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熱門】高考話題作文彙編九篇

【熱門】高考話題作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話題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高考話題作文彙編九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結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寫得不好,會使文章顯得結構鬆弛,黯然失色;寫得好,則可以使文章顯得結構嚴謹,大添異彩,真可謂“回眸一笑百媚生”。這“一笑”使人駐足,令人心動。

下面介紹幾種好的結尾方法:

1、啓迪人心的結尾

在結尾處,寫出肺腑之言,或充滿激情的呼籲,或富有理性的啓迪。樣的結尾一般精煉而有力。

例如:S年高考山東考生的《讓我輕輕告訴你》,結尾寫道“讓我們心靈深處,每一次美麗而謹慎的選擇,必將如高山之水,洗盡鉛華,洗盡躁動,還生命一股清流,給世界一眼甘泉,用晶瑩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氣的樂章。”

優美的語句,形象的語言,澎湃的激情,昂揚的格調,在悅人心性的同時,給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詩情畫意的結尾

在文章結尾處,用精彩的語言描繪出既有詩情畫意又有豐富思想的藝術畫面,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達到高考作文“意境高遠”之要求。

例如,S年高考重慶考生寫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結尾:“黎明來臨,太陽從山外探過頭來,喚醒了山裏的小村莊。在日光陰影處,露珠也在閃着光,遠處傳來幾聲清晰的鳥鳴,他正迎着陽光,循着一條開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學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因爲他要改變這個山村。前面的路很長,可路邊總有燦爛的山花相伴------”

文章寫一位大學生面對“貧困愚昧的小山村”與“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而進行的“心靈選擇”,爲了山村,爲了山村的孩子,爲了傳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淚做出了選擇:獻身山區教育事業。結尾作者所寫的畫面中,太陽張開笑臉,露珠閃着亮光,鳥兒唱着山歌,山花鋪着山路------這明麗歡暢的畫面中,飽含着作者對獻身教育事業的山村教師的熱情的禮讚。同時,作爲人物活動的背景,襯出了一個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師形象。

3、促膝談心的結尾

寫作文,作者要告訴讀者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對生活的領悟。因此 ,結尾處,用真切樸實的語言,與讀者促膝談心,很容易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滄桑 看雲》一文的結尾:“朋友,走過歷史的煙雲,你對生活有什麼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實?你將用什麼姿態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雲’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需要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

這種結尾給文章一種平和的氣氛,接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觀點。

4、感悟昇華的結尾

在全文敘述、描寫的基礎上,品味出人生的意義,昇華出感情的火花,閃耀出生活哲理,顯示出精神風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S年高考湖北考生寫的《飄落心靈的的秋葉》的結尾 :“望着這片火紅的梧桐,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其實生命在爲難你的同時,也在用自然給你生存的暗示。畢竟生命的長途需要你跋涉。當我轉身走出這片樹林時,我在心裏默唸着:感謝梧桐葉,感謝生命。”

5、照應開頭的結尾

結尾呼應開頭,顯得文章結構完整,關合嚴密,寫得好,可給讀者留下整體性的美感。

例如,S年高考四川考生寫的《傾聽心靈的鐘聲》開頭寫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無數次面對這樣的抉擇:愛與恨,悲與喜,苦與樂,得與失------”我們猶豫、躊躇,舉棋不 定,左右爲難。其實,此時,我們只需靜下心來,傾聽心靈的鐘聲,作出正確的抉擇。

結尾處作者寫道:“是啊,人生就是在這不斷的抉擇中前進,從不斷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這樣的,人就是這樣長大的。朋友,當你面對人生的抉擇時,請不要慌亂,靜下來,傾聽心靈的鐘聲。”

文章開頭,作者將讀者的靈魂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審視,將讀者的目光鎖定在“人生的岔口,讓讀者在面對“愛與恨,悲與喜,苦與樂,得與失------”的“猶豫、躊躇,舉棋不 定”中經歷一番刻骨銘心的斟酌、思量。結尾處則是爲讀者開出的妙方:“此時我們只需下心來,傾聽心靈的鐘聲,作出正確的抉擇”即可。真是爲文妙點題,文章巧裁寫啊!

6、令人回味的結尾

好的結尾如品香茗,讓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斷非斷,似了非了之筆,讀之更是雅有餘味。例如《撿拾陽光》描述開窗南北迥異的感受,結尾:“打開朝陽的那扇窗,撿拾生命的陽光,何妨將生命凝結成歡樂貝殼,撒在幸福的岸邊;何妨將歲月凝結成一枚綠葉,讓每條葉脈都昭示出無盡的生命力。”寓呼告於設問之中,藏哲理於妙喻之內,言有盡而意無窮。

文章結尾應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好的結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鮮明,結構更嚴謹,內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創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時,考生千萬要亮出這“回眸一笑”。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1、話題“意氣”:

仰觀迢迢歷史長河,生命的突起與泯滅渺若滄海一粟。然而是什麼,宛如雷電般劃出的生命衝撞,在生命的天空掛起一道道彩虹,給後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註解?

是那穿越時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氣啊!多少年來,“意氣”以其豐富的內涵,給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給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是那魂葬烏江的西楚霸王嗎?身後,烏江水盪滌着你的偉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氣吞殘虜,你的眼淚融入烏江。於是在那個悽風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中的利劍,讓烏江見證了一個偉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滅亡。對於你,衆說紛紜:假使學着勾踐“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忍辱負重,歷史即會改寫。但你只是揮揮衣袖:是男兒,就該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千年之後,烏江依舊蕩起洶涌波濤。不肯過江東的項羽啊,你可知:烏江水翻滾着的每一朵浪花,都飽含了人們對你的虔誠和景仰?帝王之椅沒有爲你留下位置。你卻憑力能扛鼎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萬世散發着琉璃般的光芒。

與這些偉人相比,我不過是滄海一粟。然而我願意循着偉人的足跡,去繼承那份屬於中華人的“意氣”。

(20xx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談意氣》)

2、話題“自信”:項羽過於相信自己。大家都知道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他在戰場上一向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別的暫且不說,只那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就令人驚歎不已。恐怕正因如此,項羽養成了孤傲的性格。無論什麼都以己爲尊,好像這天下除了他就再也沒有別的人可以收拾了。獨斷專行使歷史陷入了沉思,過分的自信也就鑄下了這千年的遺憾。(20xx年安徽高考滿分作文《剛愎自用的典型——項羽人物形象芻議》)

3、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烏江岸邊,夜色如水。如漆的夜裏張揚着猙獰,一支支閃爍的火把如一支支泛着幽藍的眼睛。啊——是誰用淒涼的聲音,在唱一首首熟悉的楚歌?是三千江東子弟不散的英靈嗎?騅,僵臥在它曾經踏起飛塵的黃沙中,一朵冷豔開在虞姬如雪的粉頸上。吶喊依舊。如霜的冷刃上浸染着殷紅的溫暖,一具勇猛碩大的軀體緩緩躺在孕育它的大地上。在這個不滅的神話中,留下了千年的遺憾。亞父范增的一句“豎子不足與謀”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劇的基礎。鴻門宴,亞父頻舉的玉玦,不在你的雙眼,項莊、項伯的舞劍成了千古的笑資。在你自負的笑聲中,溜走了你的宿敵。我是誰?我是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他,劉邦小兒算得什麼?他有破釜沉舟、九戰九捷的自信與魄力嗎?什麼智勇雙全的韓信求見,哼,一個胯下之父來到這裏謀職,讓他滾!我這裏不缺謀士!一輛破舊的馬車,蹣跚前行,渾濁的老淚在范增滿是溝壑的臉上縱橫??一切都完了,爲什麼到臨死的時候,你還懷着“時不利兮”的憤怒,衝不破自負的牢籠呢?(滿分作文《千年的遺憾》)

4、話題“自己的認知和他人的期望”:“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溼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爲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爲此改寫,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爲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爲那纔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爲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着自己的認識邁進。(20xx年重慶高考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

5、話題“棱角”:“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棱角之多邊形,縱使有豪邁之氣概,稱霸之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之歌頌只能讓滾滾之烏江爲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之銳氣,他之突兀,他之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之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之“力拔山兮氣蓋世”?於是古人漸漸覺悟,磨平了自己之棱角方能成就大業,包舉宇內。(20xx年福建高考滿分作文《棱角》)

6、話題“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關係的認知”:情感與理智同行,由滄海,至桑田。每天每年,我們在這樣的戰爭中整編記憶;每日每月,我們在這樣的同行中梳理我們總也凌亂的靈性。辨着火的腳印,水的足跡??他們似乎不共戴天。凌雲壯志中夾雜了兒女情長,就好像總也難逃西楚霸王的悲劇,四面楚歌仍時時在歷史深處迴響;純粹的情感中摻拌入世俗實務的因素,終將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墜入泥淖,紅樓遺夢,終難掩那“原應嘆息”之聲。水,難與火同行??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熱之中誕生。在火熱的情感中錘鍊,在靜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復甦——淬火後,它獲得了愛與美的涅槃,情與理的新生。(20xx年河南高考滿分作文《與你同行》)

7、話題“臉”: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蕩着象徵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着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裏。懷着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着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一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其實,在敵人追求之前,他本可渡船過江,他日東山再起。可他已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他認爲自己必須以死謝罪,於是,爲了那張“臉”,那錚錚傲骨,項羽自刎烏江,孰不知江東父老是何等的悲慟萬分

啊!項羽雖然最終敗在劉邦手下,可他的霸氣和傲骨卻永遠刺劉邦於衆人的口碑之下!孟軻有云:“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正因爲人們有着自己的尊嚴和志向,所以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譽,“士可殺,不可辱”,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20xx年江西高考滿分作文《只爲了那張臉》)

8、話題“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縱觀歷史長河,又有多少的出人意料發生在情理之中呢?項羽、劉邦可謂一代梟雄,項羽正直守己、劉邦狡猾機智。鴻門宴上,項莊爲項羽舞劍刺沛公,本可助項王成就一代偉業,然而,項王卻因固守正直的潔名縱虎歸山,以致日後項王兵敗烏江。鴻門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豈料項王卻甘願保護自己日後的死對頭,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畢竟是人的主觀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歷史上也非罕見。(20xx年河南高考滿分作文《我心飛翔》)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我是個山裏娃。

山裏娃和城裏娃不一樣。城裏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裏娃沒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幹農活。

山裏娃和城裏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裏娃還是城裏娃,大家總有一種期待。

城裏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山裏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大山,變成個城裏娃。

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城裏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裏娃,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山裏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爲要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裏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裏醞釀、發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揮着鞭兒,牽着繩兒,吆着牛兒,上山去了。

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牛吃着草,不時東張西望,哞哞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琅琅的讀書聲,和着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多麼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裏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裏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憑着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華的長安站穩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於是,懷着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衝浪,不是一種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越近了。

城裏娃,你們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城裏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的血脈。

因爲,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座標。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冬日小語

如果說春天是一種全新的開始,那麼冬季何嘗不是一種孕育?

時序更迭,四季循環。生命多像四季一樣,需要從一種狀態飛躍到另一種狀態。四季自多情溫柔的春天開始,然後由嫵媚的夏進入成熟的秋,最後是金色的秋度向冰冷的冬。對於冬,人們是厭惡的。他們說冬的荒涼、冬的寂寞、冬的寒冷、冬的無情。

我問:在你的眼中,冬是什麼?

別忘了在寒冷的季節去田野走一走,此時田野呈現他的胸膛,金黃沉甸的麥稻不再在清風中舞動,四下更沒有了蟲鳴蛙叫,此時的田野倒像進入了一種禪境。而農夫們正在堆肥,將一車車的希望注入這貧瘠的土地,在土地中醞釀來年的新夢。而凜冽的北風仍這樣呼呼地吹着。可是朋友,你可感受到在這冰冷季節後的那團熾熱的火焰了嗎?

我問:在你的眼裏,冬代表着什麼?

在冬季,有些動物將去冬眠,但冬眠不是死亡,而是以一種靜默的姿態在蘊藏能量,好在春暖花開的時候重新奮鬥。在冬季,花木脫去一身絢麗與繁華,留着枯敗的枝葉。但枯敗不是腐朽,它們只是在孕育,孕育燕子回時那一聲破土而出的興奮。你在這樣的季節,在孕育着什麼,沉思着什麼?難道僅僅是荒涼,是寂寞,是寒冷,是無情?

我問:在你的眼裏,冬象徵着什麼?

現代人時常空虛,他們不是忘了去工作,而是忘了工作後去沉思。生命本來是需要不停地飛躍與完善,因此,生命一樣需要沉思。而冬季不正是一個沉思的季節嗎?

智慧的詩人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問:在你的眼裏,冬意味着什麼?

是啊,我們是青春的一羣。我們有狂熱的追求,有高尚的理想,有不怕失敗的信念。可還缺什麼?我說:我們還缺少在冬日之中的這份沉思。

我不知道在你的眼裏冬是否還是荒涼的,或是無情的。但我深深地明白,冬是什麼,代表什麼,象徵什麼,意味什麼。

我說:有雪花紛飛的日子,是沉思生命的日子,是孕育希望的日子。

解析:讀了這篇《冬日小語》,我們總覺得文章不僅語言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排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句子駢散錯落,富有節奏感,而且好像是文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哲理,修辭手法上也不限於考綱上提到的那幾種,因此,讀來讓人覺得餘香滿口,興味盎然。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啓電視,世界範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爲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爲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

還記得,剛開學的那段日子是快樂的,那時認爲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懷揣一個美麗繽紛的夢想,攜帶着父母的款款叮嚀和殷切的希望,充滿信心的走進這個醞釀夢想的新環境。這裏的每一件事都是那樣的新鮮和好奇,可美好的夢太容易被驚醒,寧靜而甜蜜的日子又太容易被打碎。

現實中,一次又一次的周練,月考,不記其數的檢測,血淋淋的分數,徹底驚醒了我"平步青雲"的美夢,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懷疑,讓我產生了放棄的念頭,讓我在現實中舉步維艱......

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沒精打采地走進那個讓我一進去就感到苦悶壓抑的教室,蜷縮在自己的位置上,打開《餘秋雨散文》,就在這時,一張卡片出現在我的眼前,"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根據筆跡,我知道這是好友飛寫的,透過卡片,我彷彿看到他友好的目光向我投來。那一刻,我釋然。

的確,既然人生是一條曲線,我們便不能把人生設想得陽光燦爛,風平浪靜,更不能因爲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放棄。沒有奮鬥的艱辛,又怎會有勝利的前程?那些能正確看待人生,能經受得住生活的遭遇和挫折的人,往往會取得成功。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曲嘯蒙冤而作《犯罪心理學》......古今中外無數傑出之人,爲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又怎能對人生抱有僥倖的幻想?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類歷史是曲折的,可這決不能說明人生前途的黯淡,歷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路雖然是曲折的,但前景卻風光無限;人類歷史雖然曲折,但時代總在飛躍。無論人生,無論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挫折,低谷,只是前進中"小插曲"而已。因而,事業上的巨人們,在受挫時是決不會消沉的,因爲他們透過暫時的風雨能窺探到未來的陽光。

而我們,立身創業的時代,處於創業的年段,對理想,有美好的追求;對未來,有瑰麗的憧憬。因此,對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應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君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麼?

教室裏的燈還亮着,有飛蛾不斷地撲向日光燈,不惜被撞的遍體鱗傷,也許那就是它們的希望和最終的歸宿。那麼我們,我們的前途我們的`命運也是燈是火嗎?站在獨木橋的這端,雖然我看不到河的對岸,但我知道那裏一定是草木皆兵,平靜下有暗流涌動。爲了心中的那個懷揣已久的夢,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一直一刻不停到走在路上,雖然我不知道我的未來究竟在何方。我甚至有時也會看到上帝牽引着我的那根線,儘管我不知道他要將我帶向何方,但是那句"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已成爲我前進的不竭動力。是的,我願意,在路上走好我的每一步。

生活中有七彩的陽光,我已不再沉淪於往日失敗的痛苦中,微笑着面對每一道題,每一個困難。我相信,風雨後會有彩虹,在挫折中,我一定會邂逅陽光。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作文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現代漢語詞典》對“清”的釋義有:1.純淨;2.寂靜;3.清楚。

品行純潔,沒有污點是清白;心境潔淨,不受外擾是清淨;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潔稱爲清廉;社會安定,天下太平稱爲清平;人們常說“旁邊者清,當局者迷”“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麼樣的思考或聯想?請以“清”爲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文體特徵鮮明;③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④不少於800字。

【參考範文】

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本是一句精妙的棋語,卻也滲入了生活中的認知特點,可以引導我們跳出生活的棋局,以清醒的頭腦換位思考,從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體味出人間真情,摒除不良習慣,保留一顆純潔的心靈。

做一個旁觀者,能清楚地理解父母之愛。一些青少年被父母百般呵護,卻“當局者迷”,不理解他們的愛,而旁觀,或許更能使他們領會父母之愛的細微和偉大。我以前常常會抱怨父母的嘮叨,然而室友總會羨慕我的幸福。天冷,父母提醒我添加衣服,並不辭勞苦地跑來學校爲我鋪上一層又一層的棉絮,我不在意,以爲是他們的責任;頭暈,父母心急而擔憂,爲我買藥買水果送牛奶,說牛奶和水果多吃對大腦有好處,我不感動,以爲是他們的義務。室友輕輕的一句“你爸爸媽媽真好”,讓我頓悟了他們的辛勞,他們崇高無私的愛。或許我們因爲作爲幸福的“當局者”,“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變得遲鈍,變得麻木,變得冷漠。作一個旁觀者,可以促使我們用清醒的大腦和敏銳的心去捕捉人間真情,體味人間真情,回報人間真情。

做一個旁觀者,能清晰地認識自身錯誤。習慣,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犯錯誤,而作爲“當局者”卻難以感知和認識。在旅遊景點巴黎聖母院,有一句“請保持安靜”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區,出現了專門給中國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提示;在泰國皇宮,亦用中文寫着“請便後沖水”。很多人會因此憤慨,但仍會不由自主地繼續在公共場合高聲大嗓,亂丟亂扔,方便後不衝便池。作一個旁觀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錯誤,你是否會感到其行之可惡,是否會覺得這是中國人的恥辱?處於局中,總是無法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跳出局來,旁觀自己的錯誤,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銘記,從而徹底改正。

做一個旁觀者,可以幫助我們用清醒的認識敲碎惡習的桎梏。做一個旁觀者,能理智地調整人生方向。世人汲汲皆爲何?採菊東籬,悠望南山,如此生活豈不愜意?何必淹沒於喧囂塵世,讓濁流玷污了自身?淵明深陷污濁官場,卻能以旁觀者身份審視處境,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堅守心靈一方淨土,懷抱千百年來文人的夢想,保留了最純淨的心靈家園。如今,做一個旁觀者,需要我們從混濁的社會風氣中跳出來,以清醒的頭腦認識不良的風氣,從而將其毒素從心中屏除,以純淨的心靈拒絕不良風氣的污染,超世獨立。跳出人生的棋局,以旁觀者的眼光審視自己,或許能更清楚的瞭解他人,瞭解自身,瞭解環境,更正自己的觀念,調整自己的行爲,從而達到自己理想的境界,誠然,旁觀者清。

高考話題作文 篇8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9

我想告訴你一些關於我的童年。當我六歲的時候,我是一個可愛的女孩!

一天,爸爸在河裏看見了一些魚,他問我:“爲什麼魚只能活在水裏?“我想了一下,我就給了他答案,”銀行裏有一些貓,“我爸爸聽到那個時候就笑了。”。然後他說:“你是聰明的!“我很高興聽到這個。

也許你會說,“這是一個有趣的答案。”現在,我想,它是非常有趣的。現在我很聰明。我的父母非常愛我。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