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安徽高考同題作文:辨而知之

安徽高考同題作文:辨而知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知識得自於學習,至於學習的途徑,《中庸》有“學問思辨行”的說法。雖然韓愈就說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但從師只是解惑而已。如果從書本上掌握知識是“學”,那麼解惑也只是通過“問”而解決“學”中遇到的不明之處。從“學”和“問”中得到的知識,都是從別人那裏學來的。問題是從別人那裏學來的東西,是不是真正的知識?這些從別人那裏學來了的東西,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能提出問題,說明已經經過了思考,接下去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辨別,不然,似是而非的僞知識就會乘虛而入。而要檢驗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門學問,更需要到實踐中去驗證,這就是“行”。

安徽高考同題作文:辨而知之

“學問思辨行”的五者中,最重要的是“辨”。選擇學什麼,需要辨別哪些知識是自己真正需要着重掌握的?哪些知識是自己可以忽略的?“問”、“思”、“行”也一樣,你得辨別對方的解惑是否正確?是不是在玩“學術之美,在於令人一頭霧水”?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是不是正確?實踐的方法是否符合具體的客觀條件?

孔子說過“學而知之”。他的原話是:“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與韓愈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同。比辨別兩者,自然是肯定韓愈的說法。首先是因爲世上沒有生而知之者,其次是學習都是有目的,人們有需要纔去學習,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都是困而學之,故“次之”、“又次之”的說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孔子說這句話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出下面一句話,“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雖然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但“辨”還仍然是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辨別一個事物,必須通過不同的角度,辨別一種理論是否正確,不能僅僅看到說得頭頭是道,或者大多數人都這麼說,就簡單地認定它正確了。特別是提出一種理論,有的時候恰恰是利用了語言掩蓋某種思想的功能;認識的侷限,也會使今天的真理,變成明天的謬誤。所以還得把各種不同學說拿來作比較,通過不斷深入的思辨,才能得到自己比較正確的把握,並逐漸接近於真理。

黑格爾說:“我們只有在認識的過程中,才能夠理解人類的知識能力,才能夠知道我們能否認識真理,怎樣認識真理,以及認識真理的途徑。”這個過程,也就是思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