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九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九篇

高考作文 篇1

“抓住一點,開掘要深”———通過審題,考生要抓住自己寫作的中心,防止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對很多中層考生來說,“扣題”非常重要,要選擇好切入的角度。從近年來高考作文及我市兩次模擬考出現的問題來看,一些失分較多的作文毛病就出在考生按照話題作文的寫作習慣,信筆寫來,隨便引申,結果寫着寫着就跑了題。

讓關鍵詞多次出現———高考閱卷是高速度的“流水作業”,能給作文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作文往往“眉目清晰”條理清楚,切忌拐彎抹角,晦澀難懂。因此,考生可掌握一個辦法,即在中開頭、結尾及行文過程中多次出現關鍵詞,作用在於既提示考生自己不要離題,又給閱卷老師以暗示“這就是我論述的中心”。

最忌“白開水”作文———從今年舉行的兩次高考模擬考中,很大部分的考生作文議論都缺乏深度,顯得稚拙和空洞。因此在高考中,考生要有意識在行文結尾處,將議論提升到一定高度,所謂“包裝觀念”,比如可從哲理的角度,總結本人的看法,也可以從社會時代的要求切入議論。

手中有糧心不慌———一般來說,高考題目不會直接體現時代熱點,但考生可以通過一些材料等與時政熱點聯繫起來,比如說信心、創新等,考生要準備好一些相關材料,以備隨時派上用場。

謀篇佈局成竹在胸———臨考這幾天,考生要做個作文“有心人”,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根據平時訓練所熟悉的思路、寫法,選擇適合自己作文的架構,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同時,也要防止萬一這個架構在高考中並不能派上用場,那麼自己又將如何應對。

高考作文 篇2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這是莊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漫不經心拒絕所謂的“無用”時,其實放棄了很多隱藏在“無用”後的“大用 ”。比方說,參加公益活動,有人說無用,實際上,對我們融入社會有着大用;再比如說閱讀名著,有人說無用,實際上對豐富我們的閱歷有着大用。

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 自擬標題; 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用規範漢字書寫。

【文題解析】:先要提煉出材料中的三個概念:“無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與“無用”的辯證關係,同一件事物或一個人,有些人看來有用,有些人看來無用,或者在此時無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謂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說的“無用”,可能關鍵時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談“無用”與“大用”之間的聯繫。中國人喜歡從實用(功利)角度判斷有用還是無用,這就排斥了看不見的精神世界。所謂無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爲什麼人們不知無用之用展開,談無用之用的內涵,談無用之用纔是真正的大用。

關於“無用之用”的文本

莊子與惠施關於“無用”的辯論不只一次,我們先從最簡明扼要的談起。在《外物》中,惠施直接發難。原文大意如後:

惠施對莊子說:“你的言論都是無用的。”

莊子說:“懂得無用的人,纔可以同他談有用。譬如地,不能不說是既廣且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黃泉,那麼人的立足之地還有用處嗎?”

惠施說:“無用。”

莊子說:“那麼無用的用處也就很清楚了。”

以上這段數據在說什麼?譬如一個年輕人在學校唸書,這時學校以外的世界各地對他都是無用的。但是如果把這些無用之地都消除的話,他在學校唸書又是爲了什麼呢?他原本以爲有用的學校至此也變成無用了。換言之,有用與無用之間不可採取二分法去切割,因爲它們是相互爲用的。

因此,任何東西都有用,就看是否用對地方。莊子在《逍遙遊》與惠施再度談到類似的題材。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把他栽植成長,結出的葫蘆有五石的容量。用它來裝滿水,則它不夠堅固,無法負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開做成瓢,它又寬大得沒有水缸容得下。這葫蘆不可說不大,我卻因爲它沒有用而打碎他。”

莊子說:“先生真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個擅長調製不讓手龜裂的藥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爲職業。有一位路過的客人聽說這件事。願意出一百金購買他的藥方。他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而已,現在一旦賣出藥方就可以賺到一百金,就賣給他吧!這位客人拿了藥方,便去遊說吳王。正好越國興兵來犯,吳王派他擔任將領,冬天與越人在江上作戰,結果大敗越人,並因而得到封地做爲獎賞。”

他接着說:“能夠不讓手龜裂,所用的藥方是一樣的;但是有人獲賞封地,有人不得不繼續漂洗絲絮,這是因爲所用之處不同啊!現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蘆,爲什麼不綁在身上當成腰舟,讓自己浮游於江湖之上,卻還要擔心水缸容不下它呢?可見先生的心思還是不夠通達啊!”

高考作文 篇3

開 學

“你們這學期,是高中的最後一個學期,也是決定你們命運的一個學期。因爲,這學期結束後,你們將面臨高考……”藍心不在焉地聽着班主任在講臺前的訓話,自己悄悄在草稿紙上描繪出了一個又一個卡通人物。

“藍。”有人低聲叫她。

藍擡頭,是秋,她的好朋友。

“藍,別開小差,認真聽!”秋低聲而嚴肅地說,“老師在說平時上課與高考的要點。”

“沒什麼的,”藍滿不在乎地說道,“高考,只是一個普通考試而已。”

“藍,你怎麼能這樣說!”秋生氣了,“那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大考!”

不想讓秋生氣,藍吐吐舌頭,開始記下:“一、筆記很重要;二、要多做練習題……”

彼時,剛開學。

期 中

藍看着教室裏的倒計時錶,嘆了口氣。

“藍,都期中了,你怎麼還是吊兒郎當的?”秋停下驗算化學題的筆,不滿地說道。

“我……”藍剛想說什麼,秋又道:“你看,還有45天就高考了,你除了平時作業,其他練習做都不做,高考怎麼能考好?”

“可做了平時作業,知識點就差不多都掌握了,再做這麼多題幹什麼?”藍有些委屈也有些迷惑。

“平時作業後多出來的時間再做點兒題,多瞭解題型,有助於高考呀!”藍的另一個朋友珍放下英語書,認真地說道,“你以爲都像你,寧肯發呆也不做練習?”

“我沒有發呆,我是在想,還有一個月,最多45天,我們就要各奔前程。那時,我們還會相見嗎?還有,高考有這麼誇張嗎?”藍幽幽地說道,眉宇間滿是愁悒。

“無聊!”秋怒道,“你簡直在浪費生命,對自己極端不負責!珍,別理她了,她不想上進,我們自己還要學!”

彼時,期中。

復 習

“藍,你真的不想上進嗎?”珍和秋在這天中午,一起問藍。

“誰說我不想上進?”藍一臉驚訝地望着兩個最近與自己疏遠很多的好友。

“你想上進,爲什麼到這個緊要關頭,你還不抓緊學?”珍問她。

“我在學呀!”藍更糊塗了,“上課我認真聽了,小測驗我的成績也不錯呀。”

秋搖搖頭:“藍,還有15天就要高考了,你只靠上課與小測驗,能考好嗎?”

“高考,高考考的還不是我們平時學的內容。”藍嘟起了嘴,“難道高考還會考出考碩考博的卷子嗎?”

“藍!”珍咬牙道,“平時你愛玩,沒什麼。爲什麼到火燒眉毛了,你還不知道什麼叫‘急’?你以爲我和秋很閒是不是?我們還有好幾套題沒做。如果不是看在我們曾是最好的朋友的份兒上,怎麼着也不會來勸你?”

藍傷心地看着兩個好朋友。她知道,她們是爲她好。可是,真的不用這麼緊張呀!像她們這樣,一天到晚只是做題、做題,真的對考試有幫助嗎?平時課上好了的,考試一點也不難;做這麼多題,只是給自己增加負擔,引起考前憂慮症而已。

秋,珍,這有必要嗎?

彼時,正處最重要的複習階段。

高 考

藍信步走進考場坐好。

一聲鈴響,考試開始。

高考作文 篇4

大多數同學,會在十八歲的時候參加高考,這既是上天的安排,也是人生發展的規律!從法律角度講,十八歲,便意味着成人了,成人就意味着自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這可是我們兒時的夢想啊!如今,高考就站在我們的面前,是選擇退縮,還是選擇跨越?毫無疑問,很少有人會選擇退縮,因爲我們總希望人生有一個好的開始!

十八歲,是青春的象徵,它靚麗、多姿,翱翔宇宙,企盼真理;十八歲,也是成熟的標誌,它俊美、挺拔,乘風破浪,放眼全球。十八歲上承少年,下啓中年,兀然而立,勢成峯巔。十八歲,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在這個季節裏,人會智慧成長,美麗成熟,敬畏生命,牢記使命,勇於擔當。

高考,選擇了十八歲;也是十八歲,選擇了高考。因爲使命,因爲擔當。高考,是人生求學路上的一次中期檢驗;高考,也是人生命中的一次重要分娩。其成果的大小,其味道的甘澀,其色彩的濃淡……都會深深地烙在人生的底色裏,以至永遠。

所以,爲了高考,我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因爲高考是綜合實力的競爭,是高中學習階段的總結,有什麼樣的本領與特長,就應該拿出來,大展示,大比拼,不使出渾身解數,怎麼行!高考的理想結果,必然是“各項指標”的全盤飄紅。因此,對於高考,我們需要“軟硬兼施”,各個擊破!

高考,既需要硬指標,也需要軟指標。分數是硬指標,素質是軟指標。沒有良好的素質,再高的分數也只是紙上富貴;沒有良好的素質,也難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光是追求素質,對分數不以爲然,甚至將高分數看成是低能的表現,就是認識的誤區了。高分數——高素質,本應一體;高素質——高分數,自成一家,兩者圓融互攝,相互促進。

高考,既要講硬道理,也需要講軟道理。升學是目的,檢驗是結果。沒有升學的目的,高考就沒有動力;沒有檢驗的結果,高考就難以承受其生命之重。我們要在追求錄取升學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在檢驗學習結果之餘,還要謀劃未來人生之發展。

高考,既需要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知識是硬的,意志是軟的。沒有知識的積累,高考無從談起;沒有超強意志的支撐,高考難以爲繼。知識,是高考制勝的物質基礎,是諸葛孔明行兵佈陣的木牛流馬;意志,是高考奪冠的精神動力,是關公雲長取人頭顱如探囊取物的必勝信念。

同學們,十八歲了,請奏起你們青春的樂章,駕起你們年華的風帆,前進吧!哪怕是驚濤駭浪,你們也應該義無返顧,永遠向前、向前!

高考作文 篇5

嘩啦啦,下雨了。天壓得那麼低,彷彿有意在這高考三天的最後一天開個黑色幽默。讓他彷徨,讓他心急,讓他激動,讓他微笑。人生的路總不是筆直,曲徑通幽,不是更樂得逍遙,就像前兩天風平浪靜的晴天和今天嘩啦啦下着詩意般的大雨。時而急速,時而緩行,又時而停止,接着又雷鳴,少不了閃閃眼睛,如此反覆。天的跡象總像在暗示什麼,不清晰。人有好奇,品嚐起來倒有七甜味,三分苦澀。

高考這三天,對誰來說都是個特別的日子,我看着昏沉沉的天,有點睡意,但心卻一直想着幾個朋友在考場發揮如何。想着他們看見如此的翻轉的雲層,聽見嘩啦啦的加油聲(雨聲),會有感寫出一篇情文並茂的文章。雷一鳴,電一閃,能突然有了思緒,解開了一道開始沒頭緒的數學題。再加上想起水的柔情,你便讓自己的心如無波之湖,雖有時起伏跌宕,躍起漣漪,不失爲精彩的片段。這樣在一些基礎知識就會用平靜的心去解答,不懂的題自然心中泛起漣漪,突如其來的靈感不也爲你增添色彩。能在這三天,心湖如此之境,如此之美,那也就無悔了。

高考在對死的知識進行解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心湖的檢測。心態往往是關鍵所在。但我往往不要求別人壓抑自己心靜如無波之湖。生命本是豐富多彩的,心湖也應該有多種浪花。所以啊!爲什麼不隨緣呢?

也許我的訴說是對朋友的勸告,但更多是我的自白。當他們在考場上書寫未來之際,我的高三也即將結束。是時候走上“十月革命”的征途了,是時候發表“十月宣言”了。(因爲有效時間爲10月)是時候奮筆疾書了。

我的人生不算什麼。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風起時,隨風起舞;雲靜時,一起思考人生;就算在岸邊當守望者,也能夠滴水穿石,迴歸大海。

我的人生不是肢體的運動,只是精神的飛揚。我追求和諧,希望別人也能和睦相處;我追求和平,希望世界永無戰火;我追求和音,希望每個人都有知音,在自己的精神港口暢談。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只須這樣走下去。

雨下得再大,是知道“某地方”乾旱,趕來救急;雨下得再平緩,也只是對人類的撫摸,讓人感覺自然的溫暖和愛。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無需理由。

高考作文 篇6

一、指向現實的意識

xxxx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專家、學者對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使用詞彙最多是“現實(時代)、開放、思辨”,而“現實與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李澤淳、郝繼東點評遼寧卷“作文材料內涵貼近現實,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胡廑點評浙江卷“題目與生活實際關聯,讓考生有話說”;史紹典點評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比較接地氣,述說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兒”;厲行威點評湖南卷“散發着時代氣息”;唐建新點評廣東卷“嵌入時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參見《語文學習》xxxx年7—8期)可見,指向現實,考查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代、思考生活已經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題人的共識,也被很多語文專家、學者所認可,所接受。這種現實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處提到語文應“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應“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特別是在表達與交流上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則是時代與國家對現代學生的要求與期待,“作爲當代高中生和未來的國家公民,理應直面社會,直麪人生,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應死啃書本,作文中只會拿幾個古人說事,套話連篇。”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應該思考時代困境,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廣闊、豐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實,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之外,還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普遍的引導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從萬千社會現象與事件中選取的,題目的設計都是經過反覆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謂慎之又慎,斟酌之後再斟酌,材料背後反映的肯定是現代社會或者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或經歷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還有很強的引導性,高考作文指揮棒,引領了以後作文寫作與研究的方向,更引導人們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共同思考人類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如張開老師所說: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個鮮明的指向性:現實、現代,“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導向意義。”正是因爲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針對性、指導性,所以學生在寫作新材料作文時就一定要有聯繫現實的意識,不僅就事論事,就材料談材料,還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會背景中去關照,去透視,放在歷史與現代的座標中去分析、把握,從而找到材料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契合點,把握材料的現實指向,進而在寫作中有的放矢,層層深入,展開論述。

比如xx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規矩”就是勾連了“傳統”與“現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觀念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應該如何被對待”的老話題,就是對現實的一個鮮活的反映,世易時移,很多“老規矩”被人們淡忘,引導人們重拾“老規矩”,重新關注傳統,思考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再比如全國大綱卷作文題“農民工與醫藥費”,現實指向性就更明顯,反映了改革開放後,在人們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況下,新聞當事人老王和醫院以及老闆之間的誠摯信任。互敬互愛的關係,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引領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線,人情曰益淡漠的情況下,對社會“正能量”的弘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誠信、和諧、文明”等關鍵詞有極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江蘇卷“青春與不朽”的作文題則力圖引導學生直面現實,直面生命,永葆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張揚青春,一往無前,把握當下。

因此,指向現實的意識就是要求考生無論是在審讀材料時,還是圍繞材料寫作時都要心中有現實,心中有指向。只有這樣,纔能有很強的針對性,纔會語中要害,纔會寫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於材料的意識

新材料作文作爲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在出現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糾弊”,糾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之弊,防宿構、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意識就是基於材料的意識。這種意識可以分解爲三點,第一點是用材料的意識。材料作文區別於以往的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一個很大優點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師大教授潘新和所說:“對於議論寫作來說,可以說最重要的莫過於‘材料’,‘材料’是決定議論質量的客觀條件,‘材料’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論點’的正確性與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重視材料的作用,特別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張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構建文章時的作用》中所說:“材料作文命題中的原材料在寫作時‘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點是觀點基於材料的意識,即寫作時所論述的觀點一定要源於材料,因爲論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憑空產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會產生片面的觀點,錯誤理解材料只會產生錯誤的觀點,只有正確、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觀點纔是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第三點則是論述中結合材料的意識,因爲材料是作文的起點,也是作文的範圍,材料爲作文提供了多個角度,廣闊的空間,也爲寫作劃定了邊界,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導致斷章取義,審題偏頗,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則會重新滑向話題作文的泥潭。如王學東所說:“一則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個論述視角的,但無論哪一個都不能脫離材料本身。”因此,學生在新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有基於材料的意識,做到觀點源於材料,論述圍繞材料,遷移回到材料,緊緊抓緊材料,緊緊結合材料。

這一點在xxxx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黑白與數碼照片”中表現得特別明顯。xxxx年6月29日,廣東省教育考試研究院向社會公佈的6篇優秀作文,無一例外都滲透着基於材料的意識,而且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張玉金教授在((xxxx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記憶/情感’,或者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都屬於符合題意。”而如果“離開‘照片/科技’僅談‘人的記憶/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則屬於偏離題意。許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兩句話來寫‘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值得珍惜的點滴可能被稀釋’,但如果不聯繫‘照片/科技’,則爲偏離題意。”另外,“考生在寫作中雖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內涵的其他事物/概念進行比較,視爲偏離題意。如黃金與生鐵(少與多,貴與賤)、烏龜與兔子(慢與快)等。’可以說,基於材料的意識是防止學生跑題、離題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這道屏障,學生纔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修飾、打磨自己的文章,纔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數。

三、由實到虛的意識

由實到虛的意識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因爲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現象類的,綜觀xxxx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題目,我們發現,廣東卷的“黑白照片與數碼照片”,遼寧卷的“祖孫有關萬家燈火與滿天繁星的討論”,還有重慶卷“遊客去波羅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國大綱卷“農民工老王在醫院打工抵債”,全國新課標乙卷“山羊過獨木橋的比賽項目”等屬於現象類材料作文。對於這類現象類材料作文,如果單純地就事論事,很可能陷入紛繁的亂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寫出深度,寫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談的泥沼。其實,現象不止是現象,特別是高考作文,所選取的現象,更不是一般的現象,也不是隨意選取的,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芸芸萬象,選取的現象肯定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和針對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這也可以說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爲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量;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因此,學生在面對現象類材料作文時,一定要有由實到虛的意識,善於從個到類,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緊扣材料又有現實針對性的主題,在平時的寫作訓練時養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良好思維習慣,善於從更深的層面上去思考現象,洞察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纔會豁然開朗,寫出深刻、透徹的文章。這也正如《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寫作“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對現象產生的原因的探究,對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的探究,對個案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探究。”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周麗蓉、田茂香對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題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有一雙洞察力的慧眼,透過現象觸其本質,練習實際思考白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周全表達自己的認識。”

所以,透過xxxx年高考作文紛繁的材料,、我們發現,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背後反映的是“科技與人生,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問題,北京高考作文題,本質反映的是“傳統觀念在當今現代生活中是否還適用的問題,是一個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繼承與批評‘老規矩’的問題,是一個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即“文化傳承與現代化”的關係問題。另外,全國新課標乙卷反映的是“習慣規則與創新發展”的關係問題,遼寧卷則反映了“自然美、生態美與社會美、科技美”的關係問題,或者說“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與環境”的關係問題。重慶卷作文題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異與公民意識”的問題,等等。由實到虛的意識確實會使學生的文章擺脫就事論事的俗套與膚淺,但也很容易滑向“虛而又虛”、不接地氣的雲端,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從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觀點後,就圍繞觀點而展開分析,完全脫離材料的內容而空泛議論。”因爲這樣會再次滑入話題作文的泥淖,圍繞一個話題進行空泛的分析,寫成標籤式的文章。

四、明確的角色意識

明確的角色意識是指考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要明確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潛在的讀者是誰?因爲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你該發表什麼樣的看法,潛在的讀者決定你該如何去表達;因爲任何文章的寫作都有寫作的角度與位置,也有指向的對象,葉聖陶、夏丐尊在《國文百八課》中說:“凡是文章都以讀者爲對象,都有讀者的預想。”朱自清也說過:“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這種角色意識與面對潛在不同的讀者,要求考生,在面對材料時,要思考該以什麼樣的措辭語氣,什麼樣的思想內容,什麼樣的結構風格去呈現,要思考“作者與讀者的社會關係,讀者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讀者對題目以及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的態度與立場等諸方面的因素。”

明確的角色意識首先要求考生有讀者意識,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寫給閱卷老師看的,是面向閱卷老師的,因此要了解閱卷老師的喜好、閱卷老師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該站在何種立場和位置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文章的寫作就有了一個潛在的讀者,有了針對性,就不會造成說理的盲目與散漫。反過來,如果“讀者不具備的知識、不熟悉的東西不解說,而讀者熟悉的東西一再重複,就會削減說理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說理的效果。”這種潛在的讀者意識其實很多作家都有,蘇童把它理解爲“寫作,就是給陌生人寫信”,阿來則說:“我從不取悅讀者,但會很好地研究讀者的需要。”另外這種讀者意識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二個表現是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面對材料作文,特別是觀點類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遍觀xx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觀點類的,比如江蘇卷“有關對青春不朽的不同觀點”,湖北卷“遊客對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還有安徽卷“對改動臺詞的不同意見”等,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認爲……,有人認爲……”的形式出現。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順着別人的看法回答:你怎麼看?明確表達你對材料的態度與立場。一般來說,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爭議的,存在相當的議論空間,回答問題的意識,會使你的觀點緊緊限定在材料的範圍之內,避免跑題、離題、偏題,你可以贊同材料中任一觀點,然後展開分析、闡述,也可另起爐竈,思考出更新穎更有深度的觀點,但注意不要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比如xxxx年江西卷作文題目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學覺得,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學習經歷;有的同學認爲,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的同學則抱怨,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哪麼回答問題的意識就具體體現爲“你對研究性學習怎麼看”: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經歷與體驗,也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見聞與感受,也可以順着材料的思路,發表對探究性學習的看法,可以論述探究性學習的優點,也可以批判流於形式的僞探究等等。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三個表現是要有說服的意識。我們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現的材料,都包含着問題與衝突,潛藏着矛盾與對立,學生面對這樣的材料作文,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有說服的意識;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澆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瀾,而是發出自己的聲音,爲問題的解決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問題,不迴避,不逃避,敢於接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論述的過程中要有機制,有限度,有針對性,注意語氣與說理的對象,既可以正面闡釋,剖析示例,強化己方觀點,也可以預想對方意見與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辯駁,這樣立論與駁論相結合,正面與反面相呼應,立得正,駁得倒,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比如廣州xxxx—xxxx年度期末考試作文“大媽跳廣場舞”,有人贊爲“廣場文化”,有些住戶則長期受噪音的干擾,甚至做出潑糞、鳴槍、放狗咬等不和諧行爲。我們既可以從娛樂、健身、舒緩壓力;排解孤獨,增進鄰里關係;退出社會競爭舞臺後單調生活的一種釋放,對往昔火熱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媽跳廣場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讓住戶,讓反對的人理解、體諒,換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談廣場舞的好處,不能迴避其“擾民”的現實,不能迴避基本矛盾與基本問題,否則,空談廣場舞的好處,只會激化矛盾,而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五、理性思辨的意識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識,一方面是應對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培養現代國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所說,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現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等特點的同時,增強了對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確訴求;這主要是因爲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欠缺在我國國民中極爲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個

人發展。”而學生思辨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思維淺薄,深度不夠;二是思維混亂,條理不清;三是思維單一,片面僵化。因此“藉助高考的社會關注度和對中學教學的巨大反撥作用,讓考生關注作文材料呈現出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引導考生利用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工具去思考現實、關注人生,這對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實,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變成了大衆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則逐漸演變爲現代國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選拔精英的考試,而是迴歸到考試的本質:檢測與評價。檢測與評價即將畢業的高中生,即將走向社會的高中生,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國民,是否具有現代人應有素質與意識。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綜觀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題與焦點也都指向了這些方面。比如xxxx年新課標乙卷涉及到人與人相處的相互尊重、理解與包容;xxxx年全國大綱卷涉及到現代人如何處理義與利的問題;xxxx年四川卷涉及到現代人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平衡;xxxx年的重慶卷涉及到現代人美德與公民意識;xxxx年上海卷考查了現代人對自由的理解;xxxx年廣東卷與遼寧卷都考查了作爲一個現代人該如何面對科技對人生與社會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與惡,知與行,公與私,權利與責任,自由與規則,勇敢與敬畏,堅守與改變,個性與公德,情感與理性,博愛與寬恕,法律與悲憫,付出與收穫,懷疑與創新等。而思辨意識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且是一個作爲現代人的高中生應該具備而又最爲缺乏的,正如謝益清在《與其刪除,不如改良——談福建高考語文時文評論題》中所說的,面對材料,學生“由於思維缺乏靈活性,只能以單點結構式的直線性思維,簡單地照抄題目原材料的觀點和理由,或機械拼湊原材料的字句,在題目提供現有觀點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同時不能就一類問題,找到相關聯的現象、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造成思路狹窄,繼而陳述的理由空洞無力或雜亂無章。”因此學生思辨意識的具備就顯得尤爲必要和緊迫。

理性思辨意識的第一個表現是要求考生有思想,會思考,能獨立發表個性化見解,能追根溯源,準確立意,能分析具體原因,選擇最佳的說理方式與角度,並能明晰分歧所在,進行深入剖析,層層論證,而不至於假大空地喊口號,無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靈雞湯式的流於膚淺。判斷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並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維的習慣、素質和能力,而這往往是我們的學生所欠缺的。考場作文中觀點偏頗、理由牽強者有之,邏輯混亂、說理乏力者有之,以敘代議、羅列事例者有之,觀點與材料骨肉分離者有之,思維定勢、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體驗、沒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者有之。比如xxxx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思維品質,特別突出材料與觀點間的邏輯關係,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題趨勢,但從實際閱卷情況看,卻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說事,或爲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無厘頭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虛,情感透着假,說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識的另一個表現則是能辯證、不極端,避免過激的評論與指責。因爲極端是一種惡,鮑鵬山在新版的《孔子傳》中特別提到,孔子是反對一切極端道德的,“因爲一切極端手段都隱含着對另一種價值的破壞。而且極端手段所蘊含的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中庸”,強調“中正平和”,強調“不偏不倚”。另外,從現代國民培養的角度來說,也需要學生辯證,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理性而不情緒化,激烈而不意氣用事,不偏頗,不偏激,理性而有節制。因爲“寫作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思維的外化,作文水平歸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們培養的是有情有理之現代人,是有世界眼光與時代精神之現代人,是具有開放與包容精神的現代人,所以面對新材料作文,學生要有理性辯證的意識,否則,寫出的作文就可能顯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觀臆斷,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毫無說服力,顯得片面而狂妄,無知而膚淺。就像福建師大潘新和教授所說:“在高考作文中,學生絕大部分的論點與論據都是片面、絕對的,經不起讀者的推敲。”而且對20xx年福建省唯一的滿分作文《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頗多質疑,指出其“論點失真”“說理偏執”,並“輕而易舉地指出這個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詰難與辯駁”。

總之,指向現實的意識,基於材料的意識,由實到虛的意識,’明確的角色意識,理性思辨的意識,都指向了學生的審題與行文,因爲“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審題是“重災區”,而文章審題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遷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質量考場材料作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五個意識指引下,緊緊抓住材料,緊緊掌握材料作文的審題方向,養成仔細研讀材料、具體分析、深刻思考、巧妙遷移的寫作品質,這樣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才大有可爲,優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高考作文 篇7

近年來,卷“對當今流行文化的審視”、20xx年浙江卷“人文素養與社會發展”、湖南卷“家庭教育”等寥寥幾道。

第二,明確預置社會人生主流思想觀念的題目仍有一定數量。如20xx年全國卷“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意見”、“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北京卷“包容”、天津卷“才與非才”、遼寧卷“自豪與平凡”,20xx年全國卷“位置與價值”、“銘記與忘記”、北京卷“說安”、遼寧卷“今年花勝去年紅”、山東卷“雙贏的智慧”等。但是,20xx年卻減少到只有重慶卷“走與停”、江蘇卷“人與路”、湖南卷“談意氣”等三四個。

第三,中性化題目的比例加大,其特點是不做清晰的思想預置和審題限制,可供表達的觀點方向廣闊多元,自由靈活。如20xx年上海卷“忙”、重慶卷“自己認識與別人期待”,20xx年全國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天津卷“留給明天”、重慶卷“自嘲”、湖南卷“跑的體驗”、江西卷“臉”、廣東卷“紀念”等。但是,20xx年就有了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願景”、湖北卷“三的聯想”、遼寧卷“肩膀”、安徽卷“讀”、四川卷“問”等六七個。

第四,追求濃厚文化色彩和審美品味的題目迅速增多,其特點是從中外傳統典籍中吸納命題材料,或者加以美學化的境界提升,從而更有助於激發寫作的情緒和思維的靈感。如20xx年江蘇卷“水的靈動,山的沉穩”、湖北卷“買昏鏡”、福建卷“歷史人物和文學人物”的任選話題、廣東卷“語言”,20xx年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浙江卷“一枝一葉一世界”、湖北卷“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福建卷“一個多棱、一個圓形”圖形的聯想等。但是,20xx年就有了全國卷“烏鴉模仿老鷹抓羊”、北京卷“北京的符號”、山東卷“遠看晶瑩,實際複雜”、廣東卷“雕刻心中的天使”、江西卷“雨燕減肥”、浙江卷“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福建卷“諸葛亮、戈多、留下一點空白”的話題等七八個。

綜上可知,近幾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常態化、文化化、廣義化,減少了說教色彩和過分貼近現實脈搏的傾向。

命題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學性

實施不久的《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表達與交流”方面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因此,今後的高考作文命題,將體現“新課標”的要求,進一步迴避時代熱點,淡化道德訓誡,更加側重於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學性。更多的題目可能採自常規性的人文觀、自然觀以及科學視野、科學精神等,將內容拓寬到文化辨析、身心體驗、個人審視、生命和環境關注乃至歷史評說、科技認知、藝文感受和審美體味等領域。

從命題本身而言,隨着十幾個自主命題省市的相互推動,題型將更加豐富多樣,話題作文可能減少,且鑑於這種作文所導致的宿構、套寫和過於自由等負面作用,將在開放中有所約束,在靈活中有所規範。另外,題目給出的思想預置,可能會更加模糊,提供可以多角度解讀的寬泛選項。

高考作文 篇8

生活遐思

一段生活化解了對生命的詮釋,從呱呱墜地之時便註定了一種命運的不同安排。飄零的心。有時追逐的愛只是一場爆發的大雨,磅泥般的渾濁去僞裝出堅硬的殼。

成長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假想,忽裏忽外,糊里糊塗。要接軌與意料之中才能警覺自己是那樣的薄弱,那樣的氣息奄奄曾把自己喻爲一名鋼鐵戰士,百戰不撓;曾把生命看作一縷薄煙,無掂輕重。可每當靜下來瑕思時,固然回憶着是那一種堅守。縱使你有着金剛之身,卻無法抗拒內心深處最低的那道情感的封鎖。即使你選擇輕生了事,你還是一個無從面對責任的懦夫。所以,在近乎十八年的步伐裏,我愛過更恨過。厭倦世俗之不完美,愛情感中揉雜的那份義。恨自己曾混入污泥濯淖之中,仇自己百感焦急卻做不了任何承諾。任何生命裏前輩告訴了我那是一種磨練,我試着接受着這些,卻在接受之中摔得淋漓盡致。摻不忍睹!

性格決定命運,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英雄,還是一無是處的罪人。一抿謝千恩,結局是你自己全盤釀造的迷局。

怨天怨地怨本身,自然的套俗卻成了人類尋找藉口的的矛。總是在找完其他的叉路口後纔去問自己正確與否。愚昧的良知啊!更歲着青春亦散亦留。直到滿身荊棘才依稀發覺之中的美惡孿生。

善良的心靈呼籲那片潔淨的土地,讓天空依舊蔚藍;讓江流依舊清澈,讓內心依舊寬如渤海!

高考作文 篇9

在這個山窮水惡,不,應該是窮山無水的小城市長大,有兩個字一直都是我的目標——“爭氣”。我不聽話時,父母會說我不爭氣,當我學的乖巧懂事時,鄰里親戚會對父母誇讚我很爭氣,老師也偶爾在勉勵我努力學習時,告訴我要爭氣……這種種責備,或是鼓勵,讓我明白用能力,確切的說是用學習去改變命運,活得燦爛,便是爲父母,爲自己爭氣。自然,最終迎接我的搏鬥——高考,就成了一場成王敗寇的翻身仗。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考不上大學又如何?馬雲讀書時,數學還考過個位數呢!福布斯榜單的富豪,也並非全是學霸。況且那些明星歌手的出場費也能讓一個普通職員的工作者辛苦上好多年。只是,畢竟馬雲只有一個,他能成功一定有他的理由和可貴的機遇,我們沒有天生麗質,我們也保養不起……

走別的路,通過努力加之好的運氣,或許能夠成功,但是,沒有強大的後盾,我們賭不起。

也許,現在真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家裏有錢,還會在意高考嗎?考個好大學,就證明自己不是頑固子弟,就是個考不好的,也還能享受着高端生活。如果不喜歡讀書,還可以去試着玩商業,賺了,繼續幹,賠了也不用擔心,自有老爸來解決。再看,窮人家的孩子去經商,賺了,成爲人生贏家,若是賠了,恐怕很難再有出頭之日!再者,假如去學鋼琴,成不了,以後還拿什麼安生之命?

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只能拋棄這些高投資,高風險的選擇,抓着考大學這根救命稻草,從多少年前就“聞雞起舞”,直至多少年後的高考前夕還是“頭懸樑,錐刺股”。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對,一舉成名在所有的稱讚下,考上重點大學,無疑是給父母爭氣,讓自己有翻身的機會。

至少,高考對於身出貧窮的我們來說,是一場成王敗寇,走出去亦或是留下來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