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記憶中的年味散文隨筆

記憶中的年味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我一直認爲,凜冽的西北風是冬天的筋骨,而那飄飛的雪花是冬天的靈魂,於是我格外喜歡冬天。不知道何時起,北方的冬天越來越暖和,冰天雪地也只能在翹首期待中擦身而過了。這個冬天人們總是抱怨霧霾和物價,無奈地守着一個乾冷的氣候,在流感盛行的季節冷漠地注視着年,看着它邁着碎步,一步步走進人們的視線。

記憶中的年味散文隨筆

臘月二十五,大街上仍然沒有我想的那麼擁擠。

記得往年街道兩旁擠滿了攤位。鞭炮、乾貨、水產、果蔬、雞鴨魚兔等活物,人羣擁堵、物價蹦着往上竄,蔬菜都用棉被蓋着,親生寶貝似的包裹着,用心呵護着。因爲只要一露臉,這些青菜就會被凍得花容失色、面目全非。今年是暖冬,窗臺外面的冬蔥都發芽了,綠瑩瑩的,數九寒天還有零上的氣溫。所以攤上的蔬菜水果一律素面朝天,青菜也都枝葉婆娑,果子個個鮮亮招搖。擡頭看看溫和的太陽,若不是年關將近,這情形疑似三月陽春。

大概是因爲暖冬的緣故,過早購買果蔬不易於保管。即使到了臘月二十六,街上依然沒有出現人羣擁擠的壯觀景象。走在這暢通的街道,感慨現在的日子過得太滋潤,每天的餐桌都像過節一樣的豐盛,衣着都像過節一樣的華麗,很多人已經不敢大口吃肉類,大口喝燒酒了。而在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串親訪友的疲憊,讓這年,越來越沒味了。

我對這年,也是越來越沒有期待了!

臘月二十七,去車站接女兒,女兒從北京歸來,大批的遊子帶着如箭的歸心回到家鄉。車站外,滿是翹首張望的人,每一列火車駐足,涌下來的人流,一聲聲鄉音落地;涌上車的人流,攜着一顆顆鄉魂回家。於是發現大街上多了拉着皮箱的人,扭着頭跟旁邊的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笑逐顏開地談笑,或者爭搶着拉桿後面的皮箱。女兒假期歸來,家裏擁擠了不少,她不斷地講述着首都的趣事,從皮箱裏挖出物品,談起自己搶購車票擠上火車的經歷,洋溢着幸運的笑。

這時,電視的畫面上播出北京火車站人山人海的場面,飛機場、汽車站、渡口邊,萬人歸田,國人迎來一年一度春運的高峯。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有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節日,能夠動用海、陸、空運,讓每一個在外的遊子想盡一切辦法、不顧不管一切踏上回家的路?沒有機票坐火車,沒有火車坐汽車,騎摩托、步行。遊子不能回家,父母前去團聚。我被這個節日感動了,被年味感動了。有人說,年,就是中華民族的美食節、服裝節,不是,千里回鄉,迫不及待,年是中華民族親情的聚焦,是承載一個民族厚厚的親情的盛大節日。

我感受到濃烈的年味。年,載着億萬中國人的情感,波濤洶涌地大步走來了!

婆婆被接來。婆婆要在城裏過年,意味着成羣結隊的親戚會在這期間撲面而來,我需要準備大量的食材來招待大家。看過一篇文章《中國大媽》,講述大媽們涌進打折的商場,奮不顧身地挑選商品。主婦們要打理全家的日常生活,不進超市購物行嗎?我穿着羊絨大衣,儘量打扮得氣質一點,我也愛虛榮的,呵呵!匯入了購買年貨的大軍中。

進超市前,我一定要播報一下臘月二十七我市蔬菜每斤的價格:西蘭花2.8元、蘑菇2.6元、蓮菜2.2元、白菜0.35元、胡蘿蔔0.6元、白蘿蔔0.5元,黃瓜2.5元、韭菜2.5元、西葫蘆1.8元等等。因爲天氣太熱,蔬菜不能像往年那樣低溫保管,很多的人選擇到最後一兩天再買,超市一直維持在一個人流還算暢達的狀態。我相信一句話,你想到的大家都會想到。

哇塞!臘月二十八走進超市,超市爆滿,摩肩接踵的。豬肉攤前門可羅雀,蔬菜區人頭攢動,不亞於火車站。所有的蔬菜價格翻着眼睛往上漲,多種蔬菜很容易地站在6元左右,香菜還賣到15元一斤,呵呵!我在懊惱着自己的失算,體驗着這個價格飛漲之外節日的隆重。

一個大媽說:“再貴也要買,女兒媳婦都回來了,好不容易吃個團圓飯。”

另一個大媽說:“以前過年吃肉,現在肉再多,都要吃蔬菜。”

國富民強。大魚大肉的年代已經漸漸走遠。年,不再肥肉油膩,變得清新而生態。更多的人開始在親人團聚的時刻講究養生,注重健康,爲家人爲自己。而這個飛漲的蔬菜,因爲千家萬戶的團圓而緊俏。

玻璃一塵不染、家裏鋪排一新。大年三十那天,燉兔肉、燉雞肉、燉排骨……炸帶魚、炸油糕、炸南瓜餅……給老人家洗了澡,孩子也洗澡了,都換上了新衣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年味香香的,從千家萬戶的門縫裏,窗臺邊溜出來;年味淨淨的,從億萬個老人孩子的眼睛裏,從每一條清掃一新的街面走出來;年味新新的,一塵不染的樓道,一塵不染的天空,偶爾一兩聲爆竹空中炸響,帶來喜氣洋洋的味道。

吃完餃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圍觀春節聯歡晚會。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會千家同聚、萬家共看同一臺晚會?在這個注重另類、崇尚個性的時代,億萬個家庭同一個模式同一個姿態守候年的到來,年年不疲倦,歲歲不厭煩。歲歲如此,年年相似。

我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走上大街。街上不見了如流的車隊,喧鬧的人羣。整個城市燈火通明,卻靜如處子。無數個窗戶射出祥和的光,燈光經久不熄。舉目望去,我的眼睛又一次溼潤了,一次次被這個節日感動。第一次看到自己居住的城市是中國紅的顏色,橋的兩側懸掛着中國結的燈飾,順着橋欄一字往前,火一樣紅;街道上掛着大紅的燈籠,一排一排紅彤彤;店鋪關門,店主回家,只有一幅幅大紅色的春聯守候這個紅紅的夜;遠處的大廈醒目地閃爍着紅色的大字:“某某地產祝全市人民新春大吉!”政府門前紅色的燈飾閃着“祝全市人民過一個愉快祥和的春節”,很多的店鋪都打着紅色的吉祥的祝福。

河水靜靜地流淌,兩岸的中國紅倒映在潔淨的河水中,河水也變紅了。一枚禮花升上天空,炸開了一朵朵紅色的星星,這個節日是紅色的節日,是屬於中國人獨有的節日。

天還沒有透亮,年,已經在通宵的爆竹和歡呼中醒來。親朋好友穿着節日的盛裝聚在一起,放下一年的忙碌和焦灼,停下一年的.奔波和步履,談笑風生,家長裏短,無所不談,無所不樂。

這個年,我的家因爲婆婆更加熱鬧不凡,客流不斷。婆婆腦出血術後,神志不清且癱瘓在牀,非哭即笑。這樣我有了自己獨特的服飾就是圍裙,招待前呼後擁的鄉下親戚,侄兒外甥一大羣。從大年初一到初七,我是“老婦聊發少年狂,天天奔跑向廚房”。呵呵!不知疲倦地整出一桌一桌的菜,讓婆婆在親人的簇擁下安享親情的盛宴。

我真是不能低估親情的力量,平時連兒子都認不出來的婆婆,居然在鄉下侄兒的引導下,含混地喊着侄兒的乳名。

家裏迎來一波一波的親戚,我和女兒一趟一趟地刷洗盤子,又變幻出一道道菜餚呈給大家。

“媽呀,這就是過年,這就是年味啊!”妙齡女兒天天圍着鍋臺走不出去。

只有在送走親朋的間隙,才能拿起手機給朋友送一份祝福,接納來自遠方的問候。白天婆家的親戚穿梭,在這親情薰陶的佳節,偶爾夜深人靜,我也有感到片刻的孤獨。十七年前,母親去世後,因爲父親再婚的事情,姥姥的一些極端行爲傷害了父親的感情。姥姥的痛罵聲,阻止父親前去的腳步。

大年初五那天,父親穿戴一新突然來到我的家裏,古稀老父要帶着我們姐弟看望九十歲的姥姥。還沒有出門,我們都已經淚水難禁。

我們開着三輛車,帶着愛人和子女,沿着崎嶇的道路走向我們曾經熟悉的村莊。道路改造日新月異,十七年親人如同陌路,從前的小院早已無法辨認。父親一直自告奮勇引領着。

姥姥看到我們,我們看到姥姥,滿屋子飄飛的都是淚水,父親也是哽咽難言,我們抽泣不止,姥姥的身上移動着母親的身影,九十歲的她移動着小腳,給我們衝紅糖,端餃子,一次次把淚水煮進碗裏。她在昏暗的屋裏來回轉着,搜尋着我們拿出更多好吃的來。

姥姥慈愛地要父親注意身體。

父親關切地要姥姥保重自己。

我們和姥姥在淚光裏吃了一頓團圓的餃子,留下了大堆的營養品和現金,還有十七年沉甸甸的惦念。

年,是親情的會餐,是親情的爆炸,是親情託舉的節日。我們用包容、用溫暖擁抱這個日子,在這瀰漫着親情的空氣裏,隨便舔一口,滿嘴盪漾着都是甜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