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精選24篇)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爲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爲唱說語言。下面是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歡迎參考。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精選24篇)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

我想重溫你,貼近你的靈魂,聆聽你的吟唱。

——題記

初一暑假,因爲有你陪伴,炎熱的夏日不再那麼難熬;而今年冬天,同樣因爲與你同行,我覺得不那麼寒冷——崑曲啊,願你永遠伴我前行!

崑曲啊,我最欣賞你的夢幻。

崑曲大師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是你最亮眼的風景。

猶記得杜麗娘因爲一場冗長深遠的夢而邁出香閨,漫步園中,欣賞春色如許。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如此美景卻入不了杜麗娘的閨心,只因她爲尋不到情郎而抑鬱良久。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杜麗娘苦苦追尋,卻怎麼也尋不到她的美夢,最終在梅樹下香消玉殞。

一個溫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我見猶憐。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詞皆擊中人心,那句“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讓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讓我喟嘆……至於情節,無論是書生柳夢梅“拾畫”、“叫畫”,還是兩人雙宿雙飛,都令我無比動容。

拋開《牡丹亭》,《南柯記》與《邯鄲記》是兩曲人生大夢,《紫釵記》是一曲癡纏之夢,其中李益與霍小玉的曲折愛情發人深思……崑曲的剛勁與柔美在“玉茗堂四夢”中結合得恰到好處。

崑曲啊,我記得你的悲壯。

《單刀會》中關羽的縷縷寂寥猶徘徊在心間,《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盡鵑血滿懷”的誓言仍迴盪在耳側,死守揚州的史可法英勇就義時的神情仍依稀呈現在眼前……他們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無窮。

崑曲啊,我記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記》中,書生潘必正與尼姑陳妙常在幾番試探與表白後,終於衝破道規,修成正果——這正應了于丹的一句話: “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會一往情深呢?”

崑曲啊,我還記得你的蒼涼。

這蒼涼蘊含了多少無奈與悲壯啊——在李開先的《寶劍記》中,林沖火燒草料場那一幕,他不得不放下“實指望封侯萬里班超”的雄心,“生逼做叛國紅巾”;在《長生殿》中,唐明皇被逼賜死楊貴妃,無助又深情……

崑曲啊,你唱遍了世間美景,灑盡了英雄熱淚,吟詠了曠世愛情……

我念你如初,永記你的美好!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

戲劇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說,我從小就與戲劇結下了緣。聽媽媽說,她特別愛看戲,懷我的時候,凡是戲,媽媽每場都必看。那天,媽媽爲了歡慶我的到來,便特地學了一首戲曲唱給我聽,做爲我來到人間的第一首搖籃曲。

我滿兩歲的時候剛會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員們走路,還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亂唱。牀——是我的舞臺,芭芘娃娃——是我的話筒。

後來,我慢慢長大,媽媽見我那麼熱愛戲劇,便讓我正式的去學習崑劇。

我的師傅是楊師傅,她的年齡50左右,她可是一個老手了。當我剛走進她的練習室時,看到了許多的大人們在學一些基本功,個個都學得汗流得溼了背。這時的我心裏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學得要了命!”

我是學大小姐的這一行,每天都得學一些手勢2至3小時,學步行1至2小時,至於練聲那可不的了了,是練到你練不下去爲止。

學戲裏頭數我最小。每次師傅的學生趁師傅不在,就會哄我開心,目的就是讓我這個小師傅教他們一些基本功。

六七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熟練了這些基本功,開始適應崑劇界的生活。楊師傅每天都會讓我劈腿、壓腿、立起來、連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懶,所受的=得懲罰沒能人體會到。

暑去寒來,幾年後,我就可以很輕鬆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動作更是不在話下。

在以後的生活裏,我要是回到家,媽媽都會讓我跟她講今天所學的並表演個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給媽媽看,因爲說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身爲在場的我,很嚴肅的告戒了“觀衆”看我表演的規則。

一、不許說話。

二、不許看到一半離場。

三、不許站起來。

四、不許晚入場……其實這些規則都是師傅定的。

現在,我雖然不在師傅的教學下學戲,但我還是在家裏自己學。這不,現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爲了學下它,這期間,要不是忘詞就是跑調,有時侯甚至對自己很失望想放棄,但媽媽卻堅持不讓我放棄,還一直告訴有關“梅蘭芳”同志的故事……

我的藝術——崑劇,它造就了我。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3

崑曲可謂是我們蘇州的一大特色。而該曲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爲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爲唱說語言。

很高興,學校最近組織了同學們去欣賞崑曲。且不說小學裏曾不止一次地去細細品味,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便逐漸自然而然地浮現在眼前。的確,能夠觀看崑曲現場演出,心裏着實興奮好奇。隨着悠揚的笛聲,一個個嫋娜的身影娉婷而至,彷彿從畫中走來,歌喉婉轉,舞姿曼妙,一顰一笑,楚楚動人,多場戲下來我就宛如做了一個華麗的夢,當然,可能也是因爲“外行看熱鬧”的緣故吧。接下來,就來說一說我這個外行人看過熱鬧之後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記憶猶新。便是《牡丹亭》。因爲之前瞭解過,所以便更認真地聆聽着。那委婉的唱詞,婀娜的身段,無一不讓人沉醉在崑曲的韻味之中。“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着湖山石邊,和你把領釦兒鬆,衣帶寬,袖梢兒搵着牙兒沾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單是看詞,便生動、委婉地展現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夢眉對杜麗娘的深深愛慕。細細去品味這個角色,慢慢的,我被裏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來的便是打戲——三岔口,雖然沒有唸白和唱詞,只有震耳欲聾的鑼聲鼓聲,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戲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動作、靈動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崑曲各個方面的藝術。博得了滿堂彩的好評!

由此得知,崑曲的韻味並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聽,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銘心的愛情,以及《三岔口》那矯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詞,就是用演員們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現出來的。所以,讓我們共同用心去感悟崑曲的奧妙所在吧。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4

崑曲,一個並不陌生的詞語。它是多少人民用心血所澆灌出的瑰寶,歷史的變遷在它的身上更是有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它的出現,讓中國的華夏兒女真切地感受到百戲之祖崑曲的魅力,又讓一代代年輕人爲之而奮鬥,用心去感受崑曲帶給我們深遠的意境和那獨特的內涵,也讓崑曲進入一個輝煌的時代。

衆所周知,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有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的美稱。那一句句經典動人的唱詞,多像一首婉轉動聽的歌曲,似水流年,扣人心絃。演出服上那注入深情的一針一線,更是讓演員們在舞臺上盡情綻放,以最美麗的舞姿,面向世界,迎接未來。

記得白先勇先生曾經說過崑曲無它,唯一美字。是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像白先勇先生這樣摯愛着戲曲,始終如一?從剛開始不爲人知的戲曲,到現在成爲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員,這又是經過多少民間藝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崑曲,是黨和人民應該重視的重要戰線,它的出現,讓中國實現了繁榮富強,使人民更加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了人們對崑曲更多的認知,從而提倡人們看戲、評戲、學戲,也使人民生活娛樂質量大大提高,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並喜愛崑曲,並不斷深入研究和創作,更進一步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崑曲的歷史,真可謂是源遠流長啊!崑曲早在元朝末期產生於蘇州崑山等地,至今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了。由崑山人顧堅草創,到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音樂家、改革家魏良輔對崑山腔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吸取了餘姚腔、弋陽腔、海鹽腔的特點,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2001年5月18日,崑曲也正式被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之一。歷經千辛萬苦的崑曲,經歷了數百年,又奇蹟般地復活,變成每一個國人心中的驕傲與自豪,戲曲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力量,同時,崑曲也正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這個蓬勃向上的新時代和未來,與世界攜手並進。

崑曲,這個終會站上世界舞臺上綻放的藝術,正有更多熱愛它的人在默默奮鬥着,終有一天,中國會向世界展現出崑曲的魅力!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5

我生於蘇州太倉,也算是崑曲的發源地。看自己雖也聽過幾曲蘇州評彈,但對崑曲卻一無所知。最近,學校中開展了崑曲鑑賞活動,我自然要去領略一番。

明亮的舞臺燈光下,紅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長袖飄飄,嫋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中,那年輕女子隨着樂律舞動起來。這便是《牡丹亭·驚夢》的開場。我覺得新奇,也頗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但十幾分鍾後,我心中的那股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已被磨光。那單調得令人乏味的音樂,太過華麗而顯得浮誇的着裝、妝彩,而那唱腔卻是顯得太難理解。一時間,自己竟有幾分睏倦之意,“崑曲”已然成了“崑曲”。

不變的音樂在我耳畔迴響着,漸漸地,我卻從中聽出幾分別樣的意味。那每一個動作,都舞出杜麗娘與情郎的繾倦纏綿;字字句句中洋溢着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那時不時的回身一笑,也爲少女動人的身姿添上一絲嫵媚。一曲終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種歡快。擡頭一看,卻是《十五貫·訪鼠測字》。婁阿鼠那活靈活現的表演,滑稽的動作讓人捧腹大笑。而況鍾那與作案人的鬥智鬥勇,環環相扣的破案經過讓人的心一陣陣地揪起,之後又放鬆下來……最後,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兇歸案,爲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場下一片鼓掌、叫好聲。

崑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被譽爲“百戲之祖”。數百年來,崑曲舞臺上涌現了無數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崑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後,雖有同學被選上臺做“培訓”,但那動作卻是說不出的僵硬和怪異,與臺上藝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罷。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6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

第一次聽崑曲,約莫是剛走進小昆班時,師姐們唱的。不知從何而起,或許就是從這一刻,我就喜歡上這溫柔細膩的崑曲。後來,跟着師姐們練起基本功,從踢腿到跑圓場,樂此不疲。再後來,開始學唱,學唸白,學身段,學《牡丹亭》的遊園。“動作太僵硬了,再來一遍。”“注意表情,笑起來。”“再走過來一點,步子大一點”“沒聲音了,唱出來。”那時是正在學杜麗娘,是旦角,需要的是柔,不光是唱,身段更是如此。唱我可以做到,勉勉強強,唱得雖不算好聽,但也談不上難聽。奈何這身段,手臂要拗圓,動作要大氣,這大家閨秀可就真爲難我了。不過,我還是在學,努力地學。

“攜手向花間,暫把幽懷同散……”

我從沒想過,可以站到舞臺上,扮演着一個角色。《長生殿》中的唐明皇,就是我初登舞臺所扮演的。很好玩的是,當時小昆班裏的男孩子個子太矮,因此作爲最高的人,我便跟着男孩子們走起臺步。比賽前的一個星期,我們每天都幾乎排練一個下午,老師也一遍又一遍地,不厭其煩地摳着細節。比賽那天,我戴上冠帽和假鬍子,穿上厚底的靴子,踏上舞臺。一點兒都不緊張,只是中途兩次鬍子勾到扇子,但所幸老師教的都沒有忘記,演得還算順利。唯一的遺憾就是,那次比賽是小梅花獎的選拔,我卻與它失之交臂。

“長刀大弓,坐擁江東,車如流水馬如龍……”

後來,畢業了,小昆班的生活自然也就結束了。但對崑曲仍是心心念念,忘不了,還想繼續學。我媽就帶我去巴城的緣源崑曲社,學習各種崑曲的基礎常識,拍曲啊,唱工尺譜啊。最令人激動的是,我有幸參加我的偶像,蔡正仁老師的講座,看他爲我們表演一段《太白醉寫》,我又一次感悟到崑曲的神韻,一舉一動都細微入神。巴城重陽曲會上,和志趣相投的曲友們演唱《浣紗記》裏的《長刀大弓》。想想這段有崑曲陪伴的日子,是快樂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再後來,我去聽張軍老師的講座,從中也瞭解到如今崑曲的發展。張軍老師的水磨新調,就是中國傳統音樂融合現代音樂的作品,給人不一樣的韻味,耳目一新。一曲《春江花月夜》最令我印象深刻,這也是崑曲再一次走向現代,融入現代。順着這個趨勢,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編崑曲,前不久的《顧炎武》《梧桐雨》,甚至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哈姆雷特》這些結合西方經典的劇作。以後崑曲的新編劇作也將會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或許若干年以後,你在座無虛席的當代崑劇院裏,觀賞年度大戲,並驚奇地發現,這部劇的編劇竟是我。

我想,崑曲的明天,將會越來越好。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7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題記

行走在江南水鄉煙雨朦朧的青石小道上,早已忘卻了那悄然綻放的油紙傘,忘卻了那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卻始終忘不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句唱詞。它源於崑曲《牡丹亭》。

蘇州崑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碼頭,誕生了崑曲,一場獨領風騷數百年的傳奇。水道縱橫的古城,舳艫相接,酒旗如林,市井繁華。漫步於灰瓦白牆的街巷,古樸撲面而來,一如百年前崑曲誕生時的樣子。耳畔優雅婉轉的吳儂軟語低低縈繞,恰似那纏綿悱惻的經典唱詞。

“原來吒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貴族小姐杜麗娘無意間遊覽自家後花園,發現萬紫千紅的花朵竟與斷井頹垣相伴,黯然零落,無人欣賞。美景良辰空自流逝,讓她倍覺驚異,十分惋惜。其實,這何嘗不是她對自己美好的青春被禁錮、被扼殺的感嘆?所以柳生一句“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下子就激起了少女心底的共鳴。一個不得志的文人,一位不出深閨的女子,在牡丹亭下向時代發出最強烈的控訴。

同樣忘不了的,還有那“破不喇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紅顏爲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安史之亂,楊貴妃香消玉殞,帶走了盛唐的繁華。撼人心絃的唱詞裏,夜靜悄悄的,空氣中沒有一絲風,將士們餘怒未消的吆喝出奇的遙遠,我只看到馬嵬坡下抽泣的男人,此刻他不是一位君王,而是一個痛失所愛的極度無奈的男人。

就這樣,在崑曲裏,我收穫了許許多多的感動。

可是,待崑曲的巔峯過去,待湯顯祖、洪昇等崑曲大師與世長辭,崑曲也漸漸走向了沒落。

崑曲是民間的藝術,更是貴族的藝術。當滿族統治者將家班解散時,崑曲便失去了它的活力。不再像從前那樣爲百姓發聲,而是徹底淪爲了統治階級玩樂的工具,與此同時,曾給崑曲帶來盛名的典詞雅句,卻越來越成爲它與民衆間的隔閡。“花雅之爭”,崑曲徹底落敗,從此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水墨蘇州依舊,每年仍吸引着大批的文人雅士慕名前來,卻沒人關心正漸漸走向消亡的崑曲。我看着日新月異的太倉南碼頭,哪有半點曾今水墨山川的影子?心裏不禁一緊。兩耳使勁地聽着,盼望着能捕捉到一絲崑曲的餘韻。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8

原來奼紫嫣紅升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錦屏人忒看得這韶華賤。

漫步在蘇州幽幽小巷,聆聽着那橋下流水淙淙,伴着那牆根小草在風中“沙沙”湊響的音樂,古典的氣息在我的心中漾開了一圈圈漣漪。我的心默默思索,這唯美的笛音,婉轉的音韻來自哪裏?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坐上一隻小木船,耳邊揮散不去的還是那曲笛音,那清亮的樂喉,我願把它稱做“仙樂”。細細品味,我彷彿穿越百年的時空。遠遠的,似乎走來了一位絕代佳麗,只聽得她身上環佩叮噹。小船來到橋下,擡頭凝望,她似飛欲飄,遊乎不定,只流下一串淒涼的眼神。笛聲,依舊在響……

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穿花度柳,一橋一巷,樂聲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悽美。我的心神也早已飛去。不多時,小船穿出小巷,水面漸漸開闊,我眼前一亮,那“仙樂”原來就來自這裏!

那是一方精緻的水上舞臺,臺上一位戲娘濃妝豔抹,阿娜多姿,聲音嬌啼婉轉,恍若天外仙韻。她的身後,緩緩傳來美妙的笛音,聽來令我不禁癡倒,不禁一聞傾心。

原來這就是中國戲曲的起源——崑曲。尋尋覓覓,覓覓尋尋,在尋找它的同時,我的靈魂已被古典的氣息所浸潤,變得沉靜,寧遠……

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

我愛崑曲,不僅因爲它帶給了我美的享受,帶給了我寧靜的心緒。更是因爲它帶給了我一種責任——保護古典精神財富。我銘記這種責任,它和崑曲的韻律一同讓我熱愛,銘記……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9

崑劇,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伴奏樂曲以曲笛爲主,輔以笙、蕭、嗩吶、三絃、琵琶等。崑劇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並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可見崑劇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挺高的。而今天,作爲小記者的我有幸到東南大劇院採訪幾位崑劇演員。

活動尚未開始,我們便到了大劇院。劇場黑乎乎的,前排只坐着幾位小記者。我剛找到位置坐下,便“欣賞”起臺上的簾布來:高山、秀水、綠樹、古塔,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的照映下顯得十分美麗。

終於,活動開始了。老師和劇團團長簡單介紹了一下崑劇,接着又有幾位演員爲我們表演了兩段。第一場是《白蛇傳》中的《盜草》。隨着兩劍相撞“砰”的一聲,第一場戲開始了。只見兩個男演員(扮演二仙童)拿着劍,攻勢咄咄逼人。女演員(扮演白素貞)則手執雙劍,奮力抵擋兩人的攻擊,同時也不忘用劍反刺對方。真是精彩至極。

第二場,上臺的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女演員。她手裏拿着花槍,不停地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快!最後,又從兩手轉變成了一手轉!讓我們讚歎不已。

演員們表演完後,團長給我們小記者十分鐘時間採訪。於是,我們站起身來,走向舞臺。臺上,四位演員都在那兒。小記者無數個的“請問……”,演員們都一一回答了出來。一些小記者還紛紛遞上紙與筆要“明星”簽名……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採訪結束了,活動也結束了。但這次活動永記我心中!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0

春意盎然的季節,我們全家來到崑曲藝術的發源地千燈古鎮。這是一次特殊而有意義的旅行,不僅欣賞到了古鎮的青瓦白牆和小橋流水,品嚐到了甜甜的麥芽糖和芡實糕等美食,更是探尋了我國一種傳統藝術崑曲。

崑曲,雖然不像京劇那樣家喻戶曉,但卻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兩年前的一次偶然,我接觸到了崑曲,老師溫柔委婉的唱腔和一顰一笑地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把崑曲的美印入我的腦海,從此我便愛上了崑曲,並開始了崑曲學習之路。

隨着學習的深入,我越發感受到了崑曲的無窮魅力!崑曲之美首先來自優美的唱詞,它是用最美的曲調來唱中國最美的文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這樣絕美的詞便是來自崑曲名段《牡丹亭。遊園》。崑曲之美更來自於它溫婉細膩的唱腔,好像一個優雅動人的女子在一個明媚的春日把美麗憂傷的心事向人娓娓道來。

帶着對崑曲的那一份特殊之情漫步在古鎮蜿蜒的石板路上,耳邊傳來一陣悠揚的古樂聲,順着樂聲我來到一座古老宅院前,原來這裏就是崑曲創始人顧堅的紀念館。在這裏,我靜靜地參觀,用心感受崑曲的魅力。不僅瞭解了很多崑曲的發展歷史和代表劇作,還欣賞了一場精彩的表演《牡丹亭。驚夢》。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讓我敬佩萬分,我竟不知不覺跟着哼唱起來,引來旁邊觀衆驚訝和讚賞的目光。

不知不覺已經傍晚,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古鎮。夕陽中的古鎮更增添了一種溫暖深沉的美,我的耳邊又回想起清麗婉轉的崑曲聲不到園裏,怎知春色如許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愛崑曲,學習崑曲,讓這門珍貴的藝術永久傳承和發展下去!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1

北京時間12月6日7∶25,我在杭州御樂堂第一次觀看了《牡丹亭》體驗版崑劇演出,第一次觀看了這麼高雅的演出。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附與斷井頹坦。良辰美景奈何天,便嘗心樂事誰家院?”耳邊,似乎還縈繞着杜麗娘如泣如訴的聲音。演出中,這一句唱得一字多息,分外淒涼。唱到那一句時,全場都被這無可形容的高雅演出震驚得鴉雀無聲。我心中不禁爲杜麗娘這個如花美絹也要成爲斷井頹坦而熱血沸騰。

看到杜十娘死的那一刻,我捶胸頓足:“爲什麼杜麗娘的婚禮只能由父母做主?爲什麼當時的人們無論是婚姻、讀書,還是生活,都咬受禮教的重重束縛?!我又爲杜麗娘的死感到無比痛惜,也爲這部高雅又具有諷刺意義的崑劇讚歎不已!

寫到了柳夢眉淋着大雨而傷感不已時,我的淚水也被這段悽慘悲涼的情景而催得直打轉:“柳夢眉和杜麗娘本是天生一對,爲什麼杜麗娘就先命喪黃泉了呢?”在他撿到麗娘畫的春容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盼着杜麗娘的魂能被柳夢眉的淚如雨下而感化,從畫裏奔出來,成全他們的佳人美夢。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哭喊聲所破滅。

這出高貴、典雅的演出演到了杜麗娘重生的時刻,我的心跳彷彿成了一根直線;“麗娘這個如花美絹,終於能與柳生成全了夫妻美夢。他們是這樣敢於打破禮教的束縛!這是一場多麼典雅、美好的愛情故事啊!不愧被後人稱爲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2

走在林蔭小道上,我聆聽着鳥鳴,“嘰嘰喳喳”,彷彿與生命在交談,感受着那份活力;漫步在山川巖谷中,“叮叮咚咚”,彷彿在與自然溝通,讚歎那份豪邁;踏入影院的沁蘭廳中,我聆聽着崑曲“咿咿呀呀”,彷彿與前人在對話,驚歎那份古典。郭晨子說,崑曲是河對岸的風景,河水潺潺,沒有擺渡的舟。而我們只能停留在河的這頭,聽着對岸“咿咿呀呀”的水磨腔,回首前塵,想象着戲裏女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嚮往着戲中似真似假的人生。嘆一聲戲如人生,卻不知人生如戲,只是一味地感懷着那一段段從未經歷的人生旅程,只是覺得戲裏演得真切,好似那就是自己苦尋多年的前塵往事。於是我輕嘆:崑曲,今生看到的前世。在崑曲那酥人入骨的腔調中,我分明嗅到了一絲江南微溼的味道。沁蘭廳中未能聽一曲《牡丹亭》,隱約記得其中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種遺憾,惆悵與無奈,就如在“花雅之爭”中失勢的崑曲一般,悄悄的退出歷史的舞臺,隱匿於繁華的生活之外,看着自己被遺忘,而後一笑,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從容與淡然吧。崑曲誕生於蘇州崑山,並由此得名。她被稱爲“百戲之母”,因爲她是最古老的一種戲曲,劇本的文學性很高。歌與舞的結合,虛實結合,神形皆備。後來發展的戲劇都從崑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養分,可以說,崑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衆多的戲曲。說的是戲中詞,道的是人間情。崑曲所講求的不正是人世間的美善醜惡嗎?崑曲舞臺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連忘返,並在陶醉中思索人生。崑曲中的丑角最令我印象深刻,滑稽的動作,明快的語調,一出場便深深吸引了我視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我不禁“哈哈”大笑。

靜靜地聆聽,輕輕地微笑,也許不是每次付出都會有收穫,但收穫的背後必須付出。還記得大宰相寇準嗎?在慶功宴上大擺酒席。劉婆苦口婆心,時而規勸,時而說唱。曲調幽婉淒涼,發人深省。例舉寇準寒窗苦讀,太夫人的告誡,自己的感想,使得內容格外豐富。聽者有意,說者更是用盡心思。程式化的動作,淒涼蕭索的意境。我想我是聽懂了,看懂了崑曲,不禁訝然,崑曲竟然有如此魅力,不輸給電影、KTV那些大衆的娛樂。意猶未盡,深深聆聽,怎奈時間匆匆而去,連互動都沒開始便趕忙退場離去了。初次認真地聽完了崑曲,以前只是偶爾聽說幾句膾炙人口的名句,而今在現場,細細聆聽。穿越千年,夢迴古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一切彷彿從夢境中剛甦醒一般。我聽見風來自遙遠的過去,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3

4月19日上午,我們三中心的小記者們相約來到學校體育館,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崑曲演出。

第一位登臺的是一位阿姨,只見她頭戴珠花、身着花衫,邁着輕盈的碎步走到舞臺中央表演了一段《牡丹亭》。開口瞬間,那婉轉優美的唱腔驚呆了同學們,我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接觸崑曲,聽得真是意猶未盡。唱完之後,老師讓三位同學上臺跟她學一句唱詞,還真有一位男生學得有模有樣,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第二位登臺老師的是一位叔叔,他給我們表演了後空翻和甩髮功。甩髮是爲了表現人物驚慌失措、悲憤交加等激烈異常的情緒和情境,老師的表演淋漓盡致,同學們爆發出最熱烈的掌聲。最後一個基本功更厲害,只見老師雙手伸直與肩同高,蹲在地上左右腿依次交替伸直,這個動作看起來幽默輕鬆。估計是老師看到了我們臉上的笑意,問有沒有同學願意上臺嘗試一下,三位同學舉手上臺,可是他們蹲下去之後,腿無論如何也無法交替伸直。不禁讓我們感嘆,老師這身功夫,背後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辛勤和汗水,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

感謝老師們的到來,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藝術家們刻苦、努力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4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細膩婉轉的《皁羅袍》久久縈繞在耳畔,纏綿不去,這是否就是崑曲所散發的魅力?

9歲那年我剛從老家來崑山,有一天和家人一起去亭林公園玩。剛進門,幾個卡通模型呈現在眼前,旁邊還有指示牌,上面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崑曲中的角色:花旦,青衣,小生,老生媽媽告訴我,如果喜歡以後可以瞭解更多關於崑曲的文化。向裏走,一陣陣婉轉悠長的歌聲傳來,只見舞臺上一身段柔美的女子,着一襲素凈的粉衣,發上綴滿精美的頭飾,面上描着細長的柳葉眉,水袖輕拋,蘭花指微翹,款款走着,眉宇間卻泛着淡淡的憂傷周圍人不住地拍手叫好,還有人輕聲讚歎:這個演員將一個女子由於青春被扼殺透出的無奈和傷感完全表現出來了!一聽就知道這人對這部崑曲十分熟悉。而我更在意舞臺上演員的形象,哪怕是一個轉身,一個撫額的'動作,也能讓當時完全不懂崑曲的我感受到主人公的'無限惆悵和失落回家的路上,那位崑曲女子優雅的身影,恰到好處的神態總在腦海中浮現,讓人無限嚮往。

後來我瞭解到,崑曲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而崑山巴城更是崑曲的發源地。崑曲在文學史戲曲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更是不朽名作。因爲很多別的劇種都是由崑曲發展而來,所以崑曲被稱爲百戲之祖,《牡丹亭》於2001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前年,在石牌中心小學上學的妹妹有幸被學校小梅花崑曲戲曲團選中,妹妹從此有很好的機會去真正接觸崑曲,學習崑曲。這讓我既興奮又羨慕。從那以後妹妹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學校和家裏鍛練身體的柔韌性和許多這樣那樣的基本功:踢腿,壓腿,拉腿,倒立,劈叉,騰空跳,轉圈,走步,搖扇,甩棍坐念唱打,樣樣兼修,還要結合唱和舞蹈。每次都是汗如雨下,我們看着都心疼。但妹妹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後來,妹妹慢慢有機會走上舞臺,雖然表演的都還不是主角,但她從一個初學者到收放自如地大膽表現自己已經很難得。回憶起妹妹練習的點點滴滴,心想每一個崑曲演員都是如此,人們不應只看到他們表面的榮耀,更應該知道他們走到這一步付出的辛苦和磨鍊,只有經歷過風雨的崑曲演員才能演繹出好的作品,準確詮釋出好的情感。要想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不僅要有天賦,更要有頑強的意志。因此,每一部崑曲都是用汗水澆灌的成果,每一個崑曲演員都應被我們尊敬。

近年來,崑山的崑曲在政府的高度關注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崑曲和昆石,並蒂蓮被稱爲崑山三寶。在崑山,不論是小小的公交卡,圖書館借書卡還是共享自行車卡,就連建築工地的圍牆上都印有崑曲人物的身影。崑曲演員開始進入企業,學校和各個公園景點表演。很多崑山的小學還設立了崑曲戲曲社團,挑選並免費培養崑曲小演員,帶她們去全國各地甚至出國表演,不遺餘力地向大衆傳播着崑曲文化。2018年崑山還成功舉辦了首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120個劇種,156部劇目聚集在崑山匯演,給崑山人民及至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帶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而2019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也將在7月至8月份舉辦。

或許幾年以後崑山的每家每戶以及全國各地都會了解崑曲,還會走出國門,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爲中國人民的驕傲。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5

攜手向花間,暫把幽懷同散。涼生亭下,風荷映水翩翻。愛桐陰靜悄,碧沉沉。並繞回廊看,戀香巢,秋燕依人。睡銀塘鴛鴦蘸眼。——《長生殿-小宴(泣顏回)》

初遇崑曲

有一次去烏鎮,在大戲院中見到了崑曲。原來只是喜歡崑曲那精緻的面容,而後卻陶醉於溫婉而雅的曲調中。那一甩,一拋,一轉,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這一次遇見後,就愛上了崑曲。在閒暇時刻,總要聽上兩曲;在睡覺之前,還要哼唱一番。

開始學戲

一曲《長生殿-小宴》常常在耳邊迴響,一套南北合套的曲子,很難學好。我那時並不東唱曲的訣竅,只是一股腦的“咿咿呀呀”。老師就從練氣息開始,一點點教我。“好的,再來一次,吐長一點。”這樣的話語不知道聽了多少遍,經過不斷地重複練習,我終於可以唱出足足四拍了。

如果只是會唱那還遠遠不夠,還要學曲。

其實我當時還有點後悔自己的決定,非要來學,卻堅持不下來。我其實有點兒五音不全,每次唱總是會起高了調,也經常數錯拍子。老師就一次次地讓我唱,幫我糾音。學了一週,終於拍完了曲子。

精益求精

排身段倒還好,沒什麼很難的動作。每次去上課課前跑圓場可不是白練的,不過說到跑圓場,其中也有一段痛苦的回憶啊。跑圓場,顧名思義,跑的就是圓形。那小小一間教室,正五圈反五圈跑下來,還是很累的。“半個腳,別忘了勾腳面!”耳邊是老師的話語,“噠噠噠”的敲擊聲時時刻刻提醒着我要加快頻率。

站上舞臺

上好了妝油彩幹了,臉上硬梆梆的,腰間的裙子系的格外的緊,勒得我有些喘不過氣來。無暇去看前面的節目,強忍着頭暈,在後臺又排練了幾遍。當時只有初春,貼上雲鬢後就感覺涼涼的。和着心中的緊張與激動,我的腦袋裏一片空白。

不過我想我真的是練到家了,心中的緊張蔓延,卻仍然是行雲如流水一般的舞動着,十分流暢。

後語

遇見崑曲真是幸運,希望能夠一直相伴下去。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6

路是人走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每個人的每一步行動都會寫進自己的歷史。於我而言,最值得書寫的,無疑是那悠長靜美的唱腔,它的旋律,變爲我體內流淌的血脈,總是縈繞在我的心頭。

第一次與這旋律相遇,是在故鄉的戲臺上。江西南城雖不發達,民間的文化氣息卻是不淺。燈光一熄,彷彿整個場子都是表演者的影子。此曲名曰《斷橋》,男女主角走在落水的小街,有着“天街小雨潤如酥”的舒適;男女在橋頭生死相離,有“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深情;最終無可奈何,亦有“日晚倦梳頭”的淡然。這腔調,動人心絃,婉轉如早春的新鳥,清越如平緩的溪流,演員時而擊打扇面,時而做勢,時而說唱交加,變換着身型,靈活多變。這等表演細膩、行腔婉轉的藝術,不愧對“百戲之祖”的名號啊!

後來到了廣東,在影劇院聽了一次《長生殿》,這一次的演繹,譁衆取寵、扭捏作態,演員們身着華麗的古袍,有着美麗的皮囊,卻喪失了其中最有趣的靈魂——那一種平易近人、樸實無華、貼近生活、寧靜悠遠。城市中車水馬龍,將崑曲當作了附庸風雅的骨架,令我心神煩亂,久久不能走入靜心和潤的聽曲之境!

最近一次,我又回到江西,並在瓷都裏又遇崑曲。一曲《牡丹亭》將嶺南書生與杜鸞娘之間的愛展現得淋漓盡致!“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冒死挖墓,只爲情人起死回生!演員們含着熾熱的淚,唱出了千年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歡愉渴求!在曲調之中恬靜與流淌、飄逸與恬息,聽衆似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萬千景緻與殘箋破片交織着,成爲人間最美的景緻!我不禁感慨:崑曲哪裏是其他曲目所能相比的!它或許沒有秦腔的豪放,黃梅戲的柔美,沒有皮黃戲的秀麗,但它卻有着自己獨有的平易、樸素,不求浮華,淡泊恬靜,更貼合人們的生活!

崑曲的世界,人來人往,每個人都能在崑曲裏找到一處最柔軟的角落來安放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心靈歸於如水的平靜。好看的軀殼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做到真正的波瀾不驚,便是崑曲的靈魂所在和價值

崑曲是瑰麗的,而它的文化需要傳承,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弘揚者,甚至是創新者,我們應讓崑曲在它本來的地方,點綴上最亮麗的色澤,寫下直擊時代的蒼勁一筆!

每當天剛放晴,總有一首崑曲縈繞心頭,伴我走向世界最美的彼岸……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7

崑曲,一個並不陌生的詞語。它是多少人民用心血所澆灌出的瑰寶,歷史的變遷在它的身上更是有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它的出現,讓中國的華夏兒女真切地感受到百戲之祖崑曲的魅力,又讓一代代年輕人爲之而奮鬥,用心去感受崑曲帶給我們深遠的意境和那獨特的內涵,也讓崑曲進入一個輝煌的時代。

衆所周知,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有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的美稱。那一句句經典動人的唱詞,多像一首婉轉動聽的歌曲,似水流年,扣人心絃。演出服上那注入深情的一針一線,更是讓演員們在舞臺上盡情綻放,以最美麗的舞姿,面向世界,迎接未來。

記得白先勇先生曾經說過崑曲無它,唯一美字。是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像白先勇先生這樣摯愛着戲曲,始終如一?從剛開始不爲人知的戲曲,到現在成爲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員,這又是經過多少民間藝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崑曲,是黨和人民應該重視的重要戰線,它的出現,讓中國實現了繁榮富強,使人民更加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了人們對崑曲更多的認知,從而提倡人們看戲、評戲、學戲,也使人民生活娛樂質量大大提高,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並喜愛崑曲,並不斷深入研究和創作,更進一步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崑曲的歷史,真可謂是源遠流長啊!崑曲早在元朝末期產生於蘇州崑山等地,至今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了。由崑山人顧堅草創,到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音樂家、改革家魏良輔對崑山腔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吸取了餘姚腔、弋陽腔、海鹽腔的特點,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2001年5月18日,崑曲也正式被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之一。歷經千辛萬苦的崑曲,經歷了數百年,又奇蹟般地復活,變成每一個國人心中的驕傲與自豪,戲曲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力量,同時,崑曲也正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這個蓬勃向上的新時代和未來,與世界攜手並進。

崑曲,這個終會站上世界舞臺上綻放的藝術,正有更多熱愛它的人在默默奮鬥着,終有一天,中國會向世界展現出崑曲的魅力!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8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時刻:某一瞬間,你忘我地沉醉於某件事情當中,並被它的美好深深感動?我有。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在網上看到了白先勇先生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的視頻。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崑曲這種古老的藝術門類。舞臺上,男女主人公穿着非常精緻而古典的衣服,把兩個戀人的純真與相愛的執着表現得淋漓盡致。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杜麗娘在發現自家後花園時的驚喜。美麗的大自然讓她這個久居深閨的大小姐無比欣喜,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因爲對崑曲《牡丹亭》的喜愛,我又找了一些其他的劇目與摺子戲來看。

難以忘懷《西廂記·佳期》中紅娘的那段心曲。鶯鶯和張生在紅娘的撮合下終於走到了一起。一天,鶯鶯與張生團聚,紅娘獨自在屋外守候。由紅娘唱出的一首《十二紅》道盡了兩位有情人的心聲,而紅娘的俏皮、樂觀和善良也在這段曲詞中得到充分展現。難以忘卻《吟風閣·罷宴》中對美好親情的回顧。宋朝名臣寇準壽宴之時,府中絳燭高燒,家裏的老僕人劉婆在走廊下差點爲燭油滑倒,劉婆就此哭泣起來。寇準問其緣故,才知道劉婆思念起了已經過世的太夫人。當年生活貧苦,寇準讀書的燈油都是太夫人十指辛勤縫補換來的,而太夫人竟然沒有享受到兒子做官後帶來的榮耀就溘然長逝。昔日孤燈一盞與今日紅燭高照形成的對比是多麼鮮明啊。這齣戲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啓示了我們親情的可貴。

總是感動於崑曲再現自然之美與人性之美的細膩與真摯,它給予我最美好的視聽享受,潤物細無聲般滋養着我的心田。因爲有了崑曲的陪伴,我得以更細緻地去感受與珍惜自然、人生的美好。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19

“原來這奼紫嫣紅皆開遍,似這般都付與了斷井殘垣……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這是崑曲《牡丹亭》的選段,其唱腔細膩婉轉、抑揚頓挫,聽來使人心馳神往、如癡如醉。

我受祖母的影響,一向癡迷崑曲。

崑曲誕生於江蘇崑山,被稱爲“百戲之母”,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集觀賞性、文學性、藝術性於一體,是明代四大聲腔之一,京劇的雛形,2001年更是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經典的崑曲劇本,如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長生殿》等,都是不朽佳作。崑曲伴奏以笛簫爲主,以琵琶、三絃爲輔;舞臺表現爲唱唸做打;角色以生旦淨醜爲重。崑曲表演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回眸,一擡眼之間,皆講究戲。

我迷上崑曲的時間並不長,大概在我十歲那年。

晚霞冉冉,夕陽西下,祖母站在陽臺上,一邊收衣服,嘴裏一邊哼着什麼曲兒。起初,我沒在意。但聽了一會就覺得奇怪。

這不像是歌,也不是京劇錫劇。祖母到底唱的是什麼?

“這是崑曲,好聽着呢!”她笑着摸了摸我的頭,見我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就從櫃子裏翻出許多泛黃的崑曲碟片,放給我看。

那是我第一次聽《牡丹亭·遊園驚夢》,我呆住了。

世界上竟然有這般好聽的聲音!

像天籟,但又透着溫文爾雅、不徐不緩的氣息;像古老的歌謠,但明顯又添了幾分優雅從容的意韻;像夢囈,但又比夢囈多了幾分說不盡的悠長婉轉。

我像着了魔一般,靈魂被深深地打動了,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這一晚上,我夜不能眠。

崑曲的餘音還縈繞在我的耳畔,幽綿不絕。

我不禁又打開電視,搜了一個選段《尋夢》,和另一選段《十五貫》。這兩段崑曲,風格卻又大爲迥異。《尋夢》讓我迷離,而《十五貫》卻又看得我啼笑皆非。

從此我明白了。在崑曲中,不僅有纏綿悱惻的唱腔,更有詼諧生動的表演。崑曲不是程式化的劇種,不是小衆的雅文化,它也講究與時俱進的時尚性和娛樂功能。

人一旦癡迷,便就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崑曲真的成了我最主要的幾個愛好之一。

說我是“崑曲控”,一點兒不爲過。只要提到“崑曲”,我的眼睛立馬就亮了;真正有幸聽到一曲,我的腳便怎麼也挪不動步子,只願長久地立着,就在崑曲的世界裏沉醉不醒。

我喜歡倚在靜謐的小院內聽曲,也喜漫步於潺潺的溪邊聞簫。

聽那簫聲忽近忽遠地響起……

俄頃,一聲慵懶的水磨腔劃破午後的靜謐,在簫琴相和時,低吟淺唱……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0

看着窗外,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片的黃色透過窗戶,避開窗簾照射了進來。耳邊時不時能夠聽到陣陣的戲曲聲從樓下傳來。哦,那自然是崑曲。

小時候,每逢寒暑假,父母上班,便是我最快樂的時候,自由又自在。那時我總會小心翼翼地趴到樓下老奶奶的車庫門板上,聽那聲聲悅耳的崑曲。這聲音時高時低,時兒悶沉,時而豪放,用美來形容,太簡單也太敷衍。能唱出那種聲音,那人必定唱功驚人,一開嗓,便能使人陶醉。我聽得入迷,剛一回神便跑向老奶奶問這問那,後來老奶奶告訴我許多崑曲知識,我感覺一下子茅塞頓開。

長大一點兒,再接觸崑曲,別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家裏的爺爺奶奶都欣賞過崑曲,也都會唱一點。想想這百戲之祖崑曲,幾乎人人聽,人人唱,是我們崑山偉大的壯舉。若是讓更多的人能夠體會到崑曲的美妙,那該多好啊!

每一首崑曲,每一段曲調,都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無論表達的是悲傷還是快樂,那優美的曲調,那曼妙的舞姿,都會讓人忍不住地讚歎。

我喜歡《牡丹亭》,每一次觀賞時,總會讓我如癡如醉,即使劇情已經倒背如流,我還是會認真地再感受一遍。《牡丹亭。驚夢》中那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坦。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剛開口,“原來”二字都是那種悶悶的感覺,隨後“奼紫嫣紅”四字聲音漸漸唱開了,漸漸高了上去,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旋律的跌宕起伏。《牡丹亭》中那悽美的唱腔讓人喜歡,這美麗、夢幻的愛情讓人讚美。在這世界上,真心相愛並不算多,真心希望杜麗娘和柳夢梅百年好合!

能夠出生在崑山這座城市我感到非常幸運,在我身邊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那時的流行歌曲便是崑曲。經常拿着收音機跟着唱,練練嗓子,消遣時光,歲月之間彷彿都能體會到崑山人的文化傳承與精明智慧。

看當下社會,許多人都是愛聽崑曲的,都願意接受崑曲,很多與我同齡的同學都在接觸崑曲,學習崑曲。崑曲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崑山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崑曲不僅是國粹,更是崑曲熱愛者的信仰和一份傳承,是崑山老輩人的一種精神,雖然現在還沒傳遍大江南北,但我相信它是崑山最驕傲的傳統文化。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1

悠悠百年話崑曲,不知君心可曾安?如花朱顏瑤華逝,一夢初醒歸忘川。崑曲一夢,淡泊坎坷歲月六百餘載,曾經韶華似水,如今聲聲掩泣,又似無人得知,但終究有人重拾舊時她那斑斕霓裳,她終將回歸往日明媚,重又新生。

都說戲子無心,既然無心,談何有情?這便是歷史對戲子的評價,這般無奈與荒唐,自我看來,崑曲中沒有一折子不蘊含深情,沒有一句唱詞沒有愁緒。“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或許正因爲此情至真,纔會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說法罷。

《牡丹亭》或許是當今人們最爲熟悉的崑曲名目了,裏面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情深緣淺着實令人動容,杜麗娘爲了心上人,一縷芳魂散卻遲遲不肯歸,柳夢梅爲來夢中佳人,又何嘗不是相思成災,最終兩人喜結連理,必是人們心中最好的結局。

所以說,崑曲終究逃不過一個“情”字。

杜麗娘與柳夢梅,李香君與候方域,楊玉環與唐玄宗,這是崑曲六百年如花歲月最經典的三段佳話,卻又彼此牽絆,彼此虧欠,彼此癡心相許,彼此生離死別。

這或許就是古人口中的天命,每一個都想違逆,卻又終究抵抗不過的,所以又何必怨天尤人。崑曲婉轉的唱腔中,講述的便是這般故事。

我在這一間氣息微涼,粉牆黛瓦的崑曲館中,習得了皁羅袍的莞爾,尋着了懶畫眉的娉婷,覓着了崑曲六百年的傳奇,每一個身段,每一個小腔,都充滿了歲月的迷茫,讓我看不真切她的過往,也不甚明晰她的來生。她只在煙雨江南的小橋畔,撐着一把二十八骨的油紙傘,或許還有煙雲飄渺的桃花漫漫,灼灼其華,襲過她的髮梢,讓她的眉眼越發淺淡,行人匆匆爲之駐足,聽着不知何處而來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她恬然轉身,笑意淡淡,傘角微傾,我看不清她的溫婉容顏,卻全然可以感知到她眼中的那一份情深,不知從何而起,伴隨她隱於江南煙雨,卻始終是闌珊之時。

何處會是你的來世,若是可以,願世人可許你生生世世,哪怕往後歲月被縛於紅塵,哪怕你孑然一身,無牽掛,留於世間,不改癡心,一如當初。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2

走在一馬平川的馬路上,坐在搖搖晃晃的車上看書。隨着微風,我們踏上了去崑曲博物館的路上。

汽車在公路上緩緩地行駛着,過了好久,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還沒進門我就已經感受到了它的雄偉壯觀。走近一看,大門上面居然刻着許多三國故事,比如說:三英合力戰呂布,桃園結義等等。進了大門,我們便看到一座關羽的雕像,老師問我們關於是哪裏的?我們都不知道,最後老師告訴我們說關羽是山西的,並給我們講起了關羽的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堂名燈擔。經過導遊的介紹,我知道了堂名燈擔是辦喜事用的。一般普通人家結婚時都要請堂名團過來伴奏,而堂名團要將燈擔帶到主人家。你猜猜他們怎麼帶過去呢?讓我來告訴你吧!班主會把燈擔拆掉,擔着擔子帶過去。等他們到時再在主人家搭起燈擔。

接下來我們邁着輕快的步伐,來到近代中國戲曲水墨畫展覽廳,老師詳細地爲我們講解了每一幅畫的故事,大家都聽得都非常認真!

這一次遊學崑曲博物館讓我收穫了許多的知識,我很高興參加了這次活動。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3

夜色闌珊,獨倚明月,靜聽崑曲,低吟淺唱……

崑曲之愛,情意萬千。

《牡丹亭》那柔情的歌聲,在我耳邊響起,目光又定格在那個餘輝下的後花園。水面上波光粼粼,池中倒映着牡丹的身影,旁邊傳來了一聲微弱的輕嘆,杜麗娘來到亭中,仍在思念着那位書生,微弱的輕嘆,四顧的目光和緊瑣的眉頭,都傳遞着杜麗娘心中的那份情。黑夜吞噬了黃昏的雲。將黑藍色的一幕留於天際。天,黑了下去,一片黑藍色映入眼簾,勁風一吹,唏噓聲響起,風吹過花浪,捉摸不透的淒冷,卻帶着一絲柔情,亭子中,一盞小臺微微亮着,只可以隱約地看見她那微紅的雙眼和微微撅起的小嘴,讓人忍不住泛起憐香惜玉的心。因這輕柔與纏綿、我愛上了崑曲。

崑曲之愛,流麗悠久。

崑曲“功深熔啄,氣無煙火,啓口輕園,收音純細”一唱三嘆使閨閣閒愁,離人相思,都琳漓盡致,檀板慢拍中。讓人心魂搖夷,動人愁思,神思悠然。一句“那一答是湖山石邊,這一答是牡丹亭畔。”更是唱到了高潮。由底轉高的旋律把“那”字唱到極妙的境界,那尾音更是無與倫比,若空谷迴音,神仙下凡,尋夢的青春意味由此而蕩人心魄。一個“這——”字極浪漫地用了幾個爬音,造就了這一句的靈魂。似乎聽到杜麗娘遊園尋夢的哀聲。正是清音流水,幽谷空明。因這絢麗和迷幻,我愛上了崑曲。

崑曲之愛,品盡人生。

一個嬌弱的歌妓的心中迴響着一派錚錚正義之聲;一個窮酸書生的背後是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一羣士紳子弟行酒飲觴的周圍是一個王朝的靡靡之音;一個歌舞昇平的朝代的潛臺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戲劇其實是一種深情,會人明白千古情思,困頓,孤寂,相思,不只自己一人。

感受情節的纏綿,唱腔的悠轉和人生的無奈,我愛上了崑曲。

說不盡世間多少不平事,道不盡人間幾滴相思淚。明月無意,崑曲深情,我沉醉在了崑曲之中。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篇24

崑曲博物館它宏偉瑰麗,從遠處眺望,彷彿是個小宮殿,號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保護的遺產,我們中華兒女得繼續把這崑曲傳承下去。

今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步入崑曲博物館的大門,只見一座座宮殿映入我們的眼簾,導遊介紹到:這些宮殿內的任何一樣遺產都各不相同,但裏面的東西都與崑曲有關。”說着,便帶着我們進入了其中的一座。到了那兒,首先見到的一個人物石雕,再仔細看一下人物介紹,原來就是創造出崑曲的先人啊!他可真了不起,把那一句句平常語言經過他的磨合,就變成了一句句動聽的戲曲。

我們跟着導遊的步伐,到了一個像冰激凌的宮殿那兒,那裏最有趣!我們剛到那兒的時候,看到了7套用金或玉鑲邊的石桌石椅,和那個冰激凌樣子的宮殿,我們就坐了一會兒,正要立足去參觀下一個景點的時候,導遊叫住了我們,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個像冰激凌一樣的宮殿是做什麼的嗎?”我們一齊應聲回答到:“唱崑曲用的舞臺。”“那你們知道中間漩渦的是什麼嗎?”“不知道。”我們回答。導遊給我們做了詳細的回答。我們才知道這漩渦是用來擴大聲音的,因爲古代沒有擴音器,但古代聰明的勞動人民發現了這樣的形狀可以擴大聲音。這樣聲音就可以傳到100裏內了。

老師又帶我們參觀面具、樂器、服飾等我就不多介紹了,這些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機會你們可以去參觀參觀,從中也可以學到很多古代的文學哦。

崑曲博物館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