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網絡暴力的議論文

關於網絡暴力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網絡暴力的議論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網絡暴力的議論文

網絡暴力的議論文1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既爲我們提供了便利卻也埋下了隱患地雷。一高中女生因不堪忍受服裝店店主截取監控錄像發佈上網對她進行搜索以及身邊同學對她的指指點點,最終走向了自殺的道路。這不正是濫用網絡造成的悲劇嗎?而這真正的兇手其實是操作網絡的人性冷漠的網民。

隨着網絡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網民在使用網絡。作爲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網民的數量之多和網民素質的高低參差不齊,是惡性網絡環境出現和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如高中女生琪琪一事,店主把監控視頻往網絡上一擺,數以萬計的點擊率讓琪琪處於輿論的中心,對其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精神傷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店主追逐利益,罔顧法律併發布侵犯他人隱私的信息,以及辨識能力差的網民而已附和,使得悲劇最終釀成。

網絡是否就意味着一切好處一無壞處呢?網絡是由人搭建的交流平臺,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臺供人類操作的機器,它毫無感情。但是,如果我們合理使用網絡,遵守國家法律文明上網,那麼這臺機器就是富含人情味兒的;倘若我們肆意在網上發表惡言惡語,傳播謠言,那麼網絡就是在助紂爲虐,讓世界變成邪惡世界,傳播負能量,造成人性冷漠。

過去幾年,經常出現在我們電腦屏幕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犀利哥走紅”的惡意的娛樂大衆的信息越來越多,揭露他人私人信息越來越徹底。而如今,曽上過湖南衛視的《變形計》節目的女孩李耐閱近期也被人拉出來在網絡上“扒皮”。只因爲她沒有“變形”成功,反而越變越壞。網民就對其大肆惡語相對。這是網民爲了發泄自身情緒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惡意攻擊,對李耐閱的私生活的不尊重,最終在網民的炮轟之下,李耐閱無奈地在微博上作出鄭重聲明:與養父母斷絕關係。這樣的結果難道就是網民們想要的嗎?沒有人站出來勸說她,而是一字一句地攻擊這個17歲的女孩,這就是網絡暴力,以惡制惡。

網絡確實是需要人性的溫暖,而且只有每個網民都合理上網,心存善念,網絡纔會成爲人們溫暖的交流平臺,才能推動社會的正能量的傳播。例如湖南一網民朱某利用網絡平臺呼籲人們參加社會義工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浙江一對夫婦的兒子遺失助聽器,人們在網絡上自發進行幫助,全城尋耳,最後“耳蝸”失而復得;福建一對夫婦在工作中遺失血汗錢六千,是網絡的力量讓他們找回血汗錢。

所以我呼籲大家合理上網,切勿濫用網絡,您的一份溫暖會在網絡大平臺傳遍,讓網絡成爲溫暖平臺。

網絡暴力的議論文2

不輕易評論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因爲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的全部;不隨便把別人說得那麼糟糕,因爲我們自己做的也並沒有多好。—題記

網絡,如今已遍佈我們的生活,已成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近幾年有一股“洪流”在網絡上盛行,幾乎所到之處無人涉足,即使觸碰,也會被懟的遍體鱗傷,體無完膚。那股“洪流”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鍵盤俠。他們憑藉着手速和犀利著稱,想必有人已經知道這是什麼了吧?

暫且拋開正文,我先說一段前段時間我剛看到的視頻。視頻中,節目組隨機招募了二十個路人,讓他們戴上面具,模擬網絡暴力施暴者,對嘉賓進行第一印象評論。出場的嘉賓有三個,且打扮個性十分鮮明。節目開始,讓嘉賓先簡單介紹自己,隨後,二十個觀衆開始對嘉賓肆意評價,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個嘲諷不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彙。

三個嘉賓轉身看到評論,情緒都十分不穩,嘉賓三甚至直接崩潰,淚目離開現場。他們前期完全沒想到別人會這樣看待自己,雖然都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這樣的言論完全是懵的,已經嚴重超過了心理負荷。

後期這三名嘉賓在接受採訪時,他們表示,當時很難受,就像刀子紮在心上一樣,也許這些對別人來說,只是幾個字,但當事人卻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言論。

視頻雖然簡短,但是感悟頗深。網絡暴力看似離得我們很遠,但是我們錯了,其實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姐之前玩微信遇到一個同城小哥哥,沒想到那人卻是披着羊皮的狼,看似優秀其實是一渣男,只會玩弄感情的渣。我姐的感情被他玩弄,被他甩,他卻蹬鼻子上臉,各種恐嚇和騷擾,本以爲離他遠遠的就可以安寧,但他卻越做越過分,把我姐的照片傳至網絡,還有各種變相的扭曲事實,才短短几分鐘,下面就有幾萬條評論辱罵我姐,並且一條比一條犀利,全都是針對我姐的。我看着評論,不禁心頭有一股怒火遲遲難平,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下面幾萬個人,發一句評論半分鐘就可以被淹沒的無影無蹤,只能忍氣吞聲的受着,那段時間我姐的情緒真的是差透了,可惡......

其實網絡暴力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之所以網絡暴力施暴者如此猖狂,就是利用了網絡世界上最大的bug——未實名制登錄。現在各大軟件都有了第三方軟件登錄的功能,這更是給了網絡暴力施暴者留有可乘之機。他們完全可以不綁定手機號,直接應用軟件,然後懟的差不多了就註銷賬號,揚長而去。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對於網絡暴力受害者來說無疑是用利刀深深地紮在心上,雖然時間沖淡一切,但是永遠都衝不淡網絡暴力受害者心中的疼痛,網絡暴力留下的傷疤是永久的,這可能會讓受害者疼痛一生,這可能會讓受害者走上絕路......

網絡暴力施暴者們,噴子們,停手吧,不要把傷疤深深地刻在別人心上,不要讓疼痛伴隨別人一生,不要因爲你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毀了別人的青春!

網絡暴力的議論文3

網絡傳播媒介影響了網民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易使人們不經思考便下結論,但爲何網民的語言往往傾向於攻擊,武斷如何演變爲“武力”,粗暴如何上升爲暴力?網絡語言暴力行爲主體的心理機制便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社會心理學上將攻擊行爲定義爲“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爲或者言語行爲。”網絡語言暴力當屬此範疇,而攻擊行爲的產生當有其相應的心理原因。心理學上對攻擊行爲的一個經典解釋的便是挫折-攻擊理論: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爲。“這裏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當我們達到一個目的的動機非常強烈,當我們預期滿意的結果,卻在行動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挫折便產生了。”但是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我們學會剋制直接的報復,特別當別人會對這種行爲表示反對時。相反,我們會把我們的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 由此可以推論,當網民在現實生活中遇見上文所指的挫折時,這種挫折感所產生的攻擊動機便促使人們在不需爲自己言論負責的網上施以語言暴力。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又是講求和諧一致,自我剋制的集體主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重與家人,同事的關係,隱忍剋制一直是中國乃至儒家文化的特點。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寫道:“忍耐爲中國人民之一大美德?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 中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折”產生的攻擊動機往往無處釋放,而網上的匿名性,開放性正好爲網民,爲中國人提供了一個不用負責任的安全輿論空間,隱忍剋制下的攻擊動機終在網絡上找到了發泄的途徑。在“史上最毒後媽事件”中,網民對事件當事人進行瘋狂的道德圍剿,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其進行攻擊。但是在事件過程中,網民對小慧後媽進行的言語攻擊,已然變成一個發泄心中私憤與鬱積的途徑。所以,我們可以把網民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歸於我國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一個原因。而這種不如意與挫折感在當下的社會中越來越普遍。

“在高速現代化的國家裏,隨着城市化程度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物質生活的可能的前景越來越敏感。但富裕羣體只能較慢地擴展。因此,人們的期望與實際所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使得他們的挫折感變得更爲強烈。” 這正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的特點,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是世界矚目的事實,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由於社會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問題,下層民衆中形成了一種被剝奪的心理感受。《小康》雜誌的調查發現,影響人們“快樂”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不公平,社會底層民衆的願望不能實現”以及“社會貧富收入差距懸殊導致的`心理不平衡”。而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06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報告》中,“壓力大”“不平衡”“安全感差”“滿意度低”等,成爲描述現階段公衆心態的最常用詞彙。這些調查無不顯示中國民衆較爲普遍且越加強烈的心理挫折感。

因而筆者認爲,中國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過大,不公平不平等現象的大量發生促使民衆挫折感加劇,攻擊動機加強,因而將這種情緒大量釋放到網絡空間裏,造成了越加嚴重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

網民的從衆心理亦是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助推器。從衆—由於羣體壓力而引起的個體行爲或信念的改變,即俗稱的“隨大流”。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即是沉默的螺旋理論在發揮效力。“大多數人力圖避免因持有某種態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達支配意見和不表達意見的人數增加的時候會放棄原有的想法和態度。選擇與主導意見趨同。” 雖然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羣體的壓力不會像現實生活中那麼明顯和有力,但是,如果一旦語言與主流非理性情緒和暴力言論不一致,那麼經常會引來大量言語的攻擊。這會給異議者,或者說理性思維的持有者帶來心理的不適。況且網絡事件與網民的切身利益往往沒有聯繫,網民通常不會爲一個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的事件堅持己見而遭受語言暴力。同時如上文所分析,網絡形成的公共領域,成爲網民情緒的釋放場,這種情緒化的非理性言論氛圍,會影響虛擬空間中的其他參與者,激發他們的語言暴力傾向。當一羣理性思維不佔主導地位的人在一起討論時,往往會受到情緒的感染,不自覺地融入這樣的言論場中,形成集體無意識的施暴。所以網絡事件中理性的聲音往往會消弭,非理性的暴力語言大行其道。

網絡暴力的議論文4

網絡對於現在社會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而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各種來自網絡的危害也接踵而至,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主要危害之一。

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憑空而起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發生在不好的前提下的。就現在的90後00後而言,大多都是一羣唯恐天下不亂,正義感爆棚的白癡。謠言就這樣以一傳百、以百傳千,愈演愈烈。他們正在手機,電腦以及人羣后面,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毫不負責的譴責着那些他們完全不瞭解真相的事情。

或許有些話被被人說出口是那樣的輕易,可是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毫不負責任的傷害,那些惡狠狠的話語就像是掩藏在繁華城市的燈紅酒綠中的那最現實、最黑暗的爪牙。

我們在看到這些因爲網絡暴力而起的一樁樁悲劇,心中既有憐憫,又有害怕——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我們是否也會在某一天,被推到全世界的背叛面?有

的時候面對這些輿論的風向或許你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若是隨波逐流,會被旁觀者稱爲:“噴子”,若是逆風而行,你只會被人當做是:“噴子中一朵清新的白蓮花”。呵呵,很可笑吧?記得我聽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黑暗骯髒的地方,永遠不是越來越差的環境,永遠不是城市貧窮角落的溝槽,永遠不是經久不用的房子的邊角也永遠不是,枝葉山頂上堆起的灰塵。最骯髒的……是人心。”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網絡世界中都有可能扮演受害者或是加害者。

所以,爲了不讓這個世界再出悲劇,也爲了我們自己良心能安,放下鍵盤,別人的事情少參與,事實上,只要我們不去參與,網絡暴力什麼的就根本就不存在的。

雖然難以置信,但的確就是這樣,網絡暴力的危害的大小,決定權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