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關於高三作文彙編6篇

關於高三作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高三作文彙編6篇

高三作文 篇1

我不管是怎樣你說了什麼,讓我再不經意之間,發現自己的可笑,愛的太荒唐,

那一天,天剛好亮,朦朧的心情忽明忽暗,面對一天的生活,

不知又會是怎樣的失望,擡起頭,前路迷茫,辨不清我該走的方向,

點起一支菸傾吐,帶着憂傷的心繼續流浪,流浪流浪,一個人流浪,

天涯茫茫,故鄉在摸不到的遠方,流浪流浪,一個人流浪,

脆弱目光,還有沒有勇氣看前方,流浪流浪,一個人流浪,

滿身行李,沉重的飛翔,流浪流浪,一個人流浪,

這份情緣,該收還是該放,流浪流浪,一個人流浪。

高三作文 篇2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爲妻子謀。”呈上短短二十字,岑參離家出塞。

他不爲生活所困,妻兒家眷不能使他久留。在京的仕途終日不見起色,他毅然棄筆從戎,“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踏上征途,常駐邊塞,爲浩瀚的大漠和雄奇的高嶺譜寫壯麗的詩篇。血氣方剛的男兒以四海爲家,以天下爲己任。

自此,他的心境被一望無際的風與土打開,他的眼界不只侷限於官場的斤斤計較,慘淡的邊塞生活在他眼中也綻放了奇異的光彩。年輕的詩人盛氣凌人,策馬馳騁於大漠邊關,往來於天山、輪臺、雪海、交河。他常在驛站稍作休整,又從驛站匆匆離去,前方似乎總有什麼驅使他駕馬長馳,而對於他來說,行走於自己選擇的道路就是磅礴氣勢和浪漫情思源泉,爲報國而忘卻思家,這個浪漫主義的年輕人終於到達了純粹之境。

大漠的天地從不壓抑人心,天高地闊,也造就了他豪邁直爽的性格。當天色近晚,萬里長空泛出正灼燒的火雲,“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詩人屹立於羣山之巔,赤色的天空只映照着一人的身影,當此時,怎能令人不爲之動容?當一夜狂風暴雪第二日轉爲平靜,天地渾然素色,“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被流傳千年的詩句,恰能讓人慶幸這個鐵骨錚錚的男兒未失細膩的浪漫詩情,當此景,怎能不撼人心魄?當漫漫黃沙如鈍刀割裂皮膚,仍無拘無束地馳騁荒原,“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冬夜望着汗氣蒸蒸的烈馬奮勇追敵,怎能令人不仰天長嘯壯志豪情?

他選擇的路,是雪與土的天地,是黃與白的交際。黑壓壓的一行軍隊如細水蜿蜒流過荒原,帶頭舉着鮮紅的旗幟。這條血與酒的路就由馬的鐵蹄和他鋒利的唐刀斬開。

在這樣的路上,不免隱隱想起之前毅然揮別的家園。“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總也難免渴求溫柔的歸宿,然而在這條路上,岑參知道這只是軍旅生活美好的念想,如何也不能與自己的報國熱情匹敵。

在自己的路上,也不免送別友人,讓他們自去追尋他們的夢想。“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他的詩篇從未有過直接的依依不捨的勉勵與互道珍重的送別,總是望着大漠的奇景,友人早已離去,留下一串馬蹄印。這也許是他熱血男兒所規避的溫情,不願在分別的岔路如小兒女一般哭哭啼啼,也是他對友人所擇道路的最大尊重與鼓勵,惜別之情在無聲之中翻江倒海而來。

自此,浪漫的情思把大漠渲染,岑參於自己絢麗浪漫的人生之路上送別友人,去趕赴他們的人生征途。把家作爲美好的念想,在遼遠的大漠踏出自己的路。

高三作文 篇3

伊萬,伊萬布拉金斯基,我的摯友。

他有鉑金色的頭髮,有漂亮的藍色眼睛——它們看過去通常像紫色的。他的鼻子很大,加上略微下垂的眼角,看過去像一個和善的人。我喜歡叫他萬尼亞,顯得可愛而又親切。

他說他喜歡向日葵,說他沒被花海簇擁着沉睡有點難過,說那金色的花瓣在西伯利亞會被凍傷,說他不忍心看着這些小生命被呼嘯而過的狂風帶走。他垂着眸,嘴角掛着一如既往的笑容,虛幻得有些不真實。思念着向日葵的他總是認真的,帶着一點點的嚮往和幸福,發紅的鼻頭在這時候顯得應景多了。

萬尼亞喜歡談論過去,喜歡和我說曾經由沙堆積的政權是多麼可笑,民衆垂淚憤恨,那政權就變成了一堆沙子。他抱着裝有伏特加的酒瓶,像孩子一樣的笑着,然後自豪地拍拍左胸上的五角星勳章,說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他很開心,因爲這都是他的功勞。我沒法反駁他,他說的一點兒都沒錯。他那一口彆扭的中文啊,還不如親切的俄語,像天堂的天使伏在耳邊的輕聲細語,綿軟、輕柔,令人想闔上眼永遠圈着這位天使不讓他離開,讓他在耳邊無止境地低語,那一點兒都不煩人。他喜歡哼點小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永遠是不離口的曲兒。我多少次想讓他別哼了,可那美妙的歌聲讓我一下子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你哪天能來萬尼亞家的話,萬尼亞一定用麪包和鹽招待你,早上還要讓你吃上黑麪包。

恍惚間,我似乎憶起他許下的承諾,這份在我眼裏無比甜美的承諾。這讓我想抱一抱他,抱一抱這個有着孩子面孔和健壯身材的傢伙。哦,他就像只可愛的北極熊。大隻,可是不至於嚇人,憨態可掬。

但我知道,他不是和善的人,他有野心。他的野心很大,大到令家人受難。即使這樣,我也沒覺得他是個壞傢伙。萬尼亞,你一定在想,等你強大了,大家都能過上好生活對吧?至少我認爲你是這麼想的。

他的臉龐日漸憔悴,可笑容卻從未在臉上消失過,就像被固定於此一般。他越來越容易生病了,一個個家人都離他而去,他的眼神渙散了太多太多。我心疼我的摯友,我可憐的萬尼亞。可我卻不能爲他做什麼,甚至讓他能快樂些許時間也做不到——因爲他早已被固定在了過去。我爲此心碎,不禁酸了鼻頭。

之後,我睜開眼,視野裏只有朦朧的水霧。

我的萬尼亞,你不見了。我敬愛的萬尼亞,你在和我玩捉迷藏嗎?不,我知道你沒有。

因爲你只願藏在我的夢裏,萬尼亞,因爲你只願藏在我的夢裏,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你就是我的萬尼亞,你是那個高大卻有着孩子心思的伊萬。

高三作文 篇4

始終忘不了,曾經在《瘋狂素材》上看到的一張圖片:白色的雪地背景下,一隻海豚與一個人。然而,那個人的手裏卻拿着棒子一樣的東西。那隻海豚哀求般的衝着那個人叫,然而那個人卻早已失去了人性——將手中的棒子揮向海豚的頭部。海豚用盡最後的力氣,叫出了最最淒厲的一聲。

那是一張異常撼動人心的照片,那是一張人性喪失狀態下的照片,那是一張鞭撻人性醜陋的照片,那是一張令每一個看到照片的人,都會爲之心生無限傷痛的照片。

近日,看了《海豚灣》,才意識到,那張圖片只是一張至淺顯的,表面的圖片,背後還有更多的不爲人知的、更爲悲慘的鏡頭,真相。

《海豚灣》,多麼美麗動人的三個字,給人一種如此輕柔舒適之感。然而,卻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三個字之後,又隱藏着多少令人心痛至極、悲痛欲絕的殘忍與人性的被逼醜陋···

曾經有人說過,“《海豚灣》,是一部讓人看一次哭一次的影片”,我不信。可當我真的看了《海豚灣》,我驀然,無語——人性卻原來可以如此的卑鄙醜陋?!那句話不夠,應該是“《海豚灣》是一部讓人看一次哭一次,看一次內心抽搐一次,看一次良心反省一次的,揪人心絃的影片。”一個人,看着《海豚灣》,我痛快的哭了出來,爲海豚命運的悲慘,卻更爲人性的卑鄙醜陋……

紀錄片中,太地的負責人(可能是),卻還厚顏無恥的說道:“我們的方法已改進了很多,獵殺海豚的方式在時間上也縮短了很多。”(不不明白,海豚,一種多麼可愛的生物,爲何卻要獵殺它們!!!“獵殺”這個字眼給我一種莫大的反感。)可當調查人員拿出剛拍下的視頻錄像放在他的眼前時,該負責人無話可說。

我更震撼的是,一位教授竟然在胸前掛起一臺電腦,電腦裏放的是那些殘忍的殺戮海豚的畫面。就在那位日本籍的官員說完“我們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獵殺海豚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爲此,我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個人補充一句,真不知道,“驕傲”這個詞是怎麼從他的嘴裏發出來的!!!)”就在這時,這位教授進入了會場。他穿行在每一排座位之間,只爲讓每一個位與會人員看清那殘忍的殺戮畫面。

教授說,他親眼看見一隻海豚在他的懷裏“自盡”——那隻海豚游到他的懷裏,看了他一眼,然後深吸一口氣,沒有在呼吸第二次,便徑直掉入了水裏。原來,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下意識的呼吸,它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當它們感覺這個世界已不再適合它們生存時,它們要做的很簡單,只是屏住下一次呼吸,僅此而已,只需片刻的時間。

太地海豚館裏,那些殘忍的工作人員手裏拿着矛一樣的東西(容我稱之爲“鐵矛”吧),在船上向水裏看着。之後便是迅速而敏捷的“刺殺”,(那一個畫面讓我想到了當年抗日戰爭,日本的士兵將刺刀插向國人的類似畫面。不禁心裏涌起一個問題:爲何,日本人如此喜歡“刺殺”!!!日本民族如此嗜好殺戮!!!)當鐵矛收回來的時候,水裏泛起一絲血紅……這時候水裏的畫面是:起初,一羣小魚在成羣的遊着,忽然,那羣魚兒迅速遊走。之後,便是水的顏色暗了下來,當你正好奇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海水變成了徹底的紅色,鮮紅色,血紅色,那是一種令人感到悚然的紅色。然後,不用旁白,也不用多餘的加註,“此處無聲勝有聲“。

一場殺戮過後,那一片本來平靜的水域,已不再是水,而早已成了“水的血溶液“。而工作人員呢?它們還在穿梭着檢查是否有“漏矛之豚”。有一隻在努力掙扎着的海豚,努力拍打着自己的尾鰭,卻終逃不過工作人員的那一支長矛——再次拍打了它一生地最後幾下,然後默默的,默默的翻過了身子。

一場對於那毫無人性的工作人員以及太地的每個人來說,一番“簡單”的“處理”之後,剛纔還優哉遊哉的海豚此刻卻都已翻起了白肚皮,剛纔還充滿着海豚的水域此刻卻成了海豚的墓地,剛纔還充滿着海豚歡快的叫聲的峽谷此刻卻成了令人悲痛欲絕的地獄!!!

日本,大和民族,卻爲何容不下弱小的海豚呢?大和,“和”在哪裏!!!我看不出哪怕是半點的“和”,卻還叫“大和”!!!大和民族是一個嗜好殺戮的'民族!!!

影片的最後,那位教授說道,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停止對海豚的殺戮。

我也希望,人類能盡在停止對海豚的殺戮。然而,這需要社會每一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誠然,一個人的影響力畢竟有限,他所能影響的也只是他的世界,不世界不會因爲某一個人的某一個行爲而去改變什麼。然而,我又想到,其實,作爲社會的一份子,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擴大因子。我們不能去奢求僅憑某一個人的力量就讓社會去改變什麼,那是癡人說夢。但是,誰都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人做某一件事,不求所有的人都去做,只要少部分傳播下去,哪怕是隻有一個人好不好,那也足夠,而這個人又可以繼續傳播開來,所以最終結果將是不可預估的。這便是“蝴蝶效應”。

所以,不要說僅憑一己之力做不了什麼,要知道“在南卡州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會在北卡引起一場旋風”,一己之力聚起來將不再是一己之力!所以,請每一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份微薄之力!!!

高三作文 篇5

左名雪大學畢業,負傷回故城,故城有故人,當初說好了不再碰面,卻時時刻刻在偶遇。

故城無容身之地,那就去往故鄉。

這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小村子,民風純樸,左名雪突然想起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小孩子在田埂上奔跑,幼年時,她也是這般無憂無慮的模樣。

左名雪按着記憶中的小路一步步走。她回來並沒有告訴爺爺奶奶,自然也不會有人來接她。

“妹?”帶着口音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左名雪倍感親切,轉身一看,是張似曾相識的臉。

那人看了她良久,哈哈大笑:“左家的妹兒呦。”

“嗯。”左名雪侷促不安的捋了捋耳邊的頭髮,別人都道出了你的姓氏,你卻不知道她是誰,那種尷尬,恨不得立即消失。

她彷彿看懂了左名雪的尷尬:“左家的妹兒一去那麼多年,怕是認不得我咯。你小時候還經常來和波二耍。”

左名雪恍然大悟,原來是幺奶,正欲開口道一聲“幺奶好”。

幺奶擺擺手,止住了左名雪即將出口的話:“你是回來看你爺爺奶奶的吧,你爺爺奶奶買了新房子,在老房子下面一些,原來是安家的房子。順着這條路你就看得到。去吧去吧。”

“哈哈,謝謝幺奶。我走了。”

左名雪歡快地蹦跳着前去。幺奶在後面感嘆時光:左家的姑娘都長這麼大了。

安家兄弟小時候最喜歡和她打鬧了,爬樹捉魚樣樣都有她們這三個混世魔王。只是不知道如今散在天涯海角的哪一處。

遠遠的。左名雪看見了爺爺的身影。

院子裏。爺爺窩在搖椅裏乘涼,搖着蒲扇,戴着老花鏡看着報紙。

奶奶走出來,手裏端着飯碗。抽走爺爺手裏的報紙,把飯碗遞到爺爺手上。奶奶搬個小凳子坐在爺爺身邊,兩個老人安詳地吃着飯。

他們都望着院子前的柑橘樹,眼裏沒有彼此。可是左名雪知道,他們都住在彼此的心臟裏。

左名雪眼眶慢慢脹痛,想起了那個對她溫柔如水的少年,想起了那段支離破碎的感情。

也許我愛的人還在來的路上。左名雪收拾好心情大步流星朝前走。

高三作文 篇6

在人眼中,無非“物”與“我”。“物”乃外界的人,事,物,“我”爲自己靈魂之所在。正如照鏡子來欣賞自己的像,認識“我”也需要對 “物”的認識來指導,從一個對立面來對自己作全面的評價。

莊子臨淵羨魚之樂,有人曰:“子非魚,何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吾,豈又何知吾?”二者均以主觀的“我”而臆斷“物”的得失,未見其明,雖含玄機,不過方圓之辯,一面之辭,白費口舌也。

方圓之辯,所在皆是,非獨此一例。兩小兒辯日,一曰初大如鬥爲近,一曰正午烘熱近如咫尺。各持己見,頑固不化,若能換位思量相互比較權衡,或用以精確天文計算,而非徒口相爭且議主觀臆斷,則有何爭辯之理?

世間揮斥着各種的爭辯與紛擾,永無寧日,若各持異意的兩方能從各自的對立面發現別人的長處,瞭解別人的道理,從客觀的角度綜合評定自身的問題或是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冷靜全面地分析與思考,何必大張旗鼓地爲片面觀點辯白。有人認爲“真理越辯越明”,但若雙方的觀點均非真理,又有什麼必要辯呢?就像兩小兒辯日,他們辯上五千年,才發現離太陽的距離在早上和正午是相同的,這真是貽笑大方。從對立面思考,可以先認定自己的認識不夠正確與完美,然後再思考並證明兩種不同結論的正確度,這纔是明智之舉。

在我們周遭,方圓之辯擠佔着我們的時間,浪費着精力,破壞人們之間的感情,障礙人們正確認識自己。只能將人的認識從一個極端推向另一個極端。

國家之間的紛爭也不過方圓之辯。今天你認爲我們的國家有大殺傷性武器,是危險分子,故要誅滅。明天我們以“聖戰勇士”突襲你們“求和平”。多國之間常有摩擦,種族文化的差異,意識形態的不同使國家驚爲各自的“真理”而動武,如果都退一步,換個位置思量,讓美國反思自己的霸道,讓各國改進自己的不民主,不人道的暴政,那麼“克什米爾”危機不復存在,“海灣戰爭”的陰霾也將散去,甚至於我們的國家,在充分的交流與互換位置的思考後,也將達到完美的一體。

問世間,就是孰非,即使聖人在世,未可名也。有須以“方圓之辯爲己任,互換,交流纔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