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關於高二寫景作文彙總九篇

關於高二寫景作文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寫景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二寫景作文彙總九篇

高二寫景作文 篇1

如畫

往日的憂愁與寂寞化作曇花,在古黃色的夕陽下炊作柔光,凋謝了。落紅過處溫暖如春。

——題記

<序>

光在呼吸、在訴說,我聽懂了這種語言。

<一>

打開窗戶,落日的餘暉爲層積的苦澀畫上了句號,明晃晃的那邊一道古黃色的螢光扣押住了我額視線,對面高樓被它切出了無數個向外擴張的角度,一股濃濃的問道潛了我的身體,沁透心脾!隱隱的可以聽見母親在廚房的烹飪聲,安詳在天空一角的紅雲擺出了它的儀態,安靜的欣賞着如此纏綿舒適與寂寥的畫卷。樹立在視線下方的植被們被微風縈繞,但是它們卻不知白晝欲盡黑夜將至,即使是如此的暗淡的光照裏,在天幕下的他們還是如此的矯情,暗暗的綠色與古黃色相輝映着,有了這必不可少的一點淡抹,這早春的旁晚才富蘊了憧憬與內涵。

<二>

古黃色的光線射在暗綠的草地上,景深出發出耀眼的金光,穿越在一種名爲空氣的介質中。古光在白牆上導演着曾經的過往,我沉醉在這份記憶的享受中。這種柔光有種復古的美!有種曾經的美!殘陽緩緩的向大幕的下方離去。逼近嗅覺的是淡淡的草腥味兒。各種元素與色調安放在每一個座標上,萬物俱籟。勾起了人對過去的追思,這古光柔柔的酥到了心底讓人片刻間混沌了,靈魂附載上了光的傳送帶上,昔日那些佈滿黃土的零碎瑣事都一一的煥然一新,有種記憶復甦的回光!淡而微、淺又暖的光忙照耀着芸芸世界喚醒那已被塵封4年的愉悅感!古老的黃色讓我找回了舒心的生活態度,甜甜美美地醉在了萃萃泛光裏。

<三>

萬家的燈火在蒼穹下零星點點着,劃開了白與黑的距離,併爲這昏黑的夜增加了點生氣。樓下的燈杆上旋上了數粒發着白光的明珠,一道道的餘光環繞在光暈上,好似一支蠟燭燃氣了我賞夜的心情。對面的窗戶中透着白、紅、黃、藍、紫、粉紅、螢綠……,五彩的居民樓在黑色的畫質上熠熠生輝,如油畫棒般舞動粗線條,不均勻的傾灑在黑幕下的每片角落,寥落的夜空露出深邃的黑,瞳孔與天對望,彷彿有一條空曠的小巷在心口中打開了一扇門,如此的深邃和寬廣。視線向上挪動若干個角度,若影若現的可以看見兩駕飛機穿梭在夜空中,宛若兩隻發着橘光的小烏龜在熒幕裏艱難的蠕動,遠處高頭上的景觀燈左右搖擺,向不同方位的國度傳遞着信號。瞳孔的焦距處在了最大值,一排螢火蟲似的街燈在視野中上下起伏,那好像是長江大橋上的路燈,隱隱約約的橘黃色和五彩的景觀燈爲這暗淡的黑夜長卷點綴出無與倫比的美麗,任人憧憬、遐想。

<四>

忽然颳起了風,在這長久的寂靜中疲勞出賣了我的眼球,酸酸的,風在我的剪瞳旁停留了片刻並牽制出幾滴晶瑩的淚珠。我閉上了眼離開了這黑紙上的稀世燈火,架起冰涼的小手柔柔自己的眼睛,後腦勺的血液加速了流動全身的神經緊繃在一起,過了一會兒,一陣風溜入了而名聲中,和曲而歌。在此睜開眼睛,忍不住的向遠處開去,只不過高樓上的煙囪吹起了青煙彷彿是草原上悠長的牧笛聲。房間的音響裏回放的樂曲無法同這遼闊浩遠的長音想媲美。

<五>

如癡如醉的畫卷中,牧笛聲縈繞出的並不是色調的絢燦與斑斕,而是讓人餘久回味的心情和空間。陽那麼暖、夜那麼深、燈那麼亮、聲那麼的遠……這麼好的畫卷如果沒有好的心情去欣賞可是太浪費啦。相反,如果一再詆譭世界中任何的東西,那麼暗淡無光的殘陽你看到的只是落日,但我看到的是黎明!深邃浩渺的夜你看到的只是漫漫的黑,但我看到的是深悠!五彩絢麗的燈光你看到的只是刺眼的一團火,但我看到的是希望!世界絕響的風聲你聽到只是雜音,但我聽到是天籟!靜下心來,忘記浮塵,你看到是溫暖的畫卷。

<完>

高二寫景作文 篇2

我的故鄉在如詩如畫的江南,碧波盪漾,煙霧繚繞,那是生我養我的氣息,那是孃親頭髮上櫻蘭花香的氣息。而我阿爹和孃親結識的地方,是在孤煙直的大漠。從幼時開始,我便對大漠有種前世今生的迷戀。

我從未去過大漠,再多的迷戀都來自於內心求之不得的幻想與憧憬,我還是真切地熱愛江南的一切。

江南的夜晚,很溫暖。我常常坐在屋頂上,枕着孃親的腿仰頭看夜空。夜晚有涼涼的露水,片刻睫毛上就凝結了細細的露珠。我總喜歡把它們當做寶貝,留在睫毛上不肯擦掉。

而如今,我習慣一個人爬上屋頂,抱膝望着星空。我初初懂得寂寞的滋味,夜晚的天幕離我彷彿越來越近,就撐在頭頂,伸手就能夠到,這種壓抑的感覺讓我萬分惶恐,星星離我越來越遠,它們也不再可愛。

於是我開始改變習慣,白天看天空。

然而白天裏的天空比夜晚深沉的黑色天幕還要寂寥,但是安全。

我時常能看到落單的孤雁從頭頂寂寞地劃過天際,發出短促而尖銳的叫聲。天空不動,草木不動,只有我自己在慢慢變老。

終於,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大漠看一看,至少要去朔方看一看。

我喜歡朔方一年四季的變化,我開始抱怨,爲什麼孃親的故鄉是在江南而不是朔方。阿爹告訴我朔方危險,大漠風沙彌漫,都不是我這樣的女子適合生活的地方。

可是我不願相信,我不知道朔方哪裏危險。我想去看看雪景,我從來沒有見過下雪的模樣,從來沒有感受過大雪紛飛中迎風而舞的心情。不管危險與否,我想去朔方。

爹孃拗不過我,還是准許我去了,但是卻要我發誓,此生絕不去往京城,皇帝之都。我並不知爹孃與皇帝有什麼深仇大恨,可是我也不想知道,她們上一代的恩怨本該她們自己了結。我一心只想着我的朔方,我的大漠。

高二寫景作文 篇3

麥熟季節,鄉村熱鬧而喧囂,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靈裏搖晃、傳送,古老的勞動,再次呈現出暗藏已久的神性。

秧苗在唱歌

在江南,稻種在清明下水。因爲種子,農村就有了一個永恆的生命。農人必須沉浸於秧田,秧田裏裏外外的春天也就隨了雨露陽光,滋潤着、蓬勃着莊戶人的心。播種,當屬男人的活計,一把一把灑下的是世襲的傳統。在綠開了江南,越過穀雨,秧田呈現無數的嫩芽,一片鵝黃、柔弱、向上,接受陽光和民歌,勇敢的泛青,這便是最初的秧苗了。

我來到秧田的時候,秧苗正一葉葉地掛着露珠。我把目光給了這整齊劃一的秧苗,向上而堅強的秧苗;把心情給了這開闊平坦的綠,生機而從容的'綠。我看到晶瑩剔透的露珠泛着亮麗,露珠會意的收藏霞光,又滴落秧田的氣息。我想,鄉村的清新莫非源自秧苗?秧苗的清新莫非源自露珠?在春天,秧苗讓我們昂起頭來,牽手勞動和勞動的光榮。我是帶着化肥來的,水渠則在秧田旁歡唱着。我願意我的勞動茁壯秧苗。

我站在田埂上,看到了秧苗,自然、舒暢。眼前,綠色的秧苗,海洋般波瀾起伏,一首一首唐詩宋詞便在腦海中翻過,每一個精彩在春意中飄動,那成熟和收成便是彼岸了吧。腳下的秧苗齊刷刷地競爭着,向着藍天陽光傾瀉而下,在接近秧苗時便擠扁了,只好鑽到秧苗縫隙,爲溫暖的春意綻放光彩。炊煙在遠處繚繞,以最高的姿勢生活着、瀰漫着、爛

漫着。我在田埂上行走,飽覽着牽手暮春的秧苗和秧苗拓展的風景,仍然尋找着最美的景緻。放眼搜尋着,田頭地邊,多見的是老伯大嫂,每一個身影撐着忙碌,每一個身資綴着風景,難道濃濃的春色是由他們變出來的麼?

那時,挑出第一擔秧苗,正是燕子剪開很多視線的時候。栽插秧苗,真的是農家的基本功。現在,插秧機開進了小路,小路上的笑,打開了農家致富的門。秧苗載插完畢,就有鷓鴣鳥爲夏報幕,換出一套套耕耘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那麼嫺熟和優美!

秧苗昂着頭,以成熟的方式在唱歌,春色就要遠去。此刻,陽光在沸騰……

歲月中,他們同時同自然界進行頑強的鬥爭,逐漸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人們從自然界取得的生活資料日漸豐富。江河可以捕魚,火山可以取暖煮食,大地可以耕耘收穫,林木可以搭屋造橋,自然界漸漸成了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自然對人的這種關係的變化,爲人類的審美創造了必要的客觀條件。同時,就人本身來說,在勞動實踐中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人的肢體有了製造工具的技能,人的頭腦有了思維的能力,人的語言又爲彼此交往增添了工具。用馬克思的話說,這就是“人本身的自然”也“人化”了。人成了社會的人,成了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和社會意識的人。這又爲人類的審美活動準備了主觀方面的條件。人類最初的審美活動,正是在這種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形成的。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了美,還表現在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審美觀念都是由生產力狀況所決定的。也可以說,以生產力爲軸心的的社會歷史條件及其派生出的思想文化決定了人類不同歷史的時期的美的觀念。生產工具的創造和演變,使人類能逐漸生產專供供觀賞的裝飾品。原始狩獵氏族以動物的外在特徵或者是關於動物的某種聯想爲裝飾美;農業出現以後以植物的外在特徵爲裝飾美。所有這些裝飾美的每一次演變,都反映着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的飛躍,說明人類最初的審美活動、藝術活動,正是這種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形成起來的。而人類的生產勞動本身也有着美的意義。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

高二寫景作文 篇4

無論天空有多藍,馬路映出的永遠是灰色。不願撐傘獨行,我希望擁有一身小麥色的皮膚,也許在夏天看起來會顯得冰涼可口。商店的玻璃看上去並沒有想象中的冰的感覺。不停轉動的玻璃塔裏插着一支支脣膏也在轉動,不停地掠過我映在玻璃上的嘴脣,我似乎突然在脣膏上看見了我的臉,流光溢彩的脣膏,我的美寶蓮。也許我應該再去買一條腳鏈,因爲今年流行纖足,然後貼一張蝴蝶刺青紙。

原以爲會繼續晴下去,結果卻下起雨來了。我記得我那時是坐在陽臺上的,課本丟在一邊,卻不記得我是睡着了還是根本忘了正坐在那個地方。有個人推開門走進來,我轉過臉看她,她也轉過臉看我。我看見她渾身都溼透了,臉上沾滿的,不知是水還是什麼的液體,於是我擡起手幫她擦,卻聽見鏡子的吱吱聲,越來越模糊,我看不見鏡子裏的她的表情了。

我家的這個女人依舊在重複着她的訓斥,只是多了“高三”兩個字。我想有些話說多少遍都是新鮮的,有些話說一遍就完成一切了。於是我拎起我的相機。

海永遠是浪漫的代名詞,那些跳海殉情的情侶比起岸上的所謂佳偶,也許真的要幸福很多呢。無論漲潮退潮,這片沙灘上的岩石羣們永遠不會被淹在其中。無論下一次能否再見到,海和岩石永遠不會再是這一秒時的樣子,會不停變的不僅僅是人,所以,拿起相機吧,我看見太陽落在海面上的光,正急速地朝這邊追來,我突然緊張起來,一指按下快門。

我覺得沉重,在一切還慌慌張張的時候,什麼都結束了,誰知道結果會怎樣呢,一切都是那樣的不可預料。

我似乎對絲質睡袍情有獨鍾,現在這個季節最該做的,就是在吹着冷氣的房子裏穿着它,捧一碗西瓜刨冰,臥在裹着竹蓆的沙發上,把腿橫在茶几上,打開電視和VCD看剛租來的《幽遊白書》。

耳旁又響起了訓斥聲,我知道,我當然知道,關於高三我比你知道得更清楚。我知道我要怎麼做,可你卻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碗裏融化的刨冰,你不知道我的還插在商店玻璃塔裏的美寶蓮,你不知道那片模糊的海。

[評]這是一篇有關高三的話題作文。只要應試存在,高三就永遠是個熱門話題,文章在話題的選擇上有獨到的地方,作者選取“我”的獨白這個獨特的視角,正面敘述逛街、看海、休息等日常生活及其思緒,側面穿插家長的教誨,緊張的高三生活躍然紙上,富有理性色彩的意識流動,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高二寫景作文 篇5

斜陽古道接輪蹄,明月扶疏屬柳西。 橋上行人橋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二十四橋》

如今,揚州,在高樓的掩映之下,彷彿罩上了一層花花綠綠的面具,我說,那個摘下面具的揚州更美。我生於蜀岡,戀着那靈動曲折的巷。他們永遠不會消失。現在,我的這種情結在我記憶中紮根,一種遠古的思想慢慢填滿我記憶的溝壑,揚州正用她的靈氣慢慢的滲透我。

對於巷的回憶

我終於可以又一次走在青石板小巷中了,彷彿回到童年一般。穿過了揚城的喧囂,避開了人情的紛擾,獨自躑躅於揚州小巷,路邊的野蒲公英不知道換了多少茬,我也不知道我待了這種情感多少年,牆角的苔蘚綠了黃,黃了又綠,唯有小巷深處的那株桃樹,一年又一年開着同樣的花。

巷,拖着沉沉的夕陽變的賦有了韻味,一位對揚州巷很有研究的老人童嘉通(曾爲其做了近百首詩歌)說:“ 每一個巷子都有文化”,我探訪揚州巷也都是一些普通靜謐的小巷,我報不上她那優雅的名字,但卻像老朋友一樣熟悉,也許只有一個揚州人才有如此情感吧。踏着鋪在地上深陷入鬆軟泥土的石塊,感覺自己好像被清風給帶走了。呵呵,或許吧,我與這條巷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呢。

巷子兩邊各種老宅,走進某家老宅,不算太明亮的房間,花格窗中僅透出了的幾道光線,甚至可以看到空氣中的浮塵,略帶黴味的氣息,笨拙的櫥櫃,平靜而又嘮叨的檯鐘,還是那個樣,還是那個陌生熟悉感覺,還是揚州獨特的風味。桌上一杯清茶,映着淡淡的光線,顯出黃綠,乾癟的茶葉在水的滋潤下,膨脹擴展,水流茶轉,上下浮沉,幽幽間有那麼一絲茶香。有點活力的,該是那主人的一缸金魚,安靜而又低調的遊動着。

我不禁思索起來,我有的時候真羨慕它們,沒有遺憾與抱怨,只需要矜持的活着。可是,寧願做一個人,去感受綠揚風味。

巷因家而美,人因巷而生……

蜀岡——永久的情結

生在邗江蜀岡,即爲這裏的魂,對於這剛剛百米出頭的小山,讓我不得不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裏確實出過神仙,唐代鑑真東渡,是日本律宗的開山祖師,仙風道骨,聞名遐邇;北宋的歐陽修居大明寺平山堂,居處稱“仙人舊館”,蘇東坡詞言,“三過平山堂下”,“十年不見老仙翁”,歐公確實是北宋文仙。

舊蜀岡,對於我也許只能從那些泛着微黃的老書中才能瞭解。我無法融入東坡抑或是歐公那個年代,領略到舊蜀岡風致,但恰恰是這一份無法倒流的夢囈給了我永久的情結。

酷暑的午後,我蹬着一雙布鞋漫步在揚州北郊,也會發現那城裏的高樓掩蓋不了蜀岡的蜿蜒綿亙。蜀岡之上,平山堂西,則是西花園,亦稱“御園”。步入園中,園中的景色本已十分迷人,再加上歷朝歷代的能工巧匠堆疊修正,形成非常精緻的人文景觀。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湖面東南角,堆疊着一座黃石假山,臨水而起,下依池波,四面堆疊成險壁峭巖,底部好似若干年流水衝擊而成,登山巔鳥瞰全御苑,繞道欣賞池小汀,我頓時感到無比愜意。

這兒的景真美,空氣真好,然而當我又想起了我曾經看過的濟南的老泉,過去的良辰美景如今都成了虛設,那種極致又有如圖片一般的美麗永遠變爲了回憶或者掛在了博物館的牆壁上……這也僅僅是無謂的擔心,我美麗的蜀岡一定會保住她的風情,並用她那不同於濟南老泉的方法銘刻在每一個人心中。

我時常會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現代人和過去的人他們在看到這一情景時,情感是一樣的嗎?城市在不斷的進化着,也終將由那質樸的模樣變得成熟而有魅力,這唯一不變的也是揚州人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留在心底的那生生不息的蜀岡風韻吧……

巷,四方縱橫,能夠編制好我對她的夢想;蜀岡,嶄露頭角,可以引發我奇特的思考,或許閉上眼,我不會忘了一切,或許他們也休想從我腦袋裏溜走了,恩,但願揚州她可以在侵蝕我一點,好讓我再加深對她的愛。

親愛的巷。

親愛的蜀岡。

親愛的揚州。

高二寫景作文 篇6

霧,秋天到了,霧也像精靈似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早晨,騎車走在上學的路上,最美麗的風景便是那片白茫茫的霧了。遠遠望去,霧就像一條條無邊無際的白絲帳,有的平鋪在田野上,有的橫截着一條條小路。從霧中穿過時,就像身入仙境一般,四周瀰漫的霧氣像“仙氣”似的,還看的見霧珠從身邊輕輕地飄過。那種感覺真是不錯。從霧中出來,只覺得兩眼朦朧,用手拭眼時才感到霧氣聚成的水珠已不知不覺地在我頭上停留。有時在朝陽的光輝照耀下,霧就像染上了色,更顯得聖潔、高雅,讓人喜愛。

天,我最喜歡仰望着天,感覺天的顥大,秋高氣爽。在空曠湛藍的天空中,有時成排成卷的天使天空浩大的氣勢更加突顯,有時天空中萬里無雲,偶爾只有幾隻小鳥歡叫着飛過。觀看這樣的天,心裏總會覺得平靜,並且有一絲歡樂。天是如此之寬廣,讓人感到它可以包容一切,同時也啓示人要有寬廣的胸襟,不要爲名、利等使自己的心胸變得狹小。

風,風是秋天的使者,它吹香了桂花,吹紅了楓葉,也吹黃了稻田。秋風沒有春天的柔和溫暖,更沒有冬天的凜冽寒涼,卻有着自己“秋”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溫存。陣陣秋風從身邊吹過,不知不覺感到了絲絲涼意,感到深秋即將降臨。漫步在田間小道上,隨着風從身邊拂過聞到的是鄉間特有的泥土的芬芳,似乎還夾雜着豐收喜悅的味道。

田野,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大自然賦予了大地享受金黃的權利,田野裏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秋風吹過時,稻穗就像波浪似地翻滾着。最高興的當然是那些臉上寫滿滄桑的農民了。有的稻田中,機聲隆隆的收割機已經開始工作,人們又要開始準備着度過這繁忙的收穫季節了。

生活是美麗,大自然是美麗,只要用心去體會,相信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高二寫景作文 篇7

今夜風輕露白,月明星稀。在這美妙的月色中,自然萬物都靜靜地接受心靈的洗禮,一切在月色瀰漫中沉思、夢想,顯得那麼端莊,那麼迷人,連微風也盪漾着甜美的色彩。我陶醉了,內心的浮華隨之徐徐褪盡,只剩洗盡鉛華的美好。拾起散落一地的心緒,盡情地享受這月色帶來的神祕與安詳。

思緒隨風飄舞,跳躍出優美的弧度,希望擁着三分李白的豪放,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陶淵明的淡泊,一段納蘭的心情,湊成十分的愜意來想象這月色的奇特,讓心與之相擁,情與之共鳴。

月光,靜悄悄地渲染開來……

路旁的小溪輕輕地吟唱,那聲音彷彿是微風拂過琴絃,又好似落花隨清風飄零在水上,一層一層的流水向前涌動着,沉穩地衝涮着溪底的鵝卵石,那生生不息的流動是生命的律動,微露出幾分難以琢磨的深刻。無聲無息的月光就這樣在溪水中穿梭、飄舞、交融,開啓了一份安詳美麗的境界。藉着月下的水,我想起了黛玉,如一池活水,帶着靈動,淌入了賈府,“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涓涓清水,載着她的心事流向遠方。智者樂水,欣賞的就是它的靈性與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如水,帶來的是那些不可磨滅的靈性與不可變更的志氣。面對封建的枷鎖,她選擇了水,洗一身清潔,染一池靈動,追一方夢想。

細密的月光踏碎了那剎芳華,使月光下的一切都變得詩情畫意,氤氳着淡淡的芳香,也讓我體悟到了平日不可多得的情致。

站在河堤邊,靜靜地細數落葉的飄飛。柔美的月色下,柳樹一排排、一片片,手牽手,肩並肩,溫柔地起伏着。微風襲來,一陣花香迎面而來,這些可愛的花精靈,雖然在草叢中默默無聞,但它們卻把自己最濃郁的花香帶給大地,也給人們帶來了享受。看,此刻它們在月光的輕撫下,靜靜地微笑着,凝聚成一串燦爛的風鈴,飄散着青春的記憶。

月光,靜悄悄地濃郁開來……

仰望燦爛的星空,壯觀奇偉,浩瀚無比,心胸也隨之博大開來。天王星、北斗星像晶瑩的寶石,鑲嵌在偌大而深藍的天幕中,那些奇妙的星星,古往今來,都被賦予了神祕的色彩,見證了一段又一段刻苦銘心,令人感動的情意,二十八星宿更是十分富有詩意,給柔美的月色渲染了一種夢幻的色彩。悠悠月光下,腦海出現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於是他註定要孤獨,然而他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不是帝王,而是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亮,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月光穿梭在無邊的黑暗中,照亮了心靈的歷程,思緒沿着絲絲光亮回到了現實中,我坐在院子裏,靜靜地聆聽月光的靈動,一陣輕風嫋嫋而來,撥動着心絃,搖曳出甜美的輕音樂。

高二寫景作文 篇8

大山腳下,星星點點分佈着幾個小村落,每個村落裏,羊腸小道繞着屋舍的輪廓把鄰里連在一起。所以,不管在哪,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外婆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流,水清且淺,清澈到可取一瓢淘洗青菜。它像毛筆劃過留下的一痕細線,蜿蜒匯入大河。在家門與大河之間橫着一座拱橋,外婆時常來這橋底下浣衣,細軟的綠藤密密垂下來,像簾一樣,迎風招展。

夏至暴雨,小溪裏水便漲起來,鄰里孩子們把紙船放在水裏,踩着靴子頂着雨。小船循着流水漂下,他們一路指揮,在雨中呼喚彼此,也會像歌贊勇士那樣爲漂得最遠的小船喝彩。

早晨我爬上背後的大山,那時,天空離我很近,大地離我很遠。水霧縈繞,迤邐起伏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頭頂的白雲像匠人手中的棉花糖,被牽成一縷縷細絲,她們在一片藍色裏輕輕唱着歌。遠遠看去,那個村落掩在茂樹篁林的黛綠色裏,炊煙氤氳,像雨又像雲。我很喜歡竹,它們節節攀升,直指雲天。秋後,枯葉便紛紛揚揚鋪滿了地,而我最中意的,還是深夏時節。

那時,太陽最靠近地面,溪流乾涸,石板滾燙,趁着外公午睡的當兒,跑到房前稻田對面的毛竹林裏尋竹象——它們粘在竹筍上吸食養分,體殼堅硬,大體橘色與黑色間雜,嘴細長靈活,尤是那兩刃利爪讓人齜牙——一番搜刮,多是意盡而歸。

抓它們幹嘛呢?一是放在盅盞裏,看其像角鬥士一樣搏擊;二是把它們定在竹籤上,聽其嗡嗡飛,也覺得涼風拂面,頗多趣味。那時候,我的世界就在外婆家四周:門前的小溪,院子邊上“喝”過酒的苦楝樹,和西邊矮矮的山坡。

沿溪流下不遠處有一池荷田。天蒙亮時,天空把皎白染進山裏,樹裏,泥地裏,薄霧朦朧里老人披着蓑衣上了樑。空氣裏,清脆婉轉的鳥雀歡歌,一聲嘹亮悠長的雞鳴後,幾隻白鷺拍打着荷葉驚飛,鑽進白茫茫的一片。

清露隨之倒覆池中,母雞領着子女尋覓食物來,我踏重步子把這些毛茸茸的小球趕到一旁。踱步在池塘邊上,我驚知那荷葉已高過我,拉低一片來看,一股溪流傾下,鑽進襯衫裏,又溼了臉頰,瑟瑟而退後,又繼續往前走。細長的莖撐出一柄綠傘,覆上了一層薄薄的紗,翩翩亭亭,遠看去,像波濤翻涌在方塘裏,其間點綴的粉紅更是迷人。

淺青修長的莖頂綴一粒青苞,日沐暖陽,夜採露長,凌晨悄悄綻放。由下披蔥裙,青綠至玉白,然後白漸及粉,一瓣瓣花葉似船,靜飄下水,泛細紋,停於汀州中央,不必爭渡。待花葉飛盡,便撐出高高的碗狀蓮蓬,點點黑斑下密密麻麻嵌着蓮子,擠滿了小小的空中樓閣。

剝開蓮蓬,圓圓綠綠的殼下原來裹着白白胖胖的蓮子。剔去蓮心,放一粒進嘴裏細嚼,口中恰然清爽。不知聽誰說,把蓮心種下去可以收穫蓮花,我試了試,等了好久,直到那地方鋪滿了浮萍才死心。

傍晚,池邊李樹上蟬聲漸消,院前稻田裏蛙聲一片,雞棲樹上。太陽也疲倦了,重重垂下了頭。外公搖着蒲扇踱步着,我跟在旁邊,他沿路照看莊稼,呢喃着接下來幾天的農活,而我只享受着這難得的一絲涼意。他們的一天總是平淡,一碟鹹菜下一碗青菜白麪。

宵夜後,祖孫三人在院裏搭上三隻木凳。“月亮好尖啊!像鐮刀一樣。”老一輩說莫看那彎月,會割耳朵,所以我就只是望着夜空裏的繁星點點,尋找最亮的那顆。星河鬥轉,如亂花迷眼,綴在無垠無涯的浩瀚裏。

我們也像這遙遠的星辰,孤獨的閃耀着,只是不管在哪,我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高二寫景作文 篇9

小巷的街很古樸,小巷的風很輕柔,小巷的人很堅持。不同於老北京的衚衕,也不同於大上海的弄堂,風化斑駁的青磚,雕刻精美的照壁,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以古樸和久遠的感受。這座城市第一縷陽光下,有提籠架鳥的閒人,有劃過藍天的鴿哨,有緩慢流淌的光陰,他們是這座城市最美的畫卷,構成了這座城市的底色和靈魂,營造出一種“慢”的生活狀態,老揚州人的生活沒有那麼侷促,歲月儼然精緻起來。

《雙城記》中有這麼一段話: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人們因智慧而得到,也因愚蠢而失去。夜深人靜時,我站在老城區不知名的一條小巷中,隱約聽見某一隅傳來:不要丟下我,不要忘記我。

漫步在東關街上,街頭的桂花樹因昨日的強風摧殘,似是憔悴了不少,我輕嘆着向小巷深處踱去。忽然一家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衆多裝潢華美的店中,它顯得有些古老,或許說它陳舊更爲貼切,突兀地站在那個角落。我還是進去了,彷彿有種強大的力量將我牽引進去。

這是一家湯圓店,名字很特別,“四喜”湯圓。老闆見有人進來,先是一愣,接着就笑着迎了上來:“要些什麼?”“就你們店的招牌吧。”“好嘞!”說完老闆就進了廚房。我擡頭看看,果然,連菜單都是寫在木板上,再釘在牆上的,顯得很有歲月流逝的味道。閒暇之餘,我透過玻璃看看老闆,只見他將麪粉從高處拋撒在事先醒好的面上,對摺,再折,直至成一個麪糰,再撒,如此往復。面應該勁道多了吧,我心中想着,竟然期待又多了幾分。

老闆端着熱騰騰的湯圓出了廚房,送到我面前。四個圓潤的湯圓浮在冒着熱氣的湯中,看起來溫潤可愛,好似上好的白玉,透出誘人的光澤。難怪叫“四喜”湯圓呢。輕輕一口咬下去,竟然完全不粘牙,十分有嚼勁。肉的內汁四溢,芹菜的清香滿口,桂花的入口即花,豆沙的甜而不膩,不一會兒,四個湯圓便下了肚。突然有些後悔,原來像四朵蓮花般綻放的美麗景象,我還沒來得及欣賞,就心急地解決了。老闆見我吃完了,就坐下來與我交談起來:“很久沒人光顧了!房租還在漲,再這麼下去,怕是真的撐不住了!”我婉惜地說到:“是呀,現在生意是不太景氣,但是,這湯圓這麼好吃,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是疊湯圓,可難學的呢!這門手藝恐怕以後要失傳了哦!”老闆臉上失落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是呀,人們總是想追逐潮流,卻逐漸淡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財富,這些文化是揚州人的靈魂,更是他們的根呀!“會好的吧”,我向老闆道了別,離開了,對於未來,我又如何好確定?

幾個月不見,竟已然是另一副景象,大概是因爲近日古巷遊興起,不少人爲了體驗傳統文化,都來到了這家湯圓店,老闆見是我這個“老顧客”來了,笑着說:“是呀!都會好的。”這是家鄉的變化,更是人心的變化,人們開始注重傳統文化了,這是非常好的事,因爲不僅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靈魂的一種歸宿,對根的追求………

我想他們已經找到了吧,生活,要有文化纔會變得豐富多彩,而人們不能一味追求創新,對於過去,我們也應當珍惜。同樣的夜深人靜,同樣的一隅,卻是不同的心境,小巷深處傳來熟悉的聲音:“謝謝你,揚州人!”這聲音不是別人,正是每個揚州人的心的呼喚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揚州這座精緻的城市,養育了一羣堅持精緻的揚州人,他們爲歷史悠久的揚州不斷注入新鮮的活力,平凡的他們努力讓自己發光發熱,如同深夜裏悄然開放的夜來香,在靜默中綻放,爲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珍貴的文化遺產默默地堅持,一代又一代。

家鄉的變化,讓我們可以說,這是愚蠢的時代,更是智慧的時代,我們因愚蠢而失去,卻因智慧而獲得了更多,因爲人們聽到了小巷深處的召喚。

—那便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