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名人成語故事

名人成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6K 次

名人成語故事1

奇貨可居

名人成語故事

陽翟大商人呂不韋,經常出現在趙國都城邯鄲的街頭。往往來來,買買賣賣。他手頭已經賺下了很多很多的錢,可說是家有萬金了。

這一天,呂不韋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對面走來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那人生得面如傅粉,脣若塗朱,雖然衣冠平常,但絲毫不失貴人之氣。呂不韋不禁暗暗稱奇。待那人走過之後,他問近旁一個小販兒:“請問適才走過的那位是誰?”

“他是……”

原來,是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名叫異人,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有子20餘人,但全非正房華陽夫人之後,皆由那些姬妾所生。異人生母,名叫夏姬。夏姬不得寵,又早死,所以,秦趙澠池會盟兩國互換人質時,異人便來到了趙國首都邯鄲。異人來到邯鄲之後,因秦國不斷攻打趙國,趙王便遷怒於他,把他拘留在叢臺之上,並由大夫公孫乾晝夜監守。他過着出無車,宿無婦,食無酒的枯燥無味的生活,終日裏鬱郁不悅……

聽罷小販兒的介紹,呂不韋凝思片刻後爽朗大笑着說道:“哈哈,他真是喃喃奇貨。這奇貨,可先囤積起來,然後作一筆大生意。哈哈哈哈!”

呂不韋先以重金結交於監守異人的公孫乾,後又結識異人。有一次,他與公孫乾、異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趁公孫乾去廁的機會,呂不韋問異人道:“秦王已經老了。太子安國君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可她沒有兒子。你兄弟20餘人,至今沒有一個得寵。你何不趁這個時候迴歸秦國,去找華陽夫人,求做她兒子。這樣,以後你纔可能有立儲的希望呀!”

異人含淚回道:“我何嘗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國,恨沒有脫身之計呀!” 呂不韋說:“這好辦。我可以設法救你回國!”

異人說:“能救我回國,日後倘能得到榮華富貴,你我共享!”

爲了叫異人回國,呂不韋來到了秦國的京都咸陽。

不久,呂不韋便打聽到華陽夫人有個姐姐也在咸陽城中。爲了能見到華陽夫人,呂不韋設法先見到了華陽夫人的姐姐。見面之後,他先是以來時隨身所帶着趙國的金玉寶玩,取得了她的好感,接着他便把異人如何賢德,如何思念故國,如何想認華陽夫人爲生母,以及日後他打算如何孝順華陽夫人等等,詳盡地說了一番。他的話,把華陽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動了。

事隔一日之後,華陽夫人的姐姐去見華陽夫人。她又把呂不韋對她說的話陳述了一回。華陽夫人大喜,當即,她便表示願接異人回國,並收留在身邊。

說動了華陽夫人,這僅是第一步。當時,秦君還是秦昭襄王。異人若能回國,非他點頭不可。可是,因澠池會盟時,秦昭襄王被藺相如戲弄了一番,心中懷恨趙國,因此,根本不把異人回國當作一回事。

怎麼辦呢?呂不韋又費心思了。

後來,他得知王后的弟弟楊泉君也在咸陽。他想通過楊泉君去說服王后,再通過王后去說服昭襄王。於是,他用重金買通道路見到了楊泉君。呂不韋對楊泉君說:“你居高官,享厚祿。可你這高官、厚祿和富貴能長久嗎?自然,眼下有王后和大王保護你。可是,大王與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太子嗣位,太子會繼續保護你嗎?太子安國君與華陽夫人無子。你爲何不把今日留在趙國的王孫異人,設法引渡回國,讓他去作安國君與華陽夫人的適子?果真那樣做了,安國君與華陽夫人會對你感激不盡的。那樣,你的高官、厚祿和富貴,不就又有人保護了嗎?” 呂不韋之計,正中楊泉君心意。當日,他便去找王后,把呂不韋的話說了一遍。王后去見昭襄王,她又把楊泉君的話說了一遍。……

終於,秦昭襄王表示願接異人回國,呂不韋這才收拾了一下行裝,回邯鄲去了。

呂不韋費了很多的錢財與精力,看來,異人歸國之期就要來到了。可就在這時候,呂不韋卻遲疑起來。他大動腦,思謀個不停。他想:“異人回國,日後繼位爲王,對自己來說,最大不過是從一位秦王身上得利。如何能長久呢?將來異人山崩或者退位,又如何能從下一代秦王身上得利呢?……

他想得很遠,也想得很苦。

這樣,他便想到了趙姬。

趙姬,是一位身姿豔麗,善歌善舞的美女。呂不韋很喜歡她,他倆早暗中同居,趙姬已懷孕兩月有餘。

呂不韋想:“應該把趙姬獻給異人。日後生下我的骨血,長大繼位。到那時,秦國的天下便是我呂氏的天下。那樣,我呂不韋做的這生意,其利可就無窮了。”

於是,不久他便不惜血本,設下華宴。在宴會上,他又讓趙姬出面勾引異人,最終,讓異人與趙姬結成了夫妻,達到了他的目的。

異人得到了趙姬,如魚得水愛戀非常。過了月餘,趙姬便對異人言明她已有身孕。異人不知其來歷,只道是他的骨血,愈加歡喜。又幾個月過去,趙姬生下了一個男孩,給男孩取名叫“政”,他便是日後兼併六國的秦始皇。

昭襄王五十年,秦兵重圍邯鄲呂不韋領着化了妝的異人,雜在百姓之中,混出邯鄲,回到了咸陽。

異人回到咸陽之後,由於呂不韋的“周旋”在前,他自然得到了華陽夫人,安國君乃至秦昭襄王的寵愛。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國君爲王;安國君又逝世,立異人爲王。異人一當上秦王,便請呂不韋做了丞相,並封號文信侯,到河南洛陽,坐享十萬戶的奉養。再後來,異人逝世,立政爲王。政尊呂不韋爲相國,號稱仲父。

做“奇貨”的生意,呂不韋得到了大利後,又想得大名。

當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這四位公子都喜歡招納賓客。他們禮賢下士之名遠揚天下。爲了也能享有賢士的美名,呂不韋效仿四公子也廣招賓客。他待賓客,彷彿比四公子還厚。所以,在很短的一個時間裏,他門下便擁有3000多名能人智士。

隨後,他又效仿諸子百家,著書立說,命門客人人記下各自的所見所聞,分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洋洋20萬言,這本書,便是後來傳世的《呂氏春秋》。

名人成語故事2

臥薪嚐膽

釋 義::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 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伐倒的大樹,象徵:學業以成。嘗膽:鍛鍊意志。(藏龍臥虎)

典 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喜否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着美女西施和珍寶賄賂伯喜否,伯喜否答應帶西施和文種去見吳王。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喜否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爲越國已經不足爲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裏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爲強。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勝越國後,以爲沒有了後顧之憂,從此沉迷於西施的美色,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仗。他還聽信伯喜否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名人成語故事3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消滅劉備和孫權的勢力,一統天下。劉備派諸葛亮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對付曹操。

東吳的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總想把他除掉。一次,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三天之內要造出十萬枝箭,否則就會被斬首。周瑜暗自高興,覺得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務,可以藉機除掉他。可是,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務的辦法。他私下向魯肅借了二十隻快船,每隻船上都立了一千多個草人。第二天凌晨,諸葛亮趁江面上大霧籠罩,下令將草船駛近曹軍水寨,裝作攻打曹軍的樣子。

曹操看到這種情況,下令用箭射向對方。霎時間,曹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射箭。不一會兒,二十隻船上的草人已經掛滿了箭。諸葛亮讓船上士兵齊聲高喊:“謝丞相借箭。”等曹操明白時,諸葛亮的草船早已駛遠了,曹操悔恨不已。周瑜知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後,萬分感慨地說:“諸葛亮靈巧的心思已達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確不如他啊。”諸葛亮巧借東風諸葛亮與周瑜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只有藉助東風才能火燒曹營,周瑜爲此心急致病臥倒在牀。

諸葛亮知道後,給周瑜開了個“藥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後,要求周瑜爲他搭起九尺七星壇做法。

幾天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蜀軍藉助東風火攻曹營,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名人成語故事4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爲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杜季良、龍伯高。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

成語故事分類

1、寓言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長、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2、歷史成語故事:

背水一戰、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臥薪嚐膽、四面楚歌、指鹿爲馬

3、神話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攀龍附鳳、屠龍之技、葉公好龍、精衛填海、八仙過海、開天闢地

4、三國成語故事: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桃園結義、曹操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連環計、官渡之戰、長阪橋、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刮骨療傷、白帝城、火燒連營

5、關於戰爭的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窮兵黷武、如火如荼、勢如破竹、堅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敗塗地、兵荒馬亂、兵戎相見、朝秦暮楚、二卵棄干城、烽火連年、化干戈爲玉帛、禍結兵連、揭竿而起、龍血玄黃、一夫當關、枕戈寢甲、直搗黃龍

6、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馬革裹屍、馬首是瞻、老馬識途、萬馬齊喑、走馬看花、車水馬龍、害羣之馬、伯樂相馬、指鹿爲馬、塞翁失馬、青梅竹馬、

名人成語故事5

1、太公釣魚

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爲,就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爲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念着:“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裏又念着:“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後,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爲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爲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彙報政務,周公說:“爲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彙報政務,周公說:“爲什麼來得這麼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後來聽說了伯禽彙報政務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衆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衆纔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爲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爲“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爲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後,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後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於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後,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隻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於是貼出佈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傢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佈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乾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着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衝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爲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

幽王對此並不在意,爲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爲天子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5、道不拾遺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於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爲,因此,國內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於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了,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捱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6、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立爲國君。

州籲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籲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着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籲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籲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爲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爲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爲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樑國。

後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裏祕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傑,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了齊國。

後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作爲,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名人成語故事6

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後,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後,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

事後,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羣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羣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羣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爲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爲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麼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後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麼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麼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裏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

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着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名人成語故事7

大材小用

出處: 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來自成語大全

釋義: 比喻對人材的使用不當。

故事: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父親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撫養成人。辛棄疾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爲師,並和党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有一次,劉瞻問他們兩人道:“孔子曾經要學生談各人的志向,我也問問你們將來準備幹什麼?”党懷英回答說:“讀書爲了做官,爲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裏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隱居,學老師的樣子寫田園詩。”

劉瞻聽了很高興,連連稱好,認爲他的志向很高潔。辛棄疾卻回答 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劉瞻聽了大吃一驚,要辛棄疾今後不要再說這樣荒唐的話。此後,辛、黨兩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棄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戰場上去,以愛國詞人著稱於世;而党懷英則混跡於金人統治集團,爲金人作了一些幫閒乃至幫兇的工作。

金人南侵後,辛棄疾組織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故鄉起義。後來,又率領隊伍投奔濟南府農民耿京組織的起義軍。不久,起義軍接受朝廷任命,與朝廷的軍隊配合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但由於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棄疾後來曾長期閒居在江西上饒一帶。1203年春,才被任命爲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這一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 紹興西郊有一處地方叫三山,當時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就在那裏閒居。陸游比辛棄疾大十五歲,當時快八十歲了,他的愛國詩句早已爲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訪了這位前輩,兩人一起議論國家大事,相見恨晚。陸游聽了辛棄疾對形勢的分析和統一、全國的設想,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寧宗降下聖旨,要辛棄疾到京城臨安去,徵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陸游,陸游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爲他感到高興。爲了鼓勵辛棄疾發揮自己的才能,陸游特地寫了一首長詩贈給他。詩中寫道,“辛棄疾是古代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蕭何一流的人物,現在當浙江東路安撫使,實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鼓勵他爲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爲受到排擠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歲那年,這位始終是被大材小用的愛國英雄,終於在憂憤中去世。

名人成語故事8

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課,外面來了一羣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會兒再說。”於是,他就從窗戶爬出去了。師父發現了,嘆息道:“哎,孺子怎麼不可教也!儘管聰明,一點就通,可惜心不在學習上面啊。”於是,有一位師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練武的時間到了,李白依舊心不在焉。趁師父不注意,李白朝夥伴們做了一個鬼臉,夥伴們忍不住笑起來了,師父見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釋,師父就攆走了這恨鐵不成鋼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學,師父也不喜歡我,算了回家。”夥伴們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兩耳如同生鏽根本聽不進去,眼睜睜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其實這一切都在師父的安排之中。師父把這一切的後果都交給了一個老奶奶去處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個亭子,就繞進去了,問:“老奶奶,可不可以給我一碗水喝。”老奶奶說:“可以,在桌上。”李白這時發現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天生的好奇心讓李白停住了腳步,就上前問:“老奶奶,您爲什麼要磨鐵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針。”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鐵杵那麼粗,針那麼細,這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啊!李白問老奶奶:“值得嗎?”老奶奶答道:“當你把鐵杵磨成針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了。”李白的好奇心來了,說:“能給我磨一下嗎?”老奶奶答道:“你這細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氣匆匆地走了,當他走到門口時,老奶奶又說到:“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李白頓了一下,琢磨了一下這句話,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這時,師父也正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對他的師弟正在發火呢!此時李白回來了,師弟給師兄使了個眼法,師傅氣沖沖地說:“走了,就別再回來了。”李白跪在地上說:“師父,我錯了。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師父笑了。看到這裏,鐵杵成針的主人公是誰,相信大家也已經瞭解了。

從此,李白一心一意學本領。長大以後,成了一名聞名國內的大詩人!

名人成語故事9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爲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爲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爲“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爲“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握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伐魏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名人成語故事10

指鹿爲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着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着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着衆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衆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着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着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着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爲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爲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爲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名人成語故事11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登基後,爲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爲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佈一項政令,每天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裏和妃子們喝酒取樂,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於勸諫者,以死罪論處!”朝野上下都爲楚國的前途擔憂。當時主管軍政的右司馬以他的機智,委婉的用猜謎方式勸諫了莊王:“臣在南方時,見到一隻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麼名啊?”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衆的態度。這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此後,楚莊王整頓朝綱,重振君威,沒過多久把楚國治理得國富兵強。

名人成語故事12

將心比心

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天晚上,爲酬謝有功將士,擺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開懷暢飲。在輕歌妙舞的氣氛中,忽然,燈火全部熄滅。黑暗中莊王的愛妾受到一個將士的調戲。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個將士的頭冠,讓莊王點燈,捉拿那個無冠帶的人。莊王不但沒有發怒,反而說:“無妨,此刻宴樂飲酒自不必拘泥婦人之節。”並讓所有的人都取下頭冠,當燈火再亮時,將士中無一人戴頭冠。真是難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數年之後,楚軍與晉軍交戰,楚軍處劣勢,突然,一位將士衝向敵陣,使戰爭轉敗爲勝。這位將士就是當年調戲莊王愛妾的那人。莊王當年是“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充分表現了他的寬厚仁愛之心和令人歎服的人情味;他並沒有期求回報而卻得到回報,這正是他事業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場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復,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爲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魏徵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爲唐王朝立下了豐功。

相傳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爲太常博士李吉甫結夥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點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爲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而且,“只緣恐懼傳須親”,上任伊始,便特意與陸贄飲灑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陰謀成了泡影。對此,陸贄深受感動,便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報復,寬待了別人,也幫助了別人。

最難得的是將心比心,誰沒有過錯呢?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是多麼渴望得到對方的諒解啊!

古人古事,膾炙人口。以古爲鏡,可以淨心靈,辨是非,明前途。

總之,與人交往過程中,肚量直接能影響到彼此間的關係是否能協調發展。衆多同事同仁共處一方天地,矛盾、恩怨在所難免,這尤不及,有的是由於認識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爲一時誤解造成。如果我們都能夠像古人那樣有較大的肚量和長遠的眼光,以退讓、寬容的態度去對待恩怨,就不僅有可能贏得時間、緩和矛盾,更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爲多年後的善報埋下善因,還你一個更爲海闊天寬的新局面。

名人成語故事13

精忠報國:爲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岳飛的簡介:

岳飛(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紹興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南宋將領、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精忠報國的典故:

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 。她作爲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爲佳話,世尊賢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

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着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爲著名的抗金英雄,爲歷代人民所敬仰。

名人成語故事14

馬援-馬革裹屍

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據《後漢書·馬援傳》:馬援老當益壯,六十二歲時,主動要求出征討伐五溪蠻,他說:“男兒要當死於原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死席上在兒女子手中耶?”

馬援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爲"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扶風郡(今陝西興平)人。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據《後漢書·班超傳》裏,講述班超棄文就武的故事。班超家貧,靠給官家抄寫文書維持生計,曾放下筆說:“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就武,爲國立功。後來班超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梁鴻-舉案齊眉

梁鴻,東漢時期著名學者。扶風郡(今陝西興平)人。梁鴻的妻子是和他同縣孟家的女兒,名叫孟光,生得皮膚黝黑,體態粗壯,貌醜,她自己提出要嫁個象梁鴻那樣的男子。她父母沒法,只得託人去向梁鴻說親。梁鴻也聽說過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剛嫁到梁鴻家裏的時候,作爲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鴻一連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髮髻,拔去首飾,換上布衣布裙,開始勤勞操作。梁鴻大喜,說道:“好啊,這纔是我梁鴻的妻子呢!”

據《後漢書·梁鴻傳》:說梁鴻逃亡,在皋伯通家打工。每幹完活回家吃飯,妻子孟光就把放飯菜的托盤一直舉到頭頂上,以表示對梁鴻的尊重。皋伯通見了很驚訝,此後對梁鴻待如上賓。舉案齊眉用以形容夫妻互尊互愛。

漢武帝-金屋藏嬌

據《漢武故事》:漢武帝劉徹小時候封膠東王時,曾說:若得阿嬌作婦,定另建金屋讓她居住。

“金屋藏嬌”婚約是當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嬌”指陳阿嬌。劉徹即位後,立陳氏爲皇后。舊時,也把娶小老婆謂之“金屋藏嬌”。

李夫人-傾國傾城

據《漢書·李夫人傳》:漢武帝時樂府李延年能歌善舞,曾作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武帝問:“世上真有這樣的人嗎?”平陽公主趁機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人。武帝召見,封爲李夫人,十分寵幸。

李夫人英陵(磨子陵)

李夫人生前爲漢武帝至愛,死後享皇后葬制,史稱英陵。其陵狀如磨盤,上小下大,中間有一道環線,所以俗稱磨子陵。

傾國傾城,形容女子貌美,也是舊時形容女子貌美足以亡家亡國的一種說法。

章邯-暗度陳倉

據《史記·高祖本紀》:秦末,章邯被封爲雍王,設都城廢丘(今興平),與漢王劉邦作戰。劉邦用韓信之計,一面派人假裝修復燒燬的棧道,一面率主力軍出陳倉古道,直至關中。章邯猝不及防,兵敗被圍廢丘,後城破雍軍降,章邯自殺。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或指表面上故作姿態,而暗中進行某些活動。

名人成語故事15

曹植是曹操的三兒子,從小就才華出衆,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曹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爲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爲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爲安鄉侯。

煮豆燃萁的啓示:

親人、兄弟之間應該團結、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而不應該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