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端午節精選作文:話說端午節300字

端午節精選作文:話說端午節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傳承千年的佳節,今日就讓我們來說說端午節吧。下面是精選作文“話說端午節”,歡迎大家的閱讀和關注。

端午節精選作文:話說端午節300字

 【篇一:話說端午節】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又稱“重五”。節日中的許多風俗都與“五”字聯繫在一起。

在農村,你會發現各家各戶的門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龍船花。傳說這樣可以避鬼神。節日中的孩子格外歡快、活潑,大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這“五線”稱爲長命縷。過節自然少不了吃!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糉子和雄黃酒。

這個節日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因爲什麼興起來的,說法很不一致。有人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伍子胥。他們父兄均被楚王所殺,後來逃到吳國,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牆。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殺父兄之仇。後來遭到讒言陷害,吳王賜劍而亡。伍子胥說:“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讓他看越國的軍隊攻入城中滅掉吳國。”說完便自刎而死,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入皮革,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了大江。所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也因地而異,各不相同。我們這裏的習俗主要是吃糉子和賽龍舟。

 【篇二:話說端午節】

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和我講端午節與屈原有關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提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當時的社會腐敗,國王昏庸。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迫害,流落到漢北一帶。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不願看到國破家亡,看破紅塵,跳進大河裏自殺,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得知他跳河以後,非常痛心,怕河裏的魚兒吃掉屈原。於是,划着船,把竹筒裏的米拋入河裏餵魚,讓魚兒餓了吃米,不去傷害屈原的屍體。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以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都會買來艾草插在門上,會用五色線給我編制一個網兜,裏面放個熟的鴨蛋,還給我吃五種紅色的蔬菜,說這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呢!

 【篇三:話說端午節】

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楚懷王流放以後,案國攻陷郢都,屈原憂憤交加,於公元前78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投了汨羅江,以身報國。

爲了防止江裏的魚啃食屈原的身體,大家紛紛將糉子、雄黃酒、雞蛋等食物拋至江中,以保護屈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風俗習慣慢慢流傳下來。“端午”中“端”是開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順號,所謂端午,也就是初五日。由於午時正當烈日當空 ,陽光燦爛,故多稱端陽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天剛亮就到大河邊將糉子投入河中,以紀念屈原。在西山公園門前爸爸給我買了彩繩和香包,人山人海的公園、河邊、山上處處熱鬧非凡。回到家裏奶奶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棗的、鮮肉的、芝麻的、豆沙的,讓我大飽口福裏。南方有很多地方在今天都進行賽龍舟活動,飛快的龍舟就像神龍一樣在大河大江裏乘風破浪。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哼着兒歌,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是個“多名節”,它有許多別稱:浴蘭節、詩人節、重五節、龍日......哎呀,說得氣都喘不過來了。

端午別稱多,習俗也很多,有吃糉子、賽龍舟、吃五黃、插五端、畫五毒、吃五毒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糉子和賽龍舟,據說,端午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當年,屈原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人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她的真身,有人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模仿她的做法。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傷害屈原。對了,聽爺爺說,有關端午的傳說,各地有各地的說法。有的地方說是爲了紀念赤膽忠心的伍子胥,也有的地方說是爲了紀念孝順懂事的曹娥。

今天就聊到這兒,我所說的這些關於端午的小知識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去問問電腦小博士哦,拜拜!

 【篇四:話說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從節氣上說這天陽氣上升,達到充沛,陰氣消彌,所以稱之爲端陽節。

既然是傳統節日,那就有許多風俗。比如端午節家家要包糉子,吃米糕,基本以涼食爲主。據說包糉子,吃米糕不動煙火,吃涼食主要是爲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愛國,他一生只想讓中原強盛富饒,但當時的社會卻潦倒頹廢。屈原爲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憤恨的投入了“羅淚江”,投江的那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屍體,紛紛包棕子,壓米糕,然後把糉子米糕和各種涼食投入“羅淚江”,以供魚蝦吃,以此來紀念屈原。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米糕和各種涼食。其實這也正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風俗,就是這天人們都要縫香包,給孩子們掛在脖子上,大人佩在腰間,以避邪氣入侵。

現在,人們到這一天,都會休息一天,舉家外出遊玩,踏青。大吃大喝,來過這個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人們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篇五:話說端午節】

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是名稱最多的節日。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兩千多年來,每到這一天,大家都要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如今,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現在的端午節,人們丟棄了許多迷信風俗,但是弘揚愛祖國的熱情依舊不減。它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

 【篇六:話說端午節】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按照習俗,這一天早上人們會把門上、窗上都掛上艾蒿,表示驅趕蚊蟲等,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人們還要包糉子、吃艾葉蛋。在我國的南方等地區人們還要賽龍舟,主要是爲了展示各種龍舟的風采,賽龍舟的人會非常得多,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齊心協力地劃一邊喊着響亮的口號,一邊追趕前面的龍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熱鬧。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也會包糉子,我要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好,然後再把糯米淘好,都準備好了就開始包。糉子的口味有各種各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還有栗子的,看着奶奶熟練地手法我羨慕極了。我選擇了豆沙餡讓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先把糉葉折成三角形然後放上一顆紅棗,再放糯米對摺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個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學會包糉子。

晚上,我們全家人會坐在一起吃着又大又香又甜的糉子,愉快的端午節隨着糉子的飄香離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