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小學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小學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1W 次

小學的文言文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簡短文言文及翻譯,歡迎閲讀。

小學簡短文言文及翻譯

  《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閔通:憫)

翻譯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國人,一整天下來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説:“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註釋

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

長(zhǎng):生長,成長。

揠(yà):拔。

茫茫然:疲憊不堪的樣子。

謂:對,告訴。

其人:他家裏的人。

病:疲勞,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

予(餘):我,第一人稱代詞。

趨: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乾枯,枯萎。

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寡:少。

耘苗:給苗鋤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處。

孟子:戰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亞聖”之稱。

1、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2、人們對於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願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規律做事,不要急於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葉公好龍》

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翻譯

葉公喜歡龍,衣帶鈎、酒器上刻着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台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裏。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註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樑,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字。

鈎:衣服上的帶鈎。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文”通“紋”。

以:在

聞:聽説。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窺(kuī):這裏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廳堂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裏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好:喜歡。

夫:這,那。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讚賞某事物,實際上並不愛好,或者實際上並不瞭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並不愛好或讚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陳元方候袁公》

【】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翻譯】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在太丘做官,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元方説:“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們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説:“我曾經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説:“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時間相隔遙遠,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那麼一致。周公沒有學孔子,孔子也沒有學周公。”

【註釋】

1、候:拜訪,問候。

2、履行:實施,實行。

3、綏:安,體恤。

4、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王后、皇后對自己的尊稱,還有寡人,孤家等稱呼.

5、師:學習。

6、嘗:曾經。

7、卿:客氣,親熱的稱呼

8、法:在古漢語字典裏有四種解釋(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標準,法則。這裏用(3)效法,仿效。

9、稱:稱讚,讚不絕口

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漢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11、周旋動靜:這裏指思想和行動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縱、無拘束,這裏指順從

袁公比較自負,問題刁鑽。如「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稍微不慎則顏面盡失,想是袁公並非真正想知道是誰學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

元方機智應變。如「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如此巧妙的回答,既照顧了對方的尊嚴,又保住了自己的體面,不卑不亢而且落落大方,不損人也不損己,想袁公聽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

  《學弈》

翻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有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是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説:不是這樣的。

註釋

弈秋: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於,擅長。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大雁)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説。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説。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説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的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譯

在樑國,有户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説:“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説:“我可沒有聽説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註釋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甚:非常。

詣:拜見。

未聞:沒有聽説過。

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於是。

曰:説。

未:沒有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説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