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劉禹錫的故事大綱

歷史名人劉禹錫的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韓愈爲柳宗元(字子厚)撰寫的《柳子厚墓誌銘》中記述了柳宗元的這樣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禮部員外郎貶爲永州司馬期滿進京又外任爲柳州剌史。同時,他得知劉禹錫(字夢得)也被貶爲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淚說:“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說,播州不是個人住的非常荒遠之地,而夢得是個孝子,家有老母親,我不忍心夢得身陷困境,又沒有可以勸慰老母親的話語,且沒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於是,柳宗元“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請求,上奏疏給皇帝,願用自己任所的柳州與劉禹錫對換,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無怨。恰好有人把夢得的事上報給皇上,夢得被改任連州剌史。

歷史名人劉禹錫的故事

  劉禹錫寫《陋室銘》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因參與政治革新得罪當朝權貴,被貶爲安微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通判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和州知縣見劉禹錫是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埋怨,撰寫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辨。這個舉動氣壞了知縣,又令衙內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房由城南門調到城北門,由三間改爲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安心住下,讀書作文。知縣見他還是悠然自得,將其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爲斗室,寫下《陋室銘》一文。

  劉禹錫玄都觀

過了幾年,皇帝忽然想起劉禹錫有那麼點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調回京城。

劉禹錫到京城後,聽說這幾年郊區玄都觀裏來了個老道會種桃花,偌大一個庭院盡是桃花,等到開放,壯觀得很。

於是劉禹錫就和朋友相約去看桃花。

劉禹錫這個人本來就好寫詩,看了如此壯麗的桃花,焉能不寫。

於是他回來就寫了一首《遊玄都觀》。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的詩本來就有名,這下很快就流傳開了。

結果有人這麼一分析,就向皇上進讒言,說這首詩明是寫桃花,其實是諷刺新提拔的權貴的。

皇上當然不高興,於是就把劉禹錫又發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後劉禹錫又被調回京城,恰好是春天,於是想起玄都觀的桃花。

結果一看,很讓人失望。

種花的道士已經去世,庭院也就破敗,再也沒有往日的繁盛了。

劉禹錫又想起這些年有無數的權貴興起又衰敗了,難免感慨,於是又寫了一首《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盡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傳到皇帝耳朵裏,又覺得劉禹錫在發牢騷,就又把他發到外地去了。

  劉禹錫的成語故事

劉禹錫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爲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劉禹錫題碑

在桃花源入口處,豎着一塊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唐朝劉禹錫題的。

劉禹錫被貶到朗州作司馬後,經常到桃花源散心。別人見他是個大詩人,都來請他題字。他心情不好,總搖頭拒絕。

有一次劉禹錫又到桃花源裏來遊玩,發現原來見到過的一些長得很好的樹木,一些很雅緻的石頭都不見了,便虎起了臉,找來了看山老人查問。看山老見劉禹錫生了氣,慌忙報告:“大人,你只知這是塊風水寶地,卻不知附近多少有錢有勢的人想霸佔它,我老頭哪能管得住啊!”

劉禹錫聽了,嘆了口氣,想到自己雖沒拿走這裏的一草一木,卻也沒有爲它做過什麼好事。於是,便叫人拿來筆,蘸飽了墨,挑中了一塊斜靠在山邊的大石頭,寫了“桃源佳致”四個大字,後面又寫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這幾個字鏨到石碑上,擡到桃花源入口處豎了起來。

後來,那些有錢有勢有人來了,一到入口處,擡頭看到那塊大石碑,知道司馬大人劉禹錫要保護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說:”既然劉司馬題了字立了碑,今後誰也不準拿一草一木!”

據說,桃花源就是這樣被保護下來了。後人感激劉禹錫,便把這塊碑叫做“鎮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