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國槐啊,國槐散文隨筆

國槐啊,國槐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走在夏日的田野,一股特有的清香隨着微微的晨風輕輕地襲來。近了,原來是路旁挺如儀仗隊的國槐花開了。這些槐樹,碗口粗的幹,圓形的樹冠,綠色樹冠的頂端開滿了一簇簇不太顯眼的小白花。那些未開花的枝條上米粒大小的花骨朵,正吸引着幾個五六十歲的老者,在樹下舉杆將長着花骨朵的細小枝條折下。還有一位老年婦女手拿笤帚把雪白的落地槐花掃成一堆裝入籃子。

國槐啊,國槐散文隨筆

他們把這些東西帶回家,槐花可以直接泡茶,把槐米晾乾,炒熟,拌上蜂蜜,製成槐米茶。或自己,或朋伴來訪,一蓋大槐蔭下,小几一張,紫砂茶壺一把,槐米一撮,開水一衝,須臾,那槐米的清香,那蜂蜜的甜韻,那槐下的蔭涼,那越老越醇的人情令人陶醉。此時,再吟誦兩句唐代盧仝的茶詩:“七碗吃不得也,頓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真是,茶韻、詩情、友情相互交融,簡直讓人飄飄欲仙了。

路邊還有一種國槐叫變色槐,它與普通國槐不同處在於葉子的顏色。變色槐葉子的顏色是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春來,嫩黃的葉子掛滿枝頭,像一位金髮女郎亭亭於衆樹之間。那黃色淡淡的、嫩嫩的,嬌嫩得讓人擔心它能否抵擋住料峭的春寒。隨氣溫的漸升,到了夏天,變色槐的葉子也漸老成,變成深深的綠色了。然而,新生的葉子依然黃得嬌嫩。衆綠叢中簇擁着一小堆的嫩黃,不由得令人想到母親懷中剛滿月的嬰兒,怎不令人生出愛憐之情呢?

另一種叫龍爪槐,是國槐的另一品種。它枝條如垂柳,樹冠往往枝條暴露,整棵樹就如一株高莖的綠色蘑菇。這龍爪槐生長速度特慢,好幾年也不見長高。這讓我心裏有些不平:好好的一株國槐,一旦嫁接成了龍爪槐,就永不能長高,成了樹中的矮子。

說到國槐的矮,自然會讓人聯想起齊國都城臨淄以西十多裏烏河源頭的那棵“矮槐樹”。它是臨淄人的驕傲,臨淄八景之一——“矮矮槐蔭夏日濃”的那棵國槐。樹高七八尺,樹冠如蓋,虯枝下垂,葉蔽濃蔭。傳說這是一棵唐槐,歷經千年滄桑,立於烏河之源。因了它的矮,還流傳有一個故事。

相傳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南征北戰天下大定。某年,親率大軍赴臨淄征剿南山草寇張蓋,數次交鋒,勝負難分,遂暫罷兵。趙匡胤正憂思處,恰遇一道長,即向其請教破敵之策。道長道:“陛下雖貴爲真龍天子,山寇乃曰九頭大王,故一時難取。倘若陛下於戰袍之上畫龍九條,則爲十龍。陛下以十龍戰九龍自然必勝。”趙匡胤依道長之計,重新披掛上陣,果然大獲全勝,剿滅張蓋。遂率兵至烏河岸邊的宣王店,下令就地休整。此時的趙匡胤早已人困馬乏,解卻戰袍,掛於岸側一株小槐樹之上,頓覺睏意襲擾,就槐蔭下睡去。待到醒來,已是日薄西山,再取戰袍之時,則覺重如山嶽。自此這株槐樹再不長高,成了真真實實的“矮槐樹”,樹旁的`宣王店也改名爲矮槐樹村。

這只是傳說。矮槐樹旁泉眼衆多,幾十處清泉噴涌而出,遂成烏河之源,浩浩湯湯流溢千年。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依然深水烏藍,水草如絲,魚蝦遨遊,鱔躍鱉興。這株國槐,千年以來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如小亭立於烏河之側,任展其千年王氣的國槐風采。

說到矮槐樹,我們中國人最不應忘記的是李人鳳的臨淄學生志願軍訓團。1938年1月,在矮槐樹旁的膠濟鐵路上,這隻抗日武裝首戰告捷,消滅日軍十二人,給如入無人之境東進的日軍以迎頭痛擊,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顯示了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古老的國槐,寄託着中國人的多少情感和憂思啊!

我是抗戰勝利那年出生的人,少年時期見過不少幾人合抱的國槐。這些國槐,雖然老幹中空,卻依然枝繁葉茂。我也時常見到許多老人們或雙手托盤,或手提條編小籃來到這些老槐樹前,擺上供品,燒香焚紙,虔誠地磕頭祭拜。每到這時,我心中就升起疑問:老人們爲什麼要祭拜這些老槐樹呢?

隨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漸增,才逐漸瞭解了老一輩的良苦用心。

這些古老的國槐,相傳多是明朝栽植的,是明代人口大遷移的遺蹟。元末明初,連年戰爭和災荒,造成了山東內地、北平、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千里盡赤地,百里無人煙的慘景。明朝政府下令從山西、河北、湖廣、山東沿海的登萊等人口稠密地區向人口稀少地區遷移。從洪武4年到永樂14年共遷發移民18次。成千上萬的北方移民被明朝政府用徵召、強迫、欺騙等手段集中到山西洪洞縣的廣濟寺,然後編隊發給“憑照川資”向各地遷發。移民們被反綁着雙手,由軍隊押解,迤邐於被遷發的迢迢大路上。人們回望來處,唯見廣濟寺的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到達目的地之後,移民們長年累月的辛苦勞作,或竟把自己的故鄉忘卻,唯記得廣濟寺的大槐樹,他們就把這大槐樹作爲故鄉了。所以便有了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一帶的民謠:

“問我祖先來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鴰窩。”

明代的移民大遷徙,是我們民族的一曲悲壯的歷史。

定居以後的移民們爲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就在門前栽下一棵國槐。這大概就是我少年時代所見到的老槐樹的來歷吧。

這些古老的國槐寄寓着先輩們對故鄉的懷思,也寄託着老一輩對後輩的冥冥希冀。

在一次無意的翻閱中,我發現了這樣一段文字:

周禮。秋官》記載:周代宮廷外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坐三槐下者爲三公。三公(即指太師、太傅、太保)爲周代最高官職的合稱。後人以三槐喻三公,由此,國槐就成爲三公宰輔的象徵。後世的人們在門前院中植以國槐,以期子孫位列三公。

到這時,我才完全明白了老人們爲什麼對這些古老的國槐那麼的虔誠。原來他們還把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都寄託在了子孫的身上。

古人嘗說:“槐之言懷也”。槐樹,懷人之樹;槐花,懷人之花。近代,隨着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日繁,海外遊子大增。遠離祖國遠離家鄉的遊子們,便把寓有“懷念家國”的國槐視爲故國故鄉的象徵。他們每每在自己的居所植以一株或數株國槐,以表達對祖國和家鄉的懷念之情。在海外遊子們的心目中,國槐成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

國槐啊,國槐!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它已經不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樹,是中華民族喜樂、幸福、苦難與悲壯的見證。國槐寄託着中華兒女無限的懷思與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