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孝”的作文

關於“孝”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也反映了中華民族極爲重視孝的觀念,下面是關於孝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孝”的作文

  【篇一: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子歷來受到人們稱讚,尤其在漢代,孝還和廉一起,成爲士大夫被推薦做官的標準,稱爲“察舉制”,據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曹操,是通過“舉孝廉”而步入仕途,並最終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魏國的。由於“察舉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徑,所以,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動了人們對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臥冰求鯉”之類的孝事也紛紛被人們演繹。

伯瑜有一次犯了錯,被母親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親問:“以前打你的時候,沒有見你哭過。今天爲什麼要哭呢?”他回答說:“以前被您打的時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卻沒疼痛的感覺。大概是母親您年老體衰,沒有力氣了。想到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這則出自《韓詩外傳》的故事堪稱是孝的典範,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伯瑜被母親責打時關心的是母親老了,併爲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現。自此可見,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種境界。

漫步街頭,經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衫襤褸,要麼蹬着三輪車,要麼拎着蛇皮袋,流連於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

他們都是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都還“健在”,準確地說,過得還不錯。但那只是他們的子女。至於他們呢?有那麼一小部分被送到了養老院。其餘的,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們遊走於街頭巷尾,構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個電視紀錄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無錢治療而從醫院轉到家中,躺在牀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個子女卻在屋外爲老人醫藥費的事而爭吵不休,甚至還議論起老人的後事該如何處理。他們吵得十分激烈,最後甚至動起手來,好不容易纔被鄰居拉開。而屋裏,面對鏡頭,老人流着淚說:“我還有幾千塊私房錢,用這錢把的喪事辦了吧!麻煩你們勸勸他們,讓他們別吵了。他們都是我的親骨肉啊!”其聲悲切,一言一語,感人肺腑。

最終,老人在牀上溘然長逝,眼角還掛着擔憂的淚水。記者們都沉默了,屋內一片寂靜,只有屋外不斷傳來吵鬧與咒罵聲。

母親從小幫你們洗澡到大,你們可曾爲她洗過一次腳?父親從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親手爲他盛過一碗湯?當囚犯嚼着母親一粒粒剝的瓜子仁時,當失意的兒子靠在父親肩膀痛哭時,他們可曾感到父母對他們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它應當和孝一起,充當親子間關係最好的潤滑劑。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遊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它數千年的儲蓄,也被物質的洪流衝得無影無蹤。它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看着時代變遷,看着大權旁落,卻無能爲力。或許它曾奮力地追趕上了“80後”明媚的憂傷的腳步,卻又眼睜睜地看着“90後”們乘着“幸福摩天輪”遠去。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迴歸,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暫時遊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終,它將重歸主流之中,但願當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車時能看到“00後”們在向它招手。

  【篇二:百善孝爲先】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爲先”。現在的社會潮流變化得越來越快,有的人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因爲各種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但是這些不孝順老人的人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們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母愛來包容你,指引你,幫助你,而現在他們老了,你們連基本的關心和撫養都做不到嗎?

我曾經看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着,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第二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着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認識到錯誤,趕緊留住了老父親。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所以父母在做各種事情時都請考慮一下:“我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例外還可看出,父母是必須受到尊重的。

我在《今日說法》的電視節目中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該被尊重,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爲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臺了,不過,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親情。

在這裏,我向那些不關心老人的人呼籲:“關愛你的父母吧,他們爲你付出太多太多!

  【篇三:百善孝爲先作文】

中國作爲一個泱泱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爲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有百善孝爲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爲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麼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麼作爲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麼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爲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空巢老人”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爲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於工作的子女們好好反思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瞭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纔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爲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爲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篇四:以孝爲先】

什麼是德?自古以來,人以孝爲先。既然不孝,何談以德?只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師,纔會懂得爲他人着想。所以,我認世界上的弟一美德,是孝。

從小,我們要孝敬父母,纔會一步步懂得做人道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看見,媽媽端着一盆水爲奶奶洗腳,奶奶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長大以後,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端一盆水爲媽媽洗腳,看着媽媽的腳。我留下了眼淚。是媽媽教會了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以孝爲先!

不知,你們是否還記得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爲奶奶洗腳,他便也端着一盆水,對媽媽說;“媽媽,讓我爲您洗腳吧!”公告最後,我們看到媽媽的臉上有着幸福的微笑。不知道。看到了這則公益廣告的人,是否因爲小男孩的可愛而感動了呢?是否也爲媽媽洗腳了呢?心中有愛,世界纔會更美好。

“孝”只是一個代號,關鍵在於你是否做了,是否只是表面動作,而不是真心的!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國,纔會使人們安定下來,正因爲是他孝敬母親,纔會如此。人若無孝,爲何要說他是人?因爲這個人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那從哪裏說德,說他爲別人着想更不可能!

孝不光是孝敬父母,也不只是孝敬老師,而是從這種心態去面對所有的人。孝,不只是嘴上說說,而不做,這樣只是空談,假做。只有,自己心甘情願做時,纔可談已孝。有孝,便有德,有德自然有愛。有了愛,我們下有資格去教育別人,去鼓舞他人,不要放棄。

以孝爲先,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纔會更強大,世界纔會更美好!你懂了嗎?請回家對你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吧!我想你媽媽的臉上一定會有幸福的笑容的!這便是孝,有孝引發的愛。相信自己,一定會做一個以孝爲先的人的!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篇五:孝在我心中】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牀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牀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裏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爲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百善孝爲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爲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爲父母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爲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爲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爲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溫席”也是無用的。因爲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纔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篇六:愛詮釋孝敬】

自古以來,人類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別人,照亮別人,而且這種愛是發自肺腑的,更是永恆的。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敬需要愛的詮釋,更需要愛的奉獻。愛是孝敬的基礎,更是做到孝敬的必經之路,只要有愛的出現,愛的釋放,那麼孝敬也隨之而來。

假如把孝敬看做一艘小船,那麼,愛是推進小船前進的那個漁夫;孝敬需要我們的熱心,更需要我們的真誠,只有這樣,人類的需求才恰到好處。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父母便給予我們愛,在愛的哺育下,成長,成才。這份愛是我們必須回報的,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兒女做的很不雅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關心體貼父母,甚至有些子女從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及其愛好,他們的行爲的確令人有些傷痛,孝敬父母其實很簡單,一句虛寒問暖的問候,當父母身處困境時,應鼓勵他們。當他們摔倒在地上時,用雙手親切的扶起。當父母忙碌時,應主動幫助他們,去幫他們分解壓力;當父母心灰意冷時,應勸告他們應鼓起勇氣去面對。生活本應該是這樣,許多事是無法改變的。父母是我們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葉,那麼荷葉裏包裹的便是我們,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用真誠而又熱情的愛去孝敬他們。

孝敬需要愛,用愛去孝敬父母,用愛證明自己的孝敬,愛是人類最崇高,最偉大的一種品格,只有用愛去表示,去展示,才能寫出自己別具一格的孝敬。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問候,能示愛,更能呈現出孝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責任;母愛如海一樣寬闊,父愛如山一樣高峻,所以我們用愛找回那份孝敬,找回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愛。

人類從一輩一輩地流傳下來,尊敬長輩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許,在小時候,我們除了在父母的愛之下成長,也在長輩的教育下成長,我們現擁有的所有成免不了長輩的教誨,長輩對我們疼愛有佳,我們不能忘恩負義,我們可用愛去孝敬,用愛去回報,對長輩的一聲問候,身體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樂,工作是否順心,這都體現出孝敬。

做一個孝敬的人,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能體現出愛,也是孝敬。

有歌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同樣,只要人人用愛去孝敬,去孝順,人間將變得更美好。

只要用愛去孝敬,你的人生不會孤單,因爲你的身後有許多身影。

人類啊,用愛撐起一片天,讓你在愛的天空下再現孝敬。

用愛去孝敬,讓你在蔚藍的天空下自由飛翔,成爲一個值得欣賞的人。

用我們的心去孝敬父母和長輩,用愛去感染,用愛去付出,那麼孝敬將時刻圍繞在你我身邊,孝敬父母應象雨露給予花兒的那般體貼,關心,滋潤,愛是人類自古以來擁有的一份情感,一份表達,用愛去展現孝敬的風采,用愛去表達去釋放一份孝敬。

孝敬父母與長輩應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可推辭的責任。如果每個人用愛去孝敬父母,尊敬和愛戴長輩,那麼,每個人的生命將是多姿多彩的。

時間在永不停息的流逝,而我們應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去孝敬父母和長輩,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時間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在剩下的生命中,孝敬父母才能使我們的生活過的豐盈飽滿。

用愛去展示孝敬的風采,揚起孝敬的帆船,用我們的心去釋放孝敬,讓我們的愛撐起孝敬的天空。

孝敬的基礎是愛,讓愛在孝敬的天空下飛揚,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的更美。

用愛去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讓我們在愛的天空下自由飛翔。

用愛去撐起一片天,撐起孝敬的天空,人類將不會孤單。

因爲你的身後將會有孝敬的身影。

  【篇七: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詩作,可見,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怎麼佩做一個成功的人呢?

從古至今,流傳着很多孝順的人和事。他們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們孝順雙親的所作所爲,讓我們後人爲此可歌可泣!

薄太后的兒子漢文帝劉恆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劉恆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顯赫,但是,他們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劉恆雖然身爲皇帝,但她侍奉母親的行爲是我們深受感動,而王祥可以視自己的養母爲親生母親對待,更是讓人感動,他們孝順父母的所作所爲,難道我們不以他們爲榮嗎?

然而,在我們身邊,也有很有孝順的人!

潘長江的父親在晚年常常嘆息錯過了演戲的黃金時代,爲了讓父親的晚年生活過得充實,潘長江決定幫父親實現多年的銀屏之夢。2002年,潘長江的父親出演電影《今年夏天我們在一起》。爲了支持父親,潘長江加盟此片助陣。

每年春節期間,潘長江都會準備一場獨特的“春節晚會”,作爲春節禮物送給父母。家庭春節聯歡晚會聚集了潘家的文藝能人。晚會充滿溫馨的氣氛,家人的積極參與使得晚會隆重而又熱鬧,而最高興的當然是潘長江的父母了,他們用幸福的微笑感謝兒子一片孝心。

潘長江說他不會跟不孝的人交朋友。“我覺得對爹媽不孝的人,對朋友不會好的;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孝敬父母,這人無論爲人還是品德上都會是一個好人。我願意從這個方面去評價和結交人。”

潘長江爲了原父親的銀屏之夢,讓父親出演了電影,使得父親如願以償,他這種孝順父親的心讓我們受益匪淺,他用感恩的心讓父母在晚年得以快樂,他用拳拳孝心圓了父親的銀屏之夢,他更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播了孝道,他讓我們明白了孝的意義。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們都要愛自己的父母,當我們降臨人世的時候,他們註定了要對我們負責,而當我們長大的過程中,他們更是對我們有着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寧可苦了自己,也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受一點點苦,他們早出晚歸,辛辛苦苦,但沒有一句怨言,因爲,在他們的心中,我們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勝過他們的命,別人說,我們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塊肉,的確,當我們身處險境的時候,他們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保護我們,他們默默無聞,無私的給予我們愛,當他們漸漸變老,我們才發現,原來父母的愛如此偉大!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些話,讀起來耐人尋味:人是感情動物,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的化不開,砸碎骨頭連着筋的唯有父母親情。朋友愛你,但擺脫不了自己的利益;戀人愛你,但不能放棄感情的回報;父母愛你,不需要利益、不需要回報、不需要任何前提條件,無論你富貴光鮮還是窮困潦倒,他們都會毫無保留地接受你、愛着你!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親最親的人,無論你受到多大的委屈,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都會選擇和你並肩作戰,他們不會嫌棄你,唾棄你,他們只會愛着你,支持你,給你最大的鼓勵!

我們是身爲中學生,如果連最最基礎的孝都做不到,那我們又怎麼能做國家的棟樑呢?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不愛父母的人,又怎麼會愛別人呢?”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人,他們給我們所有的愛,但是從不求回報,難道,我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

  【篇八:孝心在我心中】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認爲孝是每個人最應具有的品德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之一。我認爲孝是最重要的。

從古至今,無論老少,都一致認爲孝是很重要的。各種地方各種場合也都在教育人們孝的重要性。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母親下班後急匆匆的回家後,開始做飯、洗衣服、做家務等做各種活兒,吃完飯後還要拖地,終於在一身疲憊之後在牀上休息。這時,她的兒子端了一大盆水,臉上露出激動的笑容,向他的母親奔了過去。不顧盆裏的水是否灑了出去。在奔向他母親的同時,並說着:“媽媽洗腳。”母親聽了內心像綻放了一朵小花……

當時這則廣告感動了很多人,也提醒很多年輕人多孝敬長輩,同樣也感動了我。隨後,我也爲我父母洗了第一次腳,也算是對父母親的孝心。這足以證明孝是中華優秀品德,是每個人所應具有的,也是最後重要的。

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保障制度及功能也隨之提高,很多子女由於工作原因等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有些子女由於經濟原因或是養老院要排隊等因素,乾脆把老人一個人留在家裏,如果很多老人都患有各種疾病,這造成了空房老人的現象。無論是送到養老院,還是把老人留在家中,我認爲最重要的不是老人在物質方面的需求,而是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很多子女認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大可放心了,其實老人最想要的是子女的陪伴,老人想要的是子女對老人的愛。更何況有些空房老人,那老人更不會開心。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爲了自己,在他們心中,自己纔是最重要的。他們一貫認爲自己好,父母會開心,那些父母最開心的時候是見到自己的兒女,聽到兒女的聲音,收到兒女的信。年輕人如果常想想兒時父母對自己的愛,應該會更愛父母了吧。

孝作爲中華傳統文化之一,要傳承下去,每個人都應以孝爲中心。像教育的"教"子,它不僅是教人們文化,更重要的是”教“字左邊的”孝“字,是教人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