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十篇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十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甲老闆每月只發給員工應得工資的80%,剩下的留存下來,要等到年終再發放;乙老闆每月只發給員工基本的生活費,其餘的工資則寄到員工家裏。乙老闆的解釋是,很多年輕人工資一發到手就花光了,尤其是那些談戀愛的,男孩兒的工資會被女友騙光,因此,把工資寄回家是出於對員工的愛護。

同樣是少發工資,哪個老闆更壞?甲老闆的伎倆大家一看就明白,他是企圖通過留存的20%的工資來牽制員工,以免他們在年終前辭職走人了,這種老闆堪稱周扒皮轉世,心狠手辣。而相比之下,乙老闆的做法則厚道得多———他不僅沒有剋扣工資,而且還有效防範了其手下的員工成爲“月光族”。遇上這樣的老闆,實在是幸事一樁。

但是有人說,更邪惡的實際上是乙老闆。此話怎講?

似是而非的善舉

出於善意的舉動不一定能指向好的結果,甚至可能違反最初的好意。以“工資寄給員工家裏”這一舉動來說,我們很容易找到它的漏洞。如果員工家裏有一位好賭、嗜酒成性的父親或兄弟,那麼員工的辛苦錢不是同樣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如果員工實在是有用錢的需要,然而自己手頭的錢卻無法滿足,那麼他會不會產生偷盜、詐騙的念頭?

類似的例子有不少。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國,由於東正教的地位很高,所以在當時社會,離婚是被禁止的行爲。然而形式上的牢固不代表本質的忠誠,反倒是使得通姦變得更加風起雲涌、隱祕盛行。

美國19世紀中期掀起了反墮胎運動。出於對孕婦健康和胎兒生命權的考慮,有30多個州相繼立法禁止墮胎。然而此舉並沒有帶來多少益處。富人可以通過出國、聘請私人醫生等方法逃避法律,而窮人沒有條件去准許墮胎的州或國外做手術,所以只得求助於簡陋的地下診所、江湖郎中,不用說,手術失敗機率很高,孕婦常常有生命危險。直到1973年之後,美國各州才陸續修正了禁止或者限制墮胎的法律。

人的慾望、社會的複雜性是必須正視的存在。如果試圖以一道簡單的禁令來壓制它們,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這就是許多出於善意的規定無法達到效果的原因。

最大的惡:讓人無權作惡

或許還是有不少人力挺開頭提到的那位乙老闆———有人說,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錢,每月工資一到手沒幾天就花光了;我就是容易被女朋友騙工資,只有家裏人才會好好地替我存錢,所以我強烈認同乙老闆的做法。這裏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強制是出於善意的,我們就應該提倡它?

其實,善意的強制有時比赤裸裸的惡還可怕,就像我們一眼就能看出甲老闆的狡詐,也很容易調動輿論的力量來與之抗衡;但是,由於有道德與善意的遮掩,我們卻不容易看出乙老闆的專制,甚至默許了他對員工個人自由的橫加干涉。

對於兒童以及智障人士、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人來說,相關的監護人應當對其加以管束,比如過年時,家長一般都會把小孩收到的壓歲錢挪到自己荷包裏,因爲依據常識,大部分幼童缺乏管錢、用錢的能力。但是,如果某人對正常的成年人也以同樣的方式管教,那無疑是把對方當做小孩、當做傻子、當做無法對自己行爲負責的人,卻把自己當成了善良的化身、當成上帝。

人類對這個世界、對人類社會本身的探索都十分有限,在很多道德問題、價值觀上,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生硬、嚴厲地限制“不道德”的選擇,剝奪了個人的選擇權,就有可能取消了極有價值的生活的可能性。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800個字是規定的,這對於考生來說,那是“如來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這隻“手掌”上表現出來,讓閱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來。可“面積”有限,如何讓它“高產”,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記得小時候上山砍柴,長輩們教我們要注意進刀的角度,才能多快好省,當時不甚了了,現在想來實在太重要了,只有找到一個適當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調不同,氣質不同,分數也不同啊。

那麼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文章寫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聯繫起來,就會別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單”作題,圍繞這大做文章而得到滿分。餘秋雨先生談到生命與寫作時,他說,許多中學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沒有注意到生命的內在感受。有的同學會去學一種寫作方法,一種語言結構的組織方式,雖然很聰明,但這畢竟不是生命的主幹。餘秋雨曾經對一篇作品寫過這樣的評語:有巧思,但感覺不到你身體裏面青春的溫度。沒有溫度,只是巧思,結構來結構去,像一個遊戲一樣,那太可惜。寫文章一定要多從生命出發,好文章,都是實實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寫作是人類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相溫暖,而不是奇巧的結構之間的一種存在。有效的表達和生命意義的真實傳達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應該本末倒置,年輕的時候本末倒置要走出需花費幾十年時間,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來。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爲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讀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時間和“面積”裏,用名著之“佐料”,寫生命之華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滿分作文便是佐證。

寶釵鳴冤湖北一考生(高考評卷得分:60分)

小女子寶釵在日出了大觀園來到世間遊玩一番,才發現世人對我有諸多非議,小女子我實在是冤枉啊!

人們都偏愛弱不禁風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個個咬牙切齒,有的罵我虛僞做作,有的指我貪圖名利,有的責我破壞他人美好感情……這都是因爲他們用有色的眼鏡看我的緣故。

我承認我與林妹妹相比,的確有些圓滑世故,但這並不是我的錯。我隨母親、兄長借居在賈府,我的母親性格溫和,哥哥又是一個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後來又娶了一個凶神惡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處處留意,事事小心,怎麼能使母親和我在這樣的漩渦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卻罵我虛僞,收買人心,難道我關心每一個人也有錯嗎?我不過是希望母親和自己能和周圍的每一個人和平相處罷了。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雖然中考考入鶴崗第一中學,但他很上火,因爲成績不理想。軍訓以後,他爲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寫詩一首:軍訓銘刻在心碑,白駒奮進馬難追。雄心壯志皆不語,三年之後再揚威。

在高中階段,他一如既往讀書,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後當選,當選省級三好學生,在鶴崗中學生辯論賽中勝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楊奇函說,說是他的強項,運動是他的弱項,但就在這個弱項上他居然還得過獎。原來,高中時楊奇函的班級是文科班,一共有9個男生,爲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老師讓體格好的選報了1500米,楊奇函沒辦法只能報3000米。老師私下說,跑一圈就可以下來。但跑起來以後自己就想,一定要堅持到終點。3000米應該在操場上跑7圈半,結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體育老師揪下場來,並告訴他已經跑完全程,他成爲全校第七名,也是班裏唯一得分“選手”。當他找到裁判坦白時,裁判則說,結果已經公佈,成績已經記錄在冊,不能改了,他拿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獎項。因此楊奇函發出感慨:“騏驥回蹄千浪堆,大鵬展翅萬里輝。三千奔跑雖無冕,壯志凌雲任爾追。”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語文是什麼?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麼認爲,因爲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裏,在我們的腦裏,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裏。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說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麼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裏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於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爲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因爲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裏的束縛,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於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纔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裏的人,我會驕傲的說: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麼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說:語文!

作爲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爲國家,因爲語文,讓我自豪。

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將持續爲您更新最新資訊。敬請期待!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看慣了枯燥乏味的數據,厭倦了色彩繽紛的熒屏,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時刻,想拋開一切浮世的干擾,只沉浸於片刻的翰墨飄香?那文字如溪水,帶來最清涼的慰藉。

無論世俗怎樣繁雜,光陰怎樣飛逝,語文素養依舊是那樣不可或缺。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是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對生活最細膩最深摯的感悟。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領略語文的魅力,跟隨老師的腳步,去追隨上古的悠悠和風中那氤氳着水霧的《蒹葭》,去探訪那崎嶇盤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親手觸摸生活來感知語文,在春日感受“淡煙疏柳媚晴灘”的清麗,在雪中欣賞“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淡雅。而我認爲,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得益於閱讀,那些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無論意氣風發還是愁腸百結,都令人詩意滿懷。

於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得到歷史文化豐厚的底蘊。因爲,素養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漢宮秋月;素養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養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鬚;素養也是莊子的逍遙雲遊,是孔子的顛沛流離……

於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文學大師的傲岸情懷。因爲,素養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受過宮刑的《史記》;素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素養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橋的微波;素養也是聞一多最後的演講,是魯迅先生悲憤的吶喊……

於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歷代先賢的獨特哲思。因爲,素養是儒家之禮,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養是“無”與“物”的神祕,是“禮”與“利”的深奧,是充滿玄機的善惡輪迴;素養是參禪之壁,是入世之門;素養也是普渡衆生之舟,是叩問天國之磬……

語文素養,就是這樣生於墨香。

語文素養,是一個鋼鐵構建的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千載以來傳承的品質。與其功利地把語文當作一個學科來學習,不如把文學當作信仰來膜拜,並把閱讀視爲一次充盈心靈的修行。書海擷英,墨香爲伴,點綴生命的旅途,定會播灑一路芬芳。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標準,你爲何如此重要?

當我們拿着滿分試卷回家後,家長的親吻源源不斷;但當拿到一張不及格試卷時,得到的.只是一個巴掌。然而我滿心歡喜拿着差兩分就滿分試卷回家時結果卻跟不及格試卷結果一樣。心裏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標準,你真的如此重要嗎?

我想說:不!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要一個達到標準的試卷,對於家長們來說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張達到標準的試卷就能說明我們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識,全都掌握了知識嗎?誠然,或許家長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確實是每一個父母都的心理,但是,達到了一個標準便是親吻,低於這個標準便是巴掌的行爲真的合理嗎?難道一張98分的試卷不及一張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沒有得到滿分這個標準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滿足了及格這個標準便親吻。那我們學生以後要怎麼做呢?

若家長堅持這種做法,那學生會不會在發現自己不能達到滿分而只能達到高分,卻想得到家長們的表揚,選擇放棄高分而只是達到及格呢?那以後的學生是不是隻會安於現狀,達到及格便可。因爲高分還不如一個及格標準,所以學生們會不斷安於現狀止步不前,不會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識便不再去理會。我想這並不是家長們的初衷。所以,標準也沒有如此重要。

正如當代詩人郭小川說:“但願每次回憶,都對生活不感負疚。”希望家長們也明白,標準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時我們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標準,讓我們對生活不感負疚,就像麥克阿瑟所言:“當生活都用標準來衡量時,那社會便不再有溫情和喜悅。”對啊,標準確實可以衡量一些東西,但它只是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並不能代表一切。錢鍾書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導師並不用標準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付出而是結合他平時的表現綜合思考。便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定論,學生也會不斷努力向前奮進。因此,錢鍾書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導師,因而錢鍾書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響。試想一下,倘若這位導師也想漫畫中的家長般,如此注重一個標準,結果又會如何?還會有如此成就的錢鍾書嗎?他還會成爲錢鍾書最敬佩的人嗎?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觀當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爲一紙文憑和所謂的標準,爭得頭破血流,最後也一無所獲。爲何不把標準看淡些,正如汪國真所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標準看淡些,然後去追逐詩意和遠方,不留負疚。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歷年的高考都將語文放在第一場,語文特級教師陸繼椿說,這與語文答卷的“特殊性”有關。由於語文答題的主觀性很強,注重的是自我表述,因此,考完後大多數人會感覺良好,不會因爲“考砸”了而影響到後幾門學科考試時的情緒。

然而,也有專家提醒考生們,對語文學科不能太盲目樂觀甚至掉以輕心。華東師大中文系語文教研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與語文和外語等學科相比,語文高考的成績一直不高。以去年本市高考爲例,語文最高分是滿分150分(2人),英語(論壇)最高分是146分(7人),而語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折算成百分制的話,也僅有88分。

“平淡”需要深刻內涵

語文高考之難難在作文,這也是十分體現語文功力和拉開差距的重要方面。就在高考前夕,有關部門召集全市高三語文教師進行了一次作文批改的集中培訓。負責講課的語文教育專家提出,考生在拿到一個題目並提煉出觀點後,不妨學會自我否定,因爲千人一面的觀點很難脫穎而出,高考作文思想的創新,往往來自於善問和三思。自20xx年以來,上海高考作文評價年年強調反對華而不實,但所謂樸實,不是語言的平淡無味,“平淡”的支撐恰恰是內容的充實和思想的深刻。高考作文鼓勵在審題正確前提下的個性發揮,無論何種文風,都必須以內容、思想的充實爲前提。此外,還應當堅持寫真實的作文,要有品位,有思辨,體現自己的真實感受。

看清題目真意圖

儘管語文的標準化試題每每會引來病詬,但由於要定分數高低,並以此來區分考生,所以,儘量使自己的答題與“標準答案”趨同,就顯得十分重要。華東師大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說,考生們在拿到試卷後,不妨多花點時間揣測一下題目的真實意圖,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性的還是開放性的,而不能簡單地只從題目的字面上去理解和作答。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當你枯燥煩悶時,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爲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讀書,可以使人飽覽世間萬種風情,細品百味人生,在體驗審美愉悅的同時,情滿意溢其樂不知返。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果戈理說,書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於時間汪洋中的燈塔。培根說,書籍是時代波濤中遠航的思想之舟。從這些對書的美譽中,我們不難相信,讀書確是醫愚、解惑、樂志和忘情的絕好方式。

讀書,是一種享受。夜守書齋,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避開了塵世的名繮利鎖,心之犁鏵,於無聲中悄然破土,一盞檯燈灑下靜謐桔黃的柔光,安然靜怡,寧神展卷,書裏那智慧的生靈又在娓娓傾吐着耐人尋味的哲言,彷彿是說,像熱愛生命那樣去愛書吧!知識匱乏會渾噩終老,雖然時間豐裕也是庸碌一生。夜更深,人更靜,最後吟誦着“萬卷古今逍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酣然入夢……

讀書,可以讓思緒神遊中華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詠這優美的詩句,誰不爲祖國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讚歎,“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詠讀這優傷的詩句,哪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不滋生出綿綿的思鄉之情,“僵臥弧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吟誦這鏗鏘的詩句,誰不萌生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讀書,可以讓人感悟古人的思慮情思。雖然生命如流水,隨即而逝,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穿越時光,感嘆滄海桑田的變遷,感悟國盛人興的輝煌。古人們將情寄於筆下,用筆墨爲我們留下了壯麗的景色,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把它們復原,呈現在眼前

讀書,不僅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實也是在扣問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報國、司馬遷的忍辱負重、唐太宗的闊達心胸、明正德的荒謬無稽、岳飛的鐵膽忠心……

讀書,讓我們瞭解古代中國的興亡盛衰,讓我們感受到了西方愛情的偉大悽美。文學,向世人展現了憧憬與追求,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憧憬與追求。享受讀書的樂趣,駕馭着心靈,去穿越時空,感悟自然,神遊中西方。書,被人類喻爲文明世界的“長生果”。書就是我的一個知心朋友,可以和它共同成長,享受着每一天的快樂。我每天都離不開書,它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跟着書的步伐,走過千山萬水,走進世界的新角落。

讀書,因感悟的積累而結果。讓讀書成爲習慣,是一個古老而嶄新的話題。關於讀什麼,怎麼讀。千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人常說:“爲學當先立宗旨”、“開卷有益”、“學貴心悟”、“學以致用”……爲什麼用同樣的時間。讀同樣的東西收穫卻不同?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沒用心去感悟。

讀書,好比採花粉,寫作纔是釀蜂蜜。把千家的花粉採來,經過自己的釀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生出了像自己一樣風格的文章,這纔是最最甜蜜的。過去一味的死讀書,我行我素,終歸一事無成。如今在讀書時,有自己的思想,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這纔是到了讀書的最高境界。

拉開書幕,你能領略到遠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類進步與落後的相互碰撞;想象出千百年的人世輪迴;撫摸到浮光掠影的時代金華。進步與落後涇渭分明;人生理想如彩虹橫跨;事業奮鬥如朱脣連雅;喜泣悲淚似流水徜徉,人情世故呈大浪淘沙。打開書的首頁,融入書的海洋。你可以和遠古親切對話;你能和現代細訴衷腸;你能使人生頓然領悟;你能讓心靈得到滋養。

書會告訴你,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天使與鮮花,什麼是魔鬼與毒草。書還會告訴你,讀書就是閱讀人生,閱讀生活,閱讀快樂。讀書就是關照生命,聆聽自然,收藏陽光。男人讀了書,將更加充實智慧,氣宇軒昂;女人讀了書,將更加清純美麗,秀外慧中。

書是一縷陽光,它能融化心間的冰涼,書是一縷春風,它能消除你內心的浮燥,書是一支蠟燭,它能使黑暗的心變得明朗,書是一種營養,它能讓你精神強壯,書是一壺綠茶,讓我們回味無窮……沒去過廬山,卻從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廬山瀑布傾瀉而下的壯闊,沒有到過泰山,卻從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渾高大,沒去過雲南,卻從沈從文中的《邊城》中感悟到匯溪小城的嫵媚動人。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爲讀書,人生才更加精彩!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語文的學習,對個人,對國家或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想製造一件瓷器。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就分別對應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條途徑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築胚,它決定了瓷器的形狀,決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這個瓷器的基礎,瓷器也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蛻變,成形,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社會生活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一途徑獲取的知識,是最生動,最基本,也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深入我們骨子裏的知識。它直接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對世界的理解。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把死的知識轉化爲活的發展動力,才能真的造福於人民,服務於社會。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這一工序看似對瓷器的使用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實,他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瓷器的高度與文化價值,是瓷器文化價值的最直接體現。在整個制瓷過程中,這是最能昇華瓷器的一道工序。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外大量閱讀。讀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正是在千百次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境界不斷提升,我們的思想不斷昇華。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而正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斷交織,融合,終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躍然瓷上。我們的語文素養也就此得到了昇華。

煅燒是制瓷的最後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燒的瓷器,縱使其結構再巧妙,花紋再絢麗,也無法稱之爲瓷。只因煅燒前它是“散”的,是煅燒讓它各部分融合並再次昇華。經過煅燒的瓷器讓人感覺渾然天成,似乎生來就是一體的。這時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堂有效教學,在課上我們不斷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將通俗的知識專業化。這不僅直接提高了我們的語文水平,更教會了我們方法,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前進。在最後,我們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語文學習的三條途徑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們之間沒有優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條途徑,才能最終成就我們的語文素養。

高考語文作文 篇10

一篇文章,擬好開頭之後,接下來就要根據論點和思路,來調動、敘述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講,作文就是一門調動材料的藝術,我們所看到的優秀作文決非考場上剎那的靈光乍現,它們往往是瞬時的感觸加上記憶的重複,擦出的絢爛火花。作文訓練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話題調動腦海裏貯存的材料,從不同的視角加以考量,思考其適用的範圍與對象,以求實現某一材料價值最大化。

作文中有效地調動材料,我們應做好兩點:

一、選好材料

我們要儘可能地選擇具有以下五個特點的材料:全面的,具體的,典型的,多元的,新鮮的。

比如下面這則材料: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位猶太少年做夢都想成爲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可他沒有音樂天賦,練得非常痛苦。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給我聽聽。少年拉了一首,拉得破綻百出,痛苦極了。老琴師問:你爲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少年說:我想成爲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師問:你快樂嗎?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說: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爲帕格尼尼那樣的演奏家呢?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說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這也就夠了。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小的成功,卻給人真實的受用。

少年心頭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當帕格尼尼的夢想。

這位少年是誰?他就是愛因斯坦。他一生都喜歡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腳,卻能自得其樂。

接下來,我們要把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甄別、篩選出來,這些信息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發展、經過、梗概。裏邊的一些概念、名詞、數據等信息也應該強調出來。一些好詞好句、名言警句有很強的說服力,也需要篩選出來。上邊的材料,我們可以篩選出以下信息: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猶太少年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家沒有音樂天賦練得非常痛苦成功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小的成功愛因斯坦。

二、做好剪裁

做好剪裁,學會嫁接組合信息,根據不同的主題來敘述材料,這才能裁得彩練當空舞。敘述材料應該講求四化:

(一)語言簡潔化

有道是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唯取其效,精當是敘述材料的基本要求。否則,會被認爲是用長篇材料來湊字數,或者被誤解爲以敘代議,文章敘述太多,沖淡了文體特徵,文章就成了四不像。

(二)主題鮮明化

所用的材料不可能全盤托出,千萬不要炫耀才華而忽視了主題的存在。要學會擇取材料中最能證明自己觀點的部分來表述,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從這個意義上講,引用材料要在原材料的基礎上做減法,削減其中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並儘可能將證明觀點的成分凸現出來,一般不要全引;當然更不能做加法,添油加醋,隨意杜撰篡改。如寫目標也是種負擔的主題,則可引述愛因斯坦沒有音樂天賦練得非常痛苦的片段,其他部分完全可以忽略。

(三)信息最大化

要儘可能多地將你所知道的與主題相關的關鍵信息如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猶太少年等表現出來。一來有利於論證自己的論點,讓論據最大限度地支撐自己的觀點;二來這些信息可以展示你的才華,暗示讀者我對這個問題素有研究或是關注我的知識庫存十分豐富。

(四)敘述藝術化

不論是新穎的事例還是陳舊的事例,我們都要珍惜這些在考場上搜腸刮肚挖掘出來的寶貴資源,學會藝術地引用,使之成爲亮點。材料要做到精當地取捨和表達。精當地取捨就是學會概述材料,摘引關鍵詞,避免敘述冗沓繁瑣。精當地表達就是要求在表述材料時要語言洗煉、筆墨經濟、疏密得當,密則密而有致、密不透風,疏則生動鮮活,疏而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