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通用48篇)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通用4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通用48篇)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糉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窗外傳來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又是端午節了。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早早地泡好黃米和糯米,給我們包各種各樣的糉子。有的是帶紅棗的,有的是帶葡萄乾的,還有的是帶肉的。我喜歡吃帶紅棗的糉子。每每吃着甜甜的糉子,媽媽都會給我們講吃糉子的'來歷。

從前有位楚國人叫屈原,他很愛他的國家。在他被流放到湘、沅等地時,聽到楚國滅亡的消息時,悲憤交加,誓死不做亡國奴,投江自盡。老百姓爲了屈原的屍體不被江中的魚蝦吃咬,就往江中投食物,餵飽小魚小蝦。發展到後來人們就吃糉子繼紀念屈原。

在端午節那天,除了吃糉子,有的地方還舉行賽龍舟、喝雄黃灑等活動。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我愛着這樣一個充滿愛國情懷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經常會吃糉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如果生活在南方還可以划龍舟。

說起端午節,就讓我不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選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卻遭到了反對,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不久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5月5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後,就抱石投汩羅江,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一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了江裏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又有一位老醫師擔心蛟龍水獸會傷害屈原,就拿來議壇雄黃酒倒進水裏。後來人們又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便想出了用竹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於是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糉子,每年的五月初五被人們定爲了端午節。

雖然端午節距今已有千年,可任時間如何的流轉我們都要時刻銘記這段歷史,並把它傳承下去。爲的是紀念已故的屈原,歌頌他的愛國情懷,汨羅江一躍,他選擇與國家共存亡。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

我家鄉的端午節很講究。包糉子,宗葉有要求,鮮竹葉;綠色綠色;散發着淡淡的香味。端午節前一天下午,所有的原料都準備好了,白糯米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早就泡好了,或者切好的五花肉塊早就浸滿了食材。五月初五的早上,勤勞的女主炒糯米,用一些新鮮的糉子葉把糯米包起來,放入各種食材,用靈巧的手左右摺疊,然後用繩子一層一層的包起來。不久,一個精緻的糉子誕生了。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滿屋糉子香就可以吃了。鍋煮開了,揭開蓋子,屋子裏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

吃完糉子,我來到河邊看龍舟比賽。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準備出發,所有的'隊員都摩拳擦掌,彷彿一定會贏。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選手更緊張,都屏息凝視着河水。在裁判的命令下,龍舟像箭一樣向前飛去。突然,河上的鼓聲震耳欲聾。快看!那些龍舟多棒啊!就像winner凱旋歸來。抓手穿着紅色夾克、藍色夾克、黃色夾克、白色夾克和綠色夾克.頭上綁着一塊白布,上面寫着——“奮鬥!奮鬥!努力!克服困難!”他們和軍隊一樣強大。“加油!加油!”隨着人們的呼喊和歡呼,伴隨着響徹天空的鼓聲和鑼聲,龍舟大師們正鬥志昂揚,奮力揮舞着他們的船,奔向對岸。真是一場龍舟賽,百場戰役。

多麼難忘的節日啊!鼓舞人心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5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每當五月初五就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其中的最愛,是吃糉子,我吃到很多的餡,有蛋黃的有五香肉的,還有棗子味的,特別好吃,我最愛吃到是蛋黃味的。

每年過端午節,老師都要給我上一課,無非是端午節有多少個名字,它是這麼來的。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糉子節、龍舟節、詩人節、地臘節、重五節、天中節、男兒節、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相傳這些習俗是爲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奶奶還會用五種顏色的絨線系在我手腕、腳腕、脖子上,說是爲我保安康。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不僅僅是因爲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糉子,還因爲通過過節,讓我受到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觸景生情吧!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6

去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去婁底一大橋觀看了龍舟賽。

來到現場,眼前的一切讓我驚呆了,只見人山人海,要找適當的位置觀看,作爲小朋友的我談何容易!沒辦法,我只好東擠西鑽,位置沒找着,卻被擠得滿頭大汗。最後,還是爸爸想到一個好辦法,把我一把抱過來,騎在他肩上,纔看到划船比賽。

比賽九點準時開始,龍舟在各自規定的線路中做準備,我清楚地看到龍舟前頭的龍頭特別神氣,打鼓和敲鑼的漢子筆直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隊員們分坐在龍舟的兩邊,舵手隨時等待裁判的一聲令下:

“乒乓”裁判的號令響了,壯漢們猛地敲響了鑼鼓,隊員們有勁的雙手整齊劃一地撥動船槳,只見龍舟飛速向前猛進,這時河面上的鑼鼓聲,河岸上的加油吶喊聲,小孩的歡笑聲響成一片,整個河面都沸騰了,真是樂煞人!

不知不覺已是下午四點,比賽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由來。原來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

回到家,外婆早已將一桌豐盛的節日餐準備好了。首先外婆將一個剝好的糉子遞給我說:“小公主,這個是外婆專門爲你包的,你一定喜歡,快吃吧!”我接過糉子,那個美味啊,至今難以忘懷!

今年的端午節即將來臨,觀龍舟,吃糉子指日可待了。好高興啊!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7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爲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說,吃糉子就是爲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牀,穿好衣服準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着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着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說:“好好好,我先帶你去遊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遊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爲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牀,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衝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着,我們走出了遊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裏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8

“五月五,是端午。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去買糉子。老遠的,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饞得口水直流,巴不得立馬買幾個糉子解解饞。

超市裏的糉子品種齊全,大小不一。有棗子糉、赤豆糉、肉糉。大的足有一斤重,小的大約只有二兩吧,個個都是棱形,綁成一串。

媽媽挑了幾個又肥又大的糉子。回到家,我用剪刀剪開扎着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片竹葉。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呈現在我的.眼前,只見那糉子黑紅黑紅的,下面點綴着黑色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

糉子飄着陣陣濃香,還沒動口,我就陶醉了,俗話說:“鳥爲食死。”我就做一隻鳥吧,不管糉子燙不燙得死我,我伸嘴朝那糉子狠狠地咬了一口,真是滿嘴生香,味道妙哉妙哉。

我像餓漢撲在麪包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三下五去二,糉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我又叫媽媽給我拿一個糉子,媽媽看見我,撲哧地一聲,笑得糯米都噴了出來。看見媽媽笑成那個樣子,我心裏猜出了幾分,我趕緊去照鏡子,只見糉子把我塗成一個“大花臉”,要演京劇都不用化妝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大飽口福,真快樂啊!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9

我喜歡春節,喜歡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喜歡元宵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要吃糉子、驢打滾、雞蛋等等。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把桃枝,艾草插在門上。我國南方卻是用賽龍舟活動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投江而死,爲了不讓小魚小蝦吃了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所以要舉行賽龍舟活動以示懷念。

我盼啊盼,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了牀,問: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包糉子啊?媽媽說:一會兒咱們就包。媽媽把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糉葉拿了出來,開始包了起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着3、4片糉葉一個挨着一個,不留一點兒縫隙的包着,先鋪平,再摺疊,然後用手舀一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把糯米鋪平、捲上,最後用綵帶捆起來。這時奶奶把壓力鍋放好水也準備好了,把糉子均勻地擺到鍋裏,蓋上鍋蓋,大約蒸了30分鐘左右,鍋裏便飄出了香味,連左鄰右舍的鄰居都可以聞到。我盼了好久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就剝開,糉子一下子就把我的手粘住了,我就跑進廚房,拿了點糖,就開始用糉子蘸糖,美美的吃了起來。啊!太好吃了,我們在家裏團團圓圓地享受着節日的美好和美食的快樂,最後我不由得感慨到,過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愛這個節日,也更愛我們的國家。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0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民間傳統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相傳兩千多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沉,後人爲紀念他,把這天定位節日,各地有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

認識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就要完成第一個任務“包糉子”。媽媽手把手地告訴、指導我說:“用一片寬大的綠葉用手裹成一個小漏斗,只不過漏縫兒。在輕輕地抓一些黑米放在葉子中裹成五角形。抓米時,注意不要放太多, 因爲煮時一顆顆米粒們都要伸開懶腰,如果放米太多的一個個小米粒們都會頑皮地伸開懶腰,把“衣服”撐破。不一會,一鍋完美的稀粥呈現在你的眼前。總之,不要放太多的米,適當加一些紅棗,用線繫緊,一個小糉子就OK了!”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天津特有的`物品——老虎搭連兒。用一根線把精緻、可愛的小老虎美麗的蝴蝶結、金光閃閃的小元寶、紅辣椒、掃把、簸箕按順序穿在線上用小釦子結尾。寓意着健康、美麗、財富、勤勞…這一串串老虎搭連兒承載着長輩們對下一代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們都把它別在衣物上。

天津的節日,都能引出一個個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事物的憧憬、嚮往。表現了天津人的開朗、闊達。我自豪,我出生在天津,天津一個習俗之鄉,一個繁華之地……我愛天津,我更深愛着這個歷史大寶庫!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1

“太好了!太好了!”我邊拍手,邊歡呼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每年這個時候,我都能吃到姥姥包的又軟又香的糉子。

姥姥早早地買來一大袋米和一捆糉子葉,姥姥開始包糉子了,先把糉子葉煮一下,然後把大米、蜜棗放到葉子上,接着哪一跟糉葉包住它們,再用先把糉子系得結結實實的,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蒸,我盼望着早點吃到香噴噴的糉子!

不一會兒工夫,從鍋裏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清香,姥姥告訴我:“糉子熟了!”她掀開鍋蓋,小心翼翼地拿出來糉子,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線,晶瑩剔透的`迷離像一顆顆小珍珠。咬上一口,美味無比,我邊吃邊說:“姥姥這個糉子真是太給力了!”姥姥聽了,美滋滋地笑了起來,臉上笑得像一朵花。

這時,媽媽輕聲地說:“孩子,別光顧着吃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我立刻停了下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媽媽語重心長地說:“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我國漢族人民傳統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他投汨羅江後,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我邊聽邊點頭,聽的如癡如醉。

這個端午節很有意義,因爲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糉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真是受益匪淺啊。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2

今天是端午節,人們都吃糉子,糉子還有許多種餡兒呢。有豆沙的、紅棗的、八寶粥的……

據說,屈原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農曆五月初五,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了。百姓們自從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划船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什麼也沒撈到,人們就劃龍船、扔糉子,引開魚蝦,以免傷害屈原的屍體。有的還把艾草點燃,薰走害蟲。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多,畫“王子”、賽詩、演唱等等。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糉子,糉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層層竹葉,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糉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每家每戶包糉子,來到江邊把糉子都扔進了江裏,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糉子分爲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糉,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糉。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有的地方還要組織划龍舟比賽等等活動,我問爸爸:爲什麼要包糉子划龍舟呢?

爸爸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將糉子丟進江中,同時,划龍舟敲鑼鼓可以驚走蛟龍,就這樣,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

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3

很小的時候就盼着端午節了。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米粒煮黃了,上面蓋着紅豆泥或紅棗。米飯有些透明,呈現出一些微紅的顏色,四角倔強地翹起來,很可愛。糉子的葉子上都是水,還有點米味。一口咬下去放在糉子上,會充滿米香。再咬一口,就會看到一個暗紅色的餡。餡是甜的,加上米飯,這種甜不膩;米飯泡出棗子或豆沙的甜味,味道也不一樣。

我經常滿嘴“小鬍子”吃飯,媽媽笑我就是“大臉貓”。但是我不介意。我笑了笑,用舌頭舔了舔米飯,銜着一口就去找外婆。

奶奶會微笑着看着我,在牀前慢慢移動,從枕頭旁邊的縫紉籃裏拿出一些香包。那時候外婆只是我孫子的孩子,特別珍惜,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五六個香包。這些香包五花八門,在我的'記憶裏,好像沒有一樣東西像它們一樣。奶奶當時技術很好,會做很多種圖案。有鹿、老虎、蛇、壁虎;還有日月星辰;還有一些花草和心形的。不管他做什麼,他就像一樣。他雖然不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差。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香囊的味道,但它無疑是我當時最好的點綴。就像炒作一樣。姨媽看着我,笑我誇。我不管她說什麼,但我還是“佩服自己”,當着我媽的面去玩了。

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度過了一個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表哥七歲,外婆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囊的加持,我依然日復一日安穩的長大。但是有時候心裏很空虛,越接近端午節越是如此。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4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有許多起源和傳說,最有影響的一點是紀念屈原。

根據《史記》《屈原賈生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育才賦民,使致富,堅持聯合反秦,遭到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逐出首都,流放到袁和湖南流域。流亡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叫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京都、楚國。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鉅作《懷沙》後,投身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涌向汨羅江祭奠屈原。漁民們划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掉進河裏,說如果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一個老大夫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打暈龍水獸,免得傷了屈大夫。後來,由於擔心飯糰會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在大米周圍包裹彩色絲綢,並將其發育成棕色種子的想法。

後來,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5

一年中的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我總是早上起牀,感受一年中最香的早晨。早晨的空氣特別清新,街上有賣香草的.農民、推車、負擔……他們帶來了很多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蘇、薄荷、燈心草、車輪葉……他們帶來了梔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街上到處都是這些花草的香味

花不到一元,買幾棵香草回來,插在門上,放在窗臺上,買幾朵香花,養在花瓶裏,一口氣香氣四溢,精神飽滿。每個家庭都是這樣。你走在院子和走廊裏,充滿濃郁的艾草味和菖蒲味,聞起來不夠……

街上巷子裏賣香囊的攤子也經常停下來。香囊縫製精巧,造型奇特。你買了老鼠,他買了兔子,掛在孩子身上,給了孩子很多美好的想法。

家家的糉子很香。大大小小的糉子,各種味道的糉子一籠一籠地出鍋,那種香味真的很有魅力。剝蜂蜜,滿嘴甜蜜流動。

在鼻子、耳朵、額頭上塗上雄黃酒。因爲有特殊的意義,那雄黃、蒜泡的酒在這個節日也不再討厭,好像也變成了酒精酒。

一切,都因爲這個節日而美麗。這是一個香氣四溢的節日,不僅空氣中流淌着香氣,似乎連人和各種事物都香起來了。

這是大詩人屈原給我們帶來的節日,這是早上喝早露,讚美香草,清潔志廉的屈原給我們帶來的節日,這是拒絕邪毒,崇尚清潔的節日,這是香氣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6

今天,輕風習習。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早上,我興高采烈地來到江邊。哇!氣魄洶洶的龍舟停在江邊,人們爭先恐後地爬上龍舟,只聽發令槍“嘭”地一聲響,一條條龍舟立刻以離弦之箭的速度衝了出去。你看,甲組挺直腰喊着他們的口號:“人心齊,泰山移。人心齊,泰山移……”他們的口號夾着連綿不中斷的'掌聲與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在空中迴盪。

很快,乙組就超越了甲組,甲組不甘示弱,更加團結地划着。不一會兒,甲組就又繞到了乙組的前面,反敗爲勝了!甲組隊員高興得似乎只獅子,其他組的隊員卻沒精打采地走了。

划龍舟比賽結束了,當然要給各組隊員提供一些美食嘍。於是,各組隊員便舉辦了一個“糉子美食比賽”,可以現場報名。我心想:那麼好的比賽,怎能少了我這大名鼎鼎廚師呢?於是,我便決心信念滿滿地報了名。

我先預備材料:糉葉、糯米、肉……包呀,包呀——終於包完了!接下來是蒸煮,最後出鍋!我拿着托盤把糉子送去給隊長們,甲組隊長看看面前的糉子,哇!有的糉子似乎小貓,有的似乎小狗,還有的似乎兔子。他順手拿起一個,去皮後兒風捲殘雲地吃了起來。啊?他居然越吃越想吃!幾個隊的隊長商量了一下,都給我評了10分。我就這樣拿了金牌,還得了“給力糉”的稱號。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五月初五大家都會賽龍舟,吃糉子,很是熱鬧。

說起端午節它還有一段來歷呢!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盡力輔助君王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的屍體,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記得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早早地買來了糉子葉、糉子米、糉子繩,教我包糉子,我包了好半天,也沒有包好,但我永不放棄,終於在奶奶耐心的講解示範下,學會了包糉子,雖然包的不好看,但我也高興的跳了起來。之後,奶奶忙碌着給我們煮糉子,我就焦急的等待着。糉子熟了,香噴噴的,我迫不及待的吃了第一個,又吃第二個要不是肚子容量太小,我還要吃更多呢。吃完糉子,我們一家人又到黃台山公園去玩,也劃劃船,就代表是賽龍舟了,特別好玩。這一天過的真快,我還有點意猶未盡呢。奶奶說:“沒關係,明年的端午節咱們還來玩兒。”於是我開始了我的企盼。

這不,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再過幾天又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啊,端午節,你快點到來吧!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8

“喲,張欣,你的脖子上掛的是什麼呀?”李怡好奇地問。

“李怡。你知道嗎?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瞧。我掛在脖子上的是長命縷,也是用五種顏色的絲線編成的,分別是紅、黃、藍、白、黑,代表着長命百歲。”張欣娓娓道來,又順手一指,說:“你看,那個小朋友脖子上也戴了個長命縷。”

聽了張欣的介紹,李怡恍然大悟了:“哦,那有沒有和端午節相關的傳說呢?”李怡好奇地問。

“有,你聽說過屈原嗎?”

“聽說過,他是有名的愛國詩人呢!”李怡敬佩地說。

“事情就要從屈原說起,”張欣惋惜地說:“當時一片混亂,屈原不願意看到自己心愛的國家是這樣的局面就投河了。後來人們的`龍舟競渡就是爲了撈救屈原,端午節往江河裏扔糉子是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

“還有什麼習俗嗎?”李怡又繼續刨根問底。

“吃糉子肯定是的,還有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呢!”張欣如數家珍。

“哇。張欣,你知道的可真多。對了,運河上今天有賽龍舟,我們一起去看吧。”她倆拉着手,蹦蹦跳跳往前跑,身後留下了一串兒歌:“五月五,是端羊,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19

端午節到了,奶奶和媽媽準備包糉子。媽媽買來糉葉,糯米、一個一個的開始包起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啊?”

媽媽說:“寶貝,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每個節氣都會有歷史的哦!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出聯齊抗秦,遭到當時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得知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出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哦!原來端午節還隱含有這樣一個悽美的故事啊!

我不禁驚歎到!恩,我們大功告成,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不一會兒,就聞到一股清香味。糉子熟了,真香啊!吃完後和弟弟進行故事比賽,我就把媽媽講給我的'編寫成故事講給爺爺奶奶聽,爺爺奶奶都高興的拍手。我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早早到來,明年我就可以自己包糉子啦。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0

端午——糉子,雞蛋,扎五彩線,再買個香包掛脖子上,香飄萬里。如今上小學的女兒亦如兒時的我,扎着美美的五彩線,四處吵嚷着跟人家頂雞蛋,被記憶之門悄然打開,顯露出溫馨如昨,甜美似夢的一頁。

睡夢的女兒,似乎感覺有人在動她的'小胳膊與腳腕,睜眼一看,胳膊腕與腳腕裏,被拴了一根細細花花的五彩繩,有豔麗的大紅,有清澈的湛藍,有豐收的金黃,還有丁香的淡紫,與純白的絲線交織在一起——這繩兒據說能辟邪,小孩要從初一一直扎着它,直到端午後的第一場雨,把它扔在低處水窪裏,就能驅蟲趕蚊,驚嚇草蛇,消災避難,逢凶化吉。端午當天在買一個香草荷包別在女兒的衣襟上點綴,走路時,猶如香袋一般,隨風發出股股幽香;掛在家裏是擺設,散發出的香味能充盈大半個屋子。

在女兒幼小的世界裏她膚淺的認爲端午就是吃糉子的節日。談起端午,還真要追溯到2200多年前,那一年的農曆五月五日,屈原懷着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汨羅江自盡。人們追到洞庭湖,就包了糉子,投到江裏去祭奠屈原。在一個節日裏去重溫、體味屈原的品格,不由心生敬畏。中華民族文化燦爛、博大精深,聞香吃糉的節日裏也帶着女兒去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若說五彩繩、香草荷包是以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兒時端午,那麼遍插艾葉吃香糉,則是一種味覺與物質的享受,一種民俗文化與傳統飲食的發揚。端午,不僅僅是對偉大詩人屈原的一次深切懷念,更是家人團聚,糉香情濃的相伴相守。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1

在我的鄉有許多風俗如:臘八節吃臘八粥,元宵節要吃湯圓,除夕要掛燈籠、放鞭炮、貼春聯、貼福字,要吃月餅當然還有很多,但我最喜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一般分爲三個部分,一個是包糉子,一個是吃糉子,還有一個是觀看賽龍舟。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準備玉米葉、糯米、蜜棗、紅豆沙、線。首先把糯米和玉米葉清洗乾淨,然後分別放入兩個乾淨的盆中,人們又準備了一個勺子爲的是在包糉子的時候盛糯米和紅豆沙更方便衛生一些。 所有的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了,人們開始包糉子,先把玉米葉弄出一個像甜筒一樣的形狀然後再向甜筒中放入少許糯米,然後放入蜜棗、紅豆沙(作爲它的夾層)。放好以後再放一些糯米,把放好的餡料蓋住,用多餘部分的玉米葉封口,封好以後用線繞封好的三角玉米葉圍上幾圈,再打個結,第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手巧的人們手不停的動着,發出有節奏的,不一會糉子就全做好了。 人們把已經包好的糉子放入了鍋中,蓋上了鍋蓋,準備蒸糉子。 現在人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人們簇擁在一起,臉上寫滿了。選手們個個神彩飛揚,身強力壯,當槍聲響起的'時候場面更是的不得了。龍舟上的鼓手鼓足了勁雙手拿着鼓錘有節奏的打着鼓爲隊友加油,劃舟選手真叫一個一鼓作氣,配合的十分默氣,突然隨着現場一陣接一陣的掌聲中冠軍誕生了,現場隨即爆發出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正好,這時糉子也好了,人們美滋滋地品嚐着的成果。 我最喜歡熱鬧的端午節了,你們呢?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2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看到這詩句,我彷彿是聞到了糉子的香氣。正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傳統的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沉痛的來歷呢: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到這一天,可以說是香氣撲滿整個鎮子。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都做起糉子來。在這一天,我會到奶奶家裏去吃糉子。

來到奶奶家,香氣就撲面而來。只見有許多種糉葉、糯米、餡料,以及包好的糉子。奶奶嫺熟地包完一個又一個。我也試試看,先拿兩片糉葉,繞着一個頂點旋轉,成一個棱角。接着舀兩勺糯米,放在餡上,再用糯米填滿,呈一個圓錐樣的,最後用繩子一綁牢,就好了。我有模有樣地又包了幾個,放入鍋中,就等它出爐了。經過漫長的等待,對於我這個“吃貨”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糉葉,細細的品嚐一口,軟軟的、膩膩的,這真是人間美味啊!之後,我又狼吞虎嚥的吃了好幾個,這正是自己動手換來的。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說,它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期待端午,期待我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燦爛的日子。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3

“咚咚咚咚……”忽然從湖中傳來了驚天動地的鼓聲,我好奇地往聲音傳來的地方跑過去。

走到半路便看見文峯塔腳下湖中的賽道每條賽道的分界線上都有串在一起的許多彩色氣球,每條賽道的起點都有一條“龍”,而且每一條“龍”上都有駕馭它的使者。這不就是“驅龍者”嗎?突然一聲鑼鼓響,所有的'“龍”一躍而起你追我趕的向終點駛去,不過一會兒,就只能看見“龍尾”了。

緩過神來才發現身後有一大堆人圍在一起,我混進人羣,看到一隻龐大的“金龍”正表演着,“龍”是由三個人組成的,是它們披上了“龍皮”,戴上了沉重的“龍頭”爲市民們表演,這時,另一隻有着鋒利的爪牙的“黑龍”也騰雲駕霧地上臺了。“金龍”看見它上臺就衝上去。我以爲還以爲它們是見到夥伴要親熱一會兒,然而它們竟直接白刃相接了,看形勢大有不爭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的樣子。

正沉醉於激烈的比賽時,旁邊小女孩找媽媽要糉子吃的聲音把我從那比賽中拉了回來,哦!看我這記性,原來今天是端午節!,我說怎麼一會兒龍舟一會兒龍賽呢?哈哈哈,端午節除了舞龍還有各種口味的糉子呢,正想着我最愛的豆沙糉,發現手上一溼,口水都出來了呢?

我喜歡端午節,有“龍”可看,有“糉”可吃。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端午節嗎?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4

山西端午節習俗:飲雄黃酒

飲雄黃酒,也是山西民間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其來歷與吃糉子有相似之處,主要用於防病和祛毒。中藥典籍記載,“五月五日飲菖蒲、雄黃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雄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解毒、殺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爲藥材,有鎮靜、安神之功能,並具芳香氣味,可做香料。在端午節以前,民間要用菖蒲根和雄黃泡酒,曝曬在太陽下面,以備節日飲用。山西民間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的諺語。節日期間,成年人除飲雄黃酒外,還要在七竅之處塗抹一點。小孩子不飲酒,做母親的則要用筷子蘸酒,點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臍等處。歷代相傳,說是可以闢瘟和驅除蛇、蠍、蜈蚣、蚰蜒等五毒蟲害。

山西端午節習俗:運城蒸虎饃迎端午

端午節來臨,山西省晉南運城一帶的居民有蒸老虎饃迎端午的民間習俗。頗具當地特色的`虎饃代表人們敬奉祖先、祈禱平安吉祥的心願。

山西端午節習俗:解州男女戴艾葉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爲“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爲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爲“白團”,與糉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5

大家肯定都知道端午節吧。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就會包好吃的糉子,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等糉子煮好了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剝開糉子葉,聞到一股香味,裏面用江米包着的蜜棗,像一顆亮晶晶的紅寶石。一盤糉子放到了桌子上,那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好極了。因爲奶奶總是包許多糉子,送給親戚吃。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爲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等習俗。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爲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聽奶奶說,賽龍舟是爲了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6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糉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糉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新採來的`糉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糉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糉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糉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糉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爲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糉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7

我國傳統節日中,有辭舊迎新的春節,有團圓賞月的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吃到美味糉子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那天上午,我和媽媽一起去看望姥姥。還沒進門,就聞到了香噴噴的糉子味。我趕緊跑到廚房問姥姥:“這包的是什麼餡的糉子呀?”姥姥眯着眼睛說:“這是你最愛吃的甜棗糉!”我聽了一蹦三尺高,開心地喊道:“太好了!可以吃到美味的`甜棗糉子。”

糉子一出鍋,一股糉香味就撲鼻而來。我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個放進盤裏,解開糉葉,那晶瑩剔透的小東西讓我饞涎欲滴,我嚐了一口,果然甜滑爽口。

吃完午飯,姥姥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我全神貫注地聽着。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當地的百姓和皇上都很喜歡他,可是宮裏的大臣們卻不喜歡他,於是就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長了,皇上也信以爲真,開始疏遠屈原。後來秦國把楚國滅了,屈原知道後,傷心欲絕,縱身跳進了汨羅江。百姓們知道這個消息,很是感動,就自發包糉子扔河裏讓魚蝦吃,希望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

姥姥還告訴我,喝雄黃酒、戴香包、划龍舟都是端午節的習俗。其中喝雄黃酒和戴香包是爲了絕災,但是喝雄黃酒對身體不好,人們就把雄黃酒抹在身上,或者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塗個“王”字。還有端午節前夕,人們把在山上採到的艾蒿插在門上,這也是爲了避邪。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屈原以身殉國的精神令人感動,我以後也要向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8

端午節快到了,大街小巷都飄着糉子的香味,艾草的清香。

糉子的形狀千姿百態有菱形的、三角形的、五角星的、虎頭形的,糉子的餡也各種各樣,有黃豆餡、紅豆餡、黑豆餡和紅豆餡,還有大慄餡······真是應有盡有。

早上,奶奶早早地起了牀,來包糉子,奶奶先把肉餡給煮熟了,然後把棕繩拔成一根根細細的繩子把這些棕繩系在一起,放進鍋裏煮,又把糉葉放進水裏洗乾淨忙地不可開交,做完這些事,就開始包糉子,只聽見奶奶叫了一聲:“開始包糉子啦!”我們幾個孩子就圍過去看奶奶包糉子,只見奶奶拿起兩張棕葉,拼成一個畚斗形,然後把糯米和餡放進棕葉裏再把外面包起來。就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成了。我嚷着奶奶讓我也包一個糉子,奶奶同意了。

我拿來兩片樹葉,照奶奶的樣子包起糉子來,可是,畚斗怎樣也包不起來,奶奶看我包不起來,就幫我做了一個畚斗,我把糯米和餡放進棕葉裏,結果,糯米和餡黏在了一起,往臉上一碰,呀,臉上全是糯米,奶奶哭笑不得,最後,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做了一個,但是三不像,奶奶把包好的棕煮了起來,過了兩個小時後,小院裏迷漫着淡淡的棕香,我們圍着糉子吃了起來,真好吃,奶奶還讓我端給鄰居家的叔叔嬸嬸幾個糉子。

大家笑着品嚐着糉子,那笑傳遞着我們濃濃的鄉情。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29

在時間的催促下,五月靜靜地走了,六月悄悄地來了。六一的木偶戲已經成爲過去,端午的糉子又給大家增添了許多的歡樂。端午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他的由來和屈原緊緊相連。據說,當時屈原跳到汨羅江,以死酬志,以死報國,人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到江中。

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投江殉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各地的人們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糉子、賽龍舟,各有特色。我國江漢平原會吃黃鱔;甘肅會吃麪扇子;南昌吃茶蛋;朝鮮族吃打糕;晉江要吃煎堆;溫州人民吃薄餅;鄒平縣日照時要給小孩纏七色線,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時扔在雨水裏;長江流域的人要喝雄黃酒……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親手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翠綠的竹葉,紅紅的絲線一拴,一個尖尖的糉子就成形了。不過看我說得容易,做起來那可是很難的呢,連媽媽都還只是個學徒,我就更沒有動手的份了。

我只用焦急地等待它從鍋裏撈出上桌的'過程——爸爸總是怕我被燙,將我趕出廚房;外公會細心地幫我剝去那綠綠的外衣……雪白的、黏黏的糉子,帶着淡淡的竹葉的清香,熱氣從糉尖飄散開來,粘上粒粒白糖——這件原滋原味的藝術品就可以進肚了。我喜歡這個節日,當然,包括任何一個節日,它都成爲我們一家人休閒團聚的好時光。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0

今天是端午節,以前學校都是包糉子,但考慮到一二年級的低齡小朋友,所以這次學校降低了難度改成“做香包”。

晚自習的時候,袁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香料,還分別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香包,我領了一個繡着龍、鳳、花的粉色香包,我們領好了香包以後,袁老師便帶着我們上了德林山上去裝香包。

到了德林山上,袁老師安排我們找幾個夥伴,分組進行裝香包。終於輪到我們組了,我身邊的幾個同伴如狼似虎般地跑了上去,七手八腳地抓起香料就往香包裏塞。而我想:我一定要做一個淑女的代表,動作一定要優美,我用蘭花指撿了一點香料,放入箱袋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把香袋裝滿,仔細一看才發現的,有茉莉花、合歡花、艾草……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結打好,最後把裝香料的袋子放進香包裏,這樣香包就完成了。

回到教室,袁老師又給我們塗雄黃,我們都在袁老師面前排隊。到我的時候,袁老師先用棉籤在我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再在我的`耳朵後面也塗了一點雄黃,我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只要曉得是辟邪的就好了。不過,似乎男生們有點不懂這一系列的寓意,反而當成兒戲,有的要寫個“帥”字,有的要寫個“美”字,甚至還有人要寫個“渣”字。唉!我看我們班的男生真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這一次的端午節活動,我覺得既雅緻還很有趣呢!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1

端午節,划龍舟、做香包、吃糉子。家家戶戶開開心心過端午。

————題記

今天是美好而且充滿歡聲笑語的一天,今天雖然不是端午節,但是今天歡聚一堂,一起來過端午。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做香包、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然而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就是做香包和喝雄黃酒。

香包:是一種用來辟邪的物品,裏面有許多古老的草藥,比如:艾草,驅蚊草,合歡花,茉莉花等。當然香包之中一定都是香香的,所以,一定少不了我們廣元市的市花——桂花。

我們來到了德林山上,袁老師讓我們坐在凳子上,她按順序來叫人,我由於太開心所以換了好幾次座位卻還沒有包成,終於輪到我的時候,我一看見這麼多的香料想拿,又不能拿太多,我太難選擇了。

我將艾草、驅蚊草、桂花等草藥一同放進香包裏,做好了香包以後,聞了聞,嗯嗯,一股艾草味的濃香迎面而來,我太喜歡自己的`製作了。

香包做好之後,我們又回到教室裏,老師端來了一杯黃黃的液體,沒錯,那就是雄黃酒。老師將雄黃酒端在手上“挨家挨戶的敲門”給我們頭上寫字。有寫“王”的、有寫“龍”的、有寫“帥”的,有寫“美”的。

我既喜歡去年的包糉子。也喜歡今年的做香包,更期待每個端午都與衆不同!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2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每次聽到了這首童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你知道嗎?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公元前278年,屈原因爲愛國,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看着平民百姓受到迫害,自己卻無能爲力,他就跳到汨羅江而死。人們乘船去打撈他,在江裏扔去糉子,後來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了。爲了紀念他,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成爲了端午節。

前幾天,我們過端午節,我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問媽媽:“包糉子難嗎?”媽媽說:“不難。”媽媽給了我一些材料,有蘆葦葉,糯米,大肉,豆沙,紅棗。我開始包糉子了,可是我一包,糯米就從糉葉裏面漏了,我接連試了幾次,可是都沒有成功,我問媽媽:“你是怎麼包的?”媽媽說:“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材料,用線綁好,就行了。”

我按照媽媽說的.,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和大棗,拿出棉線一綁,四角糉子就包好了,過了很久,我才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那米香,葉香,大棗的香一起進去口腔,好吃極了,我自豪地說:“媽媽,我們兩個包的每一個糉子都很好吃。”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爲可以吃糉子,還學會了包糉子。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3

端午節,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賽龍舟!

這一天,綦江沿岸早已人山人海,四周都是開着的小店。面對這條繁忙擁擠的河流,我很苦惱:“我這麼矮,怎麼能看得見呢?”幸運的是,我唰的一聲鑽進了第二排,其他人都沒看。比賽即將開始,所有的`運動員都在磨刀霍霍,擦擦手,異常興奮。

“砰”發令槍開了,每條船都像箭一樣衝了出去。站在一邊加油也沒關係,就像斷了喉嚨一樣。我看到他們的血管隱現,就像你在玩遊戲。船上的人也很團結,動作一樣。每個船員都儘可能用力划槳,手上的肌肉越來越大。船上的鼓手也很用力地敲鼓。鼓聲越來越大,看的人越來越多。人的心情隨船而變。

第一個領導者出現了,綠色團隊,其成員的臉像西紅柿一樣紅。沒過多久,他們就被遠遠地拋在了一邊。他們並不以領先爲榮。時間久了,紅隊追上了他們,他們兩個隊互不退讓,讓我想起了兩條龍打架。誰會死?我還不知道。觀衆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兩隊很難區分高低。速度有快有慢,不可預測。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紅隊和綠隊誰會奪冠?綠隊騎得快,紅隊也不甘示弱。最後冠軍被綠隊拿下。他們高興地跳上跳下,互相擁抱。我也爲他們感到驕傲。

在這場熱鬧的比賽中,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場龍舟賽真的很有趣。明年再看。綠隊明年會是冠軍嗎?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4

農曆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糉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後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裏,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裏。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裏,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糉子就做好了!

儘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糉子之後,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裏,翻動着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能爲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糉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裏。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是爲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5

“糉子香,香廚香,艾葉香,香屋香,桃枝插在大門上,往外看。這裏端陽,那裏端陽,處處端陽。”

端午節一大早,我媽帶我上山拉艾葉折桃枝。我問我媽媽爲什麼去得這麼早。五點之前,我媽說要拔掉沾了露水的艾葉。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了。然後習俗,哦,我恍然大悟。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能聞到艾葉的清新香味。我發現路邊的艾草葉子不高,大概三十釐米長,葉子有點白,葉子上有晶瑩的露珠。我和我媽繼續往深山裏走,看到好多人回來玩艾葉,纔看到他們手裏拿着一大捆一米多長的'艾葉和桃枝,唱着歌往山下走。

這時,我們已經爬到半山腰,只看到前面有一朵大黃花,山路兩旁都是黃花,前面的路也是。一看到邊上,一陣風吹來,黃花搖頭晃腦,彷彿在合唱,黃花裏有小白花。我媽說是小野菊。遠處有一片桃樹林。花兒雖然沒了,綠葉在風中搖曳,依然很美。

我們欣賞了美景,拔了艾草,打算回家準備早餐。

當我到達市場時,我看到許多人在賣糉子,一些在紙管裏,一些在竹籃裏,一些在禮品盒裏,糉子有很多種,包括甜的、蛋黃和肉製成的,看起來很有吸引力。這時,我看到了鄰居的妹妹。她說她媽媽在家包糉子,讓她出來買棗。每個家庭都在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它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我們仍然隆重慶祝這個節日,這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家,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爲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和外婆過來,但是沒有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爲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7

中國有許多傳統佳節。比如:中秋節、春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就是端午節了。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傳說這天愛國詩人屈原聽說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時,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中。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就划着龍舟,在江河上撒糯米。直到現在,一到端午節人們就用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當端午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有豆沙的……我家也不例外。今年端午節我還學會了包糉子呢!首先,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找來兩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上一些糯米,再放上一些花生、蜜棗,接着又放了一層糯米,用筷子攪勻、摺好,最後用繩子捆好。瞧!一個歪歪扭扭,有點出米的糉子就包好了。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我仍然不灰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得有模有樣了。經過我和媽媽半個小時的奮戰後,糉子終於包完了。最後一步,煮糉子。一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我小心翼翼地找到了那個有點歪歪扭扭的糉子,輕輕一咬,呀!真香啊!接着,我把那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完了。媽媽說:“別吃那麼快,會粘着牙的!”我一邊吃糉子,一邊小聲地說:“真好吃,真好吃!”

在中國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爲在那一天我可以吃到自己包的糉子,那真是太開心了!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8

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如果不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的來歷有一個故事呢!古時候有個叫屈原的人,他死在了水中,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去吃他的屍體,便用麪粉做成包子、饅頭,用糯米做成糉子,並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聚集在河邊,把包子、饅頭、糉子丟入水中,端午節變由此而來了!

知道了來歷,那我們再去看看習俗吧!習俗一:喝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以避邪,又能防蛇!習俗二:吃糉子。這就是上面講的屈原的.故事了。習俗三:賽龍舟。原由古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就划船追趕拯救,之後的每年五月五日就以划龍舟紀念了!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區別,我就不一一細數了!對了,你們知道端午節我在幹什麼嗎?告訴你吧,我家端午節會買很多的糉子,媽媽也會買或自己做餈粑,爺爺會對上雄黃酒讓我和弟弟抹一點在額頭和肚臍上,說是可以避邪和不怕蚊子咬,哈哈,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差點忘了,糉子是糯米做的,雖然好吃,但建議你別多吃哦,因爲媽媽說糯米很容易把人吃停食的,要不以後你都不想吃它了!我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每年我都很喜歡過端午,因爲端午有糉子和餈粑吃!

小朋友們,我相信你們也應該和我一樣愛過端午節吧!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39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碰到糉葉,就趕緊縮了回來,只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時,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0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五月五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必須少不了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說起糉子,還有一個傳說呢:古代的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日益衰敗,便投江自殺。人們爭先恐後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卻一無所獲,後來人們米團投入江中餵魚,希望魚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也就成了現在的糉子。糉子是竹葉包成的。裏面的材料是糯米。糉子的品種五花八門——蜜棗餡、板栗陷、紅棗餡、臘肉餡、蛋黃餡,其中的蛋黃餡最令我着迷,美味得讓我垂涎三尺。清香的糯米中包着一個如花蕊般的蛋黃,輕輕咬一口,鹹味夾着清香的味道霎時溢滿口腔,讓人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而糉子也被人們當做禮品送給別人。

糉子的味道自然是沒話說的,那麼龍舟比賽又是怎樣的呢?賽龍舟那天正好下着雨,卻沒影響到人們的好心情。五顏六色的船隻泊在河中,每對船在各自的服裝,都顯得蠢蠢欲動。隨着裁判的.一身令下,幾隻龍舟似離弦的箭衝了出去。岸上站着黑壓壓一片打傘的人,都在加油助威。勇士們奮力划動船槳,動作一致有規律。雨越下越大,都分不清他們臉上是汗還是雨了,敲鼓人也打起十二分精神,使勁敲着鼓,場面分外熱鬧。

每年的端午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糉子,還能瞭解屈原的故事,我真喜歡!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小孩子哼唱這首兒歌時,就是端午節來到之日。

又到了五月初五,本是我最盼望的節日,可這個端午節我過的卻不太快樂。中國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屈原而由來的,但年年過端午都是一種模式——吃糉子。基本端午前吃,端午吃,端午後吃。甚至讓人吃得嘔吐,想一想身邊的人更喜歡過洋節,比如聖誕節。這是爲什麼呢?我在思索最後我總結出了三點:

一是因爲大家沒過過覺得十分好奇。

二是以爲國外的節日形式豐富多彩,在聖誕節讓小孩子會得到禮物。

三是人們都覺得國外什麼都好,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日漸侵蝕着我們的大腦。

所以人們覺得洋節好。但中國的文化歷經千年的沉澱,才演變成爲民族之魂。那怎樣才能讓人們參與進來呢?也許只要把內容在豐富一下,就會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比如在端午節時,在江邊舉行吃糉子比賽,包糉子比賽,尋糉子比賽……可以激發人們來踊躍參加,這樣不但可以讓這種文化承傳下去,還很有趣。

讓我們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下去吧!我相信,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一種相通的味道,屬於中國人的味道,這淡淡的芳香圍繞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身邊,如同糉子一樣綿軟、香甜,又好讓糉子那清香悠遠……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糉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爲米糕,糉子一年裏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糉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糉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糉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着米糕,拿着糉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糉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爲那香甜誘人的米糕着迷。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3

說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到那甜甜的糉子,嘴裏也不由得生出一種甜滋滋的感覺。當然,提起端午,人們還會想起屈原,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他的!

屈原這位愛國詩人可與端午節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至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他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便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自盡。於是百姓們便在這一天來紀念他,端午節便是這樣來的。

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有着很多的習俗,比如吃糉子、繡香包、掛艾草、賽龍舟、戴五毒繩編織的手環等。這些習俗無疑都是紀念屈原和辟邪的。在這些習俗中,最值得我們一講的是那美味的糉子。相傳,當年是因爲人們怕水裏的魚會吃掉屈原的軀體,所以便把米、酒等一些食物投到江中,後來便演變成爲了我們今日所吃的糉子。

南北方吃的糉子各不相同。南方人吃鹹肉餡的糉子,北方人吃甜味的'糉子。糉子的餡的種類多得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光甜味的就有豆沙、菠蘿、葡

萄幹、蜜棗等等。糉子的口感和味道也當然是沒的說了!一口咬下去輕糯香甜,別提有多幸福了!

我愛這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更爲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悲慘遭遇而憤慨!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是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有吃糉子,掛艾葉等習慣,南方還有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的習俗。一到這一天,人們就聚在一起包糉子,吃糉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雖然還有幾天纔到,但我早就想吃香甜可口的糉子了。記得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還和姥姥大姨一起包糉子呢!步驟還比較麻煩,先將糯米洗淨泡上幾個小時,然後把糉葉用熱水燙過洗淨,把糯米,紅棗放入糉葉包好,最後把包好的糉子上鍋蒸熟,等糉葉變了顏色,就熟了。這時,香軟的糉子就出鍋了。

也許我們包糉子的`方法還不算正規,但已經不錯了,吃着我們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也不知今年的端午節怎麼過,我好期待喔。我也從資料上知道有一些地方會在這一天賽龍舟。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是古代楚國人民爲了紀念愛國的賢臣屈原,借划龍舟驅趕江中的魚,並在江中放入糉子,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善良的人們以此來寄託自己對屈原的敬尊和思念。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如今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呢。但在我們北方端午節就顯得比較單調一些,人們在那天或自己包糉子或買做好的糉子,並且在門頭上掛艾葉。以此來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也許是方法不一樣罷了,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願都是一樣的。

我真的盼望端午節快點到來,還有那好吃的糉子。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前一天,老師通知我們第二天班裏要舉行撞蛋比賽,大家聽了都非常興奮。

第二天,我掛上奶奶給我準備的五色蛋袋子,帶了兩個雞蛋,一個鴨蛋來到學校。教室裏熱鬧極了,同學們帶了各種各樣的蛋,有青色的鹹鴨蛋,胖胖的鵝蛋,甚至還有巨大的鴕鳥蛋呢!我看了一眼自己渺小的雞蛋,有點擔憂了。我們先開始小組比賽,勝出的人代表本組跟別的'組再進行角逐。

我原本還有一點信心的,奶奶說,要把雞蛋都包進手裏,漏出一點點頭,這樣既讓蛋更有力氣,又能保護自己的蛋不輕易被別人擊破。我儘量照着做了,可是隻聽到“砰”的一聲,我的蛋一下子就被撞破了。哎,好失望。接着,我的另一個雞蛋和鴨蛋也敗下陣來。既然被淘汰了,我就乾脆化傷心爲食慾,吃起了鹹鴨蛋,好美味啊,哈哈。

每個小組都選出代表後,開始了最終的決賽。我的同桌也閃亮登場了。老師規定,雞蛋和雞蛋撞,鴨蛋和鴨蛋撞。總共八個人開始比賽。我的目光就一直盯着我的同桌。只見他雙手握住蛋的肚子,雙腳前後站立,擺好架勢,然後開始迎接一輪輪挑戰。哇,他真的很有經驗,對手來一個,撞一個破,像一個機器人似的,重複着相同的動作。同學們奮力地分別爲自己組加油助威。最後不出我所料,我的同桌全贏,成爲今年的蛋王!

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撞蛋比賽在大家的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6

比賽正式開始了,只見五條又窄又長的龍舟你追我趕,根本停不下來。每條船都有一個龍頭在前面,威風得不得了。龍頭的嘴巴是張開的,好像在說:“冠軍是我們的!” “龍”的身子是五彩繽紛的,紅的、黃的、藍的、青的……漂亮極了。別看它這麼端莊優雅,如果不小心出了一點小問題,可是非常容易翻船喲。他們每一隊的隊員都穿着自己隊的衣服。有五個隊,每個隊的.顏色都不一樣,分別是紅、綠、黃、藍、橙這五隊。

“咚,咚,咚!”鼓手們發出出戰的號角。啊!觀衆看見紅隊已經遙遙領先。“黃隊加油!”從人羣中冒出一個聲音,其他人也一起喊,頓時人聲鼎沸,加油聲、喝彩聲響聲一片。黃隊聽到了我們的加油聲,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手連忙把船槳握得緊緊的。全體隊員都認真起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以飛快的速度和紅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江面濺起了一片片美麗的水花。紅隊與黃隊的隊員誰也不放鬆警惕。觀衆們全都給他們兩隊加油,今年哪一隊能獲得勝利呢?觀衆們興奮地等待着結果。

比賽已經進入了衝刺階段,紅黃兩隊齊頭並進。難道是兩個冠軍嗎?這時加油聲、喝彩聲、歡呼聲、鑼鼓聲混成一片。紅、黃兩隊不甘示弱,已經把後面的龍舟遠遠甩開了。前面兩隊離終點只剩大約20多米。就在這時,紅隊猛地一加速,水花四濺,濺到了黃隊船員,黃隊慢了下來,紅隊拿下了冠軍,興奮不已。觀衆連忙歡呼起來。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7

端午節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糉葉,摘來的糉葉先在水裏泡個八小時,泡好洗乾淨,上鍋蒸煮三分鐘,這樣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買糉繩,糯米還有餡料,糉繩能讓包好的糉子不散開,糯米作爲糉子的主料,而餡料只是增加糉子的味道罷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動人心的——包糉子。

包糉子可是個"功夫活"。媽媽先示範了一下,她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間夾着一塊瘦臘肉,最後用糯米封頂,折上封口,紮上糉繩,一個臘肉餡的糉子便成了。看完後,我心想:沒想到啊!包糉子那麼簡單。我立刻學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剛準備封口時,糯米調皮的從它的綠衣服上露了出來,再試一次,這下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糉繩的時候,麻煩它又出現了,媽媽細心的教我,總算將一個綠豆餡的糉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包了許多,雖然樣子醜醜的,但裏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來香噴噴的,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下午我走到公園,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碰上。隨着觀衆的增加,隊伍做好準備,"砰"的一聲龍舟出發了,從上游到下游成一個s形,女子隊又九的劃漿總算與男子對並肩同行,兩隊你追我趕,將把湖水劃出一道道波浪,最終兩隊打成了平手。

這便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48

在我的鄉下,每年的端午節都十分喜氣洋洋。當香噴噴的糉子、茶雞蛋做好時,我們都迫不待想的第一個試吃。

這天上午是一片忙碌的境況。家家戶戶準備糉子,雞蛋,美酒。要做到嫩、鬆、緊的糉子可不容易。大夥把糯米包在荷葉裏在需用頸拉緊,一旦鬆了,在煮糉子的'時候糯米們就會跑出來,吃的便也不會覺得香甜可口。那想要吃到美味的雞蛋及喝到美酒,那可就要下功夫了。做茶雞蛋用的雞蛋要大小一樣,這就表示在家裏人人平等。大人們喝的酒那必是米酒,做米酒可不容易,首先大米的質量必需須優質,其次是對酒的調味,再然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便是對米酒醞釀的時間,因爲時間決定酒的口感。

村裏的人熱情好客,當包完自家的糉子便會幫其他人包糉子。所以到了中午大家都吃上了美味的糉子,小孩子們邊吃邊玩,開始準備下午的遊戲。

說到端午,我們肯定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在這當天有個競賽——賽龍舟。在鄉下雖然舉行不了,可小孩子們卻舉行了賽龍舟的遊戲。

孩子們的賽龍舟與大人們別無二樣。

每個隊四到五人站成一束成爲一個龍體,站在龍頭的人要準備好“龍頭”,併爲隊伍取個名字,所以想要取勝最重要的便是要團結一致,只有配合最完美的隊伍才能取勝。勝利的隊伍可以把各自爲屈原寫的感謝信貼在別的隊伍的家裏,並獲得一枚獎章,不管是輸是贏大家都玩的興味盎然。

端午節蘊含着豐厚的民族風俗,我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