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1

回顧歷史的長卷,有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有憂樂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棄疾……而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詩人,他叫陶淵明。

陶淵明自小便志向高遠,希望長大後爲國家,朝廷效力。他學識淵博,天資聰穎。然而他初到官場處處碰壁,不願恭維小人,更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於是毅然辭官返鄉,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是消極的,也有人說他是率真灑脫的。在當時那個追明逐利,奢靡之風盛行的東晉,陶淵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擊了當時追求榮華富貴的玩樂者。陶淵明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社會沒給他仕途發展的機會,卻讓他離開了那個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朝堂。在詩壇上獨闢一塊新的田園。

又有誰人能像陶淵明那樣擁有“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種悠遠的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孤傲、高潔、素雅,獨自屹立於寒霜之中,傲霜鬥雪。周敦頤說:“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不與牡丹爭華貴,不與杜鵑比明豔,而是獨自傲然開放,陶淵明喜愛菊花,菊花也同樣映襯出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淵明,淵明猶如菊。

他一生的詩篇以田園詩爲主,寫了他歸隱田園後的心境。他是《歸去來兮辭》中那個“登高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悠然自樂的詩人,同時他也是《飲酒》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士,更是“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農夫。這就是身在田園,心有詩意和遠方的陶淵明。

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競相開放,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澗流淌,這時,一位和藹的老人扛着鋤頭,向院外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步履輕鬆,悠然地走向南山。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古代,詩詞歌賦是最爲流行的一種藝術。在假期裏,我也開始閱讀古詩文,從中我感受到了這種藝術的美。在我閱讀的古詩詞裏,我最喜歡的陶淵明的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爲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着伴兒歸來。那裏面蘊含着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他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所以陶淵明的詩詞寫得十分灑脫,有一種不拘一格的美,讓人讀起來很舒服。他不像李白那麼浪漫,也不像杜甫那麼憂國憂民,而是十分悠閒,不問世事,因爲他已經厭倦了官吏和地位,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做自我想做的事情。

我不只是喜歡陶淵明的詩,更喜歡他生活和性格。從古到今在官場上受排擠的人有很多,他們大多是輝煌了一時之後就一下子被貶,得不到不可怕,但得到了再失去是最讓人難以理解的。陶淵明雖然幾次當上官,但最終都辭退了,他厭惡官場上的鬥爭,相比而言他更喜歡田園的風光,雖然那裏給不了他地位權力和金錢,但他並不在意,他只需要平靜地度過一生做自我想做的事。

我喜歡陶淵明這種灑脫的生活,期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和他“一樣的生活”!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3

最愛那凌芳傲骨的秋菊,最愛那清風微揚的香柳,最愛鄉間晨露的那一抹輕霜,最愛桃花深處的那一縷微光......

願站在山屋東籬之前,舉樽自飲,與菊共語。願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看你帶月荷鋤高歌而歸,觀林海霧起,聽鳥鳴山幽。這是你的天生稟賦吧,依山戀水,性曠情達。二十九歲出仕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便高唱歸去來兮而還,一吐心中壓抑與不快,如決堤之水,從此躬耕農畝,隱居山間,自得其樂。羈鳥戀舊林,紛繁變幻的世界終究不是你的歸宿。看穿了世間的恩怨情仇,閱遍了人間的世態炎涼,你只願撫琴引觴,躬耕賞菊,做個隱者。

歸去,歸去,你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那個污濁黑暗,紛紛擾擾的社會,獨你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塊淨土,從容應對外界的誘惑。近墨者也能不黑,你慨然應對世俗的官場,離官爲民,爲了尊嚴,甘願受貧,不願被鄉里小兒所侮辱,更不願意爲五斗米而折腰,自享高潔,不怕流言蜚語,因爲這就是你的追求,不是嗎?

鄉間的晨風總是那麼清新,帶着雛菊的芬芳,房宅被榆柳桃李所包圍,自是隱者返自然。逃離了官場的樊籠,掙脫了俗世的羅網,你更快樂吧。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便歡然有喜,這種復歸於自然的和諧是你畢生的追求。歸隱,生命的本質在於形爲心役,釋放出內心的本真,這就是你所探求的生命價值之所在。

你一定渴求尋找到心中的聖地桃花源吧,那裏雞犬相聞,老少同樂,男有所耕,女有所織,你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也是如此吧。如果現實社會也是如此的民風淳樸,怡然自樂,你或許不會選擇歸隱這條路,只可惜事與願違,於是,鄙棄官場,淡泊明志,最終,你頭也不回地走入深山歸隱處,尋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4

提起陶淵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會說陶淵明誰不認識不就是《桃花源記》的作者嗎古代著名詩人,誰不明白

陶淵明,東晉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淵明的號吧

難道堂堂古代著名詩人就這樣被介紹完了不,關於陶淵明的還有很多很多。

我一向很尊敬陶淵明,也很想像他那樣做一個隱士,不與世俗牽連,據說陶淵明從小就滿腹夢想,博學多聞,29歲出仕,在十餘年的時間裏,幾番進退,仕途不順,最終因報復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與仕族階級同流合污,於是辭官歸隱,過上了簡樸的農家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是迫於無奈,作爲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標,陶淵明也選擇了做官這條路,但幾次入仕的失敗,使他不得不選擇歸隱田園的逃避方式,而我卻不這麼認爲,在我看來,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的思想是偉大的,因爲這是他執著追求人格價值的表現,陶淵明歸隱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他無法容忍官場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而選擇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會政治夢想和人格價值,這是一種崇高夢想的表現。

我十分喜歡陶淵明的詩歌,因爲這些詩歌大多是描繪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對污濁社會的厭惡和對純淨自然的熱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就是陶淵明的生活。他一個人徜徉在南山下,與菊同眠,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貫被稱爲“花之隱逸者”的菊花,讓陶淵明受到了清靜無爲、無車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讓後人明白了要爲自我的心靈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夢想,不慕名利,嚮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5

陶淵明,一位安貧樂道的文學家;一位擅長借景抒情的田園詩人;一位影響深遠的辭賦家;一位品質高尚的散文家……

“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和菊花可謂是有着不解之緣,陶淵明把菊花視爲自我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麗,清新淡泊的特點與陶淵明高潔的品質,不一樣於世人,不隨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聯繫在了一齊,所以後人就把菊花作爲君子,淡泊俗塵,隱逸者的象徵。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的田園詩爲中國古典詩歌文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淵明將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個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樂的心境,把很多農村農民的生活如實寫入詩中,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優美的農村生活圖景。可是在陶淵明的灑脫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他內心的苦悶,如“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理也可奈何,且爲淘一觴”這證明他對世事還是沒有忘卻,儘管隱居山林,陶淵明還是無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淵明的詩文,看似質樸、實則華麗。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語中,充分表現了陶淵明淡泊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他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俗黑暗的.厭惡和憎恨;充分表現詩人對完美和平的夢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陶淵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嚮往田園;有的純樸清新……我們也應當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像陶淵明一樣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6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境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完美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着夢想走向官場,想盡自我的力量爲國盡忠報效,但他最終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着自我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牀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着。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我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着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着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擡頭遠望南山,享受着採菊的歡樂,享受着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着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溫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歡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完美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着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着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我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我的歡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7

初次見你是在落英繽紛,屋舍儼然衆人皆怡然自得的桃花源。這正是你所追尋的那一方淨土,在這兒,沒有紛爭,沒有喧鬧,更沒有官場所散發出來的銅臭。有的僅是一顆寄情山水,親近自然的質樸的心。

再次與你相逢是在菊香飄逸的南山下,大朵大朵的菊花正開得燦爛,你身處市井的繁華之中,卻遠離那一份喧囂與聒噪。你自以爲心遠地自偏,可世俗的黑暗終究想你內心的光明發出挑戰。

於是,你毅然放棄了逸四海的猛志,重新轉向你所鍾愛的田園。然而,你的內心變得愈加矛盾。飲酒成了你寫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陽光成爲了奢望,可以嘗試遠離陰影的哀傷。你的文字變得愈加深刻,茫茫塵世中你以生命的火焰燭照自己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盡心中的塊壘。

歸去來兮,你感覺塵世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牢牢的束縛了你的心,壓得你喘不過氣。如籠中的鳥兒一樣,你渴望自由,是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曽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你如今是何等的興奮,淡泊的心境更適合處於鄉野之間,看到欣欣向榮的樹木和涓涓的溪流,你只有一種想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衝動。

於是。

孤身前往陶公亭,正值深秋,大朵大朵的菊花漸次凋零。陶公安在?問菊,菊卻隱去了笑容,獨向寒風······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8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爲“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爲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9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我國東晉大文學家,田園詩的創始人。

陶淵明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雖然很貧困,曾去做過幾任小官,但不願和統治者同流合污,辭官隱居,過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清苦生活,雖然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但卻生活在自我的意願中,再窮。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完美生活中。他“濯清漣而不妖。”雖然隱居避世,一身簡便,但依然自食其力“種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雖然沒有大詩人李白豪邁的胸懷,但卻同樣嗜酒,依然能夠寫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的千古名句,依然能夠把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和他熱愛的田園生活留給世人。

雖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樣給世人留下《紅樓夢》般的長篇著作,但依然能夠寫出讓人津津樂道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它不一樣於常人,是留名千古的東晉大文學家,但他更比常人嚮往那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的完美生活。他雖然不能如願以償,但依然爲能夠隨自我的意願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我的生活中沒有功名利祿,不用爲五斗米折腰,與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污,沒有戰爭,沒有剝削,高興時應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寫寫文章自娛自樂,在自我的生活中度過餘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10

悠悠古今,有誰能掙脫名繮利鎖的羈絆?滾滾紅塵,又有誰能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有官不做,樂居田園。他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作爲一個文人寒窗苦讀十幾年,他也想在官場上展現自我的風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文人從政時進與退的原則。換句話來說,得志的時他們選擇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入世,失意時他們要做的是“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的出世。

但陶淵明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使他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更無法“爲五斗米折腰”,於是他便毅然辭官退隱。

也許有人會說,陶淵明是一個政治上的棄兒,選擇歸隱是無奈之舉,至少,歸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態度。但我個人並不認同,他“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可見他嚮往的是田園生活,心之所向,就跟從內心走,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完美!

他像一個離家的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一樣“載欣載奔”地迴歸田園。褪去官服,他只是一介草民,他卻拒絕平庸,即使躬耕于田野之間,也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

古代詩人都喜歡飲酒作詩,他也不例外,常常“引壺觴以自酌”。於是酒成了他的朋友,菊造就了他的品性,詩涵養了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