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法行篇第三十大綱 公輸不能加於繩墨,聖人不能加於禮。禮者,眾人法而不知,聖人法而知之。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己至而呼天。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遠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詩曰:『涓涓......

  • 《朱子語類》卷五十一 孟子一大綱 ◎題辭陳丈言:"孟子,趙岐所記者,卻做得好。"曰:"做得絮氣悶人。東漢文章皆如此。"〔卓〕解書難得分曉。趙岐孟子,拙而不明;王弼周易,巧而不明。◎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章希真說孟子對梁惠王以仁義章。曰:"凡事不可先有個利......

  • 《鹽鐵論》卷七 ◎崇禮第三十七大夫曰:飾几杖,修樽俎,爲賓,非爲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陳四夷,非爲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優奇變之樂,而況縣官乎?故列羽旄,陳戎馬,所以示威武,奇蟲珍怪,所以示懷廣遠、明盛德,遠國莫不至也。賢良曰:王者崇禮施德,上仁義......

  • 《朱子語類》卷五十八 孟子八大綱 ◎萬章上△問舜往于田章並下章黃先之說:"舜事親處,見得聖人所以孝其親者,全然都是天理,略無一毫人慾之私;所以舉天下之物,皆不足以解憂,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曰:"聖人一身渾然天理,故極天下之至樂,不足以動其事親之心;極天下......

  • 《孔子家語》卷第三大綱 觀周第十一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徃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雲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

  • 《家範》家範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大綱 兄弟如同手足【原文】凡爲人兄不友其弟者,必曰:弟不恭於我。自古爲弟而不恭者孰若象?萬章問於孟子,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掩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

  • 《中論》暦數第十三大綱 昔者,聖王之造暦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於是管儀以準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然後元首齊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順序,四時不忒。夫暦數者,先王以憲殺生之期,而詔作事之節也,使萬國之民不......

  • 《朱子語類》朱子語類原序大綱 晦庵朱先生所與門人問答門人退而私竊記之先生沒其書始出記錄之語未必盡得師傳之本旨而更相傳寫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輒自刪改雜亂訛舛幾不可讀李君道傳貫之自蜀來仕於朝博求先生之遺書與之遊者亦樂為之搜訪多得記錄者之初......

  • 《朱子語類》卷九十 禮七大綱 ◎祭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會古禮。今天下有二件極大底事,恁地循襲:其一是天地同祭於南郊;其一是太祖不特立廟,而與諸祖同一廟。自東漢以來如此。又錄雲:"千五六百年無人整理。""子謂爲芻靈者善,謂爲俑者不仁。"雖是前代已用......

  • 《荀子》非十二子篇第六大綱 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姦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在者,有人矣。縱情性,安恣孳,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異人為高,不足以合大眾......

  • 《鹽鐵論》卷四大綱 ◎地廣第十六大夫曰:王者包含並覆,普愛無私,不爲近重施,不爲遠遺恩。今俱是民也,俱是臣也,安危勞佚不齊,獨不當調邪?不念彼而獨計此,斯亦好議矣?緣邊之民,處寒苦之地,距強胡之難,烽燧一動,有沒身之累。故邊民百戰,而中國恬臥者,以邊......

  • 《朱子語類》卷一百七 朱子四 ◎內任丙辰後雜記言行。△孝宗朝六月四日,周揆令人諭意雲:"上問:'朱某到已數日,何不請對?'"遂詣閤門,通進榜子。有旨:"初七日後殿班引。"及對,上慰勞甚渥。自陳昨日浙東提舉日,荷聖恩保全。上曰:"浙東救荒,煞究心。"又......

  • 《荀子》仲尼篇第七大綱 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爭國;內行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閨門之內,般樂奢汏,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則詐邾襲莒,並國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險汙淫汏......

  • 《荀子》天論篇第十七大綱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飢,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

  • 《家範》附二: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大綱 司馬光,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於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進士出身,歷任館閣校勘、同知禮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學士兼侍讀......

  • 《中論》審大臣第十六大綱 帝者昧旦而視朝廷(《治要》無"廷"字),南面而聽天下,將與誰爲之,豈非羣(各本皆同,徐本據《百子全書》本改作"闢"。並曰:"闢公,此指諸侯。《詩·周頌·烈文》:'烈文闢公,錫茲祉福。'朱熹《集傳》:'闢公,......

  • 《中論》愼所從第十七大綱 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捨己而從人,故其國治以安;闇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人君莫不有從人,然或危而不安者,失所從也;莫不有違人,然或治而不......

  • 《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二 呂伯恭大綱 因說南軒東萊,或雲:"二先生若是班乎?"壽昌曰:"不然。"先生適聞之,遂問如何。曰:"南軒非壽昌所敢知,東萊亦不相識。但以文字觀之,東萊博學多識則有之矣,守約恐未也。"先生然之。〔壽昌〕某嘗謂,人之讀書,寧失之拙,不可失之巧;寧失......

  • 《朱子語類》卷十五 大學二大綱 ◎經下器遠問:"致知者,推致事物之理。還當就甚麼樣事推致其理?"曰:"眼前凡所應接底都是物。事事都有個極至之理,便要知得到。若知不到,便都沒分明;若知得到,便著定恁地做,更無第二著、第三著。止緣人見道理不破,便恁地苟簡,且......

  • 《孔子集語》卷一大綱 《孔子集語》卷一勸學一《尚書大傳·略說》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飭。不飭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飭也;近而逾明者,學也。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從上觀之,誰知其非源水也!"......

  • 《朱子語類》卷三十九 論語二十一大綱 ◎先進篇上△先進於禮樂章立之問:"先進、後進,於禮樂文質何以不同?"曰:"禮,只是一個禮,用得自不同。如升降揖遜,古人只是誠實依許多威儀行將去,後人便自做得一般樣忒好看了。古人只是正容謹節,後人便近於巧言、令色。樂,亦只是......

  • 荀子》修身篇第二大綱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

  • 《鹽鐵論》卷十大綱 ◎刑德第五十五大夫曰:“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嚴而民慎,法設而奸禁。罔疏則獸失,法疏則罪漏。罪漏則民放佚而輕犯禁。故禁不必,怯夫徼倖;誅誠,跖、蹻不犯。是以古者作五刑,刻肌膚而民不逾矩。”文學曰:“道徑衆,......

  • 《朱子語類》卷二 理氣下大綱 ◎天地下天文有半邊在上面,須有半邊在下面。〔僩〕如何見得天有三百六十度?甚麼人去量來?只是天行得過處爲度。天之過處,便是日之退處。日月會爲辰。〔節〕有一常見不隱者爲天之蓋,有一常隱不見者爲天之底。〔節〕叔器問......

  • 《朱子語類》卷二十九 論語十一大綱 ◎公冶長下△子路有聞章問"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因舉子路數事,以明子路好學如此,而仕衛之出處乃如彼。曰:"今只當就'子路有聞'上考究,不須如此牽二三說。不知要就此處學子路'未之能行,惟恐有聞',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