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隨筆:記憶中的那些歌

散文隨筆:記憶中的那些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鄙人是一個愛音樂的人,儘管看不懂五線譜,也不知道音樂的諸多派別,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音樂的鐘愛之情。而且,我在近日重溫那首隻在1997年夏天流行過的《東方之珠》時,才猛然發現:對於中國人來說,某些經典歌曲的魅力和作用遠不止是讓人們的耳朵享受了一次視聽盛宴,它還可以變成民族記憶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主軸性質的一部分。

散文隨筆:記憶中的那些歌

記得1997年夏天,全國各地都在反覆播放這首用特殊情感譜寫成的《東方之珠》。那時的我(6歲)還不明白這首歌的含意是什麼、有多深,只是覺得它的旋律很獨特,也很優美,便一遍遍地聽着。現在想來,那其實是一個滄桑的民族對遲歸的赤子的脈脈獨語:任海風吹拂了五千年/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這兩句歌詞,我聽過無數遍,也在心中默唸過無數遍,但我真正聽懂它,真正聽懂來自兩片土地(儘管它們在地理意義上未曾分離)上的共同心聲,是在多年之後。

香江的水,帶着着太多的期盼與淚水,流進了公元1997年。承載着它的土地依然是那片土地,只是,曾經踩痛了它的異國馬蹄已經遁去,那根沾着中國人的血的鞭子也被闖入者悻悻地收起,大不列顛的國旗已悄悄降下。當中國國歌迴盪在那個已然有些陌生的天地時,香江的波濤也在隨着國歌的旋律律動。太多凝視着那片飄動的紅的眼睛模糊了。當國歌停止後,人們不約而同地哼唱了起來: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久違了,黃色的臉。

由這首歌,我想起了另一首與民族記憶融爲一體的歌,那就是在兩年多之後被所有中國人含淚唱出的《七子之歌》。儘管那時的我依然不能領會那蒼涼的旋律中都包含了什麼,但我卻幸運地成爲了民族記憶的參與者: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這幾句用眼淚匯成的歌詞,唱出了淤積在你我心中三百年的痛和屈辱,也讓中國人得到了一種源於屈辱的洗禮。三百年來的苦和憂傷,全部匯聚在了幾十個文字中。國人靜靜地聽着它,品味着那種已經消失的苦澀。今天,那首歌以及那段黑色的記憶早已變得遙遠而陌生。但當人們偶爾聽到這首歌,仍然會想起1999和1699這兩個歷史的端點,以及端點之間那條漫長的回家的路。

如果以上兩首歌的主旨是跨越時空的思鄉之情,並由此引起了關於不堪回首的昨日的回憶,那麼,另一些歌的作用,則是定格歷史。《鼓浪嶼之波》便是與這兩首“特殊事件”同樣有歷史意義的歌。這首歌所反映的.思鄉情懷,當然與前兩首歌有本質的差別,但這並不能掩蓋音樂對於細膩情感的刻畫作用。那柔和的曲調中,飽含着一種無法被海峽隔斷的痛,以及涵蓋在痛中的手足之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片廣袤的大陸正被一種包含在音樂中的思念籠罩着。被籠罩的人大多並不清楚具體的思念對象是誰,也不知道這種思念何時能夠結束,甚至根本就不認得那座小島上的任何一個人。但他(她)們依然固執地思念着,不爲呼喚哪一個人,只因眷戀着那座島上的那羣人。

諸位也許注意到了,我例舉的幾首歌,都是“與政治有關”的。這樣寫很容易“寫歪”,但爲了本文需要,我還要順着這個路線,引出另一首“與政治有直接聯繫”的歌。當中國政治的一個高潮期的結束,一個締造了傳奇的人物完成了對傳奇的演繹和謝幕後,所有見證了這個傳奇的人,都用哭腔低低地唱起了那首緬懷周總理的《你是這樣的人》:把所有的愛/藏在你心中/用你的微笑訴說/你是這樣的人。我想,近代人以這樣的情感懷念一位政治人物,應該算是“奇事”了。那些如泣如訴的歌詞,標誌着中國政治史又多了令人欣慰、追憶、驕傲的一筆,中國的一段歷史又被一個偉人的生命充盈了。人們把那首歌的每一句歌詞印刻在了心裏,帶着深深的眷戀與遺憾品味着,回眸着傳奇的每個細部,每個奠定了偉大的細部。然後,重重地嘆息一聲,爲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有了這樣的傳奇而驕傲。

……好了,關於中國的音樂記憶,就贅述到此吧。從某種程度上說,中華民族之所以獨特,就是因爲它有着太多其它民族不曾擁有的苦難史和奮鬥史,有着永遠不會被遺忘的精神足跡。因爲,這些足跡早已刻進中國人的心裏。

那些歌,是一個人、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