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佛語是有一種以出世間爲指歸的信仰爲理念,所以它對於人生、愛情等有自己的一番論述。且讓我們一起看一看爲大家分享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1、【人心與佛性】心與性是一樣的,於佛稱爲「性」,於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開水叫「水」,加上茶葉就叫「茶」,加上咖啡則叫「咖啡」。其實同樣是一杯水,但咖啡與茶都是水「以外的東西」。

2、【愛心是福種】佛教談因果福報,但並非有錢才能造福;若能時體念佛心、觀照自己,並以一分親切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3、【保護心念】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_癡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大地。

4、【不毀謗同道】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5、【不求回報】決無希求回報的心念。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乾淨俐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純淨真愛。

6、【不要執着小愛】有些人的愛只執着於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斷】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人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時,應多做善事、利益人羣,多造善因福果,爲自己鋪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則一旦病障現前,身心不得自在時,則

9、【佛性是寶藏】遺失身外財物並不可惜,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卻還無知覺;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庶廠了珍貴的寶藏。

10、【何謂功德無量?】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功德無量。

11、【化_恨爲愛】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心,把_恨、怨嫌之心轉化爲愛心、寬心,時時刻刻寬恕別人,發揮愛念。

12、【及時行善】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羣、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13、【理財四分法】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於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14、【菩薩行者】菩薩行者心懷慈悲,常起利益衆生的念頭,無論到任何地方,心都無畏懼。因此,若能做到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15、【普愛天下】以佛陀普愛天下衆生之心爲己心。佛陀能爲一切衆生犧牲,我們也能爲濟助衆生的志業不惜辛勞付出。

16、【清水之愛】菩薩的愛像一杯清水,可以從上透視到底,沒有一點色彩,此即「清水之愛」。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_、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衆生煩惱多,所以佛陀纔開八萬四千法門,對治衆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18、【缺愛症】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後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於社會,社會能祥和。

19、【人羣磨練】人的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須走入人羣,和不同習性的人互相磨練、適應,並圓融共處、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薩心】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恆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範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衆生,視衆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纔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22、【如何成就道業】欲成就菩薩道業,必須擁有不畏心勞、不懼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達成。

23、【拾己爲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於不爲自己,一切只爲衆生求安樂,寧可拾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24、【四重德行】修行者爲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離「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貪之禍害】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報。

26、【無條件地奉獻】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27、【心賊害人害己】極兇大惡,莫過於自我心中的煩惱賊;它常在我們毫無防備之下,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

28、【行善要及時】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

29、【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並抱持恆久心,於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教育;如此,纔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31、【學習大無畏】行菩薩道,要經常接受考驗。遇到困難與危險時,要學佛陀大無畏、大勇猛的精進精神,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

32、【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並解開衆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

33、【以衆人爲重】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衆人爲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纔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貪念轉爲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滿足,還可發揮「用慈施悲」的愛心。

35、【用佛心看人】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願力並行】佛教提倡「願」、「力」並行,若僅是空口談願,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願」。

37、【運動家精神】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38、【真菩薩】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39、【真善無貪】人之所以虛危只因貪慾心起。若能棄除貪慾煩惱,也無雜念,無慾無爲,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40、【真正的靈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薩像,只是供我們攝心,真正靈感的佛菩薩在每個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衆生。

42、【真正的灑脫】人生難得灑脫,要灑脫必須擁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標,才能得到真正有意義的灑脫!

43、【衆生與人生】人若能發揮功能,纔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衆生」。「衆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業輕受】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

45、【注重禮儀】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禮儀,禮儀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態。

46、【自殺的罪業】自殺所犯的罪有三:一、殺害父母所賜的身體,犯不孝罪。二、造自殺罪業。三、犯遺棄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僅能鼓舞人們的身心,並能帶來心靈的淨化。

48、【寶藏的琢磨】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只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會是羣體的,只有一個人好或只有一個人向善還不夠;希望擁有一個好家庭、好社會,就必須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別讓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都會侵襲你的思想。

51、【赤裸裸地來去】人出生時,是一身赤裸裸地來;在世間忙碌了幾十年,到最後也是一物不帶而赤裸裸地走!

52、【顛倒衆生】知道反省過去,纔是正確的人生 若只是隨着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就叫做「顛倒衆生」。

53、【點亮心光】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的心光。人要真誠苦幹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幹。待人要以寬大的心胸去接納、包容--發廣。

54、【調和身心】想圓滿慈悲、成就智慧,開展濟世與引導人羣的力量,必須先從調和自己身心做起。

55、【動中的寧靜】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並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

56、【反觀自照】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着名聞利養,久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57、【福至心靈】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58、【厚重】即心寬意厚,善解人意,常懷歡喜心,樂於利益人羣;所以「厚重」則「人人皆歡喜」。

59、【護心也護口】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千萬不要起_恨心;除了護心,也要護口,不能口出惡言。

60、【化小愛爲大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61、【慧命永存】生命無常,慧命永存;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62、【謹慎「用」心】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爲武器由人心所創造,不管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都起源於一顆心。

63、【擴展長情於未來】時時以清淨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64、【粒米成籮】粒米成籮--將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來,就可積成一籮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輕視它、漏掉它,怎能積成一籮的米?

65、【矇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矇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66、【⒎⒆暈揖跣浴啃扌校得靠自己精進地⒎⒆暈伊槊韉木跣裕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67、【昇華道德】道德的昇華,關鍵在於「忍」。假如每個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會凡事斤斤計較。

68、【生存的真B】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B。

69、【聖人無夢】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着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70、【時日莫空過】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間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71、【時時心地現光明】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與人坦誠相待,則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礙,也無需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

72、【是否發揮了良能】人間壽命因爲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爲人間發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73、【痛苦的根源】凡夫的愛慾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渙的波濤,一波未平!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74、【爲善競爭】人生要爲善競爭,分秒必爭。

75、【勿以口舌敗德】不可爲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76、【心包太虛】能將山河大地、太虛e的任何境界都包容於心,而心卻不被境所轉,此即出世的精神。

77、【揚善】能善意掩蓋他人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

78、【一生的行爲】人一生的行爲,不管是善是惡,皆由時間所累積。

79、【以寬諒代替埋怨】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80、【用「心」聽話】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81、【有願纔有希望】願是成功的起點,願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願,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願。

82、【願大、志堅、氣柔、心細】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83、【造福人羣】人生在世,不能無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虛度一生,應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薩的精神造福人羣。

84、【珍惜天倫樂】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倫之樂?

85、【財欲是禍水】世間人爲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

86、【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U、唸佛等,都是爲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87、【發揮生命價值】如果一個人只爲自己的生活及愛慾而追求,這種生命輕如鴻毛!反之,若能發揮生命力,積極造福人羣,這種生命價值則重如泰山。

88、【煩惱像毒蛇】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動了它,蛇就會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癡煩惱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89、【分毫累積無量】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累積聚集而成。

90、【付出不求回報】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危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

91、【感恩試練】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

92、【個人是社會的起源】社會形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93、【歡喜別人成就】我們應爲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衆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94、【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剛柔並濟,令人歡喜親近又不致輕浮,亦即孔子所說:「溫而厲,威而不孟」,涵有「溫、良、恭、儉、讓」之威德;故言「貌重」

95、【時間成就一切】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96、【學習聖人心胸】我們應該學習聖人包容萬物的寬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脫;否則儘管信仰虔誠、禮敬拜佛,終究還是會墮入魔道。

97、【自己下功夫】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修心養生必須自己下功夫。

98、【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爲的心,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着和樂的日子。

99、【不傷害別人】人往往爲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100、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歎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相關內容:

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

你永遠要寬恕衆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當你時,你要想,這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佛家古典愛情禪語詩句

1、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衆流,悉皆歸於海,不以爲滿足,所受不厭爾。-《佛說生經》2、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裏面,卻跌在油燈的油盆裏。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經典語錄感悟

經典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說明一切有爲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着,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佛語是有一種以出世間爲指歸的信仰爲理念,所以它對於人生、愛情等有自己的一番論述。且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語文謎爲大家分享佛語經典語錄100句:1、【人心與佛性】心與性是一樣的,於佛稱爲「性」,於人叫做「心」。

關於佛家說緣分的詩句

送僧之金陵勝遊生末跡,杳自狎時羣。卷衲消寒木,揚帆寄斷雲。曙瓶花外汲,午磬浪邊聞。別後石城月,依依遠共分。 --雪竇重顯送寶月禪者之天台春風吹斷海山雲,別夜寥寥絕四鄰,月在石橋更無月,不知誰是月邊人。

佛語禪心

1.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2.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3.不知足者,常爲五欲所牽,爲知足者之所憐憫,是名知足。

4.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

佛語人生經典語錄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只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3、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5、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20XX佛教語錄精選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只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3、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5、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