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在田野散文

在田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田野散文

涼秋的每天早上,我都會站在田間地頭看日出,我知道秋收是農人們忙碌的一大難關。

雨後,青紗帳裏的玉米棒又粗又大,顆粒飽滿,團得緊緊的,找不到半點縫隙,沒有一點虛尖,金燦燦的,守候在它媽媽的身上,慢慢地走向成熟的金黃。在初升陽光的照耀下,比畫中的還要美。也許這就是咱這兒的黃金玉米帶吧!

豐收,看景象今年無疑又是一個豐收的秋,望着這美麗的秋景,我想起了農民夏收的景像。

一望無際的金黃色海洋裏,一臺臺聯合收麥機在縱橫作業,機器的轟鳴在麥田上空震盪。偉大而又樸實的農人們,表現出令人震撼的團結勞作精神,他們手持鐮刀,三五成羣地在麥田裏奔走着,彎腰拾起丟失的麥穗放進機艙裏。天熱不要緊,手被鐮刀割破了不要緊,髒也不要緊,累也不要緊……要緊的是大家團結一心,要緊的是把這粒粒的辛苦收回家裏。

全家老幼,還有地鄰們躬身撐開編織袋子,相互輪流着接收着機艙中流出的麥粒。時有來不及接應的口袋,那些來不及裝袋的麥粒,就落在鋪在腳下的帆布上,他們的腳還有他們的小腿全埋在了麥堆裏,小麥的芒鑽進了鞋子裏,鑽進了脖子裏,刺在了腳上。

收麥的天氣,是農人們最苦的,燠熱的風呼呼地颳起細碎的麥芒,與塵土交集在一起,形成一股渾黃灰黑的氣浪,猛烈地撲打着、裹挾着一張張興奮而又緊張的汗臉。

五畝地的小麥,半小時就收割完畢,看着這勞作的速度,想着他們度過的艱難日月,一張張笑臉在太陽下成了花。灰塵染在了他們灰白色的發上,染在了眉毛上,鑽到耳朵裏的也全是一層灰黃色的塵土,滿臉的汗水蓄滿了臉上那道道的皺紋,與皺紋中的泥塵混合成泥水,順着臉向下流淌着。此時,我的生出些許感慨,這詩一般的境界和着麥收的節奏,一同在田野裏生根,一代一代生長着,吟唱着。

“大叔,收成挺好的呀?”

“是啊!有黨的好政策,有優良品種,有科學種植科學管理,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個頭戴藍帽子、雙手沾滿油污的小青年,笑嘻嘻地接過話茬,他站在麥茬子上,手搭涼棚不時地向遠處觀望。

“有政府的糧食直撥款項和其它惠民政策,一畝地純收入上千元吧!”

“差不離吧!畝產一千二百多斤,每斤一塊多錢,除了麥種,肥料,水電費……”一位大爺拍拍雙手,彎起了一個手指,算着賬。

“再加上秋季玉米的收成,一畝地還能多收一千多呢!”小青年又接過了話茬子。

“大叔,這收割機是您家的吧!那得花不少錢呀!”

“姑娘,沒花多少錢,百分之三十的款是省農技局給的,國家總是想着俺農民。”大叔的一句話打斷了我的質問,打斷了我的思緒,構成了我的甜夢,讓人弄不清這是夢還是醒的場景。

是啊!從小麥泛出杏黃開始,農民的節日就要來臨,和着端午節的臨近,開始走親戚的也多了起來,穿着名牌時尚的小女子們,由開始騎自行車到後來的電動車,村子裏的公路都暢通了,也有一招手就上了公共汽車的。出嫁的女兒們現在也都自駕十四五萬的汽車回孃家,訪親友,每逢遇到雨天就連打工族個個都是駕車上班。

“自中央下發一號文件後,中央以及省裏接二連三的扶農政策都下來啦!”一個蓬頭後面的中年婦女坐在麥堆上,雙手捧起金黃色的麥粒笑嘻嘻地說。

“咱河北農民頻道說得好,關心農民從心開始,還真是這樣,黨中央一心一意幫咱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扶持了一個個新產業,農民增收的道路是越走越寬呀!”

“這是我兒,咱河北農大培育出來的高材生,收割機、推土機、叉車等都會開都會修,村子西邊的南水北調工地上也有他的參與。”父親驕傲地向人們介紹着,原來這上陣的是父子兵呀!大叔說,本來兒子很優秀,並且憑着高考分數線還能報考國內一所很好的本一學校,可兒子只想生於農村,報效農村,紮根農村。

“我是農民的兒子,一定要服務於農民,這是作爲一個農民後代必須擔當的責任。”是啊!這是多麼沉重的責任啊!望着污濁的笑臉,我默默地想着,這顆顆粒粒的辛苦,都是代代農民付出的血汗,猛然間我的心沉重起來,眼前的幾個生活片段不由得映入我的眼簾。

種子公司,神奇凝重的農民們穿梭在個個店裏,他們手捧麥種,一雙睜大的眼睛看來看去,不能不小心謹慎。這幾年好多了,國家心繫農民,嚴把種子質量關,以前的那些假種子假農藥可把他們坑苦了。不能忘記,買到假種子的那個黑臉膛大眼睛的中年婦女滿臉無奈的神情。

陽春三月的麥田,綠油油的麥苗就像睡足吃飽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向上生長着,只經幾番風搖雨洗,小麥便揚花了,又經幾日暴曬,先前綠色氈子一般的`田地,就彰顯出杏花色了。這個時期,便是麥田的最佳管理期,若有一場不期而遇的雜病便會顆粒無收;也在此時,省、市裏的小麥研究專家紛紛趕赴現場,他們扒開泥土,撥開麥苗,給農民們及時提出預防措施,釋下了農民心頭的重負,愁容變笑顏。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發的田野上……”大叔的兒子,農民的優秀後代,一個心中蘊含着無限希望和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的榜樣,此時,我彷彿看到了麥苗正在拔節生長,噴灌頭噴吐着均勻細密的水珠,濃濃的水霧籠罩着碧綠的秧苗,一片綠綠油油的地毯和着太陽冉冉升起,盪漾在田地間。

麥田裏的收割機繼續收着每家每戶的糧田,大叔和他的兒子,一代新形勢下的農民父子,積極向上的農家風貌,讓我激動地想起了積極奉獻的九億中國農民,我信筆謳歌他們。他們是共和國大廈的石階。

豐收,種子,麥田,歌聲,汗顏……這一幕一幕的影子系在一起,縈繞着我的心田,我用無比深情的目光再次去讀那張張飽經風霜的笑臉,那溝溝渠渠的污泥伴着一個個興奮的目光,愉悅中的神情閃耀着與豐收無垠的麥田一樣光澤的金黃,我恍惚覺得,這些麥田裏與他們父子有着同樣一張泥臉的,不就是一部簡樸而豐厚的人生教科書嗎?

這書裏寫滿了勤勞、艱苦、忍耐、希望、滿意、喜悅、奉獻,而這本書在寫滿重視“三農”的光輝時代裏,是我應該最最容易懂得的,因爲在這部書裏,我也是一個農民的後代,身上同樣沐浴着“三農”的和風惠雨。

八月初,收穫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站在秋日裏的田間地頭,農家終於可以稍稍喘喘氣了,因爲去年沒有的聯合玉米收割機,今年都有了。

人們不會像以前那樣過秋收了,不會起早貪黑地早早下地幹活,不會早五點晚五點,兩邊的時間都趕着踩上露珠。不會迎着月亮拿起家中的小撅頭,將玉米秸稈一個個撂倒在地,再從秸稈上把玉米掰下來,然後在一車車地將玉米運回家。沒車的人家不需要再和鄰地的鄉親輪換着使用車子,節省着許多的人力物力,節省着衆多的勞動時間。

今年的秋收與往年大大不同,聯合收割玉米機還把玉米給農家運回家。

年邁的老人們站在門口,看着滿院子的玉米,對着司機師傅也會拽上幾句客氣文詞。

“看看,現代化的秋收節省了多少人力物力,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婆子們真是趕上好時代了。”老人們美滋滋的樣子,讓我都覺得高興得過了頭,看着他們帶有霜花的淚眼,那真是激動啊!

“是啊!奶奶,這還就是豐收,把玉米量曬乾了,年前變成錢,大家就能過上一個快樂幸福年啦。”

“是啊!是啊!現在的行情是一塊兩毛多一斤,一畝地還能賣上一千多元呢?”

是的,多少年前的秋收,條件好的人家僱上一兩個木工師傅,利用家中拋下來的大樹作材料,再到縣城買上兩個車軲轆,製作一個人力小拉車……每逢遇到雨水泥濘的路段,小拉車都得陷進去,沒有條件的只要憑自己的力氣扛回家了。

聽老人們講解的那股認真勁,彷彿證明着愚公移山的偉大定理似的,並感覺到了所有經歷過那個蹉跎歲月的人兒都已愁過了頭,可想而知的是,即使發愁也沒用。只是,農民們心中一定要有個定數,不論何種方式一定要把自家的玉米收回家,誰家的也不能爛到地裏,辦法總是會有的。

“爺爺奶奶們,現在大家都不用愁了,李叔和他的兒子又給我們買了多臺聯合收割玉米機,還管給我們運回家。”司機師傅瞪着圓圓的大眼睛,深情安慰着眼裏淌下淚花的老人,這滴滴淚水換來的歡笑,飽含着多少代人的艱辛,如今又迎來了多少人的幸福和歡樂啊。

其實,夏收的時候我就猜測到了,李叔一定會再買上幾臺聯合玉米收割機的,身爲農民的他,是知道農民的艱辛和艱難的。他一直要兒子去讀農業大學的目的,就是要爲三農服務,每逢收割的季節,兒子就會放棄學校給予的實習機會,回到家來做他的副手,有個依靠和幫手,做起事來就方便。李叔這些大道理中,似乎還夾雜着一絲讓我不能理解的東西。農村像李叔兒子這樣優秀的人才,而且高考成績又讓學子們羨慕至極,鄉親們一定認爲這孩子一定走出去,離開農村。我也很仰慕他的才華,一個大學才子,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現在,李叔已經是農民的主心骨了,打理着千家萬戶的夏收夏種和秋收秋種,打理着自己家的裏裏外外。李叔啊,當你老靜下來的時候,有沒有爲兒子的前程後悔過呀!

李叔的兒子說過一句話:“我是農民的後代,從沒忘記過自己是一個農民,也從沒想過脫離農村,我想用我學到的知識,讓家鄉變成與城市與新時代一體的農村家園,讓家鄉的人們過上幸福生活。我相信,是金子不管在哪兒都會發光的。”

是啊!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一位農民父親的雙手,整天與泥土和莊稼打交道,粗糙的手指跟泥土一樣,手背上的青筋如地裏的蚯蚓,手心裏的老繭若樹皮,但兒子卻微笑着說:“父親的手雖然粗糙,但手掌是熱的,有着夏天麥子一般的金燦燦,如秋天莊稼地裏的汁液傳送到我的血液裏,讓我永遠不能忘記我是農村的根脈。”

八月的華北平原,該是多麼富有感情、色彩和詩意啊!

豐收的秋天,也給附近的果農同樣帶來了一片絢爛。黃元帥橙黃璨然;大鴨梨熟透了逍遙着,在綴彎的枝頭閃爍着青光;葡萄晶瑩透明,綠的、紫的,還有咕咕嚕嚕地垂釣下來的,葉子已經深紅。果農們也紛紛摘下大框的果實,無私地奉獻給正趕着收穫的人們吃。

還有很多人,沒有想到去關心一下村子裏的人們。此時的忙碌,是否能讓你聽到那些村莊裏的人們直率而坦白的聲音呢?當那些老人們用一種熾熱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人內心躍動時,也許你一定不會忘記現在的他們,他們也會扭出年輕人流行的舞姿。

伴着秋忙,收割機正在忙碌,“兵兵乓乓”地掰着玉米棒子,田野間,上了年紀的老頭們拿着塑料袋子,拾起丟下的玉米,望着這倉倉粗粗壯壯的玉米,明快歡悅的朗誦聲從大叔兒子的口中頌涌出:

天高雲淡,好一派北國的秋天

田野上,鋪滿着黃金燦燦

一行南飛的大雁在空中飛翔得純淨高遠

農家小院優美甜閒

我來了,我還年輕

請都別和我爭

我來了,我初出門

也許做人還來不及標準

我來了,也許還辨不清哪是大叔大嬸

免不了有種粗獷的渾

請大家理解河北農大的一片熱心

我來了,我也是建設新農村的人

假如有一天,當我登上最高山峯向下俯視時,“農民”這個淳樸的詞語就是我最大的驕傲,因爲今天的農民就是最先進的生命力,他們代表着最最廣大的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並指引着最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

站在在田間,葉子當筆,秸稈當鋤,願我的精神家園種滿稚嫩的莊稼,也許在每個近臨豐收的季節,心中總是裝滿一個豐收的秋天,當受挫之時再次走進田間地頭,在心灰意冷時與莊稼對話,與秧苗唱歌,看看若大的苞米它笑我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