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劉禹錫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劉禹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詩詞全集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 瀟湘神二曲劉禹錫 九日黃白二菊花盛開 踏歌詞四首·其一 竹枝詞九首·其九 金陵五題·並序 瀟湘神·湘水流、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秋詞、 陋室銘、 瀟湘神·斑竹枝、 拋球樂、 瀟湘神、 憶江南·春去也、 紇那曲(二首)、 夢揚州樂妓和詩、 樂天是月長齋鄙夫此時愁臥里閭非遠雲霧難披因以…驚禪、 堤上行二首、 故洛城古牆、 洛濱病臥戶部李侍郎見惠藥物謔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謝、 樓上、 楊柳枝 / 柳枝詞、 望洞庭、 樑國祠、 嘗茶、 赴連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張員外、 贈劉景擢第、 喜康將軍見訪、 登清暉樓、 吳興敬郎中見惠斑竹杖兼示一絕聊以謝之、 聞道士彈思歸引、 重答柳柳州、 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夜聞商人船中箏、 答後篇、 酬楊八副使將赴湖南途中見寄一絕、 田順郎歌、 答前篇、 重寄絕句(一作寄唐州楊八)、 楊柳枝、 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重寄表臣二首、 寄湖州韓中丞、 和滑州李尚書上巳憶江南禊事、 答楊八敬之絕句(楊時亦謫居)、 曹剛、 裴侍郎大尹雪中遺酒一壺兼示喜眼疾平…斐然仰酬、 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一作酬海南馬大夫)、 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 酬僕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別後至甘棠館忽夢同遊…口號見寄、 酬楊侍郎憑見寄、 寄毗陵楊給事三首、 秋夜安國觀聞笙、 酬元九院長自江陵見寄、 赴和州於武昌縣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絕、 奉和裴令公夜宴、 贈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詩獎之、 赴連州途經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率爾酬之、 和令狐相公聞思帝鄉有感、 答張侍御賈喜再登科後,自洛赴上都贈別、 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酬思黯代書見戲(一作酬牛相見寄)、 吟樂天自問愴然有作、 裴令公見示誚樂天寄奴買馬絕句斐言仰和且戲樂天、 寄贈小樊、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故…因而和之、 虎丘寺見元相公二年前題名愴然有詠、 答裴令公雪中訝白二十二與諸公不相訪之什、 醉答樂天、 奉和裴晉公涼風亭睡覺、 憶樂天、 城內花園頗曾遊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以答令狐相公見謔、 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花下有遊仙二絕、 令狐相公春思見寄、 和樂天春詞 / 春詞、 酬令狐相公見寄、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 傷循州渾尚書、 酬瑞州吳大夫夜泊湘川見寄一絕、 有所嗟二首(一作元稹詩,題作所思)、 傷愚溪三首、 美溫尚書鎮定興元以詩寄賀、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 王思道碑堂下作、 李賈二大諫拜命後寄楊八壽州、 和西川李尚書傷孔雀及薛濤之什、 傷桃源薛道士(一作尊師)、 韓信廟、 贈李司空妓、 題欹器圖、 金陵五題。江令宅、 後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賞牡丹、 金陵五題。生公講堂、 和浙西尚書聞常州楊給事制新樓因寄之作、 燕爾館破,屏風所畫至精,人多歎賞題之

劉禹錫詩風

劉禹錫及其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裏,確實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着一個鬥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遊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致一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爲強烈的憤懣和反抗,並從不同方面強化着他的詩人氣質。他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謁柱山會禪師》)。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爲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至於其七言絕句,也是別具特色,如:“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詞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九首》其一)就詩意看,這兩篇作品均簡練爽利,曉暢易解,但透過一層看,便會領悟到一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概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一種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和棄舊圖新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一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蘊。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全詩一反傳統的悲秋觀,頌秋贊秋,賦予秋一種導引生命的力量,表現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嚮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劉禹錫早年隨父寓居嘉興,常去吳興拜訪作爲江南著名禪僧兼詩僧的皎然和靈澈,據其《澈上人文集紀》自述,當時他“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一早年經歷對其後來的詩歌創作影響很深。那麼,皎然、靈澈的詩歌主張是怎樣的呢?皎然有《詩式》論詩,特別注意兩方面,一是主張苦思鍛鍊,要求詩人在對詞句加以精心錘鍊之後復歸自然,他認爲這種自然纔是詩的極致;二是極重視詩歌意蘊深遠而氣韻朗暢高揚的境界,認爲“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而這“境”即意境來自創作主體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書冬夜》),即詩人主觀心境與審美觀念乃是最重要的。劉禹錫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後他還說,寫詩的人應該“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董氏武陵集紀》),前句即指語言的簡練與含蓄,後句即指主體的觀照與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視通過錘鍊與潤飾使詩歌的語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對多用生僻字眼,提出“爲詩用僻字,須有來處…… 後輩業詩,即須有據,不可率爾道也”(《劉賓客嘉話錄》);

另一方面,他又極重視主體的觀照與冥想,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中他曾說: “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於詞。……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定,是排除雜念的觀照,慧,是一種靈感的獲得。這樣寫出來的詩,便能容納更豐富的內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劉禹錫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都是他對歷史、人生進行沉思之後的一種感悟。這種感悟以形象出現在詩裏,不僅有開闊的視界,而且有一種超時距的跨度,顯示出歷史、現實、未來在這裏的交融。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爲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後的沉思,其中蘊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等都是名篇。

越中藹藹繁華地,秦皇峯前禹穴西。湖草初生邊鷹去,山花半謝杜鵑啼。(《酬浙東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長句》)

朝服歸來晝錦榮,登科記上更無兄。凌寒卻向山陰去,衣繡郎君雪裏行。(《贈致仕滕庶子先輩》)

劉禹錫的山水詩,也改變了大曆、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如“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和牛相公遊南莊醉後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野草芳菲紅錦地,遊絲繚亂碧羅天”(《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一青螺。

在這靜謐空靈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構成了一種恬靜平和的氛圍。不過,雖然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所以儘管受佛教徒影響,他卻不像後期的白居易那樣,時而滿足,時而頹廢,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
  “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欄杆。
  忽然語笑半天上,無限遊人舉眼看。”

都有一種高揚的力量。由於有了含蓄深沉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 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作,如《白鷺兒》:
  白鷺兒,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敵,
  衆禽喧呼獨凝寂。
  孤眠芊芊草,
  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無雲,
  飛去入遙碧。

詩以隱喻方式寫自己孤高的情懷,但用的是輕快的民歌體。還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詞》、《楊柳枝詞》、《堤上行》、《蹋歌詞》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着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以下兩首尤爲傳神: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二首之一)

劉禹錫紀念館

劉禹錫紀念館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的劉禹錫紀念館,飛檐斗拱,採用硃紅色的支柱,無不透露出中國古典式宮廷建築風格,顯得古色古香。古樸雄偉的紀念館經精心布展後顯得魅力四射:燈光、壁畫、詞、銅像等場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種豐富多彩的歷史厚重感。

劉禹錫生平

劉禹錫,字夢得,漢族,唐朝著名人,文學家,哲學家,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並稱“劉柳”。晚年住在洛陽,與白居易唱和較多,時稱“劉白”。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詞科,從事淮南幕府,入爲監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叔文敗,坐貶朗州刺史。在貶官期間,在揚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答謝白居易,再遭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託幽遠。蠻俗好巫,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武陵溪洞間悉歌之。居十年,召還。將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觀看花詩涉譏忿,執政不悅,復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連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遊玄都觀詩,出分司東都。度仍薦爲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度罷,出刺蘇州,徙汝、同二州,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與白居易唱和,世稱他們“劉白”。白居易稱之爲“詩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爲十二卷。

關於劉禹錫的祖籍,多有爭議,一說是洛陽人,一說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自言出於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據查有關史料,劉禹錫爲匈奴後裔,其七世祖劉亮仕於北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東遷嘉興,劉禹錫出生於此地,因此劉禹錫“家本滎上,籍佔洛陽”。關於說其“彭城之人”,經查此說,出自白居易、權德輿等人之口,那不過是隨順當時“姓卯金者鹹曰彭城”(《史通·邑里》)的習俗罷了。因此“劉禹錫彭城人”說法是不確切的。

說劉禹錫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無極人,還得從他七世祖劉亮說起。周漢時期,定州、無極是冀州的屬地,無極同時也是定州的屬地。劉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騎常侍等職,後北魏遷都洛陽,劉亮全家也隨之遷至洛陽。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別集類:“書禹錫本傳,稱爲彭城人,蓋舉郡望,實則中山無極人,是編亦名中山集,蓋以是也。”此外清《畿輔通志》及《中國歷史人物辭典》和《中國歷史名人辭典》等也都有刊載。經過反覆查證和諮詢有關專家,劉禹錫祖籍確認爲無極,是有據可依的。

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爲《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爲《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 劉禹錫的生平事蹟,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陋室銘》被選中人教版8年級上冊22課《陋室銘》,上海九年教育課本七年級第二學期12課。

劉禹錫故居

自唐代以來,明代、清代都對陋室進行過擴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縣撥款修葺。同年,陋室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50多畝。2008年,安徽和縣斥資千萬元改造劉禹錫陋室銘故居。

劉禹錫寫過一文《陋室銘》就是寫其故居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託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爲"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這篇銘文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鬱鬱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劉禹錫墓

一代豪劉禹錫死後,被葬在了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滎陽市政府在劉禹錫墓的基礎上,耗巨資建設了佔地280多畝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劉禹錫公園,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劉禹錫墓位於滎陽市城東二十里鋪鄉(今豫龍鎮)狼窩劉村南高地上,古稱檀山。墓北距鄭州至上街公路約70米,坐北面南,有圓形土冢,冢高約7.5米,周長約20米。據民國《滎陽縣誌》載:“劉禹錫墓在檀山。”乘車路線:鄭州市區坐車到汽車西站,乘坐鄭上1路車(或乘坐11路至終點站,轉乘7路),到滎陽市鄭上路與京城路交叉口下車,乘坐1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即劉禹錫公園(310國道與京城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