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淌過三個時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淌過三個時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7K 次

姑姑走了,滿打滿算八十六個春秋。孤單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也孤單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淌過三個時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姑姑生於民國,算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在姊妹中排行老二。一生中使用過“袁大頭”,“關金劵”和“人民幣”,讀過私塾,走過四川,下過廚房,到過廳堂。

姑姑無論是做飯,女工,知書,答禮,樣樣都在行。在那個纏小腳的時代,姑姑纏裹腿,但不扎小腳,以致後來長着一雙寬大厚實的腳,出入廳堂,難免遭老爺子的說教,氣得老爺子只打“哼”聲。有時犟嘴,“我好好的腳,爲何要扎的小小的,走起路來風都能吹得倒,叫人好難受。”

據說,姑姑出生時,八字硬得很,命中缺石,因此就把村子中具有神話傳說的一個大石頭,拜石提攜姑姑,使她健康成長。取的名字中也含石頭字樣,後來她的性格,脾氣和做人好像也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有石頭的元素。

祖上是殷實之家,老爺子是民國時期“紅榜上”有頭有面的人物,說話做事很講分寸,也很愛面子。在這樣一個具有封建思想傳統的家庭,要求孩子們從小就要懂得“天地君親師”的等次,學會“三綱五常”,這樣纔像大家閨秀,纔像大戶人家的孩子。一個家庭,老爺子說出的話就是聖旨,全家必須遵照執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這樣,就在姑姑十三歲的時候,老爺子把她許配給一個商戶人家的二公子。不像現在,先徵求女兒的意願,在那個年代,父命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是犯了大逆不道,會在九族中遭人笑話,老爺子以後還想在人面前露面嗎?是很丟人的。可是,老爺子就把姑姑許配給人,說是低頭兒女親家,關係親如泥。而姑姑對這件事早些時候還不知道,後來娶親的人來了,才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姑姑看見這種場景,生氣之下跑去和老爺子理論,“我不願意,這裏我們是兩姊妹(大姑姑早就嫁給那家的.大公子了),嫁過去又是兩妯娌,將來爲雞毛蒜皮的事會吵個不停。”

老爺子說,“你豈敢犯上,你是我養的,還是,我是你養的?你不聽話,還反了不成?”

“我不去就是不去。”姑姑哭哭啼啼的說。

老爺子私下在想,養女不教就犯上,那我以後怎樣在人面前說話,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越想越不對勁,起身請來了家族,擺起四方桌子,論議起姑姑的事。老爺子說,“養女爲患了,長大不聽指教,這次我請你們來,按照我們家族的規矩,只要我答應了的事,就是錯的也要落實,何況是我自己女兒。你們看意下如何?”

“就是,你說的對,不要敗壞了我們家族的門風。”衆人異口同聲。

老爺子喝了一口水,接着說:“這次就是死也要讓她死到那家裏,沒有商量的餘地。”

姑姑把這些話一一聽在耳朵裏,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冒着最大的勇氣跑到這個場面上,當場表態:“如果非要我嫁給那裏,從此我不出門半步,願意守着孤燈,吃齋誦經。”隨即跑向村子裏一個信奉儒教的大師前,對着孔子神像,立下誓願,終身與孔子爲伴,再不談婚論嫁。

這樣,老爺子也就無話可說,也給老爺子一個臺階下。老爺子當時對家族們說:“這樣也好,就把她當作兒子來看待,‘兒一頭,女一半’,就此把家產按‘三一三剩一’的方式劃分,給女兒也分三分之一。”衆家族就按照老爺子的意願,把家產也就分了。

姑姑從此修了幾間小木樓,作爲經堂樓,走上了吃齋誦經道路。

解放後,定階級成分,姑姑被定爲貧下中農,反而她的弟弟被定爲地主,在多次運動中沒少挨批鬥,在多次批鬥中唯有姑姑給她弟弟送湯送水。後來人們想,姑姑真聰明,如果嫁給對方,無疑也是地主,留在孃家招女婿,也是地主,就是她卻偏偏走上了吃齋,是跳出山界外之人,躲過了多次運動的批鬥。

新時代到來了,姑姑分了責任田和自留地,一年三百六十日,在自己的土地上拋挖着生活。偶爾也在農閒時間,去四川,揹回來陶瓷罐罐、茶葉和五香豆豉之類的東西,走村竄戶,換點小錢,以便接濟生活。其實這就是由計劃經濟走向商品經濟的萌芽,換句話說就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在第一代人身上的踐行,是最好的例子。

從中,姑姑也學會了自己做豆豉,學會了用麥麩皮熬製醋,親戚朋友們常常會吃到姑姑熬製的醋,味正,醇香。村子中的小孩子,如有驚風,都會第一時間趕來,讓姑姑三下五除二就給推拿好,看到姑姑推拿嫺熟的動作,讓那些在場的人都感到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從姑姑身上流淌。記憶最清楚的一次是小時候吃東西太多了,按照現在的醫學說法是停食,按照方言來說是食根子,晚上胃脹的睡不着,折騰的父母們愁雲滿臉。叫來了姑姑,姑姑在胃的部位滴了一些蜂蜜,然後用手不停地拍打,一會兒後,那蜂蜜粘性隨同手一提起,肚皮好像也被提起一樣,特別難受,可是過一段時間,胃也不脹,舒服了好多。姑姑懂的偏方還好多呢,比如中風造成口歪、生狼瘡等等,她用幾包當地的草藥就可包治好,可惜這些偏方沒有流傳下來,至今憶起這些,難免有種遺憾涌向心頭,悔不堪言。

姑姑的剪紙、繡花等技藝在村中是一流的,誰家需用花樣子(繡花用的模子)都會找姑姑來剪,她拿起剪刀,不大一會兒就出手了,叫人拍手叫絕。我們姊妹小時候穿的衣服顏色很豔麗,引起小朋友們刮目相看,他們回家哭鼻子,也會向父母們要。其實就是姑姑拿各種顏色的布,拼湊在一起,拼成圖案,俗稱“百家衣”,不是什麼名貴布料做成的。

小時候,喜歡和姑姑睡在一起,聽她講故事,那時感覺她就是故事大王,咋那樣多的故事,每天晚上都講不完,基本上,童年時光就是在姑姑的故事中度過的。那時常常乘姑姑下樓取東西的時間,偷偷的溜到她的經堂樓,把孔子神像前的供果裝在兜裏,然後躲起來吃。可是時間長了,她就會覺察到,對我們說,等給神獻過後散給你們吃,不要偷吃,這樣對神不禮貌,神會不擁護你們,你們將來在學校讀書識字都識不全。

看到姑姑對神的虔誠,心生幾分敬意。每天起牀先梳洗完後,先給神上香,誦一會經。晚飯後,漱口洗手後,又去給神上香,誦經,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嚴寒,從未間斷過。

後來,我在外地讀書,參加工作,姑姑年歲已大,我給她買了煤,接上電燈,讓她不要再去田間地頭了。可是姑姑平時就愛撿柴,用柴做飯,不用煤,她說,燒煤的就是在燒錢。她也很少用電燈,原因是電燈一亮就在亮錢,對錢她是很敬重的。就在她生病期間,問起在外地工作的我,掛念我。我也專程去在她的病榻前守候了一段時間,可惜因工作忙,沒有多陪陪她,當她聽到我有了孩子,不停的說,這就好了,人要一雙一雙的活,有了孩子就有了家,不再到處胡跑了。到後來,最後一面都沒見着,由此就留下了很大的遺憾。這,一直是停留在我心頭的一個疙瘩,至今難以彌散。

昨日夢中,姑姑還是帶着她那慈祥的笑臉,清晰可見。醒來後一算,姑姑離開我們已經十多年了,時間真快。姑姑生活的道路上,只留下了一塊無字碑,但她的倔犟的脾氣就是骨氣的體現,也是信念的永恆。

我喜歡姑姑,也喜歡她的倔犟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