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畫境散文隨筆

畫境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一、朱新昌的繪畫藝術

畫境散文隨筆

中國繪畫自隋唐以來,大致分出了兩大筆墨形式,一路偏重於富麗的工筆,一路更注重寫意的情趣。其後的宋院體、文人畫基本上是兩者的衍生和發展。至近代,寫意一路有了迅猛的發展,而工筆一路漸呈式微之勢。進入當代,從事工筆創作而又成就斐然者,可謂寥若晨星。尤其是工筆人物畫創作,受造型所羈,更屬偏難題材。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朱新昌,多年從事此類創作,是這個領域顯而易見的佼佼者。

和上海大多數人物畫家一樣,朱新昌的繪畫也以連環畫爲起始,練就了紮實的寫實造型能力。他自30歲以來,作品連續入選六至十一屆全國美展及各類展出,並頻頻獲獎。可貴的是,平素敦厚溫和的朱新昌,在藝術上卻不是一位“守成”型的畫家。他近年來的一系列作品,兼蓄多種繪畫元素,大膽創新,勇於嘗試,臻入佳境。《家園》《二月裏來》《步行街》《陽光的早晨》等鉅製,不僅從題材上貼近歷史主題和當代生活,而且在藝術表現上充分藉助了西方的空間處理和平面構成等手段,顯示出極富現代感的形式。同色調和意象的錯位運用非但使畫面繁而不亂,且極富層次感地融入在和諧統一的整體經營之中;《中國紅》《祥音》《無風》《行》《晨》《紙鳥》等作品,借鑑了民間藝術的諸多元素,隱約涵蓋了剪紙、皮影、戲曲、帛畫、圖案、巖畫等,透露出作者涉獵的廣泛、視野的開闊和別出心裁的巧思;在《空間》系列中,幾何式框架的嵌入使表面的分割、失衡歸位於整體佈局的平衡,虛擬的空間構造和強烈的裝飾感更順從於筆墨語言的多維需求。他所描繪的現代女性形象,既富時尚感,又有着悱惻婉約、如夢似幻的古典韻致;《深秋》《沃土》《韻》等作品,像一場視覺的盛宴,頗有唐人壁畫般的絢麗恢弘的氣勢,也體現出其對大製作具有出色的統籌能力;而《古意人物》系列及被其稱爲“閒畫”的一些小尺幅作品,更尚寫意格致和文人意趣,靈動的線條、恰當的變形和淡雅的施彩,可看作朱新昌的硯邊餘墨、散逸小品,是沖淡朴茂的筆墨詩性和文氣的流露。

朱新昌的繪畫,順應了當代化、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突破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既有形式,豐富了其表現力,自成豐盈完足的個性架構。對工筆樣式如何出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雖然他的畫汲取了很多西方的藝術理念和表現手法,卻不失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和內在的筆墨邏輯。明吳中畫家杜瓊認爲,所謂丹青三昧,並不在於筆墨本身,而在於筆墨內涵與物象的彼此衝融。作爲技法要素的筆墨、線條、敷色等手段必須以進入“造型”、服務“內容”才能成立,否則與“墨戲”何異?對此,朱新昌有着一貫的、清醒的認識。他曾撰文表示:“技法、筆墨不應該成爲刻板的教條似的東西,而應該是創作者在表現過程中受情緒和認識支配所採取的一種手段”。通讀他的畫,從未發現那種率性、狂肆的塗鴉。我想,這緣於他對藝術的嚴謹和與己合一的畫品。

朱新昌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結業於上海中國畫院首屆高研班,後以突出的實力被吸納爲畫院的專職畫家。他目前還負責上海中國畫院教研方面的工作,悉心培養一批更年輕的畫家。作爲當代優秀工筆人物畫家的他,從容淡定,神馳心越,頻出斑斕新奇的畫境。就像他最新出版的畫冊裏的一張照片:站在畫室的窗前,微微地擡頭、靜靜地遙望着那一片澄澈的藍天。

二、洪健的“老建築畫”

傳統文人畫所追求的“暢神”、“性情”界定了其獨特的文化品性。在文人畫家看來,“澄懷坐忘”、“自適逍遙”、“放逸盈足”是通達“修身”的必然途徑。這和儒家“志道遊藝”的主張一脈相承。然而,當代繪畫所依託的時代背景已大不相同,新的審美體系和品評體系也必然在艱苦曲折的探索中得以催生。筆墨語言和當代境遇如何構成新的傳切?傳統範式如何融入新的創造?在這些問題上,一批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顯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並且,他們正試圖作出自己的個性傳達,洪健就是其中較突出的一位。

最初我關注到的是他的一些工筆花鳥和人物作品,在筆墨、構圖和技法上都很到位,新的表現手法也被其熟稔地運用,使畫面傳遞出精緻華美的視覺效應。如果他這麼一路畫下去,必然會成爲通常意義上的“優秀工筆花鳥畫家”。但徜如此,我們卻也難以把他和諸多工筆好手加以不同層面的區分。好在洪健屬於有個性的一類畫家,花鳥、靜物“小情小景”式的審美格局已難以承載他內心的藝術架構和精神體量,於是,近年來,我們欣喜地讀到了他的一系列以都市老建築爲題材的作品。

這些作品,出現在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的今天,更具有鉤沉歷史遺存、觀照當下生態和梳理文化脈絡的獨特意味。也抽離了傳統筆墨語言對城市題材長期的半推拒狀態,彌補了其話語缺失。是當代視角切入城市命題、而以“上海”作爲特定背景所展開的藝術探索和有益嘗試。它既非花鳥、山水和人物,亦非宋朝郭忠恕式的傳統“界畫”的再現,讓極盡工細的崇樓廣殿置身於山水的懷抱之中。從橫向的參照看,洪健的作品,又從以“城市”爲題材的諸多表象化摹寫中脫穎而出,更具表現力、主體意識及人文意蘊。其實,這是畫家洪健的一次“突圍”之旅,滲入了其個人苦思、自我揚棄和話語重構。

說到洪健,則必須提及他的.代表作、獲得第五屆上海美術大展一等獎及十一屆全國美展銀獎的《洋務遺存——上海百年水廠》。寬幅的通屏形制和佔據畫幅上半部的計白當黑式的空間處理,凸顯了歷史背景的宏大敘事性;斑駁錯落的哥特式建築在光感透視作用下,既能從中窺見洪健嚴謹寫實的精湛技法,也顯示出他借鑑西畫表現手段,賦予此畫質感、厚度及雕塑感的一次成功的創作。以靜穆的風格和無語的凝視,折射出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現代化進程所經歷的曲折道路和百年變遷,完成了對歷史片段和城市心靈史的圖像昇華。其磅礴的“氣場”,大有使人沉浸其中、撫紙興嘆之感。他的其它老建築題材作品,令觀者各有所思,或感滄桑物移,或致緬想留連,恰如康德所言:“審美判斷其實是一種情感判斷”,但這種“情感”並非建立在悵然的懷舊和哀怨的基調中,而是對城市記憶的“喚起”,傳遞它所發散的歷史體溫,並“融入”到城市的當代語境中。

洪健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目前供職於上海中國畫院,是其青年藝術家沙龍成員。他的這些作品樣式新穎,內涵豐富。從社會史的角度而言,畫家本身就屬提供感官資源、記憶資源和闡釋資源的重要媒介。在傳統的規範於多層面繼續表現出強勢、致使畫家創造新的視覺語言和施展才能的空間被極度壓縮的當今,洪健的都市老建築題材創作,無疑會引領觀者進入新的審美界域。

三、丁筱芳的水墨藝術

曾記得多年前首次與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丁筱芳作品的邂逅,心底裏引起的是一聲暗暗的驚歎!那古雅簡淡、通透細膩、精緻唯美的畫面和氣息,分明格調不俗,富有新意。我當即收藏了此件作品,而後,對其作品的收藏竟持續至今。每每把玩欣賞,頓生陶然忘飢之感。

於是,對於丁筱芳及其作品的關注,便演變爲我的一種探究心理。

他出道很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20歲那年即有佳作入選重要畫展,以後,幾乎逐年參加全國及市級美展,並屢次獲獎。2001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2年結業於上海中國畫院首屆中國畫高研班。成爲專業畫家後,畫藝日益精進,風格逐步形成,創作愈見成熟,成爲當今中國畫壇令人矚目的優秀人物畫家之一。

他的創作題材主要分爲三類:一是揉入了當代藝術元素和審美理念的大型主題創作,《軍號嘹亮》《前進,前進,進》《歲月的旋律》《二泉映月》《星約之隊》等巨幅作品,以傳統筆墨、形制融入平面構成、裝飾性、誇張變形、時空錯位等手法,切入了現代語境,打破了圖式化傳統,使作品更富有歷史的縱深感、立體的雕塑感、筆墨的張力感和精神的崇高感;二是反映西藏題材的《祥雲系列》及別出心裁的《空間系列》,包括前衛意識凸顯的《抽象系列》等類型作品,重墨輕色,巧寫象成,“用情筆墨之中,放情筆墨之外”,可謂工夫既久,氣息現出。難得的是部分作品雖有實驗性質,卻是嚴肅認真的創作,放逸灑脫而不疏狂;大膽嘗試卻不乖張,畫境使觀者產生某種緊張感並打通了聯想空間。這部分作品是他的探索意識和突破意識的有力彰顯,和當下有些標新立異、打着“反叛旗號”,卻底蘊蒼白的“製作畫”“藏拙畫”可謂涇渭分明,當可立判高下。

令衆多收藏者偏愛的是他的古代高士、仕女題材的系列作品,更富文人畫氣息和筆墨情調,詩意氤氳,卻蘊含絢爛;古意盎然,卻新穎別緻。唐人畫論雲:“象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爲最”,可見神韻爲第一畫品。衆所周知,以線描勾填、造型爲主的人物畫,代有才人,但奇崛甚難,傳神甚難。筱芳也畫過連環畫,有着較紮實的造型功底,加上他十分注重寫生速寫,但在不少畫過連環畫的人物畫家那裏,此種優勢卻容易轉化爲劣勢,若無筆墨氣韻,文學修養,則畫面了無生氣,勢必淪爲匠氣、俗氣,筱芳卻幾乎從一開始即跳出藩籬,筆底流淌出的是幽幽的清氣、淡淡的靜氣、綿綿的才氣,做到這一點殊屬不易,不是刻苦用功就能得之的,實和秉賦氣質、自身修養和美學觀念有關。筱芳的古代仕女畫,在人物線條、樹石技法及章法意境營造上,富有獨創性和藝術表現力,所作仕女,實爲此類題材作品中不可多得之逸品。

近聞筱芳將多年辛勤創作的結晶編成《丁筱芳水墨藝術》畫集,交付出版。國畫大師陳佩秋親題書名,著名畫家施大畏、韓碩等作序,實爲畫壇之幸事,也是全面瞭解丁筱芳水墨藝術的一扇窗口。在畫家隊伍中,筱芳正值盛年,才華橫溢,他註定是一位不平凡的畫家,並且迎來了他新的藝術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