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篇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篇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

農曆五月,青草已經漫遍了家鄉的山野,夏天的氣息濃郁了,空氣中,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家鄉的端午節是那麼的令人難以釋懷。

指甲紅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糉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後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着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着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說笑着,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髮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着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

糉香飄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糉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糉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糉皮滑下來,嫋嫋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糉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糉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糉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糉子,扔到江裏,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糉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糉子。糉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裏,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裏。她要包的是小腳糉,顧名思義,小腳糉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糉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糉葉對着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嫺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糉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糉葉裏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着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儘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纔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糉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糉子就這麼誕生在我的手裏,儘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糉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糉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糉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裏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糉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糉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糉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糉葉包裹着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衝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裏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糉子。糉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糉葉裏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糉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裏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裏。我拿起糉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糉葉清香環繞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糉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3

農曆五月,青草已經漫遍了家鄉的山野,夏天的氣息濃郁了,空氣中,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家鄉的端午節是那麼的令人難以釋懷。

指甲紅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糉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後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着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着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說笑着,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髮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着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

糉香飄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糉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糉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糉皮滑下來,嫋嫋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糉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糉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家鄉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糉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裏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竈臺上綁着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竈臺上放着的幾個小碟,裏面盛着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外婆忙碌着。

鄉下的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裏,掛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裏裝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爲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着要我快些回來吃糉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着我們這一羣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着,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着岸邊追着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着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着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裏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裏,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糉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糉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着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糉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