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上下二十年,縱橫兩百里散文隨筆

上下二十年,縱橫兩百里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瓶裝水的出現

上下二十年,縱橫兩百里散文隨筆

記憶中小時候用水是不花錢的,到井裏或小溪邊挑水。後來要錢了那是因爲村裏裝了自來水,每月大約一二元水錢。水要燒開喝也只是冬天的事,廈天裏是不會有這概念的,用水瓢直接從水缸裏舀來喝,後來不知哪天居然在店鋪裏看見裝成瓶子的水,許多人喝着瓶裝的水顯得很前衛的樣子,慢慢得就有了自來水是不能直接喝的概念。水成了商品順理成章了。空氣淨化器出現的時間也不短了,去年我還在嘲笑說:“不久的將來,空氣也可以賣錢了.......”,沒想到據說現在已經有直接賣空氣的了,前段時間報道閩候雲頂的空氣被裝成罐拿到北京賣,不管是真是假,我真有一種“喪夢成真”的感覺。

廁所革命

從農村到城市,茅房的變化算是革命性的了,現在的馬桶在我小時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突然出現在鄉下,鄉親們非得用它來裝餈粑不可(只可惜下面漏了)。現在我還是不太明白城市如此大量的屎尿哪裏去?澆地?衝到江河?........對於急速膨脹的城市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我只能用三個詞來表達:“佩服”、“懷疑”、“憂慮”。

衛生巾 衛生紙

現在讓大夥兒用竹籤,或報紙,或書寫用紙擦屁股估計會有許多人會覺得太荒唐,很不習慣了,或怕刺住屁股,或怕擦不乾淨,我們的屁股由“硬”變“軟”算是這二十年、二百里中很大的一個變化。“衛生帶”是啥玩意兒?估計沒幾個女生見過,甚連這名也沒聽過。另外,手帕基本絕跡,店裏似乎早已不見。一次性用品在瘋狂奢侈了一段時間後現在似乎有所收斂,但是如果再叫現在的女生回到衛生帶時代,她們會暈過去的。

洗漱日化

洗漱日化用品的發展雖是飛速的,卻也是潛移默化的,人們從來不會懷疑它的合理性。千萬年來,人類的飲食結構和皮膚構造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但是對應的洗漱化工產品的使用類別和數量卻已是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洗潔精,洗髮水,沐浴乳,洗面乳,化妝品,牙膏.......用量嚇人!現代人似乎是越來越乾淨了,人均壽命越來越長,不知道和這個是不是很有關係?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爲這些東西,現在我們本質上是越來越髒了,這些用品真正是我們機體所必需!?這些玩意只會讓生命越來越短,人均壽命長是因爲醫學的發達,許多病可以治了,不容易死人。

房子沒有“地基”

我們現在都已接受了城市“套房”的概念了,只要買了一“套房”,我們就堂而皇之地聲稱自已有房子了,要是在二十年前老家鄉親的概念中,是要被當作笑料笑叉氣的!如果那時你帶着爸媽爺奶來你城裏的.“家”,說這是你的“房子”,老人家非笑話不可:得了吧!這上下都住着陌生人,沒有地基和房頂的,也能叫你的“房子”?!

通訊和數碼革命

二十年來,通訊工具的變遷是最具革命性的,記得小時候我們只有有線電報/電話的概念,我第一次從報紙上看到“大哥大”這個詞是在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在村裏就有了手提(手機)、傳呼的實際應用了,轉眼幾年後,這類玩意兒就大爲普及,2000年時連我都用得起呼機了,再轉眼二年,呼機已經淘汰,手機已大爲流行,IC卡電話快成故事,現在觸屏、智能、可穿戴、植入體內.......幾乎是眨眼的工夫!

視聽上,光盤替代盒帶,移動存儲替代光盤,膠片相機被數碼相機的替代、CRT顯示器被液晶顯示器的替代也幾乎是瞬間的事。這種產業的替代我們是身臨其境了,我們工作過的曾經輝煌的映管廠已經徹底停產,CRT電視/電腦已經快找不着了。九八年的華映內刊《榕城華映》上登過一篇摘錄的文章,名稱好象叫《二十年後的電腦》,那時候已經算是很大膽前衛的猜測在如今已經算是過時老土的了。

城市、孤老、留守兒童

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二百里距離,城市與鄉村象沙漏一般,人羣從一端到另一端,多少人(農民)背井離鄉到城裏打工,城市化進程瘋狂發展,變化是飛速的,小鄉村消逝的速度及田地荒蕪的速度也是飛速的。在我熟悉知的小鎮範圍內已經有近十幾個小村莊已經消逝或頻於消逝。一方面“崩塌”“瓦解”,一方面“膨脹”“瘋長”。

孤老、留守兒童是伴隨打工潮同步出現的新名詞,幾世同堂將成故事,父母與子女相依相守已經是奢侈的事。宗族觀念只能寫在祠堂的族譜裏。印象中小時候“沒爹”或“沒娘”的孩子是非常值得人可憐的,基本是因爲父母過世,或媽媽跑了(以前似乎有不少媽媽跑了的),可如今已經十分普遍了,好在並非因爲爹孃死了或跑了,而是不能住在一起,而這對於小孩來說已夠殘酷了。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短短的上下二十年,縱橫二百里,幾乎是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斷有老詞語被淡忘,新詞語被創造,“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不管你是無所適從還是歡欣鼓舞,不管你是隨波逐流還是獨善其身,歷史都將裹攜着我們奮步直前........

我們儘可以嘲笑以往的荒唐,無知,千百年後,子孫們也將毫無疑問嘲笑我們的落後和愚昧.......對於紛繁更迭的外物,作爲百姓,我們在當下懷着感恩的心善用它即足矣,若是作爲人生的追求,我們將會迷失在潮漲潮落的洪流中。要明白,剔去那些變幻的七彩外衣,我們的真正需要從古至今並沒有那麼複雜:生存繁衍,心的寧靜。在外物的紛繁變化中,我們更需要保持一份內心的清醒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