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九篇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語文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九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1. 鷹擊長空的壯闊令我們羨慕不已,大廈高聳的巍峨讓我們感嘆不已,成功者的光環讓我們驚羨不已。我們在感嘆這些時,是否想到鷹的一次又一次苦練,是否想到大廈的堅強基石,是否想到成功者背後的腳踏實地的奮鬥?朋友,振翅飛翔需要腳踏實地。

2. 心是一棵樹,一個個故事被年輪攜載,一回回驛動與飛鳥相約,一次次碰撞使它綿密柔韌,一幕幕經歷造就了它博大的胸懷。

3. 大海的深處是平靜的,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大自然中許多蔚爲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

4. 嘗試是烏雲蔽日時能直上雲霄的那隻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時海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於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於懦弱者,嘗試是一座鐵築的高牆。

5. 眼淚不一定是脆弱。眼淚可以是成長,可以是安慰,可以是懷念,可以是真情,可以是跨越,也可以是走過。因爲可以流淚,我纔可以感受親情、愛情、友情,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6. 蠟燭有心,於是它能垂淚,能給人間注入粼粼的光波;楊柳有心,於是它能低首沉思,能給睏倦的大地帶來清新的嫩綠;百花有心,於是它們能在陽光裏飄出青春深處的芳馨。

7. 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擡起頭來,就會發現,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8.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樣可以在屬於你的天地裏,譜寫生活的童話,創造生命的奇蹟。也許。正是因爲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你要勇敢地時自己說:“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風景。”

9. 你是否羨慕過東坡的人生?是啊,他樂遊赤壁,醉飲山林,寫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內心的累累傷痕?作爲一個士人,他肩負着出將入相,封妻廕子的期許,卻接連慘遭貶謫。他的不平,他的鬱悶,他的痛苦,他的無奈,你看到了嗎?

10. 機智和美好的語言有時只不過是一種瞬時的智慧和淋漓的表達。但智慧和表達的本身並不證明結果,樸素的行動纔是開在成功路上的鮮花。

11. 友誼有兩面,一面燦若雲霞朗若皎月,閃爍的是真誠的光華,灑下的是關切的嫵媚,不因距離阻隔,經得起時間的淘慮;繞到友誼的另一面,那各式各樣的花花綠綠,或旋轉着或搖晃着,乃至讓人眼花繚亂的全是幌子。

12. 生命是一枝鉛筆,那木質的筆桿,更像一棵苗條的小樹,派生出清清溪澗、幽幽鳥鳴。從鉛筆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葉,輕舒漫卷;又像波浪,給生命鑲上美麗的花邊……生命如一枝鉛筆,總是給你許多優美而又深刻的遐想。生命是一枝鉛筆,還意味着在人生這篇文章裏,如果因爲某種原因而寫出了錯字、別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輕輕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處,重新斟酌,重新運筆,寫下自己新生後的火熱心跡。生命是一枝鉛筆,你可以用它爲自己的未來設計充滿喜悅與渴望的藍圖,也可以用燈下苦讀的身影做細線條,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圖畫。生命是一枝鉛筆,它還給予我們這樣一個有力的啓示——做人,要像它一樣,時時刻刻把腰桿挺直!

13. 當摩西率領着苦難的族人劈開紅海、走出埃及的時候;當耶穌爲拯救全人類而被揹負十字架步履艱難地走上山岡的時候;當達·芬奇完成《蒙娜麗莎》,和午後的陽光一起點燃了人類永恆的微笑的時候;當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在雙耳失聰之後用天籟之音譜寫《第九交響曲》,讓人類在音樂中陶醉的時候;當傑斐遜獨居斗室,用燃燒的筆尖力透紙背地寫下《獨立宣言》……

14 .如果只看到太陽的黑點,那你的生活將缺少溫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陰影,那麼你的生命歷程將難以找到光明;如果你總是發現朋友的缺點,你麼你的人生旅程將難以找到知音;同樣,如果你總希望自己完美無缺,假設你的這一願望真的能如願以償,那麼你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15. 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後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鍊後的結晶。

16. 當愛像明媚的陽光一樣照徹寒冷的心房時,我們會發現,愛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顫的絃音,一種花香的彌散,持久,熱烈,而又延己及人。從一雙手到另一雙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這是從施愛者靈魂深處飄散出來的溫暖,它甦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憊的足跡、一顆受了冷漠的心靈,然後,得了愛的人會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溫暖。去照耀另一顆心,儘管有時是那麼微弱。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策略1:書寫工整。判卷老師不會給一份閱讀都很困難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2:開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師不可能仔細讀你的全文,如果開篇無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進40分的那一堆裏。

策略3:嚴禁囉嗦。縱觀歷年滿分作文,沒有一篇充斥口水話的,洗練是高考作文必須具備的。

策略4:多準備素材。這不是寫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卻很有效。溫儒敏也曾批評過現在的語文教師違心教學,稱他們鼓勵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並用猜題的方式給學生指導作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麼做很合多數閱卷老師的口味,至少現在如此。

策略5:不要寫得過於“八股”。高考作文閱卷的問題不是標準問題,而是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 “求穩求保險”,造成學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風普遍四平八穩,八股味濃厚。這就導致了高考作文要麼文藝腔十足,要麼憂國憂民,顯出一種和考生年齡不相符的文風,雖然這種文章前些年被大量當做示範文,但近年來明顯風頭已變。

策略6:用最樸實的語句搭文章框架。文章脈絡必須清晰,主架構不想要太多修飾。別指望判卷老師有心情仔細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學作品”。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學富五車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盪,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於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於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裏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於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爲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裏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爲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裏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讚。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慄,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麼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後,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在這裏,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今年高考塵埃剛剛落定,文匯報《文匯教育》週刊即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專門介紹國外高考的作文題(文章刊於20xx年6月28日),大有其深意,關於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反思。

上世紀初,愛國教育家黃炎培先生爲了辦好中國的職業教育,踏訪美國、英國、日本、菲律賓等地。他說:“外國考察,讀方書也;國內考察,尋病源也”。他明確表示是去西方找藥方的。睜眼看世界很有必要,多一點見識,才能認清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希望集思廣益,羣策羣力,以真正改變作文命題現狀,縮短與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

●一個好的題目,會讓人產生應答的慾望,會引發人無限的思考趣味;一個愚蠢的問題,只會令人感覺無聊、乏味,回答這樣的問題無疑是一種痛苦。

●好的命題其實是很樸素的,就是要解決一個具體的、明確的問題。它在審題上應該沒有難度,要讓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觀點上應該沒有傾向性,考生直抒己見即可。

●作文題目指向不清,使得學生根本不用好好讀書;觀點上的專制主義,使得學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學,又不思的教育,能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好的題目能夠考出思想,考出讀書的量,也能考知識的儲備和獨特的個性。學生備考的過程,應該就是讀書的過程,就是充實自己的過程,而不是學套題、背範文。

國外考題更注重引導學生獨立嚴肅的思考

作文是思想的載體,作爲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考試,高考作文題的優劣直接反映出這個國家國民思維品質的導向。一個好的問題,會讓人產生應答的慾望,會引發人無限的思考趣味;一個愚蠢的問題,只會令人感覺無聊、乏味,回答這樣的問題無疑是一種痛苦。

“洋高考”當中最讓國人感慨的題目來自法國——這個孕育過盧梭、伏爾泰、左拉、雨果和巴爾扎克的國家。看到他們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我們痛苦地感到差距:“人們通過勞動獲得什麼?”“所有信仰都與理性相悖嗎?”“解釋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等等。試想,若是中國哪個大學的哲學系能招到這樣一批已經對這些問題有分析有觀點的學生,教授們會有多麼興奮!

“我們是否有尋求真理的義務?”“沒有國家,我們是否會更自由?”“工作,是否僅僅爲了有用?”面對這樣尖銳的問題,我們訝然,這是高中生做的題目嗎?在中國又有幾個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說有勇氣去探討這樣的問題?

再看看其他國家的高考試題。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要學生讀中國古典典籍《左傳》的“晏子對齊侯”一節,從“和”與“同”的辯證角度討論“國家治理應有的狀態和理想境界是什麼?”新加坡的試題是“哲學只是提問而並不回答,那我們爲何還要學習哲學?”考生如果能夠對這樣的社會、人生、哲學問題有獨立嚴肅的思考,纔是真正成人的標誌。我們的基礎教育工作者看到這裏,是否感到慚愧?

我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難道我們的孩子還不夠努力?難道我們的老師教得還不夠多?不是,這樣懸殊的差距背後,是最根本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法國教育部頒發的大綱上說,他們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建立理性分析座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何謂批判性思維?許多國人還感到陌生。是的,因爲我們的基礎教育不教這個。簡單地說,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必然是在一個明確的、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上體現出來的,20xx高考信息《關於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反思》。

好的命題都要解決一個具體的、明確的問題。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試題:“科學鼓勵質疑,而宗教排斥質疑,你怎樣看?”這樣的題目在審題上幾乎沒有難度,人人都看得明白,根本不可能出現離題偏題的問題。考生必須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能“王顧左右而言他”,不能忽悠,不能“發散”,寫不出就是寫不出,能說多少就是多少,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個題目的難度是在於問題本身,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值得反覆思考辯論的問題。題目本身沒有傾向性,考生完全沒有必要遷就任何人的觀點,直抒己見即可。閱卷官在考生闡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個同學的真實水平:思維、積累、視野、表達、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題,就是這樣樸素,功夫不在表面。

花裏胡哨的題目不知要考學生什麼

而我們的不少作文題提出的問題本身並不需要思考,卻在審題上給考生設置障礙。一些題目爭奇鬥異,花裏胡哨,不知要考學生什麼。

今年高考中受人詬病的是新課標卷和安徽卷的兩個作文題。

新課標卷作文題“船主與油漆工”,講了一個胡編亂造的故事。大意是船主請油漆工給船刷漆,油漆工順手補了船底的洞。後來船主給油漆工送一大筆錢,感激地說:“當孩子們坐船出海後,我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

出題者究竟想說明什麼?這個故事邏輯之混亂,敘述之弔詭,引來一片聲討。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都莫名其妙。船主明知船底有洞也不採取措施,視親子的性命如兒戲,如果不是糊塗透頂的渾人,就是有什麼陰謀。但若是如此又何必掏錢謝油漆工?而油漆工在工作時發現如此重大的安全隱患,應該立即通報主人,請專業人士來修理,或者通知將要使用這條船的人,這纔是責任感,怎麼會不聲不響地去“隨手補上”?“補船”不是他的專長,若僅僅憑感覺去“補”,很可能會造成不規範的操作。

一個有最基本思考能力的人,第一反應必然是質疑故事的漏洞百出,但“質疑”在應試中是無用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是對如此赤裸裸的愚蠢視而不見,而是按照出題者的心意,“提煉”出“舉手之勞”和“懂得感恩”這兩個平庸的立意,再選擇一個好寫的角度,敷衍成文即可。

另一個讓人無語的題目是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時請收起”,好像禪宗和尚在打機鋒,一眼看去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

我們應試作文的教學中有一塊很重要的訓練是“審題”,說到底就是要學生千方百計去揣摩出題者的“聖意”,但其實這個“聖意”,出題者自己也不明白,至少是不清晰的。題目既不明確,還思考些什麼?對考生來說,“思考”越多,“偏題”可能性越大。

霸道專制的題目讓考生只能乖乖附和

我們高考作文命題的問題,除了題目本身指向不明確,在觀點上也極其霸道專制。

今年浙江卷作文題“站在路邊鼓掌的人”,也許講的是平凡與偉大的關係。對於材料中的觀點是否認可,本應該是可以各抒己見的,然而題目的傾向性非常明確,考生必須以甘於做一個凡人,爲別人鼓掌等作爲立論。萬一哪個考生是叔本華、尼采的信徒,認爲“我不願做站在路邊鼓掌的人,我偏要做一個被別人鼓掌的人”,那就是審題錯誤。要是屈原大夫復生參加高考,寫上一段“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恐怕要被判爲不及格。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去年江蘇省的作文題恰恰是“拒絕平庸”。寫這個題目,若有人反彈琵琶,說自己願意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也是要不得的。

其實不管是“拒絕平庸”,還是“安於平凡”,都不過是出題者的個人意見罷了,真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反正永遠是出題目的人對,考生只有乖乖“附和”。這樣的題目,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養,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只不過在比誰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華麗、最肉麻罷了。這是明顯要求考生睜眼說瞎話,閉眼編套話。

“高分作文”可能是精緻的“萬金油”

題目的指向不清,使得學生根本不用好好讀書;觀點上的專制主義,使得學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學,又不思的教育,能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呢?這樣的考試,炮製出來的所謂“高分作文”,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反正題目也不知道要你講什麼,於是只要表面上“扣題”即可,然後想辦法選一個最安全的角度,說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來糊弄自己,糊弄閱卷官。

請看下面的文字:

我等有幸處於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大中華,有着深厚的底蘊,聽孔老之教誨,感孫文先生之遺志,理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要如王觀堂先生所說“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持一等之志,追尋曾國藩先生所向往達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後立言”的人生境界。

這段文字摘自據說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這篇被閱卷組讚許爲“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將來考生奉爲楷模、揣摩模仿的對象。但是,讀者能否看出,這段話究竟想要表達些什麼?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這樣的文字是禁不起細看的,像這樣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來的空話,既可以套“梯子”,可以套“感恩”,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責任”甚至“希望”、“收穫”云云,其實無非還是表決心,喊口號,只是用一種更精緻的“萬金油”罷了。

歷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這類華而不實的文章。即使被稱爲所謂奇文的,如當年轟動一時的《赤兔之死》,如“七言長詩”《站在黃花崗烈士陵園的門口》之類,也不過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去表達一個迎合上意的東西罷了。

這些文章共同的特點是用一些華美空洞的修辭,來包裝一個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恰似一鍋劣質的心靈雞湯。這不能怪學生,他們也不願意這樣。雖說考試作文是帶着鐐銬跳舞,可我們打造的這副鐐銬未免也太沉重了。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那些年的蟬聲和那個校園的樹一樣茂密。那些年的人和那些樹上的泡桐花一樣可人。正如歌中所唱‘那時候的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的太慢……"

——題記

西邊,豔紅的圓日漸漸變大,暖暖的夕陽透過窗子,不多不少,不濃不淡,正好充滿整個房間,溫馨。浪漫。依偎在書桌前的我,看着在陽光裏跳舞的塵埃,又不知不覺回到了那些年……

近來總是想起初中一年級的那些日子,歡笑與淚水,友誼與摯愛。那些年一起聽過的歌,那些年一起寫過的詩,那些年一起讀過的漫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走過來的人……

那些年,我們曾一起用單純而浪漫的眼睛去尋找梁山伯和祝英臺化成的蝴蝶;那些年,我們曾一起用簡單而溫暖的眼睛去看待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愛情;那些年,我們曾一起用天真和爛漫的眼睛去看待女郎織女的七七約定……可是,就算是盛宴華席,也有醉歸的那一刻;就算是輕歌曼舞,也有曲終人散的那一時;就像那些年的天真,那些年的單純,那些年的歡聲,那些年的笑語,都已在時間的流水中悄悄的過去,留也留不住……

往矣。往矣。

往日裏,和他沒有任何心思的打打鬧鬧已不復存在;往日裏,和他互評優秀的真摯情感已蕩然無存;往日裏,對它童話般呵護的公主心也隨成熟之心的到來,飄遠了……

記得從前家裏養了一隻小貴賓狗,叫仔仔,它剛來我家的時候,我用棉花給它做了一個小而溫馨的”牀“,當時真的感覺很滿足,很開心,但現在的我看來,幼稚至極……

聽陸小曼說:”不必銘記所有的昨天。“是,時光如雨,一去不返,不想長大的心還未老去,我們便走到了青春的尾巴,隔着荒蕪的時光,看當年羞澀的自己,只剩一抹會心的微笑……

成熟就這樣來了,悄無聲息。

聽———

成熟悄悄地帶走了輕狂,隨之而來的是穩重;成熟偷偷的移走了乖戾,隨之而來的是圓潤;成熟淡淡的抹去了鬨鬧,隨即,它又帶來了一種不會理會鬨鬧的微笑。……

餘秋雨說:"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是,成熟是帶來了穩重,但也沖淡了特有的光彩;是,成熟是帶來了圓潤,但也泯滅了真誠的心靈;是,成熟是帶來了幹練,但也因此丟失了白雪公主般的童話夢……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1:對怯懦與勇敢的關係定位不當,認爲怯懦是勇敢的前提條件,就像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從而過分強調了怯懦對人的意義價值。而材料的意思是,害怕是人的本性,正視它,克服它,可使人勇敢,並沒有誇大怯懦對人的作用。

2:混淆了害怕與怯懦的概念。怯懦,指膽小懦弱,是膽怯怕事懦弱拘謹的人格表現缺陷。害怕,之面臨險境而心中恐懼,驚慌。也就是說怯懦是帶有點貶義的,但害怕是人的正常反應。

3:本則材料,學生寫作不是太過犯難,應該有話可說。但是不少學生沒有進行深刻的思考,寫了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膚淺文章。

行文要弄清材料中關鍵語句的含義,“人唯有在害怕的時候才能做到勇敢”,不能簡單地定義爲“因爲害怕,所以勇敢”,要說清楚爲什麼害怕的時候反而勇敢了,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邏輯關係。

4:寫記敘文的選材太低幼化,不少學生會寫一次登山或者考試,比賽等從膽怯到克服了恐懼。還有學生喜歡用對話交代情節發展。建議選取能反映人生百態但是有內涵的材料。不要將主要筆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要高度注重細節描寫,注重挖掘人情人性的美。

5:擬題太隨意,或者太虛太空不知所云,或者文不對題。題目可形象,可簡潔明瞭,最好能讓人一看就覺得符合材料內涵。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對於學生來說,日常的學習可以大致分爲2個部分。在學校聽老師講和自學。當然在一天之中,學校學習的時間所佔比重是極大的。一方面是因爲時間的安排,另外一方面,就是學校學習有諸多的好處。比如說有難題可以直接向老師請求討教,這樣解決問題是最方便快捷的。所以對於我來說,在學校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課堂中,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是首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爲課堂一分鐘的時間可以頂的過在課下是許多題。

課間休息的時間,也不單單是用來玩耍的,其實我們可以節省這些時間,去向老師請教一些問題,不懂的不會的問題,在這個時間去請教老師,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自學是我們學習中另一個重要部分。單單從字面上來看,自學只是自己學習,但是若要仔細推敲,自學可不能盲目。其實自學不是自己學習,在自學中當然可以向其他人去討教,取長補短。

有許多人片面的以爲語文就是古詩詞,然而並不是這樣的,語文,博大精深。就單從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來看文化,所能學習到的自然不少。語文,就是截取,這些古人的文化再加上現代人的思想,所創建出來的一種文學。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一、從命題形式看,標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各領風騷:

在所有18道試題中,標題作文9道(分別是: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湖南卷“詩意地生活”、福建卷“季節”、天津卷“有句話常掛嘴邊”、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江蘇卷“懷想天空”、江西卷“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與“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選一、遼寧卷“我能”、四川卷“一步與一生”),新材料作文4道(全國卷Ⅰ、卷Ⅱ、新課標卷以及北京卷),話題作文4道(分別是:廣東卷“傳遞”、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重慶卷“酸甜苦辣說高考”及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題意作文1道(湖北卷;所謂“題意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且材料中暗含某個話題,要求考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幾種命題形式間呈現出“互相滲透”的趨勢:部分“標題作文”套用“話題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上一段引出標題的文字(如江蘇卷、江西卷、遼寧卷);“新材料作文”則套用“話題作文”的規定,在後面加上“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的“三自”要求。命題專家的意圖非常明確:標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都只是考查形式,其考查功能實際上是一致的。

二、從思想內容的指向看,突出了三個方面:

一是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引導考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比如全國卷Ⅰ的試題,提供了一幅題爲“摔了一跤”的漫畫,漫畫旨意在於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積極培養青少年獨立自主的意識與能力,讓他們大膽迎接人生風雨的考驗;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意在強化考生的責任意識,鼓勵年輕一代邁好生活中的關鍵“一步”以及走好人生每“一步”。上海卷、遼寧卷等也是如此。

二是注重引導考生從社會現象中體察人生,並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比如全國卷Ⅱ關於“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的材料作文,直面了社會上存在忘恩負義的人這樣一種現實,要求考生就“知恩圖報”“和諧互助”“愛心傳遞”等展開思考,其內涵富有深意;而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重在提醒考生回報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倡導良好的家庭關係,同樣與公民道德建設中關於“孝”“感恩”“回報”的內容緊密相關。此外,北京卷的試題看似極富詩意,其實也暗合時代潮流,因爲題目給出的對詩句的“體會”之一是“這裏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

三是重視對創造性思維的考查,強調論理中的思辨能力。比如全國卷新課標卷的考題,引導考生關注、思考“創造”與“發現”;浙江卷的話題“行走在消逝中”,既延續了前三年試題“人文素養與發展”“一枝一葉一世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的核心內涵(以人文理念爲核心,分別向“社會”“世界”“自我”三個維度延伸),又進一步強調以“反思”的視角涵蓋上述三個維度——這些都體現出高考命題的開放視野與人文色彩。

三、與前幾年相比,最突出的傾向是強調寫“自我感受”:

今年的命題,特別強調學生作文要貼近自己、貼近生活。從題目本身看,像湖北卷的“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着意促進考生認真學習母語、正確而規範地運用母語;天津卷、江西卷、山東卷、重慶卷的試題,幾乎零距離地接近考生,都適宜於寫自我感受。而試題提示語或“要求”中,更明確提出考生應當寫自己的經歷與體驗。像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一個“這道”,容易“誘使”考生選寫記敘文;湖南卷要求“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江西卷提示“在你記憶的深處”、遼寧卷要求“聯繫你的感受和認識”、重慶卷提出“親愛的同學,也許你……有許多經歷和見聞要記錄,有許多感悟和認識要訴說”等,最典型的當屬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

蒼茫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之路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爲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無論話題材料還是提示語中,都集中突出一個“你”字(如“你的童年”“你有何感想”“你自己或身邊”等等)。這樣的明確指向、反覆提醒是前所未有的(故而面對此題,胡亂地編述故事,寫諸如科幻小說、故事新編、寓言、童話等是理應杜絕的)。以上各題,命題的出發點無不在於引導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檢測考生主體感情的體驗、對自我生活(包括學習生活)的感知領悟能力。難怪有重慶考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寫這道題(指‘酸甜苦辣說高考’),我自己準備的、老師準備的現成的材料,都沒有用上。”

四、從文體選擇看,相對前些年的“文體不限”已增加了限制性:

比如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江蘇卷、遼寧卷、重慶卷、廣東卷、浙江卷等,都規定不能寫成詩歌;湖南卷則限定“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而山東卷在“要求”中特別提出“自選文體,且文體特徵鮮明”。事實上,即使是沒有明確作出限制的,也強調文體特徵。就是說,“文體自選”對體裁還是有要求的,只不過不限定某一種,便於考生自己選擇。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化亦然。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護佑傳統文化之根?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變數之中,見微波而知暗涌,聞絃歌而知雅意,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方爲智者之所爲,更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當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創新求解。

自強不息,創新求解傳承傳統。

詩詞歌賦似一脈清流,滋潤現代人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以斑斕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爲所謂“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爲無厘頭病人,以看秀方式做臺下的“吃瓜羣衆”。人們或懷疑或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人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雲:“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於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水舞臺、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平臺供文化驅馳。以現代科技之土壤護佑傳統文化之根,方能養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價值觀的多元、外來文化的入侵,難免使國人迷惘於光怪陸離之中,忘了去擁抱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與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風眠在水墨的清雅韻致中得到滋養,方能調和中西,打破畫種界限而真正融會貫通;潘天壽揮毫落筆強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現傳統文化的優秀狀態,與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讓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恢復穩重,讓現代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