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端午節作文: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說說端午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大家想說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作文“說說端午節”,敬請閱讀。

端午節作文:說說端午節

【作文一: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作文二:說說端午節】

這幾天,你在大街上可能聞到一種氣息,那,就是端午節的氣息。今天,我們來深入瞭解這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重五等。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版本,其中以屈原投江爲最普遍。據說屈原因被楚懷王貶爲庶民,當時秦國又想統治整個中國,可自己又無能爲力,悲痛不已,於是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而死。後人爲紀念屈原,以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也難怪唐代文秀會寫下“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端午節,我們除了瞭解它的由來,還要了解一些習俗。

吃棕子。屈原投江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棕以驅逐蛟龍,到今天又演變成吃棕子。

賽龍舟。仍是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冒雨爭相划進洞庭湖。爲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漸漸發展成龍舟競賽。

當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是不吉的數字,而五月初日,更有鬼怪出,於是在這一天,人們在門前掛菖葉,艾蒲等,以驅鬼。

……

相信大家在瞭解了端午節後,會明白這些由來與習俗,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大家要把這些文化一代代傳揚!

 【作文三:說說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午節。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就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線系在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辨包的糉子、雄黃酒。不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棕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竟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蛟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知道一首關於端午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唐代詩人文秀作了一首古詩:

端午

[唐]文秀

蘇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爲出原。

堪笑楚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流節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作文四: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中國人都知道的。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裏活動身骨,然後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捲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麼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說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戶戶上掛着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着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爲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爲鴨蛋沒什麼,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說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爲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着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後用一個個裝在裏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裏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裏面的蛋黃蛋白後,便用清水洗淨。晚上一到,便鑽進竹林中,抓幾隻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裏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作文五:說說端午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於泊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糉葉,糯米包成的糉子投入河裏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着吃糉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糉葉,捲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然後,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裏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餘的糉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糉子。看着這些香噴噴的糉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划龍舟的比賽。一隻只龍舟漂泊在水上,就像一隻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着香甜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作文六: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又稱“重五”。節日中的許多風俗都與“五”字聯繫在一起。

在農村,你會發現各家各戶的門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龍船花。傳說這樣可以避鬼神。節日中的孩子格外歡快、活潑,大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這“五線”稱爲長命縷。過節自然少不了吃!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糉子和雄黃酒。

這個節日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因爲什麼興起來的,說法很不一致。有人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伍子胥。他們父兄均被楚王所殺,後來逃到吳國,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牆。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殺父兄之仇。後來遭到讒言陷害,吳王賜劍而亡。伍子胥說:“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讓他看越國的軍隊攻入城中滅掉吳國。”說完便自刎而死,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入皮革,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了大江。所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也因地而異,各不相同。我們這裏的習俗主要是吃糉子和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