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描寫孝的作文

關於描寫孝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描寫孝的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描寫孝的作文

【篇一: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它是依據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入則孝”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以前,我有一些壞習慣:吃飯挑食,不聽父母的教誨,不認真學習……但是現在我漸漸長大了,也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知道平日裏父母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我也開始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格林童話》,突然聽到外面有一陣陣哭聲,我把頭伸到窗外一看,這情景把我嚇呆了:原來是鄰居家的張奶奶竟坐在我家門口大哭。

“發生什麼事了,張奶奶,您怎麼啦?”我呢喃着說。張奶奶說:“我生病了,非常難受,我的兒女都不管我。”我把她扶到我家客廳休息,她突然跟我講起她小時候的故事,講着講着,張奶奶又咳嗽了,我趕緊用手撫摸着她那通紅的臉,嗬!又紅又熱,我東找找,西找找,終於找到了藥盒子,我拿了一些治發燒的藥,倒了一杯熱水,我把藥喂到張奶奶的嘴裏,再把水遞給她喝。“張奶奶,舒服些了嗎?”我說,“我給你講故事吧!”講着講着,張奶奶竟靠在我身邊睡着了。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孝順長輩,我們應當做到言聽計從,對父母、對長輩要百依百順,做一個令長輩喜歡的好孩子。

《弟子規》裏的“入則孝,實在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學會了要孝敬長輩。

【篇二:萬善之門孝爲先】

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入則孝,出則弟”告訴我們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尊重家庭成員,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當然的。

孔子曾說過:“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思是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照禮節服侍他們;父母去世後,要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祀他們。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孝看作萬善之基。

什麼纔是真正的孝呢?對父母要體貼,不要違背父母的心意。父母年邁,兒女要盡孝養之責;父母生病,兒女要及時求醫盡心護理;父母去世要認真處理後事,祭拜父母,以追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國最重孝道,對父母,要表示愛心,出以誠敬,不能只在物質上的奉養而已,盡孝包括四方面的內容:養親、侍親、尊親、敬親,即供養父母、服侍父母、尊重父母、敬重父母。

對父母,物質方面的供養,固然重要,但如果對父母只知道口體之奉,僅僅供養而已,不知道尊敬父母,使之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那正如孔子說的:只盡了犬馬之養。爲人子者,必須警省。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住在農村的小女孩,從小父母離異,母親身患重病,便跟隨了母親。只有八歲的她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爲母親做好早飯,便去上學,放學回家,還要洗衣服,餵雞、鴨,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能睡覺。

她的自強與孝心感動了每一個人,孝,其實非常簡單,但卻有許多人做不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篇三:孝·愛作文】

古人說:“人生百行孝爲先。”孝順父母,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這個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尊敬長輩,贍養老人,不僅是報答養育之恩,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而在我們的現今社會,人們對孝道越來越淡漠。在電視中會看到年邁的父母因無人贍養而引起的一場場糾紛,讓人感到揪心。在我的周圍也經常看到子女對父母大發脾氣,小朋友們不尊敬長輩,讓人感到痛心。

原來,我對爺爺奶奶也不孝順,認爲他們對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覺得奶奶非常煩,非常囉嗦,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對他們發脾氣。爸爸知道後,嚴厲地批評了我,並對我講述了家喻戶曉的王祥臥冰求鯉,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等有關古人盡孝道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們感動了,也體會到了自己的.錯。從此以後,我對爺爺奶奶噓寒問暖,還經常與奶奶談天說地,陪她解悶。

去年放暑假的時候,奶奶的眼睛忽然看東西模模糊糊的,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是什麼原因。第二天,我與爸爸媽媽一起陪着奶奶去舟山醫院請專家會診,因爲病人非常多,我們在醫院走廊上焦急地等待。奶奶坐立不安,十分擔憂,我在一旁安慰奶奶、鼓勵奶奶說:“奶奶,你不要擔心,不要害怕,現在醫學那麼發達,什麼病都能治好的,如果這裏看不好,還可以到寧波、上海、北京去治療。”專家也不能確診奶奶的病情,爸爸媽媽決定陪着奶奶去寧波繼續治療,把我託給大姨媽照顧。那幾天,我十分擔心奶奶的病情,後來媽媽來電告知奶奶的病情不要緊,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我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落下來了。

只要我們做學生的都能尊敬老師,做子女的都能孝敬父母,年輕人都來關愛老年人。我們的普陀,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親切!更加美好!更加與諧!

【篇四:百善孝爲先】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非常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與人民。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因爲孝收到了不少益處。

就從我們熟知的孔子得意弟子子路開始說起。他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草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衆,所積的糧食有百萬餘種。

再來看看晉代吳猛,8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裏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不能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牀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這些不都是孝的代表嗎?現在的人已經非常少做到孝這個字。我們的父母從來都不會怪自己的孩子,因爲他們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可我們卻不能瞭解他們需要什麼,但我可以確認一點,他們最需要孩子們的陪伴。

爺爺奶奶老了,現在的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多與他們聊聊天,讓他們不再孤單。爺爺奶奶常常會因爲我們陪了他們十分開心。在我眼裏孝就是那麼簡單、那麼平常的一件事情。

孝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國人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

因爲孝我們國家成爲了禮儀之國,因爲孝我們國家十分安寧,因爲孝我們國家級纔有了豐富的文化。

百善孝爲先,做個有孝心的人。

【篇五:孝老敬親】

孝老敬親天下最無私的是母愛,最偉大的是母愛,最永恆的是母愛。而經過那次經歷後,我覺得最深的更是母愛……那是四年級的早晨,天空烏雲密佈,不一會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心理着急了起來:這可怎麼辦啊?

下這麼大的雨,怎麼上學啊?媽媽好像揭穿了我的心思,安慰道:“寶貝,不着急,等雨小了再去學校。”我聽了點了點頭。可是過了好久,雨不僅沒有小,還越下越“來勁”,我埋怨道:“這該死的天,雨下這麼大,怎麼上學啊?”沒辦法,我穿了一件大號雨衣,又打了一把傘,上了學。在上學的路上我感覺無比的漫長,走也走不完。路上有各種各樣的雨傘,從高處望去,宛如一座大花園。到學校我還是變成了“落湯雞”。我心裏着急地想着:這可怎麼辦啊?肯定會感冒的呀。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媛媛,過來把溼衣服換了。”我一看,原來是媽媽,“媽媽,你怎麼來了?”我疑惑地問,“我估計你的衣服溼了,所以過來看一下。”

媽媽答道。媽媽把我帶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並幫我換下了溼衣服,穿上了乾衣服,我感到舒服極了。就在這時,我無意中摸了一下媽媽的後背,“媽媽,你的衣服也溼了?”我心疼地問道。“我沒事,可以回家換,你在學校裏感冒了怎麼辦?”媽媽溫柔地答道。換完衣服,我走進了教室,透過窗戶望去:媽媽一步一步地離我遠去,漸漸地,漸漸地,消失在了雨中,我的兩行淚水也流了出來。那年的母親節,老師佈置我們每位同學都給自己的媽媽洗一次腳。

晚上,我打好洗腳水,放在了媽媽的面前,媽媽熱淚盈眶。洗完腳,媽媽堅持不住的眼淚終於流了出來。生活中,也許某個細節就能體現出我們的“孝”與“敬”。

【篇六:孝】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這已經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了。現如今,不孝的人已經是層出不窮。孝在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孝敬父母,順服父母。而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那他還能愛什麼呢?

與我住在同一座樓的李叔叔就是一個例子。

李叔叔今年50餘歲,他的母親已經70多歲了。李叔叔家住的是樓房,房子非常大,既明亮又舒坦。而他的母親則住在離他家不遠的一個小屋子裏。那屋子又黑又窄,不到10平方米,真不感想象一個老人是怎麼熬過這一個個春夏秋冬的。冬天,李叔叔家燒的是暖氣,非常溫暖。老人則經受風吹雨打,獨自在屋子裏瑟瑟發抖。夏天,李叔叔家用的電風扇,非常涼爽。而老人呢?被炎熱的太陽無情的拷打着,可憐的老人又能怎麼辦呢?只能怪他生了這麼一個不孝之子。李叔叔每天吃的食物都非常豐富,看看他那如同企鵝似的肚子就知道了。老人則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人們看到這情景,都對老人噓寒問暖,同時也紛紛指責李叔叔。李叔叔就跟沒事人一樣。哎!真是恨鐵不成鋼啊!

如今,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真不知道這樣下去,我們的社會會怎麼樣?難道我們讓那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不管家庭的人來主宰我們的世界,那些真正善良的父母親受欺負嗎?人們啊,醒醒吧!不要再被惡魔所誘惑了,這樣,你們遲早會遭報應的。看看你的父母,倖幸苦苦把你們養大,你們就能這樣不管他們嗎?他們纔是真正愛你的人啊!家是溫馨的港灣,常回家看看吧!

【篇七: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孝是什麼?是兒女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每一個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盡了自己的孝心呢?

其實做有孝心的兒女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也許是一件華麗的皮草,也許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許是一桌豐盛的酒席,也許是一桌家常便飯;也許是一棟豪宅,也許是一間平房。可它們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時候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士民,都是非常有孝心的。《孝行覽?孝行》中說:“務本莫貴於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是啊,確定做人的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子女長大成人,爲事業拼搏,爲名利奮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面對的卻是父母的一方墳墓。這人間悲劇不知何能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時再盡孝心,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你一份孝心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呢?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更要學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開門時的一句問候,疲憊時的一杯白水,衝突時的一次退讓就會讓父母心滿意足。

不要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要忘記生命的不堪一擊,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抓緊時間吧,抓緊你每一刻可以盡孝的時間吧,時間是不會等待你的。

【篇八: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爲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與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與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非常,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爲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繮繩,將繮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爲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與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與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與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與拋棄。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