑

《口技》課堂實錄和品鑑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2K 次

  一、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口技》課堂實錄和品鑑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有趣的節目(播放一段口技視頻),這位表演者表演的是什麼技藝?

(生齊答:口技。)

師:是的,口技是用人體的發聲器官來模擬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種聲音,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發展到清代,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後邊,俗稱“隔壁戲”。今天,我們就跟隨着清代文學家林嗣環一起去趕赴一場300年前的聽覺盛宴。請同學們邊看課文,邊聽老師朗讀,注意:要聽準字音、聽清節奏。

(師配樂朗讀。)

師:是按老師的要求來聽讀的口馬?行,那我們來檢測一下。請看大屏幕。(屏顯字音、節奏的檢測題。抽查。略。)師:讀準字音,讀清節奏,這只是朗讀的初級階段。要想讀出文言文獨特的韻味來,我們還要注意朗讀時的語速、語氣、語調。大家看文章最後一句,該怎麼讀?(一生讀。)這個句子中的“而已”一詞表達出了作者對口技人的讚歎之情,讀的時候慢一點,重一點,韻味就出來了。(對剛纔朗讀的學生)你再讀一遍試試看。(生再讀)有進步!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提示和要求,自己先試着讀一讀。(屏顯提示、要求。)

① 讀準字音,字正腔圓;

② 讀清節奏,緩急有致;

③ 讀出韻味,抑揚頓挫。

師:誰先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一生讀“當是時”這一句。)

師:誰能根據屏幕上的要求,對這位同學的朗讀作些點評?

生1:他的聲音很洪亮,咬字清晰。

生2:我覺得“一時齊發,衆妙畢備”應該慢一點,才能感覺到作者的讚歎之情。

師:你能不能試一下?

(生2讀這一句。)

師:有點韻味。誰接着展示?

(一生讀:“忽一人大呼……潑水聲。”)

生3:他讀得很好,語調比較高,讀出了一種緊張的氣氛。

師:對,尤其是“火起”,他用的是升調,很有情境。

生4:我覺得他讀的語速太快了,應該慢一點。師:語速是該快還是該慢呢?再想想。

生5:我覺得還是應該快一些,因爲起火了,肯定很緊急。

師:是啊,都火燒眉毛了,肯定得快。這一段中,也有要讀得慢一點的句子。是哪幾句?

生6:“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師:爲什麼語速到這裏要降下來?

生6:因爲這是作者的一種評論,有快有慢,才能體現出緩急有致。

師:最後一句寫賓客的反應,應該讀快點還是慢點?

生7:快,都急着逃命。

師:這樣吧,咱們合作一下,來讀讀這一段。老師讀“火起”這一句,男生讀“夫起大呼”到“潑水聲”這裏,女生讀“凡所應有”到“不能名其一處也”這裏,最後一句齊讀。任務清楚了嗎?集中注意力,看看咱們有沒有默契。(師生組合朗讀。)

【品鑑】教師以精彩的範讀開場,提出聽讀要求;再輔以檢測、自由讀、指導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師評、學生互評等方式,落實了教師提出的朗讀的三大要求。學生讀得自然,讀得有序,讀得有效。

  二、譯讀課文,積累詞句。

師: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具有簡約、典雅之美。咱們學習文言文,要學會積累重要的詞句。預習時下發了“學習卡片”,完成得怎麼樣?一起來看看。

師:誰先來說說?

生l:“善”是擅長的意思。

(師追問:擅長歌舞用成語怎麼說?)能歌善舞。

生2:“目”是看的意思。

師:對,這裏作動詞講。“一目瞭然”意思就是看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

生3:“名”的意思是說出。師:這裏也作動詞解釋。“不可名狀”、“莫名其妙”中的“名”都作“說出”講。

生4:“股”指的是大腿。師:有一個典故,形容讀書很勤奮,是什麼?(生答:懸樑刺股。)對,刺的就是大腿。

生5:“走”這裏指跑。師:對,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我們稱之爲——(生答:走馬觀花。)

生6:“畢”的意思是全,都。

師:成語“原形畢露”是指人的本來面貌全都露出來了。好,從這幾個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屏顯:“解題一得”。)這些詞語古今意義差別較大,但在有些成語中還保留了古義,我們可以藉助成語來推斷詞語的古義。

師:再來看下面幾個詞語,誰能解釋?

生1:第一個“絕”解釋爲極點,第二個“絕”解釋爲停止。

生2:第一個“指”意思是指頭,第二個“指”意思是“指出”。師:對,一個是名詞,~個是動詞。

生3:第一個“坐”意思是坐下,第二個“坐”同“座”。師:這裏有一個通假宇,我們做好積累。

生4:第一個“乳”是餵奶的意思,第二個“乳”是乳頭。師:是的,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屏顯:“解題一得”。)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不同,這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叫一詞多義,翻譯時要加以區分。

師:下面一道題目增加了難度,要翻譯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描寫了多種聲音,不太好理解。誰來試試看?(屏顯要翻譯的句子,一生看着屏幕口譯,卡殼處教師提示。)

師:你真不簡單!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比較準確地翻譯出這一段難懂的話,聲音還很洪亮。來,齊讀下面的“解題一得”。

(屏顯,生齊讀。)

翻譯時要:直譯爲主,字字落實;意譯爲輔,語句通暢。

【品鑑】題目的設計有梯度,每道題目後的“解題一得”給學生階段性的總結和方法性的指導,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文言知識的學習與積累落至了實處。

 三、品讀課文,賞析妙處。

師:《口技》這篇文章僅僅367個字,就把一場表演刻畫得精彩紛呈,妙趣橫生,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張潮在將它收錄進《虞初新志》時評價道:“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輒浮大白。”意思是,讀了《口技》一文,領略了絕世奇技,欣賞了千古奇文,忍不住要喝一大杯酒以示慶賀。

下面,我們也來賞賞奇技,品品奇文。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提示,按課前分好的小組,自領任務,進行合作探究,並將探究的結果在書上標註出來。

(屏顯任務。)

任務一:賞奇技文章用一個“善”字概括了口技人的技藝,你從文中哪些詞句感受到了口技人技藝之“善”?

任務二:品奇文有人將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概括爲:①敘事有條理;②裁剪有詳略;③行文有波瀾;④描寫有角度;⑤首尾有呼應。你能任選一點,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師:好,我們先來賞奇技。“善”字概括了口技人的技藝,你從文中的哪些詞句上感受到了口技人技藝之“善”呢?(板書:“善”。)

生1:第1段“滿坐寂然,無敢譁者”,說明賓客對口技人很敬重,對他的表演充滿期待,突出了“善”。師:這是借賓客的反應來烘托一種緊張肅穆的氣氛。文章還有幾處寫到賓客的反應,大家能不能找出來?

生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妙絕。”

師:這個句子通過描寫賓客的動作、神態,表現了他們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

生2:寫賓客被口技人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聽得很專注。

師:對,“微笑”還表明他們對錶演內容是心領神會,“默嘆”寫他們心裏爲之折服,但又不便鼓掌叫好。還有哪些寫賓客的句子?

生3:“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個句子寫賓客們被口技人的表演嚇住了,以爲是真的失火了,想要逃跑。師:描寫還很細膩,寫出了賓客們以假當真、驚慌欲逃的心理。還有嗎?

生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寫賓客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師:是的,賓客的心理隨着口技人的表演在變化着。賓客的強烈反應很好地從側面烘托了口技人技藝之“善”。(板書:反應強烈。)師:大家還從哪裏讀出了“善”字呢?

生5:“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人所使用的道具很簡單,表明他技藝之“善”。

師:而且文章兩次寫到,有言外之意:你看,這個表演者模擬了那麼繁雜的聲音,憑藉的只是自己的一張嘴,別無他物,真是太神奇了。

(板書:道具簡單。)

師:最能表現口技人技藝之“善”的是他所模擬的各種聲音,這些聲音不僅繁多,(板書:聲音繁多。)還富於變化。我們說說看,有哪些變化?

生1:第2段中“遙聞深巷中犬吠”說明聲音是從遠處的深巷中傳來,接着寫婦人的“欠伸”,這是近處的聲音,寫出了聲音由遠到近的變化,從而體現了口技人技藝之“善”。

師:這種變化不僅是由遠到近,還是由外到內。

生2:由小到大。第2段中先寫“欠伸”、“囈語”這些細微的聲音,接着是孩子的啼哭聲,這些聲音由小變大,體現了口技人技藝之“善”。

師:分析抓住了關鍵詞語,很細緻。

生3:由分到合。第2段中先分別寫各種聲音,再寫這些聲音“一時齊發”,這是由分到合。

生4:由少到多。第一、二個場景中的聲音比較少,但在第三個場景中聲音最多,這是“由少到多”。

師:第三個場景中的聲音,不僅繁多,而且喧鬧、雜亂。找找看,寫到了哪些聲音?

生(雜):“百幹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幹犬吠。”“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師:這些錯綜複雜的聲音渲染了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火場的紛亂、救火人的慌亂。有沒有同學能試着模擬一下?

(幾個學生站起來,簡單分配任務,一生大呼“起火了”之後,各種聲音一起發作。)

師:大家看,我們這麼多人,這麼多口,在模擬這些聲音時還有些手忙腳亂,口技人卻僅憑一個人、一張嘴來表演,技藝是多麼的高超啊!

師:口技人技藝之“善”還可以從他所模擬的場景上看出來。說說看,口技人模擬了哪幾個場景?

生5:第一個場景是一家人由睡到醒,第二個場景是一家人由醒復睡,第三個場景是失火、救火。

師:三個場景內容各不相同,有起有伏,有靜有鬧,複雜多樣。口技人能夠模擬這麼複雜的場景,足見其技藝之“善”。(板書:場景複雜。)

師:場景的複雜、聲音的繁多,從正面表現了口技人技藝之“善”;

(板書:正面描寫。)

道具的簡單、聽衆反應的強烈從側面烘托了這種“善”。

(板書:側面描寫。)

口技人的表演,怎一個“善”字了得!

師:我們來看“任務二”品奇文中的五個寫作特色。文章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烘托,這個叫做——(生齊答:描寫有角度。)開頭結尾兩次提到道具的簡單,這叫——(生齊答:首尾有呼應。)那麼,“敘事有條理,裁剪有詳略,行文有波瀾”該怎麼理解呢?

生1:我說“敘事有條理”。文章先寫表演前,再寫表演中,最後寫表演結束,依照的是時間順序,顯得很有條理。師:是的,寫時間的詞語體現了這種順序。我們找找看,有哪些?

生2:“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師:一共有八個。這些詞語的運用使文章層次井然,嚴謹有序。

生3:我想說“裁剪有詳略”。口技人模擬的`三個場景,寫得最詳細的是第三個,最簡略的是第二個。

師:爲什麼這樣安排詳略呢?

生3:因爲第三個場景最複雜,聲音最繁雜,也最能表現口技人技藝之“善”第二個場景模擬的聲音最少,相對來說,不能最好地體現出口技人技藝之“善”,所以略寫。

師:說到了關鍵。詳寫略寫要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來確定。

生4:口技人表演的三個場景中,先是一個小高潮,接着變得平緩,最後是一個大高潮,形成了波瀾。師:不光是場景波瀾起伏,賓客的反應也隨之形成了張弛變化。因而文章顯得曲折跌宕,搖曳多姿。

【品鑑】此板塊特色鮮明,亮點不斷:一、自主學習充分,給足了時間;合作學習安排合理,講究了實效;探究學習有高度,設置了彈性空間及達成目標的可能性。二、學生羣體模擬“起火”的表演場面,初看以爲是譁衆取寵的課堂表演,實則是授課者的匠心獨運,教師的一句總結語使所有的聽課教師豁然開朗,“以爲妙絕”。

  四、悟讀課文,感受精彩。

師:同學們,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短暫。今天,我們通過《口技》一文的學習,見識了一門傳統技藝,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認識了一位傳奇人物,領略了一點寫作技巧,可謂收穫頗豐。那麼,在感受了藝術的無窮魅力之餘,我們有沒有想過:口技人爲什麼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藝呢?

生1:我覺得口技人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藝,靠的是勤學苦練。就像京劇大師梅蘭芳,別人只練習幾遍,他總是練習幾十遍,終於練出了圓潤甜美的嗓子。

生2:我想補充一點,除了勤學苦練,還得堅持不懈。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長期堅持練習,才能練出這麼高超的技藝。

師:是的,爲了練好這門絕活,藝術家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磨腫了舌頭,磨破了嘴皮。正是這種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的精神,才造就了藝術的輝煌。其實,不光是口技,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正如劉禹錫詩云:“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老師也擬了一副對聯,作爲對今天這節課的總結,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大聲地讀出來——(師生同讀。)“奇人,奇技,奇文,堪稱奇妙會賞,會讀,會品,重在會通。”

【品鑑】這一環節是課堂的延伸,由文及人,由課內到課外,引發學生對文章文本價值的更深入思考,感悟到藝術家對藝術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的精神,並將它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意義普遍、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