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2022關於網絡暴力議論文(精選7篇)

2022關於網絡暴力議論文(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其中的議論文,更是常見,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那麼你有了解過議論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關於網絡暴力議論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關於網絡暴力議論文(精選7篇)

網絡暴力議論文1

記得在大一上傳播學課的時候,老師說,其實在中國實質上是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的,如果一定要算,只有網絡還有那麼一點自由可言。

我想作爲一位新聞人,沒有比失去言論自由更可悲的了,但偏偏我們面臨的境況就是這樣。所以說網絡給我們所帶來的關乎言論自由的希望確實讓人很振奮。在面對“網絡暴力”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的意見是,不能給諸如“人肉搜索”定義爲網絡暴力行爲,因爲一旦如此,今後網絡的自由發展堪憂。網絡現在讓人欣喜的、比傳統媒體要發揮得更好的輿論監督作用就會被削弱。“網絡暴力”這個詞一旦被指認,以後網絡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我想對於網絡暴力這個問題,不能太意氣用事,不能以捍衛言論自由爲由而去牴觸一切批評。首先我們對網絡暴力這個問題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分清楚網絡暴力和輿論監督之間的界限,不要把網絡暴力當成一種網絡監督。

什麼是網絡暴力呢?律師陳際紅的說法可值參考:第一,這種行爲是發生在網絡世界,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第二,發生了濫用和過度使用網絡的行爲。第三,一般這屬於一種羣體性的行爲,具有一定的盲從性。同時,給受害人帶來了現實生活中的傷害,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爲作對比,我們再參考一下關於網絡輿論監督的相關說法:網絡輿論監督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一、主觀上具有這樣一個良好出發點,而不是惡意的侮辱、誹謗和損害別人的聲譽。網絡輿論監督應該出發點對一些非法不好的行爲、違反道德的行爲提供一種公示和評價的渠道。二、輿論監督所發佈的情況應當是基本屬實的。而不應當去捏造一些虛構的事實。三、輿論監督與網絡暴力應該具有一定的界限,不能侵犯別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

關於“網絡暴力”這種現象,當一個人即使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但是他處在一個他感覺完全沒有監督力量的時候,有時候會對自我的控制力大大減弱,這是一個心理學現象。在網絡這個空間進行交流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超越日常的人們交往的底線,而出現一些道德方面的問題。何況在中國,由於文革時間完全破壞了道德,使得我們至少有兩代人缺少基本的道德素養,一旦處在一個沒有管束的環境中,恐怕自律行爲就非常弱,網絡暴力現象就會出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上網的人員本身的素養不太高。因爲根據相關調查統計,上網年輕人的數量佔比較高的比重,他們在道德修養方面,恐怕由於我們的教育體制,道德修養方面還缺乏一些必要的交往道德,還有一點是他們的知識水平也相對比較弱,遇到一些問題往往情緒化。由於以上多種原因,造成了中國網絡暴力現象比法治國家的要多一點。

網絡暴力似乎是對個別當事人,但是,觀衆是誰呢?觀衆是整個社會的人。這些人實際上作爲一個旁觀者,他們在看哈哈。經常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人會失去道德感,失去對人的愛心,而且往往把別人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樂上,這是網絡暴力對社會的一個根本的危害,而這個危害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因爲這個事情沒有攤在他頭上,一旦攤他頭上,恐怕就會深刻認識到這個暴力對社會的危害。

網絡的形成確實給大部分網民帶來了一個可以說話、交流的機會,很多牢騷可以通過網上和匿名的網友之間進行傾訴。但是,並不意味着你可以用罵人的話來發泄,因爲你的話別人能夠看到,不是你一個人在房子裏面自己對自己說話,任何傳播一旦影響到別人的時候,就有一個基本的傳播道德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網絡給了每個人表露心聲的機會,但是,表露心聲本身要有所剋制,因爲你的自由不能影響別人的自由。現在反對網絡暴力,並不是不讓你在網上說話,而只是要求你在網上說的話文明一點,不要侵犯別人的權利,這個絕不是要逼你走上絕路,而是使我們每個人能夠暢所欲言的說話,而且還學會文明的說話。

網絡暴力議論文2

以前殺人見血,一把鋒利的劍就足以致命;但或許人們在當時永遠都不會想到,在未來,輕敲鍵盤就可以殺人,不見血,隔着空氣都可以置人於死地,但這不可想象的事情,就在如今真實的發生了,它就叫網絡暴力。

誰也沒有料想到,電子世界可以殺人,也是誰也沒想到,從前的刀殺人,到筆殺人,如今演變成了遠隔萬里就可以殺人,或許我們想要殺人,只差一個屏幕罷了。如今的網絡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了網上不用承擔說話後果的快感,於是他們一個勁的血口噴人,在網上看戲,好像別人的苦痛建立的就是他們的快樂,實在是可恨。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我們無法知道他們的經歷,無法知道網絡暴力的威力,但出了名的明星是我們可以瞭解的,是我們可以去看見他們的生活的,於是我們也就這樣看着他們被網絡暴力,然後離開了人世。從喬任樑,到楊又穎,再到陳開心,甚至於網絡暴力跨國形成,他們就這樣,忍受不了網絡上的言語,悲憤死去,他們不是第一個,但卻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實在是讓我們驚歎人言可畏。

甚至於在網絡,人們對於他們的死見怪不怪,認爲這是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不行,這實在是血口噴人,沒有經歷過網絡暴力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網絡暴力到底有多可怕,網上的言語直擊心靈的深處,將我們最後的一層保護網也給擊破,就這樣,我們忍受不了世間的流言蜚語和謾罵,帶着悲傷,懷着恨意離開了人世。

我們希望的是在虛擬世界可以共同感受溫暖,而不是互相攻擊。如今,敲敲鍵盤就可以殺人,實在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你懷揣惡意的看世界,卻不要把你的惡意帶給別人,世界對我們不公平的唯一辦法是改變自己,而不是去期望世界改變。

對於網絡暴力,越來越多的人感到了壓力,有太多太多的人因爲網上的言語而對人生失去了期待;只希望網絡暴力能停止,還我們一個溫暖和諧的世界。

網絡暴力議論文3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既爲我們提供了便利卻也埋下了隱患地雷。一高中女生因不堪忍受服裝店店主截取監控錄像發佈上網對她進行人肉搜索以及身邊同學對她的指指點點,最終走向了自殺的道路。這不正是濫用網絡造成的悲劇嗎?而這真正的兇手其實是操作網絡的人性冷漠的網民。

隨着網絡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網民在使用網絡。作爲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網民的數量之多和網民素質的高低參差不齊,是惡性網絡環境出現和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如高中女生琪琪一事,店主把監控視頻往網絡上一擺,數以萬計的點擊率讓琪琪處於輿論的中心,對其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精神傷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店主追逐利益,罔顧法律併發布侵犯他人隱私的信息,以及辨識能力差的網民而已附和,使得悲劇最終釀成。

網絡是否就意味着一切好處一無壞處呢?網絡是由人搭建的交流平臺,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臺供人類操作的機器,它毫無感情。但是,如果我們合理使用網絡,遵守國家法律文明上網,那麼這臺機器就是富含人情味兒的;倘若我們肆意在網上發表惡言惡語,傳播謠言,那麼網絡就是在助紂爲虐,讓世界變成邪惡世界,傳播負能量,造成人性冷漠。

過去幾年,經常出現在我們電腦屏幕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犀利哥走紅”的惡意的娛樂大衆的信息越來越多,揭露他人私人信息越來越徹底。而如今,曽上過湖南衛視的《變形計》節目的女孩李耐閱近期也被人拉出來在網絡上“扒皮”。只因爲她沒有“變形”成功,反而越變越壞。網民就對其大肆惡語相對。這是網民爲了發泄自身情緒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惡意攻擊,對李耐閱的私生活的不尊重,最終在網民的炮轟之下,李耐閱無奈地在微博上作出鄭重聲明:與養父母斷絕關係。這樣的結果難道就是網民們想要的嗎?沒有人站出來勸說她,而是一字一句地攻擊這個17歲的女孩,這就是網絡暴力,以惡制惡。

網絡確實是需要人性的溫暖,而且只有每個網民都合理上網,心存善念,網絡纔會成爲人們溫暖的交流平臺,才能推動社會的正能量的傳播。例如湖南一網民朱某利用網絡平臺呼籲人們參加社會義工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浙江一對夫婦的兒子遺失助聽器,人們在網絡上自發進行幫助,全城尋耳,最後“耳蝸”失而復得;福建一對夫婦在工作中遺失血汗錢六千,是網絡的力量讓他們找回血汗錢。

所以我呼籲大家合理上網,切勿濫用網絡,您的一份溫暖會在網絡大平臺傳遍,讓網絡成爲溫暖平臺。

網絡暴力議論文4

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使中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大大地擴展與延伸,使中國開始步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一種新型媒體,它具有的互動多媒體的效果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必然也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歲的特殊羣體。一般而言,他們的知識和閱歷還不足以明辨是非,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還沒有成熟,還不足以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習慣、觀念和事物的影響。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習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爲信息的花筒。

互聯網可以爲我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互聯網最大的用處就是它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料,傳遞信息。

互聯網上有很多不良信息、毒害我們的心靈,存在大量淫穢文章、圖片、電影和動畫。即便一些正規網站,爲了提高訪問率也發佈一些裸露的寫真集,用挑逗的字眼和圖片吸引網民訪問。這些低級趣味的信息一旦被未成年人訪問,就會很快侵入原本美好的心靈。許多孩子的墮落就是從偶爾看一次黃色錄像,偶爾瀏覽一下網站開始的。一旦陷入,父母的打罵甚至哀求、老師的教育勸導都很難讓他們回頭。互聯網上的網絡遊戲、虛擲光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其中不乏黃色、暴力的遊戲。未成年人對遊戲的癡迷超乎想象。網絡遊戲不再只是遊戲,它還可能吃人!一個少年的沉溺,意味着一個幸福家庭的毀滅。記的電視上曾經報道了個節目,一個15歲的少年整天彌戀在電腦遊戲中,原本他的學習成績很好,自從愛上了電腦遊戲後成績一落千丈。再後來他每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缺課。有1次居然在網吧裏連續打了10天沒喝一口水,吃的是方便麪,他簡直是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後來他覺得無臉見老師同學,對不起他的爸爸媽媽就吃老鼠藥自殺了。死前還寫了一封信,名叫“天堂的來信”。1位15歲了少年就這樣的去了,這篇報道告訴了我們小學生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每天沉浸在電腦當中,否則將會一事無成!

互聯網網絡一半像是天使,一半像是魔鬼。一方面爲我們開拓了知識的新領域,豐富了文化生活;同時,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的迷信和落後文化與有害信息傳播,嚴重威脅着未成年人脆弱的心靈。

最後我還要告訴人們:電腦是可以玩的、互聯網是可以上的、只要我們不去瀏覽一些網站、不陷入遊戲中、我們就不會家毀人亡。

網絡傳播媒介影響了網民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易使人們不經思考便下結論,但爲何網民的語言往往傾向於攻擊,武斷如何演變爲“武力”,粗暴如何上升爲暴力?網絡語言暴力行爲主體的心理機制便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社會心理學上將攻擊行爲定義爲“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爲或者言語行爲。”網絡語言暴力當屬此範疇,而攻擊行爲的產生當有其相應的心理原因。心理學上對攻擊行爲的一個經典解釋的便是挫折—攻擊理論: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爲。“這裏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當我們達到一個目的的動機非常強烈,當我們預期滿意的結果,卻在行動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挫折便產生了。”但是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我們學會剋制直接的報復,特別當別人會對這種行爲表示反對時。相反,我們會把我們的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由此可以推論,當網民在現實生活中遇見上文所指的挫折時,這種挫折感所產生的攻擊動機便促使人們在不需爲自己言論負責的網上施以語言暴力。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又是講求和諧一致,自我剋制的集體主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重與家人,同事的關係,隱忍剋制一直是中國乃至儒家文化的特點。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寫道:“忍耐爲中國人民之一大美德。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中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折”產生的攻擊動機往往無處釋放,而網上的匿名性,開放性正好爲網民,爲中國人提供了一個不用負責任的安全輿論空間,隱忍剋制下的攻擊動機終在網絡上找到了發泄的途徑。在“史上最毒後媽事件”中,網民對事件當事人進行瘋狂的道德圍剿,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其進行攻擊,並發動人肉搜索導致所謂小慧的後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跪地喊冤,而最後事實證明所謂史上最毒後媽純屬人爲炒作。但是在事件過程中,網民對小慧後媽進行的言語攻擊,已然變成一個發泄心中私憤與鬱積的途徑。所以,我們可以把網民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歸於我國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一個原因。而這種不如意與挫折感在當下的社會中越來越普遍。

“在高速現代化的國家裏,隨着城市化程度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物質生活的可能的前景越來越敏感。但富裕羣體只能較慢地擴展。因此,人們的期望與實際所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使得他們的挫折感變得更爲強烈。”這正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的特點,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是世界矚目的事實,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由於社會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問題,下層民衆中形成了一種被剝奪的心理感受。《小康》雜誌的調查發現,影響人們“快樂”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不公平,社會底層民衆的願望不能實現”以及“社會貧富收入差距懸殊導致的心理不平衡”。而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06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報告》中,“壓力大”“不平衡”“安全感差”“滿意度低”等,成爲描述現階段公衆心態的最常用詞彙。這些調查無不顯示中國民衆較爲普遍且越加強烈的心理挫折感。

因而筆者認爲,中國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過大,不公平不平等現象的大量發生促使民衆挫折感加劇,攻擊動機加強,因而將這種情緒大量釋放到網絡空間裏,造成了越加嚴重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

網民的從衆心理亦是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助推器。從衆—由於羣體壓力而引起的個體行爲或信念的改變,即俗稱的“隨大流”。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即是沉默的螺旋理論在發揮效力。“大多數人力圖避免因持有某種態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達支配意見和不表達意見的人數增加的時候會放棄原有的想法和態度。選擇與主導意見趨同。”雖然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羣體的壓力不會像現實生活中那麼明顯和有力,但是,如果一旦語言與主流非理性情緒和暴力言論不一致,那麼經常會引來大量言語的攻擊。這會給異議者,或者說理性思維的持有者帶來心理的不適。況且網絡事件與網民的切身利益往往沒有聯繫,網民通常不會爲一個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的事件堅持己見而遭受語言暴力。同時如上文所分析,網絡形成的公共領域,成爲網民情緒的釋放場,這種情緒化的非理性言論氛圍,會影響虛擬空間中的其他參與者,激發他們的語言暴力傾向。當一羣理性思維不佔主導地位的人在一起討論時,往往會受到情緒的感染,不自覺地融入這樣的言論場中,形成集體無意識的施暴。所以網絡事件中理性的聲音往往會消弭,非理性的暴力語言大行其道。

網絡暴力議論文5

其實青少年網絡成癮早在人羣中擴大它的危害性,甚至父母勸說兒女,青少年不但不聽,還產生叛逆心理、消極態度。這是一個對我們的未來和國家構成很大的危害。

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我們青少年人羣中有不少人網絡成癮,這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凡是網絡成癮的學生都會學習下降或者精神恍惚。原因是不少學生要不是整天玩電腦耽誤了學習,就是對自己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於是成績就下滑。

網絡成癮更重要的危害是:

1、將網絡中虛擬的角色帶到現實生活中來,並用消極的態度去對待這青春的生活,這就是是角色的混亂。

2、我們平時在網絡世界中是無拘無束,放縱自己的,而且有些思想不正當的青少年會比較容易在網絡遊戲,黃色網絡中放縱自己的慾望,這就是道德感的弱化。

3、青少年人都長期沉迷於網絡中時,會對身邊的事缺少興趣,和同齡人之間的交往減少,產生閉鎖心理,這就是人格的異化。

4、在我們的身邊就有一些人因爲迷戀網絡而無心學習,學習成績不好,產生失望心理,對學習有很強的挫折感,這就是學習的挫折。

5、對於正在發育成長時期的我們更是危害不言而喻,有的人因爲經常沉迷網絡而沒有進行適當的運動,身體抵抗力差,更嚴重導致猝死,這就是對健康的損害。

從這些慘痛教訓的例子裏,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時候,要堅決地對網絡說“不”或者在沒網絡成癮時,要適當地去上網並且要是合法的遵守青少年網絡規則,讓我們的身心不受到網絡的危害。

在這裏我要呼籲廣大青少年們不要網絡成癮!

網絡暴力議論文6

當今21世紀已然成爲互聯網時代,家家戶戶也許都有了電腦電視,趕時髦的學生也許衣兜裏都裝着一部手機。移動公司的盈利已然呈上漲趨勢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電子設備與網絡固然對學習有益,能足不出戶便廣闊擴大知識面,能足不出戶便了解今日新聞;能足不出戶便交到五湖四海的好友……然而,網絡並不像人們所讚頌的那般無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網絡暴力。

相信在看文的各位都安裝或知道一個社交軟件——QQ。QQ和微信已然成爲全國最知名的社交軟件,通過私信和羣聊織成了一張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的社交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加入某羣並熱情地與陌生人聊天,卻被羣員辱罵甚至因爲一句別人不愛聽的話就被移出此羣,這便是網絡暴力。

而在網絡暴力的圈子裏,包含了各個黑界家族。其中出名的家族有:血櫻、情戰、藍貝等。所謂黑界家族,便是通過前期訓練打字時速達到後期能快速打出髒話併發送的言語攻擊團體。而黑界家族的族員,也被“尊稱”爲“扣字大佬”。一旦招惹到黑界族員,就會被他們私信辱罵或討論組轟炸。

網絡暴力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犯罪趨勢。正常人在被辱罵後第一想法是去反擊,然而反擊的結果不過是一時的快感,但如此繼續進行,就會導致與黑界家族族員融爲一體,也會有不可觸碰、不可招惹、唯我獨尊的狹隘想法。然而在現實中如果拌嘴失利,便會進行暴力行爲,肉搏或用管制刀具導致犯罪。

心理陰影。溫潤且懦弱的人在被辱罵後,第一想法是在自己身上找錯誤。如此下去,輕則變成一個內向且好欺負的沙袋,重則擁有大片心理陰影且患上抑鬱症導致死亡。

網絡暴力已然成爲社會的毒草,但也不是不可剋制。在你遇見他們,請果斷避開;在你發現身邊的人有這個意向,請幫忙制止並緩和。把哦變成嗯嗯,把呵呵變成哈哈,不要去傷害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