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論老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論老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老師職業道德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老師職業道德議論文

老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老師,人類難以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渾渾噩噩的境地。老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人們常把老師比喻爲“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由此可見,老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老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從教三載,我品嚐了甜酸苦辣,各種的味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麪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爲對老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老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爲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老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贊可夫說:“當老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英國教育家羅素指出:“凡是老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可見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如果我們深層次地思考一下,老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老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造就新一代。老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羣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羣體――少年兒童;老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着自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見,老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老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老師這種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熱愛學生。同時,老師勞動的特殊性也規定了師生關係是學校裏最主要的人際關係的特殊性,由於老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的地位,這就決定了在師生關係中,老師對學生的愛是主導方面,熱愛學生成爲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爲調整師生關係的老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如果我們再深層次的思考一下,老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全部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過程,由於教的主體是老師,客體是學生,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老師,只有主客體感情和諧一致的時候,教與學的任務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課堂上的教與學的良好的互動佳境。由於老師熱愛學生,就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時,老師就能深入準確地瞭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就會把老師的表揚看作鼓勵,把批評當作愛護,表揚和批評就會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成爲積極向上的動力。如果師生關係不好,學生就會把表揚看成是“哄人”,把批評看成“與人過不去”。在這種關係中,批評和表揚都會成爲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老師熱愛學生,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健全在和諧師生關係上的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老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爲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老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老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

選擇了老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有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讓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在教學《貓》這課時,學生非常喜歡,十分感興趣,學生學起來愉快,我教起來也很輕鬆,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也參與到朗讀當中,範讀課文,正當我讀到“枝折花落”這個詞語時,一隻胖胖的小手高高地舉起來,我停下來,問道:“有什麼疑問?”那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你剛纔的詞語讀錯了,“枝折花落”中的“折”應讀“shé”,不是讀“zhé”,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停頓了一會後,問那學生:“你有什麼根據?查過字典了嗎?”那學生點了點頭,說道:“我昨晚查過字典的!”我馬上請有字典的學生查閱了一下,結果這個“折”字是一個多音字,裏面有三個讀音,折的讀音是“斷了”的意思,與課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釋相符,頓時,我臉上紅了,對他們說:“同學們,對不起,也許老師的知識還不夠全面,你們還可以去查閱其他的字典進一步覈實,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有關信息。以後,也要象這個同學那樣,遇到疑問要多查字典,多查閱資料。”這樣,他的臉上才略顯滿意的神情。

課堂上這個小小的插曲給了我不小的感觸。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使老師無所適從。這使我想到“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課改大環境中,要求學生主體地位的迴歸,這給我們老師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的“一桶水”應該是新鮮的活水源。老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還要閱讀與本學科有關的專業和科普知識,捕捉新的科學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做一位與時俱進的`新型老師。

老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爲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知道,並認爲老師什麼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老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老師要多才多藝,和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老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裏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老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是師德的昇華。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講過:老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

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爲一位老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鍵。老師不能把自己凌駕於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愛學生,用老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學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例如,我剛接手一個新班時,班上有個學生從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爲,以至班上經常發生失竊事件,經過幾次觀察後,我確定了是該生所爲,此時,我把該學生帶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裏,握住他的小手,親切地說:“我現在是你的朋友,特意來聆聽你的心裏話,你的內心一定有很多話語想說出來,那就敞開你的心扉,盡情地向我傾訴說吧。”孩子聽到這裏時,忍不住內心的痛苦,說道:“不要告訴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時,我把孩子摟在懷裏,終於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東西,家長不給予,孩子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把手伸到了同學之中,而家長長期以打罵爲教育途徑,從來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結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轍,屢犯不改。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平靜了,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孩子很喜歡找我聊天,把心裏的想法告訴我,而我在私下與其家長溝通,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經過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學生必須深入瞭解學生,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老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訓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說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懷和真誠的教誨。曾有人這樣給教育下定義:教育主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念頭帶來自信。這不正是師德昇華的體現嗎?的確,如果老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那麼各項工作一定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老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所以,每個老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