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孔子經典語錄100句

孔子經典語錄10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導語: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孔子經典語錄100句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經典語錄100句

1、有教無類。——摘孔子《論語

譯文 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2、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摘孔子《論語》

譯文 自己不願乾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3、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4、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爲恥辱。

5、禮之用,和爲貴。——摘孔子《論語》

譯文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6、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譯文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7、道不同,不相爲謀。——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譯文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9、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譯文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1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譯文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瞭解別人。

1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譯文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14、《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譯文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着鮮豔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15、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譯文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爲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麼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譯文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麼能事奉鬼呢?

17、當仁,不讓於師。——摘孔子《論語》

譯文 面對着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18、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19、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摘孔子《論語》

譯文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你不莊重;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你。

20、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2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22、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譯文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羣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3、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2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譯文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瞭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2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對這種行爲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爲不能容忍呢?

27、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給人的印象有三種變化:遠看莊重威嚴,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肅不苟。

2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2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爲恥,所以稱他爲“文”。

30、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孔子《論語》

譯文 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3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4、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譯文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35、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譯文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3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7、《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譯文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譯文 對任何事物,僅僅瞭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3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40、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穫,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41、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4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普遍地團結衆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4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譯文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戰鬥中,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4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譯文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48、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纔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4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爲是。

5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5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5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5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

譯文 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5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5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譯文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6、《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譯文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57、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摘孔子《論語》

譯文 做好了官,有餘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

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5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譯文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6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於環境習俗的薰陶,便相距得遠了。

61、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伕,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幹我喜歡的事。

62、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6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譯文 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穫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6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65、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譯文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6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爲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才能。

67、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爲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6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爲借鑑而改掉。

6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纔算得上是個君子。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摘孔子《論語》

譯文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爲端正,那麼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爲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7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7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譯文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7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論語》

譯文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爲怎麼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7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不必擔憂財富不多,只須擔憂財富不平均,不必擔憂人口稀少,只須擔憂境內不安寧。……既來了,要使他們安家樂業。

7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7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77、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麼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7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譯文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爲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爲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7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着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8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當他未得到官職的時候,唯恐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官職,又唯恐丟失掉。假若害怕丟失掉,便什麼壞事都能幹出來。

81、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對於遠大的事業恐怕有所阻礙,所以君子不去幹這些。

8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論語》

譯文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8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8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85、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爲。

86、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摘孔子《論語》

譯文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麼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譯文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爲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爲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爲這種理想而奮鬥,直到死去爲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88、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摘孔子《論語》

譯文 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8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90、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爲他學過了。

91、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論語》譯文 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9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譯文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9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譯文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94、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爲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9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裏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爲君子嗎?

9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僞,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9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後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98、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譯文 君子的爲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爲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爲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99、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的手段討他喜歡,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100、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爲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爲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子張問:“什麼是五種美德?”孔子說:“君子對人民施加恩惠,卻不耗費財用;使百姓勞苦,百姓卻無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卻不貪婪;安寧矜持卻不驕橫;威嚴卻不兇猛。”……子張又說:“什麼是四種惡行?”孔子說:“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發佈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只進不出的財務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