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邂逅旗袍散文欣賞

邂逅旗袍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不知何時,小城颳起了旗袍風。

邂逅旗袍散文欣賞

或許是厭倦了霓紅羽綠的現代時裝,或許是迴避塵世喧囂追求復古的時尚,大街小巷裏紅常會有穿着旗袍的女子,或高挽頭髮,或紮成精緻的辮子,畫着淡妝,恰似一首飄逸的小詩,又像是一朵清新的奇葩,帶着江南清遠的古典氣息,款款而來。那種並不張揚的顯山露水,將女人的精緻,嫵媚盡收眼底,其中透露的不僅是不可追還的往昔風華,更是不摧的雍容氣度。

那一襲古典與曼妙,帶給我的不僅是視覺的衝擊,更多的是靈魂深處的叩擊。女人穿上它,彷彿將中國幾千年歲月積澱的雋永和優雅,在身上集中地體現,沒有哪一件衣服能這樣賜與一個女人“九曲三彎”的別緻風韻。朋友看我癡迷旗袍,便力邀我加入旗袍協會,我笑着婉拒。她不知道,我心中的珍愛之物,是不願輕易與人提起,彷彿藏於內心深處,方是對其情深的表白,是尊重,也是承諾。

最初邂逅旗袍,是大學時讀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

到不是對張愛玲本人自傳性的小說感興趣,我只是心儀其中一款衣料:“象牙色薄綢印着黑鳳凰,夾雜着暗紫羽毛”。初讀到,魂魄抽離,那奶白色與黑紫色柔和地調配出雅緻的顏色,至此深深地盤踞在心裏,襯托着我少年時所有關於旗袍暗香流動的想象。以後,看過電影《小城之春》《馬路天使》以及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花樣年華》,影片中的主人公一件件做工精細的旗袍讓人感到驚豔,而唯獨《小團圓》中描寫的旗袍衣料讓我心儀。那時的張愛玲自己設計服裝,用大紅、蔥綠、檸檬黃、玫瑰紅的廣東土布,來表現出她驚世駭俗的勇氣,她用鮮亮、明媚的色彩來打消內心中那個從小就謙卑、晦暗、不快樂的自己。透過流年的紗幔,我彷彿看到張愛玲旗袍裹身,眉宇間徒然寫滿細碎的落寞和憂愁。她慵懶地翻看着手中的線裝書,一行行詞句迷離地跌落進寂寞的枯井,那一款包裹着她身體與靈魂的旗袍,含煙飄渺,從骨髓一直流淌在纖纖指尖,高貴着一份與生俱來的冷豔。

我不是作家,卻能在作品裏讀懂你;

我不在民國,只能在紙上將情懷深寄。

曾在一本書上讀到:中國曆代,細數一下,還算魏晉時的男人風流儒雅,民國時的女人溫婉多情。爲何說民國女子溫婉?我想便是旗袍構成了她們的靈性和韻美。看過那個時代的老照片,無一不是身着旗袍,華麗端莊的女子:胡蝶、謝婉瑩、阮玲玉、陸小曼……

在《林徽因傳》一書中,從所收錄的照片來看,我認爲陸小曼總輸了林徽因一截,照片中的狐皮圍脖的富貴效應似乎敵不過林徽因簡簡單單的一件棉布旗袍。只有林徽因那樣內外兼修的成熟氣質女子,纔可以與旗袍相得益彰,而陸小曼的奢華不是昂貴的物品所能裝飾出來的。當擁有了專屬於個人的才華、學識和涵養這些私人定製品時,那麼,她所散發的'氣質會遮擋每一件價值不菲的身外之物。正如陳丹青所說:“人的性情往往比才氣還要近藝術”。

當小城旗袍之風襲捲而來,我常常穿過歲月風塵,去書中邂逅那一袖靜、雅、美,以及藏在民國女子心中那深深淺淺的心事,慢慢品着舊時光的味道。偶爾,也出去,靜靜地站在臺下欣賞小城舉辦的“旗袍秀”活動,跟隨着旗袍美女去景區展示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絕妙風景,看旗袍用細膩的筆挑剔地勾畫着女性玲瓏曲線,但我謝絕參加任何形式的公開走秀。

常常,在街角、在飯店、在廣場甚至在麻將室,不經意邂逅旗袍,看她們穿着我心中的古典,吃着麻辣串、抽菸喝酒、扭着老年舞、喧譁打牌……我便會深深地低下頭,匆匆地側目而去。那一刻,我與旗袍熟悉着也陌生着,在相距很近的地方,在相距很遠的路上。

沒有人知道,旗袍之於我,是沉靜內斂,輕風拂面的一種古典婉約的情懷,是一種積極高雅的生活態度,是我在生活中尋找一片寧靜,對話自我,獲取本色儒家文化的正能量。正如作家葉傾城所說:“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豔如一闕花間詞。”

當微風還未撩起伊人的衣裙,我已感應到旗袍的風情,這便是我與旗袍心照不宣的默契。

煙塵散盡,時光流轉,我終究要老去,老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清茶,那時,我身着旗袍,靜影沉璧,料峭獨寒,任時光荏苒,芳華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