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1篇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1篇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

陶淵明,一位安貧樂道的文學家;一位擅長借景抒情的田園詩人;一位影響深遠的辭賦家;一位品質高尚的散文家……

“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和菊花可謂是有着不解之緣,陶淵明把菊花視爲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麗,清新淡泊的特點與陶淵明高潔的品質,不同於世人,不隨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後人就把菊花作爲君子,淡泊俗塵,隱逸者的象徵。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的田園詩爲中國古典詩歌文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淵明將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個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樂的心情,把大量農村農民的生活如實寫入詩中,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優美的農村生活圖景。不過在陶淵明的灑脫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苦悶,如“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理也可奈何,且爲淘一觴”這表明他對世事還是沒有忘卻,儘管隱居山林,陶淵明還是無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淵明的詩文,看似質樸、實則華麗。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語中,充分表現了陶淵明淡泊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他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俗黑暗的厭惡和憎恨;充分表現詩人對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陶淵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嚮往田園;有的純樸清新……我們也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像陶淵明一樣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2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泄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爲自己的志向“不爲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3

“故人俱雞黍,邀我至田家……”冬風悽冽,人們都穿上了毛衣,可你的詩卻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陽光的田園小屋中,那麼明媚。

這也是我對你的第一印象,田園,樸實,明朗。我對你印象,您也清楚,說也模糊,就像水中倒影,歷史長河,我當然可以看到你灑脫的背影,伸手想要了解,你的身影,卻破碎、盪漾了。

你並不想被禁錮在官職中,所以數次辭職。你對社會並不滿意,卻又無能爲力。你失望,你離去;你又回,卻亦將離去……數個官職,你都曾看過;人間百態,你也一一覽盡。你盼着那個與世無爭的`桃花源的出現,卻又一次次地失望。但夢想從未停止,《桃花源》一文中,那個捕魚人,一定是夢想中的你了。悠閒,幸運,寧靜。他在那桃龍源中歡笑,你卻不得不在官場上奔波,多麼諷刺。

曠野中讀書的身影,已然成了浮沫。是社會,社會不潔哪!因此,你毅然入山,想在遭鬧生活中尋求寧靜……“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這是一幅詩意之畫,你應該感到美好吧?

你是幸運的,在田原中,找到了自己的天意,可以在裏面放飛自我,不顧世上凡塵;你是不幸的,父親早逝,家府淪落,在職場上也不受待見。

你最終離開了我們,留下一地詩情畫意。期待哪天,你的身影又會出現在那與世無爭的曠野。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4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陶淵明。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多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將自己的生活現狀寫成對聯宣泄心中苦悶,雖然生活清苦,但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榮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存在。

陶淵明的作品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5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美好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着夢想走向官場,想盡自己的力量爲國盡忠報效,但他終於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牀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着。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着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着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擡頭遠望南山,享受着採菊的快樂,享受着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着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溫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快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美好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着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着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己的快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6

何必像牡丹一般齊爭芳鬥豔?又何必似睡蓮一樣濯清漣不妖?你當然有你文雅高潔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你,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陶淵明。

在黑暗的官場苦熬了十三年,想必你很早就已徹夜不眠,憧憬着那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吧!天不負有心人,你終於辭官隱居,不爲那五斗米、幾斤肉而喪失了對自然地追求與真實的自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大概,這裏纔是你內心的歸宿。

我多麼羨慕你的田園生活!雖然沒有奢華典雅的宮殿,雖然沒有那滋味鮮肥的魚肉,雖然沒有那高高的位置、豐厚的俸祿,但是,你卻擁有着瀰漫詩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農田、高尚深韻的志趣。正可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場中,百官大臣們多以物質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質、環境、以及生活。雖然桃花源只是你想象中的,但在我看來,你早已邁進了自己創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靜謐、聖潔的土地啊!

種豆南山,同友人吟詩作對,好不快活!你完全擺脫了世俗的壓力,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雖不如宮廷奢華豔麗,而這裏的一角淡妝濃抹總相宜。不注重高貴的名利,不沾染官場的煙燻霧氣,這就是你,好一個脫俗的五柳先生!

然,也許你若生在現代這個社會,那樣的生活大概會更艱難吧……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7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泄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爲自己的志向“不爲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8

你扛着鋤頭,像扛着一輪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霧濃雲,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

你仍有一片雄心壯志,可世俗的黑暗卻連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傷了,撞疼了。你開始解脫自己,開始向無限的莊園生活邁開步子。你有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舒適和悠閒。田園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

不是嗎?灑脫自在的田園生活難道不是你自己的選擇嗎?一天下來,你扛着鋤頭,帶着自己疲憊的身體和充實的靈魂走在鄉間小路上,同樣也是一天,沉迷在燈紅酒綠中的官員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卻帶來了世俗給他的'權利和財富。相比之下,誰更有價值一些呢?

你的傷口在清風中愈發疼痛了,可是,你寧願疼得清醒,也不願醉得迷離。

你愛喝酒,就可以讓你暫時擺脫這個讓你憎恨惡魔一般憎恨的世界。在那朗朗的一輪明月之下,你舉起酒杯,烈火般的酒香飄出了數千米遠,飲下的不知是精華還是愁腸,而你的筆卻似千鈞一般在案前重重地放下。事嗎?我知道你手中的筆輕輕一勾,將會是文學史上最燦爛輝煌的一筆。

世人一直在讀你,而真真能讀懂你的卻少得如清晨。你想要的,是能夠解開人們心靈上的一把枷鎖。這時一個真實的你自己。

你的人乃至你的靈魂,就像黑暗中的一個白點。你有骨氣,不願向鄉里小人折腰,但這一切都無法轉變着個世界,你用文學來彌補心靈上的缺口。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

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大聲唱着。猶如東邊的啓明星,永遠閃爍着光輝!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9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爲“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爲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0

在我心目中,陶淵明是一個安平樂道、不慕榮利、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從他《飲酒》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的“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等多篇佳作中,都不難看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山水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可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高風亮節的人,竟只想過着平淡的田園生活,是否太令人匪夷所思?太浪費人才?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污固然是好,但只是一味的逃避現實,空有才華而無所作爲,不知先生當時是否心有不甘?我認爲,人活着就要有價值,要心有大志,面對困難迎風而上,勇於和官場的黑暗勢力作鬥爭,讓自己的能力用在爲國家做貢獻上,而不是隻求自己的安樂。但人各有志,我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但是,陶淵明“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崇高品德依然令我敬佩不已。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一文中說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有人說,五柳先生讀書,僅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不爲求得名利,所以他的“不求甚解”正表現了他的志趣與氣質。但是,我不禁要提出質疑,難道仔細認真的閱讀就不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了嗎?如果只是粗略的讀,泛泛的讀,“走馬觀花”般的讀,怎麼能牢固的掌握知識點要點呢?又怎麼能準確無誤的理解內容和中心思想呢?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對知識不深入探究,只懂皮毛,學習也將只會是一知半解,無法獲得多少本領。但陶淵明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求知精神,那股強烈讀書的慾望,值得我們學習。

也許,正是因爲陶淵明有着這種“領異標新”的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品質,才使得他能名垂青史,留芳百世吧!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1

陶淵明其人其文章與品格能夠流傳千古,依我看,正是因爲一個‘真’字。

有晉一代歷來注重一個人的出生門第,而陶淵明正是東晉名將陶侃的後代。按照門第來看,陶淵明極有可能步入官場後平步青雲,如果他又可以‘聰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許陶淵明會榮華富貴一生,成爲下一個石崇王愷。

但也許是看透了官場污濁奢靡之風,無力改變卻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許是順應自己返璞歸真的天性,陶淵明先後五次辭官,過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園的幽居生活,超脫與俗人俗事,與山林鳥獸共休息。陶淵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與自然萬物生靈休慼與共。就是這樣‘真’的人,才能無視金銀財帛與功名利祿,就算是連自己最喜歡的酒也喝不上,卻寫出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樣的句子。做到‘悠然’--發自內心的快樂恬靜。就是這樣‘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結,單瓢屢空’的窘迫中說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無懷氏時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從內心,即是本真。世間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淵明卻可以做到,正是因爲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諦,只要過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論是滿目蕭然還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會被他忘懷,灑脫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這樣,養養菊,種種豆,寫寫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詩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隱’多年以求一官半職然而卻終不得唐玄宗賞識,鬱鬱而終。我們也不乏是這樣的人,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率真?這談何困難,又談何簡單。看看陶淵明吧讓我們這些‘鳶飛戾天者’可以‘望峯息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這樣的人,纔有資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