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端午節散文精選:那年端午

端午節散文精選:那年端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端午,對於我們這些身在異地他鄉的人兒來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幼兒園2016年端午節活動方案,優化大家參考借鑑!

端午節散文精選:那年端午

  【端午節散文精選:那年端午1】

端午節一天天地近了。這個週末的傍晚,當我小吃街上看到不斷增多的糉子攤點,尤其是嗅到那清香醇厚的氣息時,不禁想起了故鄉的端午節。

故鄉的端午節,是一曲意味深長的歌謠。舊時家鄉的民謠裏唱得好:“喜鵲叫,麥梢黃,麥收過後糉飄香。”端午節之所以跟喜鵲扯上關係,源於一則感人的傳說。相傳喜鵲在覓食時被猛然降落的牛糞掩埋,幸好被公雞扒了出來。喜鵲爲報答救命之恩,遂於每年農活最重、須最早打鳴的麥收時節爲農人報時,讓公雞得以休息。雖無法考證傳說的真僞,但可以明顯地感到,端午前的麥收時節,平素早早唱響的雞鳴消匿了,唯餘一聲聲婉轉嘹亮的喜鵲鳴叫回蕩在村子裏,催促着農人下地。在倍感新奇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感恩的深意,更從側面告誡我們不管關山相隔,無論身在何方,都不能忘本。

故鄉的端午節,是一道永駐心間的風景。記憶中,每年端午節前,祖母總會叮囑我多割刈些艾草,早早攤在打麥場上曬乾。雖然難免有插在門前“辟邪”減災等傳統意義上的考量,但更多的是實用價值。點燃後冒起濃煙的艾草,不僅可以在盛夏驅除蚊患,更是豬牛羊等大牲畜產崽時消毒、預防大出血的良藥,倍受鄉親們的青睞。端午節當天,還有包糉子、煮鹹雞蛋、抹雄黃酒、掛香囊、洗夏季“頭茬澡”等大事。每年的這個時節,母親總會早早地到村邊的竹林裏折下鮮竹葉,清洗後在開水裏燙一下,裹上浸泡好的糯米,綁上棉線,爲我們蒸出一篦子滑嫩芳潤、清香醇厚的竹葉糉子。鹹雞蛋的鮮香肥美自不必說,抹雄黃酒和往手足上掛香囊也被認爲是節日大事。據說雄黃酒可以驅除蛇蟲侵擾,掛香囊能夠保平安。雖然其功效不得而知,但都煞有介事地遵從照做。至於洗夏季“頭茬澡”,則是相傳三閭大夫投汨羅江後,上蒼憐憫民間悽楚,遂於每年端午節晨往天下江河湖塘遍灑良藥,沐浴後有健身防病之效。端午節時的塘水還有些許涼意,但大夥仍然踊躍參與,以圖吉利,那副天真純樸的憨直勁煞是可愛,引人回味。

故鄉的端午節,是一根牽動鄉愁的絲線。仔細想來,未在故鄉過端午節已有十餘年了。祖母已病故多年,村邊的竹林也被伐掉墾爲耕地,抹雄黃酒的習俗被證實無益於健康而早早摒棄,昔日碧波漣漪的池塘疏於治理,被淤得幾近消失。村裏的中青年人都去了南方務工,大牲畜早已無人養殖,艾草也沒了用處。只有那熟識的歌謠和鮮豔的香囊,仍陪伴着孤獨的老人和留守兒童們。麥收過後的糉子仍很香,只不過已沒有人再去費心費力地製作了,直接從小賣部的冰櫃裏買來完事。有時重返故園,欣賞着村裏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洋樓,看着空蕩寂寞的村落,在爲鄉親們物質生活大幅改善倍感欣慰的同時,總感到少了些什麼。尤其是在端午將至的氣氛裏,總能引起我無盡的遐思與慨嘆。

懷着這樣的心緒,晚上竟做了一個溫馨的夢:漂泊多年的遊子都學到了一技之長,具備了自主創業能力。端午節裏,他們與親友歡聚一堂,描繪着返鄉創業的藍圖……

  【端午節散文精選:那年端午2】

放學回家的路上,聞到了陣陣糉子香,心裏頓時會意:明天就是端午節了。

加快腳步趕回家,只見奶奶坐在火爐旁,手裏包着糉子。奶奶的手真巧,只要是吃的,什麼都可以做,似乎沒有哪一樣難倒過她。來不及放下書包,我就蹲下身子,去抓鍋裏發脹的糯米。奶奶自然不允,說道:“想包就包,不要弄髒了,這麼大的人,反正也該學學了。”

那時才十來歲吧,對於包糉子很是新奇,於是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子葉兩頭圍攏過來,捲成一個圓錐形漏斗,然後放進糯米,把頂封上,最後用棕葉細繩挽上幾圈,勒緊,打結,一個糉子就成了。現在回想起來倒是輕巧,然而當時卻費了很大勁,花了好多時間,才勉強包了一個四不像的糉子。期間不止一次把白花花的糯米拋撒出來,掉了一地。奶奶雖有幾句責斥,也是淺淺的、淡淡的;她倒是說了更多鼓勁的話,讓我最終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糉子。

接着包了兩三個,鍋裏的糯米就沒了。我自然是跟着瞎胡鬧,奶奶的貢獻才最大。煮糉子的時候,奶奶把我包的那幾個放在最上面,笑吟吟地對我說:“我們等一下,看它爛不爛。”

我伏在板凳上開始寫作業,那時火爐上煮糉子的鍋還沒有任何動靜;待我抄完十來個生字詞語時,鍋裏已經熱氣熏天。我迫不及待想要把鍋蓋揭開,奶奶伸手擋了一下:“你這小殘貓,還早喃!”又做了幾個算術題,老師佈置的作業剛剛做完——這時,糉子起鍋了。

“你看,全是白米飯。”奶奶一邊說,一邊用筷子把那些散開的糉子挑進碗裏。我簡直有些沮喪,原本自以爲包得很穩妥很結實的糉子,全部垂頭喪氣散了架,攤開成一堆冒着糉子葉味道的糯米飯。

我想,怕是要被奶奶責怪,畢竟浪費了這麼多糯米而沒有一個成型的,然而奶奶非但不氣惱,還夾給我一個她包的有型有樣的糉子,囑咐道:“冷水裏泡一下再吃,桌上有白糖。”等不及糉子冷卻下來,就剝開糉子葉,香味即刻鑽進鼻子裏,蘸上白糖,往嘴裏一送,好香!至於那些散了架的糯米飯,再也沒有多看一眼。

天色不知不覺暗淡下來,我捂着肚子打了幾個飽嗝。

“這老天,怕是要下雨。”奶奶趕緊把窗戶關上。也就在她關上最後一扇窗戶時,外面的雨噼噼啪啪打將下來。

次日,端午節真正來臨,但是很不湊巧,下了一夜的雨依然沒有停。打着傘去上學,一股股冷風吹來,手中的傘柄像要起義似的,東搖西擺老不安分啦。

同學們都在咒罵這該死的天氣,課堂上老師講些什麼也沒聽進去。那天早上的課堂紀律相當不好,四下裏的嗡嗡聲不絕於耳。上課的老師倒也明白大家的心情,黑板一旁的教鞭自始至終掛在牆上。若是平時,不知有多少同學要挨鞭子。

班主任熊老師突然敲門進來,對大家說:“今天下午放假,回家過節去吧,你們!”教室裏頓時一片歡呼。不,是校園裏頓時一片歡呼。

那時端午節不放假,照常上課,能夠得到這樣的“恩賜”,同學們不知有多開心。換句話說,就是不放假,人也來不齊,所以只上半天課不約而同成了好多年的慣例。

心情剛變得晴朗,天氣卻不給力,仍舊陰沉沉的,還下着雨。這雨呀,無論是纏綿了幾天的雨,還是突如其來的雨,倘若下在端午節這天,總顯得很不知趣,很不討人喜歡。大家嘴上自然嘀嘀咕咕叨唸個不停,心裏面也不甚痛快,惱人的情緒無形中給節日的歡悅蒙上一層陰影。

回到家,雖說有大半天的自由了,心裏卻敞亮不起來。按當地風俗說,這天要走出家去,東遊遊西逛逛,遊得一回百病不生,逛得一趟心情舒暢,美其名曰“遊百病”。可是,眼下的光景似乎沒有盡頭,淅淅瀝瀝的雨聲還在耳邊無休止響起。

小孩子家的玩法倒挺多,打撲克、跳格子、彈玻璃彈珠等等,都不足爲奇,找一處屋檐底下,三五人聚攏來就能瘋玩半天。不能出去,只得這樣。失望還是有的,誰料一羣孩子湊在一起,對於壞情緒的記性老是那樣差,漸漸忘卻了先前的不快。

這個時候,大家的額頭上都掛上了一顆一顆亮晶晶的水珠子,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汗水。

玩得正起興,奶奶來喚吃晚飯,這纔想起天色已不早。回頭一看,雨終於停了。街上的腳步聲漸漸多了起來,人們說着、笑着走出家門。雖然夜幕將近,空氣中的熱度卻在升高。

那天的飯菜既豐盛又可口,然而我卻吃得狼吞虎嚥,一心想着溜出去。溜到近在遲尺的大納公路上去,溜到離家不遠的橋頭上去,或者溜到檀香繚繞的觀音廟去,這些地方人最多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一羣羣人不約自來,分別聚在這些地方,唱山歌的扯高嗓子盡情唱,擺龍門陣的敞開胸懷盡情擺,遊玩的慢下性子盡情遊玩,偶爾幾個打架鬧事的,也由他們盡情鬧去,反正在這一天要的是熱鬧,要的是好玩。

門前的壩子裏有一桶水,我正滿頭冒汗,也許是心血來潮吧,竟一頭埋進水桶裏,想消消暑氣。幾秒鐘之後把頭擡起,滿頭滿臉的涼水順着胸口和後背往下流。可是不對勁啊,我的耳朵裏灌了水,轟轟隆隆直響,聽不清周圍的聲音了。隔壁的小宇正好來約我,我一下子懵了,只見他嘴巴在動,我卻什麼也聽不到。

我不敢聲張,竭力忍住內心的恐慌,說了一聲“不去了,今晚想睡覺”,就急忙回到屋裏。家裏人驚詫於我的這一舉動,卻不知道爲何。我躺在牀上,裝着即將睡覺的樣子,兩隻手卻捏着棉花不住地往耳朵裏蘸,蘸出一些水來。

然而我急得直想哭,因爲這一鬧,我的端午節算是徹底徹底地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