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故事

歷史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歷史名人故事1

陳獨秀生命裏的那對悲情姐妹花

歷史名人故事

1897年8月,在安徽懷寧,一場門當戶對的盛大婚禮正在舉行,賓朋歡呼中,18歲的陳獨秀和時任安徽統帥部副將高登科的女兒高大衆三拜九叩成親了。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作爲將門閨秀的高大衆恰好比陳獨秀大三歲,無論家世和相貌都無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陳獨秀也前程似錦。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說得上琴瑟和鳴。十年間,高大衆爲高家添了三男兩女。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婚後,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在杭州求學的陳獨秀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因受通緝,最後逃亡日本。回國後,陳獨秀就成了高大衆眼中的“怪咖”,而在陳獨秀眼裏,妻子高大衆也成了徹頭徹尾的“古董”。自從母親去世後,陳獨秀就很少回家,爲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幾乎放棄了平常人世的天倫之樂。聚少離多,再加上個性和才情的天淵之別,夫妻之間越發人疏情薄。

作爲一個接受封建傳統教育的妻子,高大衆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對陳獨秀的所作所爲極爲排斥,甚至加以阻攔。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陳獨秀,偶爾回來面對的也是無休止的嘮叨和數落,這使得他更對這份包辦的婚姻和舊式的妻子充滿厭惡。於是,家庭失和,口舌之爭在所難免。日復一日,家,再也不是讓人棲息安生的場所,情,冷漠之後就成了禁錮自由的監牢。

就在他們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際,一天,高家迎來了位意外之客——高大衆同父異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衆,小姐姐10歲,從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潑,熱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對姐夫發表的作品尤其鍾愛,帶着仰慕和崇拜,她走進了陳獨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陳獨秀原本對這些世俗的親戚關係並不上心,但高君曼時尚的裝扮、燦爛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談吐還是讓他耳目一新。於是,高君曼藉着各種機會與陳獨秀單獨接觸,或促膝談心,或小徑漫步,在密集相處中,陳獨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爲驚喜着。在高大衆眼裏,妹妹的到來也許能給這個家庭帶來生機,她從不懷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會出現任何問題。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風助,則不可遏制也難以澆熄。

一顆求教上進乃至產生愛慕的粉絲之心,一顆急於衝破藩籬尋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靈,在一來一往的碰撞中,探討變成了約會,親情轉向了愛情,情感在一愛一慕中昇華,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難捨,等他們警覺到危險性時,彼此已泥足深陷,難以自拔。

面對接踵而至的風言風語和世俗家族的壓力,思想前衛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樂於打破束縛的陳獨秀也不顧人言,非議反而讓離經叛道的兩個“忤逆者”抱得更緊。各種打壓扼殺無效後,高調“自由戀愛”的他們被逐出家門。

1910年,懷着對愛情的嚮往,他們一同來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時,陳獨秀在杭州陸軍小學任教,打扮入時的高君曼陪伴在側,他們出訪高朋,聽琴作詩,“徜徉在湖山之間,相得甚歡”。

新歡良宵短,舊愛寂寞長。面對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奪,在老家恪守婦道的高大衆飽受錐心之痛但又無計可施,只能忍辱負重,如往常一樣上孝公婆,下撫子女。她沒有大吵大鬧,更不想家醜外揚,只是整天悲鬱哽咽,閉守房門。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陳獨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祕書長,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們的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獨秀面對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離家鄉。在輾轉逃命的歲月裏,高君曼不離不棄,飽經風霜,承擔了全部家務和養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動盪的生活擊垮了她的身體,她患上了肺結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並不後悔,真正讓她心寒齒冷的,則是陳獨秀對家庭關係的偏執。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高大衆所生的兩個兒子前來謀生,作爲姨母和繼母,高君曼想把孩子們接到家中食宿,沒料想陳獨秀堅決不允,並罵她“婦人之仁”。見陳獨秀如此不近人情,兩人開始爭吵,後來,竟然動了手。

因爲長期生病,從1922年起,已轉戰北京的陳獨秀開始對高君曼逐漸冷淡,並且外面盛傳他另有紅顏,心高氣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對待,心灰意冷之下於1925年帶着兒女移居南京。自此離別,一南一北,他們再也沒有相見。

1930年9月,高大衆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個春秋。高君曼帶着兩個孩子爲姐姐奔喪,時光荏苒,二十多年過去了,但家族依舊對她鄙恨難泯。一年後,孤立無援的她舊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終病殞南京。

在陳獨秀的一生裏,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離開後,他與一名女醫生施芝英漸生情愫,並公開同居。晚年落魄之際,陪伴他走向生命終點的則是一位相差30歲的女士潘蘭珍。1942年,陳獨秀在重慶病逝,彌留之際他也許才終於明白夫妻間同甘共苦、永不言棄的意義。只是,面對陳獨秀情感的過往,那一對風姿卓絕的高家姐妹花,雖然個性截然不同,但殞滅的悲慘命運又何其相似。

歷史名人故事2

王子尋找仙女心花爲父治眼

從前,有個受人尊敬的國王,膝下環繞着兩個天真活潑的公子。沒過幾年,王后又懷孕了。

一天,國王把一個打卦算命特別靈的大臣召到跟前,問:“我的第三個孩子是男是女?將來命運如何?”

大臣跪在地上,算了半天,擡頭看了看國王;又埋頭算了一次,然後滿臉遲疑地瞧着國王,問:“不知該不該講?”

國王說:“請講!”

大臣說:“我再算一次。”他又打了一卦,隨後慢騰騰地站起來,向國王畢恭畢敬磕了三個頭,說:“尊敬的國王,第三胎是個男孩,將有大運。可是你不能見他,否則就雙目失明。”

國王十分悲痛,只好派人翻過一座大山,在一個長滿鮮花和野果,小溪潺潺的樹林裏,蓋了一座小小的宮殿,讓王后到那裏生孩子。他囑咐王后:“孩子生下後,你好好照料他,千萬不要帶他來見我。”王后非常難過,忍痛告別國王,來到遙遠的樹林子裏。

沒過多久,孩子出生了,長得非常漂亮。小王子剛剛七個月,就象是七歲的童子。王后和女僕們整天不離左右照看他,生怕他跑出去。

一天,小王子跪在地上,乞求母親:“讓我出去玩一會吧!我長這麼大,還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樣子呢?”

王后不忍拒絕孩子,便答應了,囑咐女僕跟着他,千萬不要走遠。

小王子在樹林裏蹦蹦跳跳,揀了好些竹子,做成一把弓箭。

第二天,小王子又請求母親讓他出去玩。王后還是答應了。小王子一蹦一跳來到樹林子裏,清亮的小溪“嘩嘩”唱着歌,鳥獸們在這裏漫遊嬉戲。小王子瞧見一隻母鹿,飛出一箭,射中鹿的屁股。母鹿忍着疼痛,飛快逃上山頂,小王子撒開腿在後面追。女僕們又喊又叫,可怎麼也趕不上小王子,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他跑越遠。

就在這時,國王帶着一隊人馬正在山頂打獵,遠遠瞧見一個漂亮的男孩,追趕着一隻母鹿跑來,國王趕忙張弓搭箭,想幫助那個孩子。正要把箭射出去的時候,國王的眼睛突然瞎了。

侍從們驚呆了。趕緊快馬加鞭,把國王送回宮殿。國王如來算命大臣,告訴他今天的遭遇。大臣說:“尊敬的國王,你一定是碰到小王子了!”國王問:“我的眼睛能治好嗎?”大臣算了一卦,說:“只要找到仙女心上開出的花,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可這太難了,太難了!”

國王想了想,把大王子二王子叫到跟前,說:“孩兒們,我一向把你們看做心上的脂肪,掌上的明珠。現在你們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幫助父王做點事情了。今天父王遇到不幸,希望你們不辭勞苦,找來仙女的心花,爲父王解除災難。”

兩位王子帶領大隊人馬,馱着無數金銀財富,浩浩蕩蕩出發了。

國王隨即派人給王后送信,告知自己雙目失明,要她趕快回宮。

王后痛苦萬分,淚流滿面。小王子奇怪地問:“母親,你爲何中這樣悲傷?”王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他。小王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母親,我要去找仙女的心花,爲父王治好眼睛。”

王后說:“你還年幼,不能出去。你的兩個哥哥很能幹,他們會找到那朵花的。”

但小王子仍跪在地上苦苦請求,王后只好答應了。

小王子向母親磕了三個頭,騎上那隻養好傷的母鹿,一溜煙消失在高聳入雲的山頂上了。

走着走着,母鹿忽然問:“小王子,小王子,你要到哪裏去呀?”小王子說:“送我到哥哥那裏去。”

母鹿一口氣跑到一個小鎮旁的山坡上,對王子說:“你的哥哥就在小鎮裏,你去找吧!”說完,一眨眼不見了。

小王子徑直走到鎮裏,瞧見一位老頭兒,忙問:“波拉(藏語,老大爺),聽說這裏來了兩位王子,請問他們住在哪裏?”

老頭兒嘆了一口氣,說:“是呀,是呀!據說我們的王后生了個怪物,國王見了他以後,兩隻眼睛全瞎了。兩位公子出門去找仙女的心花,可他們來到這裏,整天泡在酒店,吃喝嫖賭。嗨!”

小王子換了件破破爛爛的衣服,裝扮成一個小乞丐來到酒店。老闆娘給了他一點糌粑,小王子問:“店裏要不要打雜的?”

老闆娘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留下了。

小王子本想從哥哥那裏打聽找仙女心花的辦法。可是大王子二王子整天縱情酒色,根本不談找花的事。小王子見得不到什麼消息,便辭掉酒店的活走了。

走呀走呀,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山谷。山谷裏有一座孤零零的塔,塔邊上坐着一個老太婆,穿着破破爛爛的藏袍,上眼皮耷拉在下眼皮上。小王子上前問道:“莫拉(藏語,老大娘),你知道仙女的心花在什麼地方嗎?”

老太婆用手撐開一隻眼皮,怪聲怪氣地問:“你是什麼人?從什麼地方來?這裏除了我,從沒有別人來過。”

小王子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噢,原來是這樣!”老太婆用柺杖指着一座高高的岩石山,說:“仙女的心花就在那上面。都說雪山獅奶甘甜,能取到的沒有一個;都說仙女心花美麗,能採到的沒有一個。過去有很多人上去採花,但沒有一個活着回來。”

小王子順着老太婆指點的方向望去,只見高高的岩石山上,一條羊腸小道時隱時現。勇敢的王子向老太婆磕頭道謝,便沿着小路跋涉前行。鞋子磨破了,十個腳趾露在外面,鮮血直流,走了三天三夜,才見到一個象是有人住的石洞。洞口有一條清澈的泉水潺潺流過,小王子口渴的要命,捧起泉水,咕咚咕咚喝個痛快,然後走進洞裏。洞裏瀰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氣,小王子走到盡頭,發現一個頭發象海螺一樣白的老阿媽睡在青石板上,滿地糞便,蝨子橫行。小王子很可憐她,蹲在老阿媽身邊爲她捉蝨子。很久很久,老阿媽也沒醒過來。小王子把地上的糞便打掃乾淨,扔出洞外,等他從外面回來,洞裏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小王子只好繼續捉蝨子,掃糞便。這樣做了三次之後,老阿媽醒了,坐在乾乾淨淨的石板上,對小王子說:“我在洞裏住了幾百年,從沒見過象你這樣的好人。請你留在我身邊吧!”小王子不忍心拒絕老阿媽,決定留下一段時間。

過了不久,老阿媽發現小王子身子骨越來越瘦,臉色越來越黃,就問:“孩子,你是不是想家了?”小王子忙說:“不是不是!我不想家,只是心裏悶得慌。”

老阿媽摘下一根頭髮,用嘴一吹,頭髮變成一匹海螺般潔白晶瑩的馬。老阿媽說:“騎上這匹馬,出去玩一會兒吧。”

小王子剛跨上馬,只聽“呼”地一聲,白馬飛上天空。它問王子:“小傢伙,小傢伙!你想去什麼地方?”王子說:“我要去採仙女的心花。”

白馬跳過一朵又一朵雲彩,飛到一座紅色的宮殿門前,然後對小王子說:“你從這裏進去過三道門,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裏有一個水池,水池中央有一朵沒有葉子的紅花,你先不要去拿。旁邊有一間小屋子,你走到跟前,屋門會自動打開,裏面躺着一位姑娘。你悄悄走到她身邊,把她的戒指摘下來戴在自己手上,然後再回到水池邊。只要伸出手,那朵花就是你的啦!”

小王子走進宮殿,跨過第一道門,只見院子里長滿檀香樹,松樹和各種果樹,鳥兒唱着婉轉動聽的歌子。跨過第二道門,一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草坪上鋪滿杜鵑花、格桑花和邦錦花。

小王子跨進第三道門,瞧見院子裏果真有一個水池,仙女的心花在陽光的照耀下,象鑽石一樣閃閃發光。王子走到那間小屋跟前,門輕輕打開了,一位美麗的仙女躺在青石板上熟睡不醒,黑金子般的頭髮象瀑布流瀉。王子悄悄走上前,摘下仙女手上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他依依不捨,想在仙女身邊多呆一會兒,忽然聽到白馬尖厲的嘶鳴,小王子趕快轉身出來,回到水池邊上。伸出手掌,花朵一下飛到他的手心。王子飛快跑出宮殿,翻身上馬。

路上,白馬囑咐王子:“回去以後,千萬不要告訴老阿媽我們到了什麼地方。”

回到石洞,老阿媽問:“今天玩得痛快吧?”小王子說:“痛快痛快!”

老阿媽對着白馬吹了口氣,白馬立刻變成一根頭髮,飛到老阿媽頭上。

歷史名人故事3

“面前人”妙對寇宰相

寇準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幾個大官兒聊天兒,寫了個上聯讓他們來對:水底日爲天上日。是說水裏的太陽,不過是天上的太陽照出來的影。這幾個大官聽了,誰也對不上來。

趕巧,楊大年這會兒進來,要跟寇宰相談公事。寇準跟楊大年談完了公事,就把剛纔的上聯跟他說了。楊大年盯着寇準的兩眼,稍微一琢磨,馬上對了一句: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說的是日影,楊大年就對了個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裏準能照出我的人影,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

同學們要不信,你就盯住別人的眼珠試試看!

歷史名人故事4

這是一個酷熱的日子。太陽照耀着法國奧弗蘇瓦茲附近的麥田,一羣黑烏鴉忽上忽下地在空中游蕩,而向日葵則在夏日的高溫中盛開着。然而這生動的場景中卻在舉行一個葬禮。該教區的牧師沒有到場。前來哀悼者沒有幾個,其中僅有一位似乎真情地在爲死者悲傷。西奧·凡高,死者的弟弟在送葬的路上哭個不停,因爲他與行爲怪異的、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上只署名“文森特”的死者有着長期的、情結複雜的`關係。他仰慕死者的作品,忍受死者生前的古怪情緒,曾經從經濟和生活上資助並照料死者。

就在幾天前,文森特·凡高離家走入了這片他曾多次以色彩濃重和隨意的手法幻景般地展現在畫布上的麥田,然後用一把向自己的胸膛射出一發子彈。他兩天後死在弟弟的懷抱之中,時年37歲。凡高生前一直在貧困、疾病、孤獨和不時發作的癲狂精神狀態中掙扎。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他曾經出售過自己的一幅畫。

童年——文森特·凡高

文森特·凡高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蘭靠近比利時的小鎮格魯特辛德爾特,他一頭紅髮,臉上長滿雀斑,是家裏6個孩子中的老大。

小時候,凡高是名有才華的但與衆不同的學生。11歲時,他被送進10英里外的一所寄宿學校,結果在那裏深感孤獨。凡高在學校學習語言並開始練習素描,他的畫顯示出熟練的技巧,以至於多年後美術史家爲它們的真僞而起了紛爭,一些人不相信這些畫會出自一個少年之手。不過凡高卻在1868年3月,他15歲生日到來之前離開了該校。凡高開始厭倦學校生活。他後來又把比他小4歲的西奧也帶離了學校。

謀生——文森特·凡高

幸好凡高的這個大家庭篤信家族的凝聚力,他的伯父森特,一位富有的美術品經銷商,幫助他在一家頗具聲譽的、名叫古比爾的美術品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凡高開始爲許多畫家銷售他們創作的各種版畫。

同時,凡高在愛情上遭受到首次令他心碎的挫折。他瘋狂地愛上了房東19歲的女兒伊格妮·羅伊爾並向她求婚。當她告訴凡高她已祕密與人訂婚時他卻更加熱烈地追求她。而羅伊爾的冷淡使凡高陷入了嚴重的沮喪之中,他甚至告訴西奧自己對作畫的熱愛都消失了。他有了新的迷戀——像父親一樣當一名牧師。

凡高在隨後的四年把時間都花費在了研究和宣講福音的教義上。由於未能進入極具聲望的阿姆斯特丹神學會,他轉而上了比利時的一所學校,但在3個月後又輟學了。此時的凡高成了一位非職業福音傳教士,他開始爲一羣貧困的礦工服務。他與工人們一起生活——在麥秸上睡覺,以土豆爲食,穿破爛的衣服。許多人都視他爲精神錯亂者。父親告訴他不要墜入狂熱的境地,弟弟也勸他學門手藝,而凡高卻以斷絕與家人的一切聯繫達一年之久作爲迴應(雖然他仍接受弟弟通過父親悄悄匯給他的生活費用)。

歷史名人故事5

韓愈爲柳宗元(字子厚)撰寫的《柳子厚墓誌銘》中記述了柳宗元的這樣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禮部員外郎貶爲永州司馬期滿進京又外任爲柳州剌史。同時,他得知劉禹錫(字夢得)也被貶爲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淚說:“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說,播州不是個人住的非常荒遠之地,而夢得是個孝子,家有老母親,我不忍心夢得身陷困境,又沒有可以勸慰老母親的話語,且沒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於是,柳宗元“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請求,上奏疏給皇帝,願用自己任所的柳州與劉禹錫對換,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無怨。恰好有人把夢得的事上報給皇上,夢得被改任連州剌史。

劉禹錫寫《陋室銘》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因參與政治革新得罪當朝權貴,被貶爲安微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通判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和州知縣見劉禹錫是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埋怨,撰寫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辨。這個舉動氣壞了知縣,又令衙內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房由城南門調到城北門,由三間改爲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安心住下,讀書作文。知縣見他還是悠然自得,將其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爲斗室,寫下《陋室銘》一文。

劉禹錫玄都觀

過了幾年,皇帝忽然想起劉禹錫有那麼點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調回京城。

劉禹錫到京城後,聽說這幾年郊區玄都觀裏來了個老道會種桃花,偌大一個庭院盡是桃花,等到開放,壯觀得很。

於是劉禹錫就和朋友相約去看桃花。

劉禹錫這個人本來就好寫詩,看了如此壯麗的桃花,焉能不寫。

於是他回來就寫了一首《遊玄都觀》。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的詩本來就有名,這下很快就流傳開了。

結果有人這麼一分析,就向皇上進讒言,說這首詩明是寫桃花,其實是諷刺新提拔的權貴的。

皇上當然不高興,於是就把劉禹錫又發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後劉禹錫又被調回京城,恰好是春天,於是想起玄都觀的桃花。

結果一看,很讓人失望。

種花的道士已經去世,庭院也就破敗,再也沒有往日的繁盛了。

劉禹錫又想起這些年有無數的權貴興起又衰敗了,難免感慨,於是又寫了一首《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盡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傳到皇帝耳朵裏,又覺得劉禹錫在發牢騷,就又把他發到外地去了。

劉禹錫的成語故事

劉禹錫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爲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劉禹錫題碑

在桃花源入口處,豎着一塊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唐朝劉禹錫題的。

劉禹錫被貶到朗州作司馬後,經常到桃花源散心。別人見他是個大詩人,都來請他題字。他心情不好,總搖頭拒絕。

有一次劉禹錫又到桃花源裏來遊玩,發現原來見到過的一些長得很好的樹木,一些很雅緻的石頭都不見了,便虎起了臉,找來了看山老人查問。看山老見劉禹錫生了氣,慌忙報告:“大人,你只知這是塊風水寶地,卻不知附近多少有錢有勢的人想霸佔它,我老頭哪能管得住啊!”

劉禹錫聽了,嘆了口氣,想到自己雖沒拿走這裏的一草一木,卻也沒有爲它做過什麼好事。於是,便叫人拿來筆,蘸飽了墨,挑中了一塊斜靠在山邊的大石頭,寫了“桃源佳致”四個大字,後面又寫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這幾個字鏨到石碑上,擡到桃花源入口處豎了起來。

後來,那些有錢有勢有人來了,一到入口處,擡頭看到那塊大石碑,知道司馬大人劉禹錫要保護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說:”既然劉司馬題了字立了碑,今後誰也不準拿一草一木!”

據說,桃花源就是這樣被保護下來了。後人感激劉禹錫,便把這塊碑叫做“鎮山碑。”

歷史名人故事6

范蠡 ,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漢族,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爲鴟夷子皮,變官服爲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傳爲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諡爲文成侯(也稱諡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爲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被逼臣服單于

蘇武是代郡太守,華夏志士,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爲郎,稍遷栘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爲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被流放

最初,單于派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官人,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 蘇武

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裏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里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他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在這裏,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着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

回國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後來,漢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區,終於得知蘇武依然健在,於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繫着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着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係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爲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編輯本段蘇武迴歸

經過漢武帝三次重大戰役的打擊,匈奴的軍事實力大爲減弱,只好遠遁漠北。元狩末年,匈奴貴族向漢王朝表示請求和親,漢王朝也有意休戰。匈奴貴族的和親目的在於恢復武帝以前漢與匈奴的不平等關係,這對於漢王朝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的;而漢王朝則要匈奴臣服,成爲漢王朝的 外臣 ,這在一貫以漢王朝爲掠奪對象的匈奴貴族來說,也是不能接受的。這樣,雙方多次互派使者進行談判,但由於雙方互不相讓,甚至以扣留使者相要挾,而無法達成協議,從而形成元鼎至太初十餘年間打打談談的局面。蘇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使匈奴的 蘇武

歷史名人故事7

公元1688年,也就是歷史上的清朝康熙27年,由於御史郭瑗的彈劾,一代權相納蘭明珠被捕下獄,罪名是“xx,結黨營私,負恩亂政”。

對於自己爲何被拿掉,明珠很清楚。第一,郭瑗的彈劾處處都落在實處,他無可辯駁;第二,要拿掉他的人其實是康熙皇帝,郭瑗只不過是個槍手而已,辯駁也沒有用。

對於自己的結果,明珠也很清楚,不外乎兩種可能:第一個,自己人頭落地,但不會牽扯上家人;第二個,康熙皇帝會法外施恩,留下他的性命,但會削職爲民。

以康熙的寬厚本性來說,第二個結果的可能性更大。對於一般人而言,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但是,對於明珠這樣的人而言,剝奪他的政治生命,比殺了他還慘,他不甘心。

這時候,明珠想起一個能救他的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政敵,時時都想置明珠於死地的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

他怎麼才能讓自己的政治對手拉自己一把呢?

於是,他走了一步險棋。

這步險棋就是:讓一個名爲索黨而實際上是明員上書,彈劾明珠“結黨營私、動搖國本、圖謀造反”。

從表面上看,明珠的這步棋走得很笨。按照郭瑗彈劾的罪名,明珠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自己人頭落地而已,但按這個官員的罪名定罪的話,不光明珠的人頭要落地,連他的家人也要被誅滅九族,他這是加重自己的罪名。

然而,明珠這樣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第一,以康熙的聰明,不可能相信明珠會造反。這樣一來,就變成了索黨藉機攻擊明黨,這是康熙無法接受的。

第二,康熙以罪名拿掉明珠,只是想分化明珠的力量,他不想牽扯到明黨的其他官員。明黨的其他官員爲了明哲保身,就不會全力拯救明珠,也就避免了朝廷動亂。然而,索黨官員彈劾明珠結黨謀反。謀反啊,可就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了,就會必然地牽扯到明黨的其他官員身上。明黨官員爲了保住自己,必然會全力地保護明珠。這樣一來,就不是明珠一個人面對康熙了,而是整個明黨在面對康熙。

第三,在索黨與明黨相爭的關鍵之時,如果再處罰明珠,那就證明索黨獲勝,從而會造成索黨一黨獨大的局面。這是身爲上者的康熙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必須保住明珠,保住明黨和索黨的力量平衡。這樣,明珠的性命和政治生命也就保住了。

事情發展的結果正如明珠所料。這個官員上書彈劾後,索黨一見這是個徹底打倒明黨的機會,紛紛上書彈劾明黨。明黨官員爲了保住自己,也紛紛上書爲明珠辯護。結果,原本只是彈劾明珠的經濟案件,變成了索黨與明黨大結算的政治事件。無論誰勝誰負,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傷害。

康熙爲了維護大局,爲了保住朝中力量的平衡,不得不對明珠重重拿起,又輕輕放下。他只免去明珠的大學士之職,不久之後,又讓他擔任內大臣,依舊留在自己的身邊。在這個職位上,明珠一做就是20年,直到康熙47年去世。

明珠的這招棋,不僅他用過,其他許多人都用過。

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有這樣一個理論:一個穩固的政治集團,只能有一個一號人物,衆多的三號人物,不能在中間再有一個二號人物,對於上位者而言,維護權力的平衡最重要,不能讓一個黨派獨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對於下位者而言,敵對勢力的存在同樣也是重要的。有了敵對勢力,纔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否則,自己就成爲上位者的威脅,等於是引火燒身。

歷史名人故事8

北宋大才子蘇東坡

蘇東坡和佛教的淵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過往也非常親密。在居士分燈錄裏,記載東坡前生爲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蘇軾的母親剛剛懷孕他的時候,夢見一位身軀瘠瘦、眼睛眇細的出家人,後來就生下了蘇軾。事隔數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爲官的時候,和真淨、文聖、壽聰等三位法師時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天,這三位出家人同時夢見迎接五祖戒禪師,三人正在交談時,蘇軾剛巧來寺拜訪。三人於是把夢境告訴蘇軾,蘇軾就回答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曾夢見自己身爲僧侶,往來行化於陝右一帶。真淨法師聽了,趕忙接口說:

“五祖山的戒禪師也是陝右人,晚年來遊高安,五十年前圓寂於大愚。”細問之下,蘇軾當年剛好四十九歲,大家終於了悟五祖戒和尚原來就是蘇軾的前身。

圓澤禪師

中國有句成語,“緣訂三世”,表示彼此之間緣份的深遠,其實這是一則哀怨動人的輪迴故事。

據蘇東坡的《僧圓澤傳》記載:唐僧圓澤和李源相約前往峨嵋山一遊,圓澤禪師主張取道長安陸路,李源堅持行走荊州水路。圓澤禪師無奈,憮然嘆息說:“一切是因緣,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來,途經南浦的時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女拿着瓦甕在河邊汲水,圓澤禪師看後,臉色蒼白,長嘆一聲說:

“我主張走陸路的原因,正是爲了怕見到她呀!這位婦人姓王,我本當投胎爲她的兒子,三年來我到處躲着她,使她懷胎三年總是無法生產。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緣已盡。三天後,請你到王家來看我,我以微笑與你爲證。十三年後,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們再見一面。”

當天晚上,圓澤禪師就無疾而終。李源依約,三天後到王家去祝賀,襁褓中的嬰兒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

十三年後,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鳴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高聲呼叫說:“圓澤禪師您還健朗嗎?”

牧童揮手回答說:“李公果然是個守信用的人。”然後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在嗚嗚的笛聲中,牽着牛冉冉而逝,留給李源無限的悵然與嗟嘆!

明儒王陽明先生

有一次王陽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王陽明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

'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裏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啓,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

'既然房子設有門窗,那裏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開下來看看!'

由於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於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爲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昏黃的夕照裏,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麼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啓,爲後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爲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閒依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文學家黃山谷

在江西修水縣的縣誌裏,記載安徽蕪湖縣的女子轉世爲江西修水縣的黃山谷的一段故事。

有名的大文學家黃山谷二十六歲出任蕪湖知州,有一天,夢見自己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白髮斑斑的老婆婆,在門外設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黃山谷一聞面,端起來就吃,夢醒口齒還留有芹菜餘香。黃山谷以爲是自己公務忙碌成夢,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午睡,卻再度夢見昨日的情境,醒來覺得異常納悶,於是循着夢境,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村落,果然看到夢中的老婆婆,手中拿着嫋嫋的三支香,喃喃地對天禱告,奇異的是香案上正擺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芹菜面,黃山谷趨前問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麼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兒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黃山谷一聽非常驚詫,怎麼正好和自己的年齡相彷,急忙再追問:

'你女兒平日喜歡做些什麼事呢?'

'她在世的時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歡閱讀詩書佛經,矢志不嫁,尤其喜歡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別爲她準備一碗。'

'我能參觀她的閨房嗎?'

老婆婆於是帶領黃山谷進入房門,只見書架上擺滿了許多自己曾經讀過的經書古籍,牆角並放置有一口大櫃子,黃山谷好奇地問:

'那裏面都放些什麼東西呢?能打開來看看嗎?'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麼東西,更不知道鑰匙擺在何處?黃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憶起了什麼,很快就找到鑰匙,打開櫃子一看,驚得說不出話來,原來裏面放滿了自己每次參加科試的文章。黃山谷終於明白眼前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嫗,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親,雙腳一跪,誠懇地說:

'老人家!我是你過去世的女兒,請你回去接受我的奉養。'

黃山谷將母親迎奉回家孝養,並且還特地自題詩偈說: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意思是說自己雖然是個帶發的在家人,卻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門;雖然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卻不爲俗塵所染污。嘆人生似夢,身外還有拘累之身,真是“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禪宗第五祖弘忍

禪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轉世因緣,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鬆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請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紀老大,不能廣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說:

'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或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

老人拜別四祖,走到溪邊,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請求說: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請求他們。'

'必需你承諾答應,我纔敢前去。'

這位姑娘一看暮色蒼茫,一位老人求宿,於是點頭答應。說也奇怪,這位沒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懷孕起來,父母認爲敗壞門楣,就把她趕出了家門,作傭裏中。後來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想把這個不祥的孩子丟棄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撫養他成人。由於不知父親來歷,因此裏中的人都叫他做“無姓兒”。無姓兒六、七歲的時候,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一天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無姓兒看到道信禪,親熱地拉住禪師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禪師一看,一個稚齡的小孩,就摸摸他的頭說:

'你年紀太小了,怎麼能出家呢?'

'師父!過去你嫌我太老,現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時才肯度我出家?'無姓兒宛如大人口氣地質問禪師。

道信一聽,忽有感悟,趕忙問他:

'小孩童,你姓什麼,叫什麼?家住那裏?'

'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麼打妄語說自己無姓呢?你究竟姓什麼?

'我以佛性爲姓,所以無姓。'

道信聽了非常歡喜,小小年紀,口氣如此之大,實爲三寶龍象,佛門法器,後來把衣鉢傳授給他,成爲禪宗的第五祖,門下弟子輩出,爲中國禪宗大開燦爛的花朵。

歷史名人故事9

1605年,世界文壇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西班牙“超羣的小說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上卷出版了。小說出版後風靡全歐,在不到三星期的時間,西班牙就出了三種盜印本。

1614年,作者聽說別人冒寫的《堂吉訶德》第二部已出版。作品歪曲原著的本意,醜化原著的主人公。塞萬提斯義憤填膺,他趕緊徹夜創作。第二部小說於1615年出版。作者在獻辭中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現在有個傢伙冒充堂吉訶德第二,到處亂跑,惹人厭惡;因此四方各地都催着我把堂吉訶德送去,好抵消那傢伙的影響。最急着等堂吉訶德去的是中國的大皇帝。他一月前派專人送來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說是懇求我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文學院,打算用堂吉訶德的故事做課本;還說要請我去做院長。我問那欽差,中國皇帝陛下有沒有託他送我路費。他說壓根兒沒想到這層。我說:‘那麼,老哥,你還是照你奉使前來的行程,回你的中國去吧。我身體不好,沒有力氣走這麼迢迢的長路,況且我不但是病人,還是個窮人……我就這樣打發了他。……”

確實,1916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年),中國皇帝曾託傳教士帶給西班牙國王一封信。爲此,塞萬提斯在這裏借題發揮,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國際”玩笑。塞萬提斯出身於破落貴族的家庭,父親是個窮醫生。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塞萬提斯只上過中學。但他非常喜歡讀書,有時在街上見到爛字紙也要拾起來讀個明白。青年時期的塞萬提斯是個愛祖國、愛自由的熱血青年。1571年,土耳其艦隊入侵地中海地區,西班牙與威尼斯共和國組成聯合艦隊進行抵抗,塞萬提斯毅然參加在意大利的戰鬥,並屢立戰功。

在歷史上有名的勒頒多海戰中,塞萬提斯帶兵上陣,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回國途中,他被土耳其海盜俘虜,過着非人的奴隸生活。他不甘心忍受奴役,先後三次組織難胞逃回祖國,但都不幸失敗。1580年,他被親友贖回祖國。在祖國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

1587年,塞萬提斯總算謀得一個徵稅員的職位,但因他秉公辦事,強徵教堂的麥子來抵償貧苦百姓應繳納的賦稅,被教會驅逐出境。隨後,官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獄中。嚴酷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使塞萬提斯看到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災難,他決心用他的筆來揭露西班牙社會的罪惡。在他創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訶德》最爲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傑出的作品。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叫拉·曼卻,是一個鄉坤,原名阿倫索·吉哈達。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又物色了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己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把客店當作城堡,讓老闆娘給他舉行授封儀式。一路上,他單槍匹馬地蠻幹,結果身受重傷,被鄉親們擡回家來。

第二次,他說服鄰村一個名叫桑丘的農夫做他的侍從,一同去遊俠,答應人家一旦勝利便可任命爲總督。主僕兩個偷偷地上了路,堂吉訶德還是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直到人們把他裝進籠子送回家來,才結束了他的第二次遊俠。

一個月後,堂吉訶德與桑丘約好去薩拉戈薩參加比武,他們碰到了各種奇遇,曾被公爵夫婦請到城堡做客。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爲了騙他回家,假裝成“白月騎士”與他比武,堂吉訶德失敗,不得不聽從對方的發落而回家。他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塞萬提斯說他創作《堂吉訶德》的目的是要消除騎士小說在社會上,在羣衆之間的聲望和影響。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是西歐封建社會的一種產物。騎士的任務是“忠君、護教、行俠”,他們要求“文雅知禮”、不僅要忠實地爲主人服務,還要效忠和保護女主人。爲“心愛的貴婦人”去冒險和獲得成功,是騎士最大的幸福。

騎士文學即表現騎士“忠君護弱”的冒險生活,爲博得貴婦人的厚愛所表現的忠貞和武俠精神。騎士主人公都是理想化的人,俠義而崇高。故事虛構、驚險離奇,充滿魔法,挑戰、創傷、以及荒誕不經的情節。騎士文學與時代精神相差太遠,在文壇和讀者中影響極壞。塞萬提斯爲了打擊和諷刺騎士文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利用騎士小說的形式,借題發揮,成功地塑造出堂吉訶德的形象,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漫畫化。

歷史名人故事10

孔融,字文舉,孔子的後代,漢末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任北海相,人稱"孔北海"。他爲人剛直敢言,後應觸怒丞相曹操而被殺。

相傳,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帶回一些梨讓他們弟兄分吃。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讓他先挑。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家都很奇怪,父親問他爲什麼要揀最小的拿,他回答說: "我年齡最小,應當吃最小的梨。"從此,幼年孔融這種懂禮謙讓的美德,受到人們的稱頌。後代教育家們又把"孔融讓梨"的故事寫進啓蒙課本《三字經》中,以此教育兒童學會禮貌讓人,使這個故事得到廣泛流傳。 孔融長大後,成了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並步入仕途,做過北海相。雖權重位高,但仍保持着謙虛禮讓樂於助人的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時,有一次被敵兵圍困城中。正當危急之時,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敵陣,左突右衝,解了重圍,前來拜見孔融,說道: "我叫太史慈,剛從遼東回家探親,聞知敵寇圍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顧,特地命我前來相救。"原來,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聽說老人孤獨無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類,逢年過節,還親往探望。老人家深爲感動,才命兒子太史慈來救。

孔融爲官數十年,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甚得人心,不能說跟他謙虛禮讓平易待人的美德沒有關係。

歷史名人故事11

1、趙雲最懂職場做人法則

三國曆史名人中最會做人、最應該讓在職場打拼的白領們學習的是劉備手下的大將———趙雲。“趙雲最懂職場之道,比關羽張飛要強得多。”對於趙雲的“左右逢源”、會做人,網友也表示要好好學習。網友阿怪說:“劉備馬跳潭溪趙雲保駕,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出幼主阿斗,江上奪子諸葛亮撤兵斷後不損一兵一卒,趙雲自出世以來幾乎沒有輸過一仗,堪稱職場風雲人物,而且人家趙雲可不像關羽那樣高傲、也不像張飛那樣魯莽,人家可是玩腦子的,他爲人處世之周道太令人佩服了。”

2、曹操是職場老闆的“榜樣”

從當領導的角度,三國裏的曹操應該是職場中人學習的榜樣,“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就應該有曹操的能耐。”魏國之所以能夠做大,不僅與曹操的胸懷與能力有密切的關聯,更爲重要的是曹操的用人策略。網友佳林表示:“我是一家媒體公司的部門主任,手下的人可以說各有所長,都在某些方面超過我,我以前管理起來總覺得不敢下手,但是看了新《三國》,我發現曹操手下的人也都比他強,但是他就能夠把那些強人都爲自己所用。”

3、孫權:民企“富二代”

職場上的“富二代”幸運還是不幸,冷暖自知。父輩捨命奪得市場份額,交予孫權這個產品研發、行銷的門外漢,多少有些強人所難。所幸用人得當,身邊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能人護駕,總算是保住江山。

4、周瑜:常務副總經理

所謂常務,那就是大大小小的事兒齊上陣,全拿下。巔峯時刻定格於赤壁之戰的周瑜,身爲孫劉聯軍的前敵總指揮,除運營能力外,還另闢蹊徑,尋求江東特色。

5、關羽:銷售主管

銷售主管的成敗,並非惟業績是瞻。於榮光飾演的關羽,極具“過五關、斬六將”的特質.比起銷售業績,他的名字更是一種信譽的保證:所謂一諾千金,既是他個人的特質,更是商業屢試不爽之道。

6、貂蟬:商業女間諜

職場上爾虞我詐,總有美貌與智慧兼具的商業間諜完成使命。陳好飾演的貂蟬雖因形象氣質問題受到詬病,但不可否認,貂蟬在暗流涌動的商戰中,潛伏於敵軍陣營,以美色、膽識將一對幹父子玩弄於股掌之上,並順利完成既定任務。

7、孫尚香:公關經理

職場上,少不了一些攀親帶故的。林心如飾演的孫尚香屬於這樣。身爲孫權的妹妹,地位尊貴自不待言,後嫁給劉備,就成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最終諸葛亮將計就計,劉備得以逃離孫權、周瑜的控制。

歷史名人故事12

在我的書櫥中,有各種各樣的書。但我最喜歡看的書還是《歷史人物故事》,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人物。寒假閒暇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品讀一番,它陪伴着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

這本書是由宏雲主編的,書中無論是治水英雄大禹還是愛國詩人屈原以及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都讓我非常敬佩。因爲他們爲了自己的國家不惜一切個人代價。其中《東北抗日聯軍領袖楊靖宇》這個故事讓我最爲難忘。這個故事主要寫了楊靖宇率領自己的部隊同敵人鬥爭,經常不顧個人安危,多次被捕,但釋放後仍忘我的工作。他的部隊衝鋒陷陣、作戰英勇。可是,由於叛徒告密,部隊傷亡很大,最後只剩他孤身一人頑強地堅持鬥爭,同敵人周旋了幾天之後壯烈犧牲。

這本書的故事各個精彩,他們的名字將千古流傳下去,他們激勵着我刻苦學習,長大後我將用所學的知識把祖國打扮得更加美麗、富饒。

歷史名人故事13

妙聯救人

清代的周漁璜,是貴州青巖人,非常有學問,是當時人們公認的才子。

有一年,在春暖花開時節,周漁璜到十佛寺遊玩,晚上就住在寺裏。睡下不久,他忽然聽到隔壁房間傳來微弱的說話聲,仔細一聽,原來是有人在反反覆覆誦讀一句上聯:“萬瓦千磚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漁璜來了興趣,便起身去問寺裏的僧人:“隔壁住的是什麼人?”

僧人答道:“是一位姓黃的書生,前幾天來本寺遊覽時想出了這樣一句上聯,但卻百思不得下聯,幾天過去了,他廢寢忘食,苦思冥想,如今已是生命垂危!”

周漁璜問:“難道就沒有人能幫助他對出下聯嗎?”

僧人答道:“這個上聯中有四個數字:萬、千、百、十,並且這四個數字是10倍遞減,要對出下聯難度很大,有好多人試過,但是目前還沒有人能對得出。”

從僧人那裏回來後,周漁璜想了很久,也沒能想出下聯。

第二天,周漁璜帶着遺憾的心情乘船離開十佛寺,途中經過一座橋,橋上刻着“八仙橋”三個字,此情此景,讓他心中豁然開朗,便吩咐船家快快掉轉船頭,返回十佛寺。

寺中的黃書生雖已幾日臥牀不起,卻仍在有氣無力、斷斷續續地念叨着那句上聯:“萬瓦——千磚——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漁璜站在門外大聲而有韻地應對:“一船二漿四人搖過八仙橋。”

黃書生一聽,頓時眼前一亮,精神大振,驚歎道:“妙聯!此下聯中也有四個數字:一、二、四、八,按二倍遞增,妙!真是太妙了!”

黃書生“心病”消除,身體復元後與周漁璜結伴而行,共遊美景!

歷史名人故事14

衆多的讀者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無不覺得華佗死得冤枉。神醫華佗懸壺濟世,不甘心被曹操一人所役使,他以妻子有恙爲藉口,離開曹操,曹操頭疾難忍之下,欲招華佗而回,可是華佗卻不肯再返許昌,曹操一怒,將華佗捉回殺之。

可是歷史上的事實並非這回事,換句話來說,曹操和華佗這兩輛車碰到了一起,並非曹操全責,至少華佗也得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根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因爲才氣大的緣故,故此,沛國相陳珪舉薦他爲孝廉(相當於舉人),而太尉黃婉也徵召他做小官,都被華佗一一拒絕了。

華佗當時走得是以醫養學之路,那種芝麻綠豆似的小官,滿足不了華佗的胃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方技傳》中,曾經這樣寫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要知道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代,醫生是賤業,華佗因爲醫術高明,常被高官巨賈們召去治病,在謙卑的忍隱,萬分的謹慎中,華佗早已經厭煩了這種“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生活,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這樣寫華佗的性格:爲人性惡,難得意。

可以想見,華佗並非是一位謙和的名醫,他的脾氣也很乖張,時常處在求官不得,可又不得不幹醫生的矛盾之中。

曹操因造建始殿,揮劍砍礙事的一棵梨樹,在傳說中得罪了梨樹神,故此得了頭風病,曹操召華佗來許昌後,華佗一針便止住了他的頭痛,這讓曹操心中歡喜,便封了華佗一個“專視”的官,換句話來說,華佗就做了曹操的保健醫生。

曹操作爲一個“霸道總裁”,他得到了——當時天下最好的名醫華佗,可是華佗作爲醫界的“精英白領”,他並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官職、金錢、名譽和地位,甚至他還失去了一個當野醫的自由。

華佗在曹操身邊當了一陣保健醫生,他覺得不快樂,也沒法快樂(幹不好,會被殺頭,而且曹操也沒太拿華佗當回事,不捨得向對敬重關羽一樣對待他)華佗就以收到家書,想回家住幾天爲由,向曹操告假。

曹操準了華佗的假後,華佗以妻子有病爲由,一直拖延時間不回許昌。

曹操曾經對手下這樣說華佗: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這句話的意思是,華佗能治好我的病,可是他不懷好意,故意拖延,目的是挾病自重。

(《三國演義》中,華佗有讓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後用利斧劈開曹操的腦袋,取出曹操頭風的病根風涎一說,屬於小說家的言語,說法不太可信,故此在本文中,略去不提)。

頭風之疾,現代醫學稱之爲慢性頭痛,或者叫偏頭痛,屬於疑難雜症之一,很難治癒,治癒後也非常容易復發,華佗作爲漢代中醫界的“精英白領”,我們應該相信他是當時唯一能治療此病的醫生,可是他以病相挾,卻沒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高官。

曹操作爲魏國最高的“霸道總裁”,偏不想被華佗所要挾(關羽是誰,人家是可以幫自己打江山的武將,華佗是誰,野醫一名,曹操從心裏就瞧不起自學成才的華佗,給他個保健醫生的職位,曹操認爲這都是最大的恩典了)。曹操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沒有了華佗,自己的頭風病也一樣有醫生會替自己治癒,曹操不理荀彧替華佗求情,憑着心情,將囚於監獄的華佗,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處死!

霸道總裁法則就是:我是螃蟹別惹我!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做,跟着感覺走的滋味確實很嗨皮(興奮),而霸道總裁法則就是這樣霸道,同時,這個法則也不按道理出牌。曹操認爲自己的命令華佗必須遵守,否則他一定沒命。可是華佗(老子是技術尖子,自學成才怎麼了,我不給你治病,曹操你老小子也活不幾天)也是一樣的執拗,他認爲,曹操要對自己下手,就沒有人給他治療頭風,故此,他不敢殺自己。

針尖對麥芒。最後,華佗的醫術,沒有敵過曹操的屠刀,華佗死了,曹操在不久之後也病亡了……

在這場血腥的遊戲中,法律只是幌子,真正的兇手是——霸道總裁法則:我是螃蟹別惹我!殺人的挺痛快,但曹操殺了華佗,也等於斷了自己的性命。

華佗脾氣挺大,但再大的脾氣也無法阻擋曹操這隻螃蟹的兇猛,華佗慘亡於權力的螯鉗之下。

如果將其引申一下,在現代的商企中,一些認爲企業離開自己一定玩不轉的白領精英們,如果想以管理和技術要挾那些霸道總裁,一定要仔細看清,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曹操型的總裁,你要記住,你的要挾在他這裏是絕對行不通的!

這位霸道總裁,他往往會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威,“手起刀落”幹掉這些膽敢要挾自己的白領,痛快和感覺最重要,至於企業亡不亡那就以後再說了。

而如果你是曹操型的總裁,也一定要轉變一下“霸道”觀念,這世界上真有不可替代的白領,千萬不要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幹掉這些經常“尥蹶子”的白領很容易,但沒有了他們,企業也會很快倒閉!

故此,現在職場上混“霸道”不重要,彼此瞭解,彼此理解,彼此珍惜才真的很重要。

歷史名人故事15

1、三人徐州

曹操以父報仇爲名發兵攻徐州。於是陶謙向孔融、田楷求救,孔融又請劉備來救。劉備就帶着關、張來救,並初戰打敗曹操緩解徐州危機。陶謙便想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推辭再三並寫信給曹操希望他退兵,由於呂布威脅曹操後方,曹操便給了劉備順水人情,退兵而去,這是第一讓。然後陶謙再讓徐州,劉備認爲他只是應朋友之義纔來,拒不接受但答應駐守徐州附近,這是第二讓。後陶謙病重,再次請劉備執掌徐州,劉備又辭,陶謙死不瞑目,這是第三讓。後劉備在徐州百姓擁戴下才做了徐州牧。

2、煮酒論英雄

曹操和劉備同朝爲官時,曹操想試探劉備是否居心不良,於是曹操請劉備到自己府上喝酒,談論天下英雄,曹操說,天下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稱做是英雄,因爲劉備當時與幾位朝臣密謀做掉曹操而心虛,所以嚇掉了手中的筷子,碰巧天上打了個雷,劉備假稱是被雷嚇掉了。於是躲過了曹操的懷疑。

3、躍馬檀溪

劉備消滅了叛亂的張武,奪的一匹好馬,劉備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劉表謀士蒯越認爲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爲‘的盧’,騎則妨主。”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纔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着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

4、三顧茅廬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着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第一第二次諸葛亮都不在,劉備誠信求教。直到第三次拜訪時,才遇到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5、攜民過江

劉備、諸葛亮在新野大敗曹軍之後,移駐樊城。曹操爲了報仇,親率大軍殺奔樊城。諸葛亮料定抵擋不住,便勸劉備放棄樊城,渡過漢江,退往襄陽。城中百姓,皆寧死相隨劉備。於是劉備令關羽安排船隻,疏導百姓渡江。百姓扶老攜幼,號泣而行,劉備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悲痛。劉備到了南岸,見江北還有很多百姓,急令關羽催船速去渡過百姓過江,直到百姓快渡完了,才上馬離去。

6、劉備摔子

當陽長阪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爲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7、白帝城託孤

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爲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陸遜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爲王。”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