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潘麟這樣說佛陀散文

潘麟這樣說佛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潘麟在《金剛經》中講道:“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命令他的弟子不允許耕種。佛陀歧視農民,凡是佛陀的跟隨者,都必須放棄農業生產,不然不可以跟隨。原因是耕種和翻地會弄死很多小蟲子,這樣就違背了“不殺生”的戒律。既然不種地了,吃什麼呢?所以佛陀命令大家都討飯去,化緣就變成了佛教制度。”

潘麟這樣說佛陀散文

讓我們來剖析一下潘麟的問題所在:

首先,不允許耕種是耆那教的主張,而不是佛教。做爲耆那教徒不從事屠宰爲生的職業,也不從事農業,他們主要從事商業、貿易或者工業等。

其次,潘麟說:佛陀歧視農民,原因是農民種地殺生,違背戒律,也是不允許弟子耕種的理由。

如果佛還存在歧視,說明佛還不透徹、不圓滿,佛陀倡導的衆生平等,就成了一句空話。

潘麟說:佛陀歧視農民是因爲違背戒律。衆生在圓滿解脫之前存在問題是正常的,正因爲有問題(有困惑、有煩惱),所以才需要指引和帶領。如果因爲衆生存在問題(違背戒律)而拒之門外,佛陀倡導的普渡衆生就成了一句妄語。

如果違背戒律的事情,讓他人去做,而不允許自己的弟子去做,這還是佛陀嗎?菩薩尚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舍我與擔當,做爲智慧圓滿、境界無限的佛陀還做不到嗎!!這不是對佛陀的極大誤解和污辱嗎!!!

再說殺生的問題,“不殺生”只是行爲上的戒,並不是實質上的戒,做爲形體即使不殺也會自然老死,是由這個時空的規律決定的。關鍵是否發揮了作用、體現了價值。否則,即使存活的時候再長也沒有意義。

佛陀設立形式上的戒律,最終是要戒心。佛陀倡導愛惜物命,旨在培植衆生的仁愛之心。通過形式上的戒律,開啓衆生心靈世界之中諸多美德種子,從而使心境純潔、淨化,最終獲得心靈的自由解脫。

那麼什麼是真殺生呢?真正的殺生是對生命本質的摧殘,即是誤導衆生,中斷衆生的進化之路,使衆生不能回頭,或者不想回頭。

正因如此,纔對潘麟的見解問題關注不放,尤其是潘麟的“生命學”觀點。(潘麟在《家門沒上鎖》一書中的核心觀點:衆生本來就是一個佛陀,只因爲自我意識的嚴密封鎖而不能顯化和起用,只有被顯化出來以後,纔是現實中的佛陀。關於《家門沒上鎖》一書,潘麟自稱是關於生命學著作。大家都清楚:生命是主體和核心,一切都是圍繞生命展開的,一切都是因爲生命的需要而產生和存在。如果生命觀出現錯誤,那將是致命的.問題,恰恰是在對生命的認知問題上,潘麟的觀點存在嚴重實質性問題。而潘麟的所謂講經說法都是圍繞這個核心觀點進行的,並且在極力證明這種觀點,恰恰這種觀點經不起檢驗和推敲。參考內容見:駁斥:本來是佛)。

最後說化緣,佛陀要求弟子化緣,並不是爲解決吃飯問題,而是廣泛接觸下層民衆,傳播佛陀的智慧與思想,使衆生可以平等地接受佛陀的教育,這是佛陀慈悲與偉大的體現。並不像潘麟所說:佛弟子不種地,沒什麼可吃,纔去託鉢乞討。作爲皇家貴族出身又證得了圓滿智慧的佛陀,還會缺少供養嗎?真是天大的笑話。

人的言行舉止是一個人心性的外在表現,潘麟自認爲通曉一切經典,並自稱親見佛陀,證入涅槃,從潘麟所講的內容來看,能是事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