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提高高考作文的審題能力

提高高考作文的審題能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所謂審題,就是審讀題意。它應該包括三個部分,這就是文題所提供的材料、提示語以及寫作要求。對於這三個部分,考生都應逐字逐句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正確理解,準確把握。

提高高考作文的審題能力

要關注材料的整體性。2006年全國卷Ⅰ的作文題是根據對一則寓言材料的理解,構思作文。從牧羊人的角度,可寫給自己準確定位;從牧羊人兒子的角度,可寫追夢無悔。可是一位考生以“落葉不只在秋天”爲題寫的文章,傳達的中心卻是事物都有例外的情況,正像落葉不只在秋天一樣。

文中所寫的“葉子”,小作者是寄有深意的。它們尋找陽光,儘量“積蓄養分”;它們並不躲避風雨烈日的考驗,在風雨中“依舊挺立”,在灼熱的陽光下還“儘量伸展自己”;冬天到了,在耗盡所有養分之後,它們終於“凋落”了。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它們這樣做“不是想要當紅花”“不是要做秋菊,更不是要做臘梅”,它們“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它們只是“想做一片完美的樹葉”。——應該說,這些話都是透露文旨表現中心的話。

然而,所有這些究竟要傳達一個什麼意思?這個意思與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全面理解”,而不是僅抓隻言片語)又有哪些聯繫呢?讀者在想過之後還是弄不太清楚。這樣的文章,在成績評定上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要抓材料的主體事件。2007年全國卷Ⅰ的作文題是看圖作文。圖畫的標題爲“摔了一跤”,給出的畫面是:一個孩子踩了西瓜皮摔了一跤,代表“家庭”“學校”“社會”的三個大人異口同聲做出的反應是“出事了吧”。考生要就此作文,首要的是讀懂圖畫,明白寓意。畫面反映的是一個什麼問題,考生只要關注畫面的主體事件,畫中人對這一事件的反應以及圖畫的標題即可明瞭。它反映的其實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問題,即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獨立精神的問題,如何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的問題。考生只要這樣去觀察畫面,並思考畫面所揭示的現象的'本質,就肯定會有正確的立意,並寫出切合題意的文章來。

但是在試卷評閱中,我們卻看到一位考生寫的這樣的文章——《遲來的關愛》。文中雖然也聯繫了畫面內容,但寫的並不是有關教育的問題,而是探求釀成事故的原因和防患於未然的問題。顯然,由於作者未能抓住孩子摔跤這樣的主體事件生髮議論,文章寫得劍走偏鋒,離開了題意。由於對題意的理解歪了,文中詳寫的兩個重點事例以及略寫的一則公益廣告也都全軍覆沒。古人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論據是爲闡述論點服務的,立意偏了,接下來的引用也好,例證也好,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教訓,每位考生都是應該好好記取的。

要理解題中的關鍵詞。近年來,命題作文受到各省市的青睞,遇到這樣的文題,要特別注意題中的關鍵詞語。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春光”在這裏用的是比喻。它既可指子女的成長成熟,也可指他們的成績成就,還可以指孩子們的感恩、回報和孝心;至於“媽媽”,既可實指,也可虛指。湖南卷的“詩意地生活”,根據提示“注意題目中的‘地’字”,關鍵詞應爲“詩意(地)”,考生在文章中應重點闡明如何生活才叫“詩意地”生活,這才切合題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