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100句經典佛教語錄

100句經典佛教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導語: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佛語名言語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100句經典佛教語錄

1、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2、 菩薩若能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若於衆生尊重承事,則爲尊重承事如來。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於衆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3、 四種往生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而得往生;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於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即得往生;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皈命於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衰弱而成爲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唸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唸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雖然不能出聲唸佛,但中意念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

4、 一切法門,明心爲要;一切行門,淨心爲要。明心之要,無如唸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淨心之要,無如唸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5、 唸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6、 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7、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衆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8、 唸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迴向發願心。(謂以己唸佛功德,迴向法界一切衆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爲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9、 若衆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0、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1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12、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13、 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14、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5、 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16、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7、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8、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19、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0、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1、 三世諸佛以自心爲本師。

22、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24、 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5、 卻物爲上逐物爲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6、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7、 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8、 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9、 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30、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31、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32、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33、 不與萬法爲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34、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5、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6、 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7、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8、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佛教語錄

39、 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40、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爲難。

41、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42、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43、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44、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羣,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羣脫俗。

45、 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46、 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7、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8、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9、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50、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51、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52、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53、 衆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4、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5、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6、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7、 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8、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9、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60、 發菩提心者,非爲己利,原爲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61、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62、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63、 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64、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5、 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6、 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7、 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衆生妄心中。

68、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9、 不見一物名爲見道,不行一物名爲行道。

70、 念念無相,念念無爲,即是學佛。

71、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72、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73、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74、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5、 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76、 一念離真,皆爲妄想。佛經名言

77、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8、 唸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79、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80、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81、 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82、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83、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84、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85、 着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86、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87、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88、 一切有爲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89、 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90、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91、 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92、 見色起淫心,報之在妻女。

93、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94、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95、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

96、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97、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9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99、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100、 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