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初中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初中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4W 次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為大家提供了簡短文言文及翻譯,歡迎參考!

初中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塞翁失馬

兩漢:劉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説:“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着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説:“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説:“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

天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做,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人們求學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學,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學,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

我的天資昏昧,不及別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別人。只要每天認真學習,長久堅持毫不鬆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資聰明、才能敏捷,超過別人幾倍。如果摒棄不用,就與昏昧和平庸沒有區別了。孔子的思想言論,最終是靠天資遲鈍的曾參傳下來的。以此而論,昏昧平庸與聰明靈敏的功用,難道是有常規的嗎?

四川的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窮和尚告訴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麼樣?”“富和尚説:“你憑着什麼去呀?”窮和尚説:“我有一個盛水的.瓶子和一個盛飯的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説:“我幾年來一直想僱船沿着長江往下游走,還沒去成呢。你憑着什麼去呀?”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把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西邊的蜀地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裏遠啊。有錢的和尚不能到,沒有錢的和尚卻可以到達。人們要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蜀地邊境的和尚嗎?所以聰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就會失敗。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學習的人,會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陳太丘與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説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説:“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