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攤煎餅散文隨筆

攤煎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進城多年,每當在街裏看到攤兒上賣的煎餅果子,總能牽動我思鄉的心緒,想起老家的小鏊煎餅大鏊煎餅。過年我去娘那裏,看到山裏的親戚,給她捎來一些,自個總能解解饞。這也讓我瞭解到,現在山裏仍有人家,在攤小鏊煎餅大鏊煎餅。

攤煎餅散文隨筆

兒時,小鏊煎餅大鏊煎餅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的美食。

記得,我們家有兩個鏊子:小鏊子和大鏊子。都是圓形的。小鏊子直徑約三十公分,下面帶有短短的.三鼎腳,周圍一圈凸起的邊沿,鏊面光滑,中間高四向低,像削去了大半個的圓球。上邊是鏊蓋,樣子像清朝人戴的圓帽,鏊蓋上鑄着幾個小動物的圖案,一個小鐵環從鏊蓋中間鐵疙瘩裏穿過。大鏊子直徑六十公分左右,樣子像小鏊子的鏊面,它無沿無蓋無鼎腳。

每到冬至或者過年,娘就從櫃底下,扯出落滿灰塵的小鏊子大鏊子,刷洗過後擱在太陽下晾曬。朝瓦盆挖三升玉茭面、一升米麪或者豆麪,再放一塊酵子,用手拌均勻,用溫水攪成麪糊。之後,把瓦盆搬到炕頭上。瓦盆蓋上撇撇,用棉被將其捂住,呆上半天,等面發酵後,用筷子攪拌均勻。

麪糊被捂着發酵的時候,娘並沒閒着。她從外邊搬幾塊小石頭,把小鏊子支在屋地上,又掐來些細樹枝和玉茭軸。

娘坐在小板牀上,在小鏊子下點着火,鏊子燒熱,用少許沾油的搌布,在鏊面抹一圈,吱——的聲響伴隨着油香在空氣裏蔓延。用鐵勺舀適量的麪糊,從鏊面中間最高處澆下,隨着麪糊四處溢開,鏊子一邊發出嗞——嗞——聲一邊冒着熱氣。蓋上鏊蓋,用小火燒。約兩分鐘,鏊子裏不再響,只聽見噗噗的火聲。掀去鏊蓋,一股白氣竄出,麪糊由白色變成了黃色,小鏊煎餅就熟了。拿鐵食輕輕一戧,煎餅離了鏊面,再用鐵食將煎餅摺疊過來,放到筐裏。用不了幾個時辰,筐裏已有了幾摞煎餅。

到天黑時,娘仍坐在小板牀上有條不紊地攤着。見我們回來,她笑笑說,吃煎餅吧!暖壺裏有水。我們總是掂起一張小鏊煎餅就吞下去,直到打起哽來,纔去倒水。吃到第三個,才嚐出它噴噴的香味。

娘不停地攤,哪怕到半夜,也要把瓦盆裏的麪糊攤完。

攤完小鏊煎餅還要攤大鏊煎餅。大鏊煎餅是用三升小米和一升黃豆搭配着做的。

先把小米和黃豆分別倒在瓦盆裏,用水泡上一天,到第二天烏靜,娘摸着黑起來,將盛着泡好小米和黃豆的瓦盆,搬到小磨跟前。然後,娘摸黑拐起了小磨。既是黑夜伸手不見五指,娘也能憑着熟悉,準確地把黃豆或者小米,灌進小磨眼裏,而且用鐵勺舀灌的數量恰到好處。攤大鏊煎餅的麪糊需要細磨,麪糊的稠稀程度也要適中。娘左手握小磨拐,右手握鐵勺,那自然而又周而復始的動作,像一架忙碌的機器。等我們嘶嘶哈哈從被窩裏爬起來時,瓦盆裏泡製的小米和黃豆,都已變成了乳白色的麪糊。

攤大鏊煎餅同樣要把大鏊子用石頭支起來,用茅草和細樹枝小火燒,同樣要用搌布在大鏊子上抹一圈。鐵勺舀了麪糊,倒在鏊子中間,然後用撥拉把麪糊撥拉成勻實的薄薄一層,眼看着麪糊由白色變成黃色,大鏊煎餅就烙好了。用煎餅刀擦着鏊子一戧,煎餅便脫離了鏊子,再對摺疊兩次,大鏊煎餅就算好了。

大鏊煎餅不像小鏊煎餅那樣,拿在手裏單獨吃。吃大鏊煎餅時,先將大鏊煎餅擱在碗裏,然後舀上熱豆磨飯,再澆些蔥花油,或者把大鏊煎餅泡在面片湯裏。它好咬、易嚼、便於消化,吃起來有一種說不出的香味。

其實,小鏊煎餅大鏊煎餅在我們那裏,都是這麼個攤法和吃法。

一年攤煎餅不過那麼一兩次。攤好煎餅,娘將它們分成若干份,讓我們這些孩子,把一份份的煎餅送給姥姥、舅舅、大姨、大爺、叔叔們。走完親戚,娘總是一副輕鬆、滿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