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六篇

【精品】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六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說:這世界上可怕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有人說:應該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不怕。

也有人說:如果什麼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還有人說:應該有所怕,有所不怕。

以上看法引發了你哪些聯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每一箇中國家庭裏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父親,他不苟言笑,不說話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嚴肅,一開口全是大道理。當我們逐漸長大,看到美劇裏的父親滿眼含笑地對自己的孩子一口一個baby,honey,乃至sweetheart,不禁開始懷疑,我的爸爸,他真的愛我嗎?

其實不僅僅是父親,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親密的夥伴之間都甚少直接說出“愛”字。20xx多年的文明足夠漫長,足夠每一箇中國人都發展出獨特的、個性化的“愛”。

我們用沉默的方式說愛,並不是因爲我們不夠伶牙俐齒。對社會熱點,我們能夠長篇大論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周圍人的雞毛蒜皮,我們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我們總是這樣,對不那麼在意的事情可以長篇大論;面對自己深愛的人,卻什麼都說不出口。這不是初戀青澀時的“愛你在心口難開”,更像是“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事不關己的時候,想說的有限,組織語言的空間很大,所以可以滔滔不絕。愛太深,可以表達的情感太多,反而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蘇軾所說:“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柳永所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說的都是中國人在表達愛意方面的一種沉默吧。

誠然,不說並不是無話可說而是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沒有“說愛”並不代表“不愛”,千百年來含蓄的我們一直用獨屬於中國人的、沉默的方式說着“愛”。畢竟“愛”只有一個字,一個發音。而沉默,卻各有各的聲色。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的愛是“沉默”的,逢在孩子的衣服裏;“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子孫的愛是“沉默”的,是送到祖母牀頭的一粥一飯;“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妻子的愛是“沉默”的,寄託在百轉千回的鳥鳴聲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對祖國的愛也是“沉默”的,我們從不說出那千篇一律的愛字,但誰又能否認,那千千萬萬來自不同的心靈的、不盡相同的愛,讀來不會讓人熱淚盈眶呢?

“有話則短,無話則長”,我們有太多話想說,不知道從何說起;我們有太沉重的情感,無法用一個字來表達,因此我們用沉默的方式“說”愛,在沉默中,演變出了獨屬於每一個人的,愛的表達。

愛就一個字,不夠我說一生。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吃了。縈繞於心的倒不是玉盤珍饈,而是他親自下廚的家常菜“燒小蘿蔔”,這道菜讓他的作家朋友讚不絕口。汪老揭祕:因爲蘿蔔嫩,配湯好。“正是小蘿蔔最好的時候,而且我是用乾貝燒的。”

汪老可謂深諳中國廚藝之深味,東漢思想家王充早有言:“大羹必有淡味。”

此菜品裏,北京本地產的時令小蘿蔔爲君菜,取其清新嫩滑;來自遙遠海洋的乾貝爲臣菜,取其鮮美爽口;再佐之碧綠蔥蒜調色、去腥,幾味調和,君臣相佐,共融共生,才成就這至簡中存真味的“燒小蘿蔔”。

其實何止廚藝之道,汪曾祺身爲文學大師,想必也將他的寫作祕訣移用在燒菜中了。世人讀汪曾祺的作品,總有相似的感受:“於尋常中見奇崛。”

因爲汪老的作品,初看清淡如小蘿蔔,未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之情節,也未見綺麗明豔、華美藻飾之語言,可細細琢磨,這清淡文字中蘊藏的豁達通透的人生哲理,且原是用“乾貝”般貴重的風俗人情佐料吊的湯,他以“化骨綿掌”之功將這些脾性不同的元素融爲一體,所以才耐讀耐品,經久不衰。

你看他寫《受戒》,以明海這小娃的視角敘事,描摹的也不過是泥土間的荸薺、繡嫁妝的懷春女子、閃着銀光的蘆葦,如此尋常淡泊的文字裏,容納的卻是士大夫般閒雅從容的人文理想;又如《鑑賞家》,開篇寫脆甜的青蘿蔔、雞蛋大的香白杏、珊瑚紅的櫻桃,主人公葉三就攜着季節鮮靈靈的水汽走進我們的視線了,看似隨意的描摹,卻蘊藏哲理:真正的鑑賞家並不是高坐於深不可測的理論故紙堆,而是懂得欣賞生活之美的。又如《熟藕》,那溫暖醇厚的風俗人情,包蘊於微火燉熬的甜香熟藕裏了。他將情與事慢燉爲一鍋文字,融爲一體,密不可分。

想來汪老真是文壇高手,他並不向人們單一說教豁達從容的氣度、溫暖真摯的人情,而是如畫師調配五色,廚師融和五味,將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容納在蘇北鄉間那一個個尋常風物裏、瑣碎事件中了,共融共生、自然妥帖。

這恰似白先勇先生在談起《紅樓夢》的魅力時,評點的那一句:“雅俗共賞,它容納了至高至深的儒道釋的哲理情思,它也呈現劉姥姥進大觀園時諧謔有趣的市井俚俗。”我想,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巔峯之作,之所以備受國人推崇,就在於這其中蘊蓄的是中國人對文化兼收幷蓄、有容乃大的襟懷與氣度。

當然,五味調和,共存相生,並不意味着損害某一方的本色。汪曾祺的“燒小蘿蔔”的好處在於,他尊重“物各有性”,既保留了小蘿蔔的“清”,也以適當比例佐之乾貝的“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並不會如《紅樓夢》裏那讓劉姥姥咋舌的“茄鯗”,用十隻雞來配本自清鮮的茄子,佐料太過嘈雜,反蓋住了泥土植物的本味。

其實人生也如此,我們在讀《紅樓夢》、讀汪曾祺時,理應學習那種兼收幷蓄、有容乃大的襟懷與氣度。但仍須謹記,無論和外物怎樣融合,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我們與世界相融,是爲了不忘來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第一次看到紅棉,我便深深爲之折服,爲之感動。紅棉,也稱木棉,木科植物。談到紅棉,第一個印象便是直,筆直的樹幹高聳入雲。沒有一株紅棉是彎着長的,也沒有一株紅棉矮矮的便生出許多枝條。一排排,一行行,像許多堅毅的戰士昂首佇立着。瞭解紅棉,第一個感受就是韌。紅棉不怕旱也不怕澇,不怕冷也不怕熱,即使遭受蟲災,也能儘快恢復。因此不管這一年它過得多麼艱苦,來年一樣能開出滿樹火紅火紅的紅棉花,絢麗如霞。(1998,天津考生《此生願爲紅棉》)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中國新休閒、新出行和新支付

若要我用三個關鍵詞給外國友人來呈現我印象中的中國的話,我願意用廣場舞、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這三個關鍵詞。這三個詞都圍繞着中國人口多的國情特點,人口多,廣場舞能火熱,共享單車有市場,移動支付可流行。

首先是廣場舞,它是近幾年來纔出現的休閒活動。城市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大媽們成羣結隊來到廣場、公園等開闊的地方一起跟隨着音樂的節奏跳着動作較爲簡單的舞蹈,隨着這種活動的火熱,就誕生了一個新的舞種-廣場舞。廣場舞的流行不是偶然的,它大概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居民特別是其中中老年人的休閒活動很單一,活動範圍很有限。除了家裏,廣場、公園、和大街爲他們休閒活動的主要場所。其二,體育鍛煉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主要手段,而常規的體育鍛煉因爲其強度大的原因,更適合於年輕力壯的人,並不適合年紀稍大者。而反觀這廣場舞,節奏感強,動作簡單,還可以結交其他一起跳廣場舞的人,既能滿足健身的需要,又能滿足社交需要,這對於提高中老年人的身體、心理素質很有幫助,因此,廣場舞成了中老年人休閒活動的首選。而隨着廣場舞的火熱流行,一些年輕人也隨着家裏人加入到廣場舞者的行列,廣場舞也從城市流行到農村。

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廣場舞活動,原本有限的活動空間變得更緊缺。廣場舞者們不僅在公園、廣場跳廣場舞,有部分廣場舞者還在籃球場進行,這妨礙了年輕人進行的籃球運動,同時,跳廣場舞時放的音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一個新興的中老年人的休閒方式因爲人多而能形成大氛圍,也因人多而遭遇挑戰,這需要更好的管理方式。

然後是共享單車和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是在一些大城市新興起的事物,共享單車可以作爲人們短途的代步工具,租金便宜,使用方便,同時還能減緩交通壓力。共享單車的流行與它的便捷以及便宜的'租金不無關係,人口衆多的國情使得中國也成爲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使用的人數多降低了單車運營公司的成本,最終的結果是運營公司和單車使用者的共贏。儘管近來有競爭者故意損壞共享單車的現象,但也無法阻擋共享單車的流行。而移動支付,是指在移動網絡下進行的在手機等終端進行的交易活動。它的建立在中國衆多的人口基礎上的較低的收費和便捷,使得人們紛紛選擇移動支付。人們在中國用手機刷公交,用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功能進行購買或者出售商品的活動,解決了出門要帶現金的煩惱,這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突破,但移動支付過於依賴網絡,有被電腦病毒影響的隱患。

人口衆多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要了解中國,也必須要了解中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人們的新流行的休閒活動——廣場舞;人們的新流行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人們的新流行的經濟交易方式——移動支付,儘管這些新方式各有優缺點,但是瑕不掩瑜,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初中在學校“火”起來

到了初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初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着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裏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爲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爲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裏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杰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裏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杰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幹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xx多字讚美周杰倫的詩詞,在校園裏“火”了起來。

高中立下凌雲壯志

雖然中考考入鶴崗第一中學,但他很上火,因爲成績不理想。軍訓以後,他爲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寫詩一首:軍訓銘刻在心碑,白駒奮進馬難追。雄心壯志皆不語,三年之後再揚威。

在高中階段,他一如既往讀書,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後當選,當選省級三好學生,在鶴崗中學生辯論賽中勝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楊奇函說,說是他的強項,運動是他的弱項,但就在這個弱項上他居然還得過獎。原來,高中時楊奇函的班級是文科班,一共有9個男生,爲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老師讓體格好的選報了1500米,楊奇函沒辦法只能報3000米。老師私下說,跑一圈就可以下來。但跑起來以後自己就想,一定要堅持到終點。3000米應該在操場上跑7圈半,結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體育老師揪下場來,並告訴他已經跑完全程,他成爲全校第七名,也是班裏唯一得分“選手”。當他找到裁判坦白時,裁判則說,結果已經公佈,成績已經記錄在冊,不能改了,他拿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獎項。因此楊奇函發出感慨:“騏驥回蹄千浪堆,大鵬展翅萬里輝。三千奔跑雖無冕,壯志凌雲任爾追。”

復讀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時立下的凌雲壯志在楊奇函首次參加高考時並沒有實現,他在去年的高考中僅得了610分,報考上海復旦大學,落榜了,寫給北大的自薦信也石沉大海。

“我當時相當上火,但我並沒有灰心,決定復讀,現場又作了一首詩:霞光碧照七彩開,龍吟虎嘯聚英才。我先乾得一杯酒,金榜題名我再來。”

“痛定思痛,我的缺點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約我成績提高的一個大困難,我是個左撇子,平時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飯,右手寫作業,眼睛還看電視,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楊奇函首次高考後進行反思。

“我轉戰到大慶實驗中學復讀,剛開始成績不理想,我的心裏有些亂,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實力衝擊清華大學了?我在心裏開始畫問號。”楊奇函說,那時一個關鍵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羅老師。羅老師在一次給同學們集體調整心態的課堂上說:“學習就應該像楊奇函這麼腳踏實地。”“當時老師說這話時我有點吃驚,因爲從初中到高中,老師普遍認爲,楊奇函太浮躁了。而認真思考老師的話也的確如此,我不再是小學時的那個頑皮的問題少年,已經具備一個優秀的高中生的品質。”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沉下心來學習,我還認真讀了《道家箴言錄》。復讀最後階段,我的外語成績連續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師說,只要把單詞都背會了就能提高,當我把單詞全背會了之後,奇蹟出現了,我的外語成績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實踐證明,單詞的威力的確是無窮的,我的外語成績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過高考失利經歷的楊奇函已經能正視人生中的起落,爲了勉勵自己進入清華大學以後能夠繼續刻苦學習,他又送給自己一首詩:“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問乾坤。蒼茫殘雲虛席待,明朝清華我至尊。”

[標籤:作文,高考,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