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范仲淹濟貧的故事範例

范仲淹濟貧的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范仲淹在睢陽做學官時,經常以自己的薪俸資助窮苦的讀書人。

范仲淹濟貧的故事

也許是范仲淹濟貧解難出了名,總會有人主動上門求助。

有個姓孫的秀才,希望能夠得到范仲淹的幫助。

誰都可能有個爲難的時候,即便是家財萬貫的'財主,說不準也有措手不及的時候。三長兩短,纔是生活,坎坎坷坷,纔是人生。范仲淹滿足了孫秀才的請求。

第二年,這位孫秀才又來了,范仲淹又答應贈給他十緡銅錢。不過,這次范仲淹問他:“你這樣辛苦地奔波,究竟爲什麼?”

孫秀才悲傷地回答:“因爲我沒有辦法養活老母親,只好這樣奔波,來求得一些幫助。倘若我每天能有一百個銅錢的收入,就足夠維持生活了。”

聽了孫秀才的話,范仲淹陷入了沉思,沒有再說什麼。此時的范仲淹,到底在想什麼呢?誰都不得而知。不過,他留孫秀才先住下,答應明天送錢給他。夜已經很深了,范仲淹仍舊認真的讀書。這時,夫人給他送夜宵了,范仲淹放下了書本,端起碗,吃了起來。這夜宵的味道真好,夫人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吃得香甜,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不過,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范仲淹突然停了下來,把筷子停在了半空,不吃了。夫人問他:“你怎麼不吃了?難道哪有不對?”范仲淹沒有說話,而只是對夫人搖了搖頭。

原來,由眼前的夜宵,范仲淹想到了那個靠施捨堅持讀書的孫秀才。他想,假如我能給孫秀才安排個職位,從根本上解決他的生活問題,對他追求學問,肯定是有補益的。范仲淹打定了主意,又香甜地吃了起來。

第二天,范仲淹對孫秀才說:“我看你也不是好吃懶做,專門向人乞討混日子的人。這樣辛苦奔波能得到多少資助?我替你補一個學職,每月有三千的薪俸,可供衣食之需。但有這安排以後,你能安心在學習上下功夫嗎?”范仲淹對於孫秀才的學習態度,似乎還沒有十足的把握。

孫秀才聽了范仲淹爲自己做出的安排,特別高興,滿口應承,並一再拜謝。

於是,范仲淹安排他研習《春秋》。

從此以後,孫秀才學習刻苦,經常學習到深夜。

同時,他十分謹慎,嚴格要求自己,范仲淹對他很滿意。

過了一年,范仲淹的職務有了變化,孫秀才也結束學業回去了。也就是由此,范仲淹與這位孫秀才失去了聯繫。

十年以後,人們都說在泰山腳下有位教授《春秋》的學者孫明覆先生,學問和修養都很好,受到人們的讚譽。朝廷把這位有影響的孫先生請到太學來。這位孫明覆先生,原來就是當年范仲淹資助過的孫秀才。

面對孫明覆的變化,范仲淹很有感觸地說:“貧窮,對於一個人來說,的確很難。如果衣食沒有保證,四處奔波,即使是孫明覆那樣的人才,也就被埋沒了。”

人們在敬佩范仲淹濟貧解難精神的同時,也逐漸地認識到,物質條件對人的成長進步有多大的作用。誠然,一定的物質條件,一定的生活環境,對於人的成長與進步,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反之,想奠定知識與學問的基礎,則是空想。范仲淹懂得物質條件對人才成長的重要,因此,他把自掏腰包,賙濟貧窮的讀書人,當作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